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认识年轻法师,我都教他决定不能打“精进佛七”,“般舟三昧”

我认识年轻法师,我都教他决定不能打“精进佛七”,“般舟三昧”

我认识年轻法师,我都教他决定不能打


“精进佛七”,“般舟三昧”




     【解】“坐禅”,坐而修禅也。禅者梵语,具曰禅那,译为静虑,思惟修等。静虑者,禅那之体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

  “禅”这个意思要懂。什么叫禅?要搞清楚,坐在那个地方打坐,如果还有妄想,那不是禅,必须要做到什么?一念不生,坐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没有念头、没有妄想,这才叫“禅”。所以“禅”里面寂静就是清净心现前,也能够用智慧。

  所以“虑”,它不是思定,它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虑”也是个形容词,虽然他没有染污,没有染污是清净,没有分别是平等,心清净、平等,但是他样样清楚。他不是不清楚,样样清楚,那个清楚就是“慧”,所以他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定”跟“慧”在一起,“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也就是“定”中他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清楚,他不起心动念,这叫“禅定”。功夫浅深也都在这方面看。

  禅定,修禅定容易着魔,所以一定要有好老师。禅堂里有老师指导,有堂主,他看你有问题的时候,能帮助你解决。如果说是着魔而没有人解决,那很苦,我们一般人叫“神经病”,把你送到神经病医院,你可苦了,苦一辈子。

  所以“禅”不是好修的,“密”也不是好修的,都要有好老师在旁边照顾你。净土不要,净土是一句阿弥陀佛,没关系,它不会惹来麻烦;可是“精进佛七”也会出事情。

  李老师一生打过两次精进佛七,以后再不敢打了。告诉我打佛七当中有一个学生出问题了,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把他恢复正常,这个说明自己功夫不够,还会出事情。如果根本没有功夫的人,要尝试这个,那很危险的做法,这个绝对不是做来好看的,出了问题怎么办?!现在高人少了,这个问题不可以有。我认识年轻法师,我都教他决定不能打“精进佛七”,决定不能打“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是九十天念佛,九十天只能站着、只能走动,经行,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睡觉,九十天,没有这个身体不行,这个也会着魔,所以都不是容易事情。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他就是修“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只准走着,也叫“佛立三昧”,站着、走着可以,坐下来不行,这是念佛法门当中一种修行的方法,我们知道,不敢尝试,老老实实。

  所以说学海贤老法师是最有把握的,他什么奇异的现象都没有,就是一句佛号,一句接着一句,念累了睡觉,睡醒了之后再接着念,师父传给他的。

  谛闲老和尚传给他锅漏匠那个徒弟,也是用这个方法,告诉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分昼夜,他这个徒弟听话,念了三年真往生了,预知时至,走得那么自在,站着往生。在乡下,那个时候交通没有交通,只有跑路送信,乡下的道友们,到城里面去报信,来回三天,谛老就赶到这边来看他,站着三天,死了站三天很少,很少见到,对他非常赞叹:你真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讲经的法师、坐禅的法师,比不上你,真成就了!这个故事写在《影尘回忆录》里头,给我们做好榜样,给我们增长信心,是真的不是假的。

  海贤老和尚也增长我们信心,一生就一句佛号,没有念过一部经,没有听过一部经,可是你问他,他什么都懂,你把经文念给他听,他会讲给你听,他真通了,这无师自通。

  谢总的父亲为我们表演,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我们不但看到经上、看到这些祖师大德注疏,亲自给我们讲的,还看到很多在我们面前表演、做榜样给我们看的,我们要感恩。我们信心从哪来?从这来的,没有这么多的样子,我们的怀疑断不掉、疑心断掉之后。就要死心塌地相信阿弥陀佛,不能再怀疑,不能犹豫。

  身体重要,念佛更重要,真正把这句佛号念好了,跟极乐世界感应道交,什么病都没有了。海贤老和尚往生当天,他是晚上走的、半夜走的,白天还干一天工作,在大菜园里头整地、拔草、浇水,搞了一天,搞到天黑他才收工。别人看他搞了一天很累了,天黑了,可以不要再做了,它说快好了,好了之后我就不做了。大家也没听懂,他当天晚上就走了,到第二天想想,老和尚话里面有话,他就走了,走得那么自在!他走的是睡在床上走的,你看他表演,这么潇洒、这么自在!他没有表演盘腿打坐,也没有表演站着走,躺在床上睡着走的,什么样子都能表演,表演个最平常的样子,大家统统都可以做到。

有人问,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么方法?印光法师教给我们非常好的方法,天天想什么?想死,人对这个世间意冷心灰,自然放下了。所以印光大师自己的小佛堂就供一尊佛像,非常简单,一尊佛像大概只有这么高,不到一尺,阿弥陀佛的像就供一尊。一对蜡烛,一个小香炉,一杯清水,一个木鱼,一个引磬,其他的都没有,干净,一尘不染,桌子上放了一本《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像的后面,老法师自己写了一个字,死字,贴在墙壁上。一天到晚对著这个字,你还有什么想头的?死了连身体都带不走,何况身外之物?他天天面对这个字,万缘放下。

  其实你要真正能够觉察到,人在世间,每一天都死一次,睡著不就等於死了吗?你想想,你熟睡的时候,这个世界哪一样东西是你的?连身体都不是的。人熟睡了,把身体抬走了你都不晓得,没有一样是自己的。所以要看破!放下你才能入佛法,才能契入,放不下没入进去。听的都是知识,不是智慧,契入之后,你看这个经上的文字,字字跟自己性德相应,字字都有无量义。怎么讲法?机感相应,众生的根机,自性里头自然的感应,不深不浅,他能听得懂,他能觉悟,不是学来的。刘素云没有学过。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过,行善积德,提升自己;看别人的过失,我们的清净心就被染污了。

  2 别人的过失,我看到了怎么办?看到了,不放在心上,这个方法好。不放在心上,心永远保持清净。我们功夫还不纯,保持人家善的可以,绝不保持人家不善的。功夫纯了之后,善的也不保存,那是真清净。

  3 善恶、是非、邪正,心里头都不着、都没有,到了这个境界,念佛人讲功夫,最起码的功夫叫功夫成片,也就是初步的一心不乱得到了。这虽然不是很深的工夫,有这个功夫,往生极乐世界可以随意,想什么时候去,佛都来接引你;不想去,再多住几年也行。多住几年为什么?为度众生,绝不是为自己。

  4 自己对于这个娑婆世界完全放下了,再没有杂念了,想什么时候生净土,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就来接引。不想去,可以多住几年,可以多度几个有缘人,多带一些人去。带的人愈多愈好,为什么?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愿,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何谓般舟三昧?是否适应当前老年居士修行?请开示。

  答:般舟三昧不适合老年居士修行,但适合年轻人修行,这要有很好的体力才可以修学。「般舟三昧」是梵语,印度话。般舟三昧修行的方法也叫「佛立三昧」,立是站住,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是专修阿弥陀佛的法门,专念阿弥陀佛,其念佛的方法是不能坐、不能睡觉,日夜不能间断。可以走著念,就像念佛堂的绕佛,这是属於般舟三昧,但不能称作般舟三昧。因为你还有休息的时间,晚上还要睡觉,念累了还要去止静坐下,这就不是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是不能坐、不能睡觉,一期九十天,三个月佛号不能间断,所以没有很好的体力不能修。净土三经里面没有教我们修般舟三昧才能往生,没有提出这一点,只是教导我们像《弥陀经》所说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罗什大师意译的,玄奘大师译本的经文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与一心不乱不一样。系念是将阿弥陀佛挂在心上,罗什大师译作「一心不乱」,实在讲也有道理,一心不乱是什么时候得到?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将我们一心系念的功夫提升到一心不乱,所以他翻译得也没有错。《无量寿经》里面的「三辈往生」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了。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这就能往生了。可是要记住,前面还有一句话,「发菩提心」,你要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一定要发菩提心。

  如何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自己对於这个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放下了,决定不放在心上了,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只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菩提心。印光大师对《要解》赞叹到极处:「即使诸佛再来给《弥陀经》做注解,也不能够超过其上。」这话是真的,决定不假。往年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师特别拿这句话问我,他说:「印光大师的赞叹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我说:「一点都不过分,恰到好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听从蕅益大师的教诫,《要解》很好懂,我们也知道怎样作法,所以「一向专念」非常重要!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学佛答问,(第十四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