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圣空法师:如何修学楞严法门?

 
    ●问:临终的时候靠大家助念能否往生?

  ●答:那要看这个人的愿力,还有助念人的功夫。助念人如果他呢,清净、平等,他的功夫上来了,他是摄心为戒、六根清净的一个人,念佛,这种力量不得了。我跟你讲,可以转化一切,还加上他的愿力,才可以走。

  如果念的人我跟你讲,业力比死的人还重,大家说能把他送走吗?送不走,对吧。就是死的人本来没这么重的业力,结果呢,活的人还重,往哪里送呀,送到地狱去了,送到火葬场去了。

  如果这个人呢,他生前没有愿力,他没有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家里人给他请助念的了,如果这些助念的人,功夫上来,他也会随着给他助念,还有家里人为他培植这个功德,而且消去他的业力,他去他该去地方。但是很难往生。

  这个往生啊,是一个很含糊的词语。为什么?要具备很多因素才能成就。但是有没有利益?肯定是有利益,利益大小而已了。就像你今天来开这个法会,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参加这个法会?有的人卯足劲儿就要成佛,就要开悟。有的人是来受加持的,有的人是来凑热闹的,不管你是怎么样,你都会多多少少听了会明白一点道理,都会受益,受益的大小裁决于你的心态。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看不起你、刁难你,而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好,让人有话可说。

  一个财主遇到一个穷人,财主对穷人说:"我这么有钱,你怎么不尊重我呢?" 穷人回答:"你有钱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重你呢?" 财主说:"我把我的财产分给你一半,你会尊重我吗?" 穷人回答:"你把财产分给我一半,我就和你一样了,为什么要尊重你?" 财主又说了:"那我把财产全部给你呢?" 穷人说:"那我就更不会尊重你了,因为我是富人,你是穷人了。"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向人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除了金钱外,还必须拥有让人信服的条件,包括特质、素养、情操和意志等。

  行事不顺的人通常很敏感,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因此而患得患失。其实,面对别人的不友善,我们最该做的,就是打开体内的应急按钮,调动所有的防毒软件,全面修护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把无聊的闲言闲语和猜忌都扔掉,只留下能激励自己的箴言。

  汉代名将韩信发迹之前,曾经流浪街头,并几次想要以死自我了断。一个在河边漂洗棉絮的老太太可怜他,每天都省下一碗饭给他,一连供养了他几十天。韩信填饱了肚子后,忍不住慷慨激昂起来,对老太太说,将来自己一定会重重报答她的恩德。老太太一听,勃然大怒,训斥道:"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这句话大意就是说,你一个堂堂男子汉不能自立,我只是可怜你身为公子而为你准备餐食,哪里可能去妄想得到什么回报,你如此豪言,真是可笑至极!老太太的一番话,可以说是相当地刚硬绝情!一个贫苦无助的老太太,却对着七尺男儿说出如此训言,对于韩信来说简直是羞辱到了极点。然而,也正是这当头一棒,把一直沉陷于迷惘中的韩信拉了回来,让他开始有了想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意愿。

  明代思想家吕坤说:"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若是一个人缺乏斗志,只会夸口而没有真正的实力,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好,怎么可能回报和馈赠他人呢?况且,那时候的韩信理应是羞愧难当的,怎么反而好意思冲着老太太允诺呢?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看不起你、刁难你,而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好,让人有话可说。于是韩信由这番刺激中清醒过来,开始奋发向上,历经艰险困苦,终于成为汉代功名显赫的大将军,最后也实现了对老太太的重谢。

  我们不禁庆幸,要是老太太是一个温柔贤淑的人,只是对韩信说些不关痛痒的"你要上进"、"你要努力"之类的话,那么当时那个浪荡的韩信会那么快找到人生的坐标,并朝着这个方向出发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被人嘲讽是非常难堪的事情,但因为无法回避,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有效地消化,成为一个激发你开拓新局面、扭转逆势的开端。

  哲学家蒙田说:"若结果是痛苦的,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 一个人处于弱势时,千万不要去回忆那些曾经的风光,也不要抱怨世道的不公平,更不要沦为可怜的气球人(处处受气,处处求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失败的原因,把过去的一切打包,成为一个丰富的经验库,然后才能没有任何负担地大步前进。而沿途的重要工作就是,重拾自己的优势和信心,让别人看到你的光亮。

  传说宋代名士苏轼游玩莫干山的时候,进入山腰的一座道观进香。道士见他穿着十分朴素,心想他应该是一个普通百姓,于是就异常冷漠地招呼说:"坐!"然后吩咐童子,"茶!" 苏轼落座喝茶,和道士很随意地交谈了几句。几番言语,道士发现来客气度不凡,马上请苏轼进入大殿,摆下椅子说:"请坐!"然后又吩咐童子,"敬茶!" 苏轼继续和道士攀谈,口中妙语连珠,讲得道士啧啧赞叹不已,忍不住打听起来客的名字。苏轼微笑着说:"小官是杭州通判苏子瞻。"道士闻言立即起身,请苏轼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并态度恭顺地说:"请上座!"再次吩咐童子,"敬香茶!" 最后,苏轼准备告辞了,道士请求留下墨宝。苏轼思忖片刻,联想起道士的种种态度,于是写下了一副着名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借以讽刺道士趋炎附势。

  聪明的人都知道,证明一个人的价值,绝对不在于几个人的言语。苏轼有相当的阅历和涵养,当他遭受别人的轻视时,并没有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是很自然地按照着自己的计划,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去在意别人的态度。而那个势利的道士,最后终于领略到了苏轼掩盖不住的才华,继而感到羞愧。试想,要是这个道士攀谈的对象不是苏轼而是我们,当他发现彼此水平相当,或者更糟糕,他怎么可能改变自己骄傲的态度?而这样的对联也就会滑稽地成了:茶茶茶,坐坐坐!别人的不友善举止是别人的错误,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尽力提升自己的形象和价值,让自己原本微弱的力量逐渐强大,直到每个人都无法忽略我们的存在为止。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说:"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如果连你自己都轻视自己了,那你要如何得到别人的尊重呢?大家都知道,一个人最终能否实现目标或者达到成功,必须倚仗很多因素,其中自身的条件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你本身就是一颗钻石,不巧被遗失在一个沙滩上,被人们当做低劣的沙砾来看待。那么,只要你不灰心,不慌乱,耐心等待一次次潮来潮涌的翻动,最后你的光亮肯定可以吸引每一个人的目光。即使海浪有可能将你继续掩埋,那也是暂时的,你良好的特质丝毫不会因为与沙砾混合而有所改变,你仍是一个值得珍藏的上品。

  因此,如果你真的是钻石,在被埋没的时候,请不要做无谓的哀叹,坚定地保存闪亮的梦想吧,相信有一天你一定可以吸引众人的目光。

问:法师,我想请问一下我们发展(度化)其他佛友的时候,法师开法会加持的楞严咒对他来说会不会有一定的加持效果?

  答:因为在全国普及的人太多,这样去发(结缘楞严咒),给了他、不给他也都会生烦恼,有烦恼的事情我们就不做,知道吧?法宝比什么都有加持力,是不是?做事情一定要有智慧。

  什么叫智慧?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得恰如其分,不要产生任何的烦恼和障碍,这样别人受益,你自己也会受益。我们主要是解决他们的欲望,不能再让他们有想法。发楞严咒还不能解决实在的问题,实在的问题就是让他脑袋瓜子开窍,把他的心、把他的智慧打开,把他的思想扭转,所以我们要走捷径,这样既省力效果又大。其余的多此一举——不干!听清楚了吗?如果要这样的话,我可以拿很多东西给你们去布施结缘,可是,这成不了佛!所以,还是送给他经书光盘最好。

  问:我想请问法师,在日常生活当中,生烦恼的时候,怎样来祈请护法护持?

  答: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狂语者,不异语者,今天的一切不如意都是我们的业习、无明,是自己出了问题。要回光返照检查自己,“愿”是这样发出来的,定力也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要相信佛讲的话,相信自己坚持到最后就是胜者,遇到障碍的时候,要在佛前祈愿加持,就会感应道交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楞严经》的第九卷前半部分讲了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共法,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共法?共法就是不管世出世间、一切教内,例如道教等别的教派,都修这些法,所以称为共法。包括我们,也修这个法,四禅八定是共法当中的。

  但佛称四禅八定为世间法,不究竟法,为什么呢?它是有心去修的。第九卷的后半部分是讲我们修行的一个一个的境界。

  刚才一下殿大家都问我,魔这么多,害怕了!佛讲了,不魔(磨)不成佛,怕什么呢!那五十五种阴魔是什么呢?佛讲了,就是色、受、想、行、识,每一种都有十种阴魔,加上前面的四禅八定,每一个有三个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总括有三十三天。我们修行阶次有五十五种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境界,一个层次,如果你能超越了这种境界、这个层次,就是一个神通,一个妙用。佛为什么讲出来了呢?因为我们都有这样一个通病,只要大家都抓住了犯病的规律化,你就不会怕着魔了。

  我们为什么会着五十五种阴魔呢?就是我们有求啊,因为贪求啊!来了境界就贪着,然后求这种境界,哎呀!别人修行都有这种境界,我怎么没有呢?所以这就是魔得便的主要因素。如果你没有贪求心,一切随缘,那就是境界来了我也不欢喜,去了我也不留恋,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一个境界的超越,超越了之后就变成了神通。神通是从哪里来的,是同魔打出来的,是与魔打出来的经验,就象世人所说的社会经验一样,你一个一个的境界和自己的贪求作斗争,降伏之后呢,就变成了经验,经验之后就变成了神通妙用。

  你打不败它,它就统领你,你打败它,你就统领它,所以一切鬼神都是护法,所以大家都不要害怕,每一个境都不要贪求。当初我看《楞严经》的时候也怕,总觉得每一种阴魔我都沾上了一点边,现在想一想,如果我没有贪求的心,不求这个那个的境界,来了就让它来,去了也由它去,古大德也不是讲了吗!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样就不会着魔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我的婴灵和冤亲债主被超度了吗?

  答:阿弥陀佛!你所问的这个问题吧,谁都看不见,我说真的你也不知道,我说假的你也不知道,这个就很难回答了。你的婴灵,婴是婴儿的婴,灵是灵魂的灵,这个说明是婴儿死了,是不是?这些无形的众生,我们所写的牌位这些东西,其实至于他们得没得度,不裁决于我们,我们只是一个助缘,我们是一个调解委员会,给你们双方聚到一起调解,怎么调解呢?也就用咒语和经典,使大家的心解开,那就要看你觉没觉悟,超没超度了?先看你度没度过去啊,如果在这个法会你都没度过去,他能不能度过去啊?

  就你问这个问题,我发现就没度过去,首先同样一个法会,他就是无形的众生,如果你都没有觉悟,可想而知,他的觉悟程度更低,程度也是非常差的,如果你觉悟了,那他也会随着觉悟啊。都在同一个法会,同一个道场,同一个方法,你只让他觉悟你不觉悟?所以这个最好的一个答复,来自于宣化上人的开示:首先你自己觉悟,不要问他觉没觉悟,你觉悟了他随着就会觉悟。如果你贪嗔痴,我想他随着你也会贪嗔痴,为什么?

  是你家的冤亲债主,又不是我家的,小孩是不是学大人啊,所以为什么能分出来谁家谁家,一个家庭的习性呢,这一个家庭的习性基本相似,习气。那你的冤亲债主跟你也差不多,所以这来自于我们个人的裁决。那我们师父做了调解,你别就拿了一百块钱,二十块钱,就把他撂给我们,让我们抚养,我想抚养他也不跟我啊,关键他不适应我这个生活环境,我天天除了咒就是咒,他也不找我啊,是不是?那你除了大鱼大肉,除了贪嗔痴,都是他爱吃的,他能不去找你吗?你要是每天念咒,他就不爱吃了,他就不去了,所以看你家饭菜他爱不爱吃了。

  这个我们就用宣化上人的开示,首先自己觉悟,自己没有贪嗔痴,他就不去了,如果自己有贪嗔痴呢,你想让他走,难上加难。你写个牌位,也是暂时的让他觉悟,他一看:你光让我觉悟,你比我还贪,我还没贪够呢,咱俩一起吧。你们又搭伙了,导致了我们现在出家人重复的为你去写牌位,所以说现在的人为什么写一次冤亲债主还找,写一次冤亲债主还找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共修时不跟随念咒的速度,以小声自己最快速度的念这样可以吗?

  答:好!大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如法,我今天给你讲什么叫不如法。

  什么叫不如法?世间人很多人都喜欢指责别人,或是出家人指责出家人;或是在家人指责在家人;或是出家人指责在家人不如法;或是在家人指责出家人不如法。其实,真正的不如法是什么?也就是到了一个地方,你不按人家这个地方的要求,管理,规章制度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就叫不如法。哪怕你做的再好也叫不如法,为什么呢?到哪里都要依教奉行,你没有依教奉行,你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就叫自我知见,就叫无明,就没有开佛知见,人家就不喜欢你,就讨厌你,就是障碍,就是业障,就是业力,就是痛苦,就是烦恼,明白了吗?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什么叫不如法,别张口就说人家不如法,天天说:“不如法、不如法,”当你说别人不如法的时候,自己就不如法。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我们诵楞严咒怎么诵呢?

  答:开始读熟不要求背从三遍开始。如果一个在家人一天能保持七遍楞严咒这一生就顺很多。不管出家在家都需要念出家人更需要念早课里头就是楞严咒。出家人现在一遍楞严咒不行了,虚云老和尚还一天诵二十一遍楞严咒。所以你去看历代高僧大德,出家人现在最少都要一天二十一遍,这样你的修行功夫就上来了。念佛的在家人如果不修这个法门,每天可以念三到七遍楞严咒为什么呢?护持自己的功课,护持自己。楞严代表正法,诵了楞严咒自然你的知见就正,你的智慧就开,你再修别的法门就快。这样如果你专修楞严的话在三遍七遍的基础上增加到十四遍、二十一遍,到二十一遍为一个台阶跳到五十遍,五十遍的时候这个人基本上习气业障就没有了,自己就断了你不需要去压制、自己克制自己习气自然就没有了。

  我以前的习气断不掉喜欢打人骂人。大家现在能看出来我打人吗?现在没有了,现在人家跟我吵了半天我还是讲佛法、讲道理。再生气、再急还是给他讲道理。到五十遍的时候人的习气自然脱落不需要刻意的。所以你戒不了肉,持不了戒还是习气改不掉。家里人学不学佛这些你全不要管他,你就勇猛精进的诵楞严咒,你的习气会慢慢的脱落,家里人慢慢的随喜你追随你皈依三宝。你不要去讲人家只要自己去努力就好了。

  从一百遍突破到一百零八遍,能诵到一百零八遍的时候你的思想想动都不动了,你想打妄想妄想跟你没缘了,不是妄想找你而是你去找妄想。到那时候你再去找妄想的时候,妄想说:“对不起”!“我现在有了新的主人你已经不是我的主人了。”我试验过好久没打妄想特意坐下在那打妄想想了半天没妄想一样也想不起来,所有过去的事情全都不存在,不是想不起来而是自然脱落。现在让我讲过去小时候的事,还有修行的事也能讲出来。以前,一躺下恩恩怨怨、一切不如意的事就会涌上脑海,现在,躺下就是睡觉告诉自己反闻闻自性睡觉可听话了,睡觉到点!不用叫!从不用搁闹钟的说几点起床绝对到点一分一秒不差!起床准确率百分之百!不用像以前那样。

  在突破到一百零八遍的过程中到五十遍的时候,你可以去看《楞严经》,在五十遍之前不需要去看看也看不懂,有了定力再去看。看《楞严经》怎么看?不要多看!放在床头每天去翻两页你永远记住了,永远就成为你的,看多了记不住的!“这一句话”明白就够了!一天明白一句就行!现在!我们是一天一句也不明白。一天明白一句!就记住了!像我现在讲课大家说:“怎么记住那么多,”我一天明白一句我就知足了!记住了消化吸收!一天明白一句、两句、十句,看这一段,明白了就可以去睡觉了,这样的话你慢慢就都明白了。当诵咒到一百零八遍的时候翻开《楞严经》你一看就懂了不用人家给你解释。

问: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怎样理解?

  答:一门深入这个呢很多人他理解错了,理解是一个方法。啊,法有八万四千。门大家说有几个?六个对了,你选择一个门。我们现在这个念佛堂几个门?一个,你们都要从这个门出,这个门进,门口一个人在那守着,就会点数点的很清楚是不是。大雄宝殿很多门,如果全开着,全出全进,就算我们师父全在那瞅着,眼睛也不够用是不是。可是我们脑袋瓜子上有六个门,这六个门只能打开一个,其余五个关闭,一个门出入,你的无明和妄想你就抓住了,出来就打死他不能让他出来,你的真心自性就活过来了,这叫一门深入。

  可是有的人以为我念楞严咒叫一门深入,我念佛叫一门深入,这叫法。门有六个,法有八万四千。不是说我就念楞严咒能成佛,我念阿弥陀佛才能成佛,我打坐才能成佛,不然。什么法能消去你的妄想和无明,能断掉你的习气,这个法就是好法,这一点你要证实到。你别搁那胡扯八道我跟你讲,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没有受益还在那谤佛谤法谤僧,这样不行啊。所以我们要知道,门有六个,法有八万四千是不是。至于你用什么法,法法都是第一,最好,都可以成就。就看你自己的业力了,你到底是哪个法最对治你的病根,那我们的病,那就是习气了是不是。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神通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证得?下手的功夫在哪里?

  答:六根清净,把六根存在的分别执着全都解决了六根就可以互用,就是六种神通。比如漏尽通,要五阴当中的识阴破掉才能证得。

  如何能证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将来以后你成佛了你就知道了,我现在讲你也不知道,因为我还没证得。就像现在说食不饱啊!还是自己亲自去吃吧!

  如何能证得?下手的功夫?

  六根清净摄心为戒,不立知见反闻,首先这是第一步的功夫。等到反闻的功夫纯熟之后,再来了解经典,了解经典就是为了把方法掌握了,什么方法?心和性之间的这种妙用,性一切心而自无体。性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但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存在,就像空气一样,我们人人都在用,但是不可以说。你不能问我“空气是一个什么样子?空气在哪里?我怎么样喘气?”我们清楚明白了之后都很平常很正常的在呼吸,所以平常心就是道。如果你不正常的在呼吸,别人一定以为你得了肺病,所以佛称为大医王,而我们都是有病之人。

  真心自性就像空气一样,我们人人都在用它,人人都需要它,人人都离不开它,舍也舍不掉,得也得不到,指也指不出,但是时时刻刻都在用它,不可说,只可用不可取,你明白了这个你就会明白心性,我们的心就像这个空气一样,只可用不可说,你明白了我明白了,大家都明白了,大家都在用谁都不提这件事,这就叫秘密。没有谁说“你今天呼吸了几口?你是怎么呼吸的?是内呼还是外呼?”谁也不说,这就叫秘法。所以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你说这玩意儿能说吗?

  有朝一天你说“师父你一定要教我喘气。”我说好吧!我怎么说你也不明白,告诉你你现在正在喘气,你偏说你不会喘气。好!我突然来个冷不防把你的嘴巴鼻子全堵上,你的嘴巴和鼻子全被憋住了,憋的你眼睛发直了,我一松手,你“呼呼”的大喘气,你现在知道喘气了吧?

  从此之后你再见到别人“我明白佛法了,我明白怎么喘气了!”就又开始“呼呼”的大喘气给别人看。

  所以说开悟的人,就像一个人说明白了喘气,然后大喘气一样———还是不会喘气,反而更颠倒了!这个会喘气的人跟他一学,也大喘气了,人家问为什么这样?“我要成佛啊!我在喘气啊!”难道你没学喘气的时候你没在喘气吗?你没成佛之前难道你没用智慧吗?

  真妄同时水月同时,我们都在运用智慧,只不过在运用的当下真妄同时,立了知见,所以一定要认得无明的根本,要想捉贼要知道贼所在啊!你不知道贼在哪里,天天喊捉贼,哪知道你自己就是贼人,什么是贼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所以用这个空气来比喻真心自性非常的恰当。

  那我再问问大家,这个空气在哪个地方?有谁知道?说出来给我看看。厕所里有没有?垃圾堆里有没有?有钱的人有没有?没钱的人有没有?男的有没有?女的有没有?所以平等不二,离一切相是名诸佛,不立一法方建立万法。那很多分别执着其实都是你知见立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