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印光大师: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

印光大师: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

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


印光大师



    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

  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除朝暮发愿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

  节选自印光大师:“拟答某居士书”


 南五台山,乃千三百年前,观世音菩萨现比丘身,降伏毒龙,所开之古道场也。亦莲宗八祖云栖莲池大师中兴莲宗之发源处也。

  明嘉靖时,有性天文理老和尚者隐居此山无门洞。后因云游至杭州,住西山黄龙庵。莲池大师仰其道风,与夫人汤氏归依座下。不二、三年,又依之出家。使此老无有出格道德,岂能令如大师之博学鸿词,躬行实践,盛德君子,屈身座下,始终依止,以为弟子乎?大师出家后,老人复归关中。大师志慕遍参,未能远从。而关中法道至清乾隆后日渐式微。哲人云亡,志乘佚失。致老人嘉言懿行无由永传于世,何胜悼叹!然以异地之僧,能令莲池归依出家,可以想见其为人。事见《云栖法汇· 莲池大师塔铭》中。

  其派为“宗福法德义,普贤行愿深,文殊广大智,成等正觉果。”大师正在“殊”字辈,其改为“袾”者,以洪武时有一高僧,洪武诏见,甚加优宠,特以玉盏,赐乳令服。因咏谢恩诗,有“一盏琼浆来殊域(注:异域,他乡),九重恩德自上方”之句。洪武姓朱,遂谓“殊”者,歹朱,是骂己,即令斩之。及斩,乃悟其非骂,而已悔无所及矣。此宿世杀业所感,业力现时,不能自主。杀业之难消如此,可不戒哉?如来于诸戒之中,皆以杀戒居首。其深慈大悲,至极无加矣。而迷倒愚夫不知感恩,反加谤毁。势必从劫至劫互相杀戮,可不哀哉?莲池大师以此之故,去“歹”加“衣”,而用“袾”字。世多不察,每每讹作从示之“祩”,其不识字义,粗心浮气,有如此者!而大师慎微杜祸、正名顺言之道,遂因之埋没。惜哉!

南五台山之摄身岩者,非“舍身岩”也


摄身岩者,以其峰峦陡峻,壁立万仞;至其巅者,向下望之,不禁战兢惕厉,身心悚然,妄想消灭,正念昭彰,即《楞严》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意。盖以身为总名,六属别目。以总摄别,故但曰“摄身”耳。其后哲人悉没,志乘佚失。无知僧俗,遂讹作“舍身”。以讹传讹,无人改正。诬罔名山,莫此为甚。岂有菩萨现身亲开之山,而以此害道误人之名,以名其山峰之理乎?又有魔民,造作魔说,谓观音于此舍身,方成道果,以诳惑愚夫愚妇。如是齐东无稽之谈,玷污大士,贻辱法道,招外道之邪谤,启愚人之魔思,为害诚非浅浅!此与普陀以观音眺作观音跳同一魔见。诚令人可叹!可恨!可悲!可怜!


 节选自印光大师:“与高鹤年居士书”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