打印

上梦下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同时我们经常举禅宗说的意思,观空,就是观心,如果以天台宗讲一心三观。五教讲一心、二门、三大,天台宗讲一心三观,空、假、中三观。如果拿天台宗空假中三观配这个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开就是了,了什么?心性的空假中三谛。三观,三谛,观这空的理。空假中三谛的理不可思议。先观它的明,光明体清净的,没有质碍,一切法都不怀疑了,没有疑此。怎么样示佛知见?又观境。一个观心性,一个观境,心必对境。心是内心世界,境是外头的世界。光了内不行,也得了外。观境的时候,境也不可思议。示佛知见的观境是空假中各个不同,空就是空,假就是假,中就是中,宛然有区别的。但是空决不是有,有决不是空,中非空非有,这是示佛的知见。悟得了,怎么样来认识空假中呢?悟得了,就是开示悟入的悟,空假中的心,空即是假,空了还有什么,都是假的。也即是中,不是离开空另外有一个空,没有!离开假了有个空,离开中了有个空。三者是一个,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是悟。入,空假中三观不是各别的存在空假中,齐观齐照。齐观,空假中都在一心当中,你入于一心了,空假中三观就在。

把这个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说三重。一个拿四位来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另一个配,拿慧来配,道慧、道种慧,一切智慧,一切种智。第三配,开示悟入配空门、有门、亦空亦有门、非空非有门。第四种配,就观心来说,了观心性三谛,观境,了于空假中三观的一观,悟入空假中之心,三而一,一而三。入空假中三观,空假中齐照齐观,就是一心,不分三。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这就是佛的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佛就以这个大事因缘出现世间的。什么大事因缘呢?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欲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成就佛的知见。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
诸佛菩萨出现于世,就是为了教化菩萨。

【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诸有所作”,佛从示现降生到成佛度众生,所有所做只是一件事。佛说法,乃至于示现降生的时候就是在说法,住胎、入胎都是在说法,目的就是一个知见。什么呢?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是示佛知见、悟佛知见,使众生都能开悟理解。

【三乘众行。名之为诸。为圆故诸。即是一事。此行何所至到。唯趣佛之知见。即是行一意也。】
小乘、中乘、大乘,这都是诸佛教。用圆满意思来说就是一件事,这就叫佛之知见。若趣向佛之知见,能够达到成佛。若离开佛的知见,不能成佛。事就是你的行,你所做任何行为都属于事,心里所想的就属于理,事理两方面。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如来但以一乘佛教,就是一佛乘为众说法,没有余乘,说二说三那是假设的,佛以一佛乘渐令入佛道。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佛到此跟舍利弗说,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一个法,都如是。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到此佛又做个结束,“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的方便”,这个就是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善巧,种种因缘,假言语,假譬喻,假种种的方式演说诸法。种种因缘,种种譬喻、言辞,都是为了一乘法。“是法”,所有说的教法就是一乘法。“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一切众生从诸佛的教化闻到佛所说的法。法就是方式,你要想成佛得依照佛所教授的各种的方式。但是三乘是前进的方便,没有那个方便怎么能会归到真实呢?所以假因缘、譬喻、言辞显说的一切法,目的是让众生都成佛。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也是为成佛,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一法,一行。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未来诸佛”,过去诸佛如是,现在诸佛如是,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也如是,也是以无量无数的方便,假种种因缘、譬喻、言辞给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都是为了一佛乘,没有其他,无二亦无余。“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过去的古佛,无量劫来的一切的古佛,他还入于未来,佛佛道同,并不是佛消失了,永远度众生都如是。未来的一切诸佛,那就是现在释迦牟尼佛给一切众生都授记了,所有法华会上的都授记了,也都是未来诸佛。包括咱们现在在内,凡是闻到法华经的,末法闻到的也如是,都得到佛授记了。诸佛都如是授记。现在诸佛,现在住世的,各个世界的化佛也如是,次补佛位的也如是,就是三世诸佛皆如是。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说现在。就是现在无量的佛土,在世的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所以咱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如是。但是你到极乐世界去,一生成佛。生到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又给你授记了,到他的国土一定能成佛,不会轮转。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目的只有一个,成佛,安乐众生;饶益众生,安乐众生。过去的诸佛、现在的诸佛、未来的诸佛都是以无量无数的方便,假种种因缘、譬喻、言辞。咱们现在在末法,释迦牟尼佛末法,释迦牟尼佛他这个正法、像法、末法时间非常短。现在阿弥陀佛住世的时间,成佛以来十劫了。咱们现在从释迦牟尼佛成佛,到他的正法、像法、末法才不到三千年。不要说一劫了,连阿弥陀佛万分之一也没有。什么缘因?这个世界众生的业,跟佛无关。众生有什么的业,诸佛的教法随着众生的业,这叫性空缘起。此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个因缘,那我们挑一个世界吧?念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又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结缘,从此世界生到极乐世界。这是超越的,以超越的法加被我们这些超越的人。人跟法是平等的。这是阿弥陀佛的方便法,释迦牟尼佛在此土说阿弥陀佛的法也是方便善巧,以无数的方便、最大的方便及种种因缘。最大的因缘是你发愿,你发愿就是因。释迦牟尼佛教导你,让你知道有个极乐世界,这就是缘。阿弥陀佛接引我们、摄受我们也是缘,这也是大事因缘。

这中间假很多譬喻。咱们最初开始讲莲华,你在佛经里头到处都现莲华,莲华的譬喻最确切,合乎实际。莲华是长在污泥当中,它可生长出来色香味美。咱们在娑婆世界就是生于业障海,业障当中,但是咱们发的心,生出来的华果清净无染,像莲华一样的。所以一切诸佛都是以无量的方便,种种因缘,假譬喻,假言辞,而给众生演说诸法。这么说众生入不了,又那样说,八万四千法门对众生机而说的。说这些法为什么?让众生成佛,就这么一个目的。为了让你成佛,佛才演说一切诸法。一切诸法都是方便,就是为了一佛乘,这就是法华经的真义。“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都能成佛。因此佛才给我们都授记了,闻到法华经的都给你授,都能成佛,但是时间长短就看你的发心、看你的修行、看你的功力。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这是真佛子,佛出现于世就是让一切菩萨都能成佛。菩萨是从众生,众生发心就是菩萨,所以以佛的知见示给众生。但为教化菩萨叫开,把佛的知见示给一切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欲以佛之知见悟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够明白,悟就是明白了、了解了。不明白,多学学法华经就明白了。学法就是为了明白,达到明白,为了明白才学法。明白了,如何呢?入佛知见。以佛的知见修道,以佛的知见修行观想,开悟众生,令一切众生入佛的知见。

但是一个条件,不要执着,一执着什么都丧失掉了,要解脱。在这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佛说的。大毗婆沙十诵广律里头吧?这个出处我记不清楚了,我假喻故事。一个比丘尼,在印度他那个道场,不像我们这道场关门闭户的,还有个前门后门。没有,他一个精舍就是一切众生都能来。有一个比丘尼他白天睡午觉的时候,众生到寺庙里来逛就把他强暴了。他说这一下子我失掉戒,犯根本戒了,向佛去忏悔。佛问他:你当时是什么思想?被强暴之后有什么思想?有没有快乐?他说:没有,什么都没有。不能说没感觉吧?他说:感觉着似乎没感觉,好像睡觉作梦一样。佛问了他之后,佛跟他说:你没犯戒。

大家怎么想这个问题?你一点影子都没有,你一点执着都没有,你不犯戒。犯戒是执着。从这个故事,你想一想,万法唯心。咱们经常说万法唯心,是你心里起执着犯戒了,菩萨戒。菩萨戒跟我们比丘戒、比丘尼戒是一样的,当你思想有个持戒犯戒,犯了不得了了,下地狱了。我经常看着我们道友背着大包小包,带着箱子一大包,到后头那个,干啥去?说喻去了。你心里有这么多执着,你说一万个喻,没用!应当以法华经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不要起执着。因为你心里执着一个地狱,执着一个天,执着一个人,执着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执着一个娑婆世界,执着太多了,你解脱得了吗?解脱不了。那你把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用这个知见来学、来修行,就是要解脱。你有解脱,一切方便都是自在的、无碍的。但是得有智慧,有智慧一切方便都是解脱的,没有智慧的方便善巧都是下地狱。

再言一个经,维摩诘经说,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怎么样认识淫怒痴?为什么一切众生犯淫怒痴?文殊师利菩萨用正面问他说:如何修戒定慧?维摩居士答他:淫怒痴。什么是戒定慧?淫怒痴。淫怒痴的性跟戒定慧的性,一个!没有两面。淫怒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是淫怒痴。就是咱们经常说的“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看你以什么知见来看问题,你这样来学法华经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如果你学此法,此法就是妙法莲华经,这就是妙。淫怒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是淫怒痴。犯了戒了,佛说没犯戒。你说妙不妙!就事相上说这是犯戒了,根本戒犯了。佛说没犯戒。心法!这肉体是假的,什么都没用。他假,但是他修行。妄心即是真心,真即是妄,就是转妄成真,把妄心转成真心了,那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天咱们就讲到这吧!悟不悟,还得慢慢学。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现在也像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的方便,假种种的因缘、譬喻给众生演说一切法;但是演说一切法的目的只为一乘,这就是佛出现于娑婆世界说法的因缘。过去的、未来的、现在的一切诸佛,佛佛道同,亦复如是。就是前头所讲的,完了下文再说。“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众生有种种的想法,五乘根性的众生各人的欲望不同,就是说的希望。欲是什么?就是一切众生的根。说欲而不说性,因为在业报缠绕当中,只有欲望。对于未来来说才说它的性体,给现在一切众生就是根、欲、性。

根是什么?就是能生善生恶的。有的众生根机恶劣,恶根众生。由他的过去习惯的势力,种种习染的,那叫习种性,成了性了,成了种子了。欲,就是以现境为欲,就是现在随外边一切境界相贪求。欲,就是显示能的意思。众生有种种欲,身心执着他放不下、看不破,这个根子很深的。就是什么呢?欲望。有善根,有恶根。像我们都是过去的善根,能够出家,能够闻法,现在的四众弟子。但是也有众生恶根的,恶根的他不能接近咱们,与咱们很远。这是我们所说的习种性,就是熏习的成了他的种性了、成了他的根了。这个不是本俱那个性的性,习种性,性种性。咱们现在都是习种性,习染成性。取境为能,欲望,就是取现前的境界。什么境界?五欲。因为这样在五欲境界他的身心执着不肯舍,就是“财、色、名、食、睡”。你自己想想自己,看看一切众生他人,能离开这五种相吗?财、色、名、食,饮食,这都叫欲;还有睡觉,睡眠。

一般的说,身心所著就是对这些“财、色、名、食、睡”执着不舍,随着他习染成的种性。“随其本性”,这个本性是习染的,不是本俱佛性那个性;习染这些个贪爱,以贪爱为本,执着不舍,就成了他的性了。每个人每个人不一样,因为习染的不同、爱好的不同,随他的个性。假这种种因缘,佛要说法对治这些个,假些个譬喻,假些个言辞,假些个方便善巧力而为说法。不是说真实的,是说方便善巧。其实这都不是如来的本愿,也不是如来的本心,这是随顺众生而说的一切法。根欲性,随着众生的根机,随着众生的希望欲乐。众生有些善根的,善根就像咱们大家四众弟子能够现在闻到法华经,你这个善根匪浅,等会儿说到成佛大家就知道了。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佛所说的前头都是方便,舍利弗,如来其实出现世间就是为的一佛乘,愿一切众生都得到一佛乘、得到一切种智。换句话说,佛出世的因缘就是让一切众生都成佛,说二说三都是方便,没有二,没有三。这是直显法华的本义了。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这是诸佛菩萨开权显实,把二乘、三乘、四乘、五乘都是权教法,其实行是一,种性理性也是一,仅此一是实,余二则非真。没有隐,其他都不是真的。舍利弗,十方世界当中,尚无二乘。没有二乘,没有什么三乘,何况有三,说那些个都是权教方便善巧。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佛跟舍利弗说,他说一切诸佛如果在五浊恶世出现于世的。什么叫五浊恶世?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劫浊,就是在减劫当中,人的寿命平均三十岁,这个时候就起了各种灾害,饥馑、水火,像现在的地震。咱们现在人命还不止三十岁了,这就开始起了。等到人的寿命要减到二十岁的时候,灾害就更严重了,最长的寿命活到二十岁,那时灾害就非常严重,这个时候就瘟疫特别多,吃的饮食没有,饮食减少。人寿要减到十岁时候,刀兵劫就严重,草拔起来都是杀人的利器,都是刀。形容词!一切世界众生无不被害。劫是时分,叫劫波。印度话叫劫波,中国话叫时分。在减劫的当中,减到人的寿命到十岁时候;再从三十岁减到二十岁,二十岁减到十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刀兵起的严重得很,众生互相残杀,无不被害。五浊恶世劫浊的时候。

见浊,就是正法已经灭了,一切众生看问题看法不一样。像法渐渐也灭掉了,没有了。咱们现在就是末法,邪法转盛,正法消失。在这个时候邪见增盛,咱们现在就开始,国跟国、人跟人看问题的看法不一样。那就没有善道了,全是恶道,知见那个见解全是向恶的发展,众生没有善根了,所有的众生都是邪知邪见的,恶见,善道没有了。见浊的时候。
烦恼浊,这时候众生就是悭贪、斗诤,尽说假话,没有真的,谄曲、虚妄,身心恼乱。因为不是正法,完全是邪法,这个时候的众生浑浊不清。

烦恼浊底下是众生浊,众生善根没有了,全是作恶业的,不敬父母,不行善法,不怕任何因果,不畏恶业果报。没有做功德的,但做恶业,不做善事,一点智慧都没有,那时候在到三宝里头打斋供众的什么都没有了。众生浊,就是有善根的众生没有,都是恶根众生。叫五浊恶世。
命浊就是寿命,那时候人的寿命只活到二十岁,或者活到十岁。人的寿命本来应该活完八万岁,逐渐的在恶次减,减到人的寿命最少十岁。咱们还没到那个时候。从人的寿命八万岁,减到人的寿命十岁。

浊,就是浑浊不清的。这个时候就很不好,时候就是劫浊。知见不正,邪知邪见多,叫见浊。烦恼特别深重,没有安静的时候,都在烦恼当中生活,叫烦恼浊。众生都是恶众生,不孝父母,互相残害,不讲因果。命,当然是活不长了。不讲百岁,五十岁的人都很少,这到浊乱的时候。

【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如是舍利弗”,像这五浊恶世的时候,这个时间乱得很。劫浊就是乱,混乱,这个时候就混乱。众生的垢重,善业没有,恶业的根子很深,表现出来的悭贪、嫉妒,专门成就不善业,把那不善业成了根了,根所发生的还是不善。不善能生出善来吗?因这个种种原因,佛在一乘法,分别说三乘。因为在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当中,在这个时间是混乱的,正法没有了,佛也不出世了。因为说正法众生不信,这时候佛没办法才一乘分说三乘。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人的寿命最高的一百岁。就是现在吧!现在也最高的一百岁。

那个时候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如是”,就是五浊恶世的时候。“如是”是指着到了五浊恶世的时候,舍利弗,劫很混乱,时分浑浊不清。乱了,没一定的。不乱是什么样子呢?活一百岁,人人寿命都活到一百岁,那不就清净了吗?不是,是乱的,有一百岁,有十几岁,有二十几岁,不一定了。没有一定的就乱,没个规定。劫乱,就是时候乱。众生全是造业的,行善的很少,悭贪、嫉妒。悭贪、嫉妒就是不舍,自己没有,嫉妒别人有,那互相抢劫吧!互相杀害吧!善根没有了,恶根就具足了。没有善,就是恶。不善根,就是恶根。佛在这个时候,在这个众生当中那以方便善巧,方便所产生的,是这种原因说的三乘法。

【舍利弗,若我佛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舍利弗,若我佛子”,佛对舍利弗说我的弟子,就是信佛的弟子,学佛修法的弟子,自己说自己得了阿罗汉,或者成了辟支佛。“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大乘法没有,他也不听、也不闻、也不问,乃至佛若说菩萨法他不会信的,但依这样的阿罗汉、辟支佛,非佛弟子。自谓的阿罗汉、辟支佛,不是阿罗汉,也不是辟支佛,没有阿罗汉的智慧,没有辟支佛的智慧,就是缘觉菩萨的智慧。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专门指出家二众说的。自己谓自己得了阿罗汉,是最后身。从此再不生三界了、再不受人身了,这叫最后身。得了究竟涅槃,说成佛了。“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求成佛,求正等正觉的心没有了。这就是得少为足。甚至是未得谓得,明明没得到,认为自己得到了,不是真正的得到。同时佛的教授说这个不是究竟涅槃,这叫有余涅槃,你还在变易生死当中。若是大乘教究竟了义的,那才是究竟涅槃,永远的二死永亡,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断了,不随它变,那才真正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的声闻跟缘觉并没得到。

“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若是有比丘真正证得阿罗汉,无生了。“不信此法”,不信法华经,不信人人都能成佛,这个没有,没这个道理,“无有是处”,不可能。因为这样子佛才说他是增上慢。佛这个说的是专指前面讲的,佛刚要说法华经五千退席,佛是专说这类退席的人,跟舍利弗说不闻法华而退席的人。不信此法的,真正得了阿罗汉果,有智慧的,不信法华的,没有是处。那些个人没有证得,不是真正的证得。为什么?他们是增上慢。未得谓得,没有得到认为得到了,这是增上慢,认为从此再不受生死轮回,这是最后身。证得阿罗汉果,他在入灭之后是最后身,再不在六道轮回,不受人身流转了,这个含义。真正阿罗汉是什么样子呢?根是利根,一点污染没有了,那就是增上根。他知道我自己证得的还不是究竟,还没有成佛,他信真实法,不半途而退,未到后身没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后身。有智慧的阿罗汉,真正阿罗汉,他不起我慢,他知道他还没究竟,他相信的是究竟。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
“除佛灭度后”,佛已经入涅槃,现前无有佛。“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说?除佛灭后,那不叫增上慢,佛没在世。佛灭度后,如是这种经受持、读诵、义理很难得解。这个他自己自谓没闻到大乘经典,说我已经证得最后身了,这个不叫增上慢。因为没有佛在。

【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若是有佛在,若遇见余佛。余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后又遇见其他方的佛,那得你有善根。你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没佛,到你生到极乐世界去有阿弥陀佛,那叫遇余佛了,那你就决了。决了什么?你所证的不是真的,没达到圆满。佛辨别什么是增上慢、什么不是增上慢,说明这么个问题。因为佛要给那五千退席的人,给他们加一个增上慢,所以解释为什么说他们是增上慢。因为佛在。如果涅槃了,他们这样做不算增上慢。辨别这么个问题。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受。你一心要信佛所说的话,受是领受佛的语言。“诸佛如来,言无虚妄”,相信佛的话,佛说都是真实的。相信佛说的什么话?无有余乘,唯一佛乘。只有一佛乘,说二、说三、说四都是方便,没有,假设。只有一佛乘,余二则非真。只有佛说这一乘法都是佛子,都能成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舍利弗善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佛上头说完这个道理再跟大家说一遍,就是重宣,把这个道理再说一遍,就是重复的说。“而说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退席这五千人,比丘、比丘尼是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在家二众男居士、女居士,就是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是我慢,优婆夷是不信,不信一乘法,不信佛语。“如是四众等”,像这个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好多?不多。“其数有五千”,在我们法会里头只有这五千人,他退了很好,我们法会就清净了。“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他自己的过失他见不到,没有持清净戒。这个清净戒是指我慢,见思烦恼断了,无明没断,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之处,是有缺漏的。他自己的这个污点,他要护持,保持他的污点。这是小智,没有智慧。大众之中的糟糠,碾室里的谷子,糠,不是真实的粮食。形容词!“佛威德故去”,这句话因为佛的威德排除邪知邪见,佛的威德就是佛要说上乘法,他们没办法接受的,以佛的威德他们离开。离开很好,佛是这个意思。“斯人鲜福德”,这些人没有福德,不能闻此法华经。“不堪受是法”,承受不了,领受这种究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现在他们走了,五千离席好了。这个枝叶就是知见,这个不正确的知见,不信一乘法的人离开了,我们现在就剩都是真实的了。好,我现在就开始说法华经。“舍利弗善听”,我要真实说法了,舍利弗,你要好好听,善听。善听,就是其他经上说谛听的意思。听什么?听真实法。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钝根乐小法。贪着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就是佛所得的法,修道得的一切权实法,前头说的方便道是权法,众生的心念应当随佛所说的方便法认实,这叫随宜说法。诸佛所得的法假无量方便显示,“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种种所行道,就是佛所说的教法是依着众生的存在而说的,对你存在的惑,你迷惑随的染污给你说的法。因此佛说的十二分教。咱们经常说十二分教,十二分教不是哪部经典,我们平常都略略说一下,现在把它解释一下,解释十二分教。

第一叫契经,或者叫修多罗,有很多名字解释,所著的长行,就是一部经把它记载下来,这个既契合众生的根机,亦契合诸佛的真理,叫契经,就是契理契经。是十二分教的一分。

第二叫应颂。应颂是翻过来的话,印度的原话叫祇夜。这个祇夜(应颂)是跟契经相应,契合众生之机、契合诸佛之理是相应的。重覆,长行说完了,用偈颂再把它重覆一遍。这叫重颂,印度的原话叫祇夜。

第三分经叫记别,印度话叫和伽罗那,又叫授记。中国十二分教翻授记。这是解释佛所说的教的道理,叫记别。特别是佛对他的弟子所作的证明证言,说你将来一定能成佛,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成佛,叫记别。

第四叫讽颂,印度原话叫伽陀,翻译华言叫讽颂,又作孤起颂。一般的颂就是四言、五言、七言,一个四句,就叫颂。这是重述长行。但是有的长行没有说,一部经全用讽颂,叫孤起颂,以讽颂的体裁来说法。

第五叫自说。印度原话叫优陀那,华言叫自说。没人请问,佛自己对弟子们说法。特别突出就是阿弥陀经,无问而自说。这是开示教。

第六叫因缘,印度原话叫尼陀那,记载佛说法教化众生的因缘,就是因缘法。无缘无因佛不说,说法必须得有因缘。每部经前头都有个序品,那就是佛说这部经是什么因什么缘,才发起说这部经的。

第七叫譬喻,印度原话叫阿波陀那。譬喻,就是说法不直接说法,众生的机听不进去,假譬喻,打个比方说,那叫譬喻。明明本身是说这件事,这件事不容易懂,假点譬喻。咱们说经,讲譬喻的很多。

第八叫本事,印度原话叫伊帝曰多伽。就说佛最初修行的时候,乃至佛降生的时候,前生都做些个什么事。就像我们开头每部经都说“如是我闻”,这就是本事。佛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是我听到了记下来的,说的是佛的本事。

第九是本生,印度原话叫阇陀伽。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行大悲行,这是本生。

第十是方广,印度原话叫毗佛略,就像咱们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有方广,说深奥的教义,甚深的道理。

第十一是未曾有法,印度原话叫阿浮陀达磨。佛的弟子乃至佛本身阐说希有的事,叫未曾有法。佛说法四十年,没有说到法华经,现在说法华经是未曾有,这是未曾有法。阿弥陀经也是未曾有法。这属于未曾有法之类摄。

第十二叫论议,印度原话叫优波提舍。论议是讨稐,讨论什么?抉择诸法之本性,分别其义,互相辩论。

这叫十二部经。往往我们一般把十二部经说成大方广、法华、楞伽,不是那个,这十二种才叫十二部经,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论议。每部经都有这个含义,法华也有,华严也有,楞伽也有,但是这部经在十二部经里属于哪一部分,解释这个的就叫十二部经。

佛所得的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的善恶业,佛悉知是已,对于每一个众生他心里想什么、他最爱的是什么;爱就是欲;他性体最相近的是什么,他性体不相近的又是什么,那是学来的、习来的,习来不是真实的;性里本俱的,那是真实的。这是说你先世的善业或者恶业,在你现在生表现的,唯佛与佛能够知道,知道很清净。这样说法对因对缘,假你方便善巧,你很容易就悟得。闻到你爱欲的就欢喜,你不爱欲的就烦恼。佛说这样修的经,这叫契机,契合你的机缘,给你说如是法。或者说佛的故事,讲佛的故事,他怎么生的,前生做什么了,一生一生的,这叫本事。或者说未曾有法,这是在人世间不容易听得到的。还有说因缘、说譬喻,这就是刚才讲的十二部经,就是佛说法的形式。同时那个钝根的,比较着业障很重,闻法也不能契入。为什么?他贪着生死,贪着世间相,对于世间的生死法他贪着得不得了。“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深妙道是求成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他不求,他也不信,为什么?众苦所恼乱。在这样子的苦难逼迫当中,佛给他说解脱法,说涅槃。这不是真实的,这是方便善巧,这个涅槃是二乘的涅槃。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我设是方便”,我这个说是方便引诱他进入佛门的,不是真实的。但是真实的是渐渐令他入佛慧,能得到佛的智慧。我以前尽说这些方便法,“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我从来没跟你们说,说你们当来能成佛吧?没有说。这是佛对舍利弗说的话,我没跟你说当来能成佛。为什么不说呢?“所以未曾说”,为什么我不说?“说时未至故”,说的时候还没到,因缘没成熟。现在我要开始跟你们说了,以前未说,现在说。“决定说大乘”,不再说二、说三、说四,现在的因缘成熟了。“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十二部只说九部,去了三部。“入大乘为本”,唯说大乘法。“以故说是经”,这样的我才开演法华经。现在佛还没说法华经,开始说。现在所说的法跟过去不同,现在说的令你们入佛慧,让你们都开佛的知见。咱们前面讲的三遍,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头几天跟大家讲怎么样开佛知见,怎么样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开示悟入!这是法华经主要的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都能成佛。这叫唯一大事因缘如来出现于世,开权显实了。方便善巧都不说了,唯说一实境界。这就是令你们入佛的智慧,决定说大乘法,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是大乘法。入大乘为本,这才是成佛的根本。入佛知见,约法来说是这样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若约人来说,“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现在你们这些个弟子都是佛心,心清净。真佛子,心清净。圆教、别教的人,心净了。柔软的含义,随顺一切诸佛所闻的法而能够深入,已经在无量佛所,就是在很多佛前而行深妙道。这后文经文要说舍利弗跟佛不是一生了,无量劫了,无量生了,佛都没给他们说甚深法,到今生成熟了。这些千二百人都跟佛无量劫的,现在都能成佛,佛现在给他们授记了。“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现在我为你们显示说大乘法。“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将来你们一定都能成佛,这是圆满真实的教义。“以深心念佛”,这个深心是指能够如理思惟见性的,得到佛性的,以得到佛性的心来念佛。不是指着阿弥陀佛,念一切佛,心念想成佛。这个时候持的戒,心戒,“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一听到佛说这法,他那个心大喜。大喜可不是一般欢喜,要成佛了还不欢喜吗?“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与会的大众不论二乘人、菩萨,闻到这种法一定能成佛。这在法华经里头,四教来判教,通,通一切众生,上通一切诸佛,这里头有七种方便,后文会讲的。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不论哪个佛世界,只是一乘佛教。“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方便不在内,佛为了你入一乘,方便说二说三。那是假的,“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那些引导你的目的是什么?要让你入佛的智慧,“说佛智慧故”。这样子说,小乘、中乘、大乘是假名三教,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显佛的一教。只有一教,“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三教是假名安立的,实际上没有。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佛降生在人间,示现在人间度众生,只有度众生成佛,只有一乘法,除此之外都不是真的,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终不是以二乘法以小乘法来化度众生的。“佛自住大乘”,佛自己住在了义上,唯一的大乘入法界。华严就是一实境界,住在佛知见上。“如其所得法”,诸佛所得的法。“定慧力庄严”,定慧均等,福慧双足,以此来化度众生的。“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佛自己证得的是无上法门,究竟道,这叫大乘平等性,大乘平等的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乃至对一个人说小乘化,佛就堕了悭贪,就是不舍。“此事为不可”,绝对不是这样子,佛不这样做。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若人信归佛”,信仰归于三宝,归佛。“如来不欺诳”,如来不会骗你们的。“亦无贪嫉意”,佛不是有个贪心,不是嫉妒,大乘法不说给你。“断诸法中恶”,法中最恶的,断绝诸法。“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佛在一切法界当中,一切十方当中说实无所畏,佛没有恐惧,无畏就是无所恐惧。“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相即是性,性即是相,以福德智慧庄严佛的法身,以法而报现的报身,以报现的化身。“光明照世间”,佛以智慧救度世间一切众生,光明就是智慧。“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实相无相。这个经文还是劝众生信,信实相,信佛果。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你应该知道我最初发的愿、发的誓。发的什么愿、什么誓?“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愿一切众生跟我一样一样的平等修成佛。“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现在佛很高兴。为什么?我满愿了。开讲法华经,这才满佛的真实愿,人人都成佛。我昔所愿,我以前发的愿现在得到满足了。“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佛自己满愿了,现在说真实法教化一切众生都能成佛。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若我遇众生”,不论哪一个众生,遇见众生都教他成佛,“尽教以佛道”。没有智慧的他一听就错乱了,迷惑不受。五千退席就是这样子,迷惑不受。

【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着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阿含经不是这样讲,佛在光音天的时候,这个世界劫初的时候,光音天的时候到人间来,到地球上来,没有男女,没有尊卑,也没有老少。所以众生是指那个说的众生,在光音天初到世间,世间没人类,这个众生是假的,假名为众生,一起受报,就是众生受报一次。“未曾修善本”,诸善之本是真如实相。我们在华严经讲得很多了,那是众善之本,真正的善根。“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众生不信这个事,痴爱、生恼,坚持于五欲境界,假这些因缘所以才堕到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天、人、饿鬼、畜生,备受一切苦毒。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
你心一念作业就堕落了。业是什么?胎,受胎。胎是什么?胎就是业,业的代表,受胎成人形。业即胎,受胎以后的业做的无穷,生生世世永远不断。不断就是增长,生生世世的增长。受胎之微形,就是五蕴,蕴就是识,你的寿命连持着不断相续,你住蕴入世,五蕴色身随时常相流转,相续不断。这就是命,生命的命。命不是清净的,是浑浊的。命必俱见,见就是看问题的看法。

【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入邪见稠林”,邪知邪见,没有正确的见解。看问题都是邪见邪法,不正确的。或者是有,或者又无,这都是邪见。众生看问题,不是有,就是无,总是落于二边,不会落到中道的。依止断常二见产生一切诸见,具足六十二。这叫稠林密茂。一个常见,一个断见,就是根本二见,由断常生起六十二见。总加六十二见,色即是我,离色是我,这是看问题,有色才是我,有形相才是我。死了我就没了,这是断见。有色是我,是常见。色大,五蕴大,我小,我在五蕴当中。我大,色小,我在五蕴之外。色住我中,我住色中。这就是受想行识,加上这五种,这叫二十。过去二十,现在二十,未来二十。过去的五蕴,现在的五蕴,未来的五蕴。这叫六十。加上根本断常二见,这叫六十二见,邪知邪见。

【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深着虚妄法”,把这些假的当真的,这是虚妄不实的。但是不肯舍,“坚受不可舍”,把它保持非常的坚固,坚受不可舍,作梦都离不开。“我慢自矜高”,每个众生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那叫我慢。心不直,谄曲,心不实。

【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于千万亿劫”,时间非常长了,无量劫无量劫的听不见佛的名字。还学法信教?连佛的名字都听不到。我想这个大家肯定信,咱们这世界上现在将近六十五亿人口了,听见佛名字的、听见三宝的很少很少。听见了还谤毁,即使有的听见,他不但不信,要谤毁。千万亿劫闻不到佛名字,你怎么度他?闻不到正法。“如是人难度”,你要想度这样的人度不了的。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他不信,你怎么度他?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因为这种缘因,我才设方便。说诸尽苦道,这才示之以涅槃。这个不是真实的,为了一乘成佛道,为大施小乘,只是说的小乘法。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那个不是真实的,是假的,是亦非真实。“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法无法,寂灭相就是法不生。“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这等于给大家授记了。如果照我现在所说的去行道,本来是寂静,但是你要不修契会不了,你假修才能证。从此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是佛的方便道,来世一定能成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惟一无二乘。】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开示三乘法是善巧方便,不是真实的,一切诸佛他说的都是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现在法华的大众再没有疑惑了,应该领悟佛语无异,佛说的话绝没有差异,绝不两样。“惟一无二乘”,只有一佛乘,没什么二乘、三乘、四乘,没有。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过去那些个诸佛已经入灭,灭度了。“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诸佛说的法无量无边的不可量,但是唯有一乘法。“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诸佛说十二部法的时候,有因缘,有譬喻,有未曾有,那就叫方便。“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那说的是法相法门,不是真实的。“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佛佛道同,一切佛化度众生的时候说的都是一乘法,实际上让你入佛道也是一乘法。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佛所说的那些法随顺众生,随他心所欲的给他说他所欲方法。但是这些方便都是显一乘义的。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假使众生承事过过去诸佛。或者闻到说修布施法,或是修持戒、修忍辱、修精进、修禅智,这是六波罗蜜。这些法种种的修福慧,福慧两足就成佛了。“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一切众生值过去佛,听说过六度法门,这些众生心开意解。六度法门就佛的开佛知见、入佛知见,显示佛的知见。

【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后,若人以善软心。善都是柔软的,烦恼、恶都是强硬的。柔软的,心非常柔顺,对什么事都是柔顺的,不僵硬。社会崇尚这个吗?社会崇尚英雄。宣传的什么呢?钢、硬、斗诤。这崇拜的跟佛法完全相对的。善软心,十善,柔和,慈悲,有这个心的人,“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闻到六度法的人都成了佛了。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码碯。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旃檀及沈水。木樒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诸佛已经入灭了,现在咱们是就入灭了。“供养舍利者”,供佛的舍利。“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玻璃、金银、砗磲、码碯,就是用种种宝物,乃至在塔上做庄严,或者是相上做庄严,或者庙上做庄严,或者用石头用土砌的修庙供佛,或者用旃檀香、沈水香、木檀香。什么都可以,或砖瓦泥土,只要供养三宝、显现三宝。若于旷野当中,拿土砌个塔都算功德、都算佛庙。小孩子,童子做游戏,聚沙子说这是佛塔,定个名字是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怎么理解这些个?佛说在佛门当中,你做一点点的善事,对三宝供养一点点的善事都成了佛了。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白蜡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乃至刻雕,拿泥塑、木雕、金银所做的供养佛相,皆已成佛道,都成佛了。最后咱们讲这个道理。“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有红铜,有白铜,有黄铜,铜有多种。白铜就是白银。“白蜡及铅锡,铁木及与泥”。不论你拿什么东西做寺庙、做佛像,乃至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沾到三宝的边,塑像、造塔、立寺,做的这些个功德,皆已成佛道。

跟大家讲讲这个地方,为什么这样都成佛?为什么说二乘人不能成佛?就是前头那些个五千退席,那些人没建过塔庙吗?他已经出家了。建立在心上,一念善心起,百万善门开;一念恶心起,百万恶门开。障跟不障是两回事。或者做个彩像佛像,做个庄严像,种种因缘,大家想想为什么能成佛道?因为他的愿力,发愿。

往往把这个问题解释错了,“皆已成佛道”,我供养过佛,我修过塔,或者我建过庙,乃至我随喜,我做一尊佛像都算在内。那现在还在业障当中,这说“皆已成佛道”,怎么证明?这个问题一般世俗的人不理解的。像我在厦门,一个大学老教授,他看我们寺庙就写法华经这些偈子,“皆已成佛道”;单合掌,小低头,入于塔庙中;单合合掌,举个手,点点头,皆已成佛道。他就来质问我们,他说:你们这写错了。我们那学生说:没错呀!我们法华经上这样说的。他说:我天天到庙,我不是单合掌,我是双合掌,我是礼拜诚诚恳恳的,我现在也没成道。后来他来问到我,我说:佛经上不是这样说的。你从文字上看,“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单合掌,小低头,皆已成佛道”,收放庄严,乃至随喜,人家做,他站那旁边赞叹随喜,他也成佛道。这得加以解释。

过去无量亿佛,就因为这么一个因缘到最后成佛了,这样的皆已成佛道的。不是你现在磕几个头,就皆已成佛道了。拿过去无量诸佛证明,你现在种了善根一定能成佛;可不是现在,经过无量劫了。“皆已成佛道”,说过去那些个诸佛,他成佛是这样种的因,因此而诸缘成就成佛了。是过去诸佛。你也这样做,你也如是也能成佛。人人皆能成佛,人人皆是佛,这是华严、法华最重要的道理。因此佛现在就给我们大家授记,只有法华经。我们现在正在学成佛,学法华经就正在学成佛。学成佛,一定能成佛,佛授记了。在这个后文还单有授记品,凡是见到法华经的、闻到法华经的;见不等于闻;他看到大乘妙法莲华经,看到的,见!他听到人家念大乘妙法莲华经,乃至一品,观音菩萨普门品,妙法莲华经的一品都算是,都能成佛道。今天就讲到这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这一段经文专讲造佛像的功德,或者是画,乃至你自己不能画,请别人画,你出钱。所有造像的功德有一个造像功德经,那个造像功德经只说是一般的世间因果得到的好处,不过在法华经提的不同了,法华经提的你造像功德一定能成佛,法华经都以成佛为标准的。例如我们同学在墙壁报上画个佛像,都是成佛的因,一定能成佛。在造像功德经有十一种功德,一者,你要过去生造过佛像,你现在感觉着你眼目清洁,一生的眼目都清洁。第二种,你生的地点没有恶,都是善业。第三种,造像的功德是生尊贵家,生着有财有势的。第四种,你身体的相貌庄严,颜色不同,身如紫磨金色。第五种,丰饶珍玩,有好多的宝物珍珠、玛瑙,你都能够具足。第六种,生到贤善的家庭,受生的时候生到贤善的家庭。第七种,生得为王,或者是生到帝王家去成为国王。第八种,作金轮王,王四天下。第九种,生到梵天寿命非常长,一劫。第十种,永不堕恶道。第十一种,能够恭敬三宝、信仰三宝,能够生到梵天。造像功德经所说的跟法华经所说的有所区别,法华经说你造像的功德能成佛。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自己造,或是请别人帮你造,但是你出钱,或是自作若使人,或是请匠人,皆已成佛道。过去的诸佛就因为造像的功德他成佛了。包括小孩,童子戏,小孩做游戏的时候拿草木拿笔画,但是小孩是作戏,但是这个都作为他已经成佛道,将来一定能成佛的。“或以指爪甲”,拿手画、拿指甲画个佛像,“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你有这个善因了,所积累的功德愈积累愈大。“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凡是画佛像的时候,他心里有个大悲心的存在。这个大悲心就让人家见像能够生起供养心,这么种含义。“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造像的含义就是行菩萨道,能够度脱无量众生。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宝像就是或者拿七宝做佛像,或者拿笔墨画佛像,乃至于华香幡盖供养佛像。或者是做音乐做鼓乐,击鼓吹角贝。角贝,就是拿海螺、拿个牛角吹。这是赞叹佛。“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前头说造像,这是说做音乐发音供养佛,但是心里头是供养佛,不一定你吹得很好,但是你的心以这个音乐来供养佛。或者以欢喜心赞叹、歌颂,赞叹佛的功德,唱个佛的偈子。“乃至一小音”,发的音声很小,不大。“皆已成佛道”。前头是造像,这是以音声供养佛。“若人散乱心”,不是定,也不是恭敬心,是个散乱心,他以这么个心供养佛像一枝华,乃至一华。供养还是画像。以这个因缘的功德,能够见到无数佛来说法。就是以前以这画像的因缘、音乐赞叹佛的因缘,就以这么一个因缘。“或有人礼拜”,乃至到庙里头去烧香礼拜的。“或复但合掌”,没有礼拜,光合个掌,双手合十,见佛像产生恭敬心。“乃至举一手”,这叫单合掌,举一只手。“或复小低头”,点点头而已。我们都是五体投地的礼,也不是单合掌;能够见到佛像,乃至就能见到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以此因缘能够成道,能够入无余涅槃。换句话,就是成佛。“如薪尽火灭”,柴火烧完了,火也就熄了。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最后总结此一偈颂,“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散乱心,不是至诚心。像我们拜忏,或者到这礼佛,那是以至诚心,比这个散乱心更进一步了,把自己的身命都付给于佛,归命,归命礼。这样来供养佛像的功德,比那个散乱心不是更大嘛!就是成佛成的时候快一点。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现在过去的佛都灭度了,没有遇到。过去的佛已经灭度了,或者在十方当中还有在世的,像弥陀佛在世,不动如来在世,药师琉璃光如来在世,在世的佛像我们念八十八佛、三十五佛都是现在在世的。所以若能闻到佛的功德,就是供养功德、赞叹功德,音乐供养的也好,或者入于塔庙中,单合掌,小低头,都算。假使有一众生闻到这种法,就是闻到我们法华经所说的法;这都是法华经这样说,其他经论有的有、有的没有;皆已成佛道。过去的因,种的善因,那是缘因,皆已成佛道是了因,因圆果满,功德成就了。这都是诸佛行权巧方便加持一切众生,不管你画像也好,用音声赞叹也好,或者假工具赞叹也好,都能成佛。因为过去古佛(诸佛)就是这样成佛的,验之未来,一切众生都能够如是成佛。“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因为过去佛是这样成的,现在的咱们如是种是因也能够如是成佛。

【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

“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说过去,还有未来一切佛。未来一切佛,就包括咱们都在内,在法华经我们都是授记的了。未来一切佛,其数无有量,没法计度未来的佛有多少佛,没有数量可说。这未来的诸佛也如是说法,也如是教化众生,也给众生授记。为什么人家说成佛的法华,原因就在此。你只是闻到法华经的名字,或者你听一座也好、听一部经也好,法华经就是如是的善巧方便。

【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因为一切诸佛以无量的方便,诸佛的智慧是无量的,他以善巧方便摄度众生。法华经跟华严经两个迥然不同,不同的在哪地方?华严经专给大菩萨说的,那都是久修了,久修有德成就就快了。我们这些未来的众生,自己没有成佛想,也没有认为自己能够成佛,总感觉自己业障很重,一开口就是“我业障很重”,随便哪位道友就是挂到口头上的。自己把业障重挂在口头上的,有两种,一种我就是这样,我原来就是业障重,现在我也业障重,你不要挑我的毛病,我是业障很重的人,这是一种,拿它做挡箭牌,很多道友都是开口“我业障很重,成不了道”。为啥?掩盖他造罪,掩盖他做错事,掩盖他没有精进行佛道。业障重不是挂在口上,心里想。如果你认为业障很重,你该忏悔,多诵几部法华经;把法华经多诵几遍业障不就不重了,减轻了!那你就成佛了。所以过去的佛、未来的佛、现在的佛都是无量的,都在说这个方便法门。什么法门?开权显实,都入法华经显实,人人都能成佛。这段经文讲画像也好,音声赞叹佛也好,只要有一点点的善根都能成佛,这叫方便法,这才叫真正的大慈大悲。一切诸如来以无量的方便,方便法是说不完的,临时又出一个方便法,临时又出一个方便法,每个人都有方便法门,像每位道友去劝人家,没有接近三宝的,归依三宝就能成佛。若人入于塔庙中,单合掌,小低头,都已成佛道。归依三宝不是更能成佛了!这都是“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就是加持、愿力,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一切佛他的发誓发愿就让一切众生都成佛,只要跟三宝结一点点的缘,以这个缘因绝对能成佛。“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什么道?成佛之道。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未来的诸佛也如是说此法,尽管说的法很多很多,法门是无量的,其实就是一个,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两足尊就是佛佛道同,都是福足慧足成就佛果的。“知法常无性”,这个就深了,不是咱们讲的无常性。什么法无常性?讲佛性、讲实相是常住的,常住无自性,是相,不是性。无自性就是没有因性,这个指因说的,把无性再说到无性,无性故无性。无性是什么?这才名无性。这让你修观的,这不是从福德入,从智慧入。一切诸法它没有本性,是无常性。实相是常住的,无常性回归于本性,那个就叫实相。实相有相吗?实相无相,无自性,无相。既无因性,诸法没有个因,因缘所生法是空的,是无性之性,就叫无因性。这个无因性的无性也无性,无性也无性,这才名无性。这是未来诸佛说的无量法,知法常无性,这就是讲这句话;知法常无性,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没有常性,既不常,也不断。知法常无性是实理上讲,这就讲性体空的。相呢?相也是空的。无性的性是什么样子?性空,无性就是性空,无性的性空。我们实相是无自性的,因为实相无相,故知道是理性的性空,这个纯粹讲理、讲佛性是空的。性空就影响一切相空,性空既是这样子,相空呢?亦如是,无性故亦无相,这就是相空。体无故相亦无,所以在一切经中言无相无性。在一切经中都讲无相这种言说,是说它无二性。无性的性是什么?就是无相性,相没有,无相。所以叫性空常无,所以叫知法常无性。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知是什么?知法常无性,前头一个知;知法常无性,这个知就是照,般若智照,没有分别的。大家都念心经,都会知道“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而不是智。这就是知,知法常无性。这个知就是照,没有分别,没有形相,什么都没有,一照而已。这个道理咱们想想,这太阳光来照的时候、月亮光照的时候,它有分别吗?它有念吗?假那个照来形容。这个照就是纯粹的真常的智慧般若。所以般若为什么不翻?就是它这个照的义没有任何的分别。因此佛教经常讲“佛种从缘起,中道者无性”,佛种是从缘起的,中道无性,这就叫佛种。

“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一切众生迷了,无明为缘,有众生的生起。咱们讲起信论说“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起信论这样讲,就形容着佛种无缘。我们经常讲中道义,中道无性。佛种无缘,中道无性,是什么?佛种,这就叫佛种。所以佛种从缘起,没有自性。懂得这个道理了,一部法华经你也就依着这个道理去解释去吧!迷这个理是这样子,那解这个理呢?佛说的教导,教导我们干什么?修行,教你去行,观察诸法,照了诸法。这个教和行是缘,教跟行就是你正觉的因生起了。所以欲想生佛种,须得一乘教。以一乘的教导,专颂一乘教。但是这叫净因净缘,清净缘起,闻说一乘教。闻了一乘教起的行门,就是一乘的行。行通因通果,有正觉的因成就正觉的果。因为你造佛像也好、赞叹佛也好,这就是佛果的因,一定成佛。但是佛种是从净因缘而起的,所以众生的佛种所从缘起,不离缘而起法。这个道理你必须把性空缘起反反覆覆学通了。为什么我们讲几天讲性空缘起?带你入了法华境界的时候,你一定了解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意思,不然这有些个辞句你不能进入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