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

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


在《经典禅语》公案:日本的诚拙禅师主持镰仓圆觉寺期间,法席大盛,因此需要资金扩建经堂。江户的富商梅津听说此事,便决定捐献五百两黄金。一天,他亲自带着这笔捐款送到诚拙禅师的手里,禅师接过钱,随口说道:“好罢,我收下了。”梅津对大师这种态度十分不满。三两黄金足够一个人过一年舒服日子,而他捐的是五百两黄金,却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得到。梅津于是暗示说:“大师,那只袋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啊!”诚拙依旧平淡地回答:“数字你已经对我说过了。”梅津被禅师的平淡激恼了,愤愤地说:“大师!即使我是个富翁,五百两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呀!”诚拙禅师听后淡淡一笑,问:“梅津先生,因此你要我向你致谢是吗?”梅津脱口而出:“那当然了。”大师不由得板起面孔,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者才应该感谢!”这绝对不是摆架子!

  南北朝的僧稠大师,有一天,齐国的文宣帝特地来拜访他,他却坐着不肯到门外迎接,弟子们就对他说:“今天来的是皇帝,请师父屈驾到门外去迎接一下吧!”僧稠大师仍然坐着,连动都不动一下,齐文宣帝并不因此而责怪僧稠大师。皇帝走了以后,僧稠大师说:“告诉你们,并不是我喜欢在皇帝面前摆架子,不去迎接他。因为过去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就因为到门外七步去迎接优填王,致使优填王失国七年,才又恢复王位。我身为人天师范,我不愿出去迎接齐文宣帝而使他损了福德,我坐在这里,祈求他国基巩固,对他已经是太尊敬了!”

  现在的泰国,不管你身份如何,只要出家披上袈裟,虽是国王将相,也要对你顶礼致敬;同样的,假如地位尊贵如僧皇的出家人,只要脱去袈裟,也就跟平民一样了。

  梁武帝曾问志公禅师:“僧道修行,信是好事,如何又要去化缘?”志公说:“我佛释迦如来,有大慈大悲,悯念众生,犹如赤子,平等救度……若是好僧道人,早晚之中,务要勤参三昧,苦下殷勤之心,勿起懈怠之意。看见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坏,应当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募缘修整,乃是化缘者之功德也。古人云:难行能行,难做能做,方是出家之佛子,学道之好人。是以天宽地阔,男女善心者多。若不去化他,纵有钱米,他也无处下手作福田,乃是僧道有过,枉在空门,为人无慈悲心,不肯引他出苦。僧道善人,化到你家。汝若悭吝不舍,是自己当面错过了也。”

  僧人是三宝之一,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但没有田地可种,就没有粮食吃,我们施舍的善根犹如种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们播种善根的福田。他能把我们有限的福报,变为无限的福海。可是,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或者有些人虽然对寺院或僧众做了一些供养后会产生很大的傲慢心等不净念头,很容易种下恶业。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传喜法师:供僧之后你只要回向什么,什么愿就成就!

我们要替历代祖先、历生父母、七世父母,乃至冤亲债主,祈求超越时空的佛陀,祈祷能得到佛光的注照。每年的七月十五在民间是中元节,在中国民俗大众里,这个时间主要的是超度宗亲,七月十五就一天,但是七月份整个都称为地藏月,都是属于超度祖先的,不是说七月十五在哪里供斋就行了。我们还是要多忆念长辈,特别是我们通过忆念父母对我们的恩、父母的恩德、长养之恩,然后我们来报答父母的长养之恩。

  盂兰盆供,不仅仅只是救地狱、饿鬼、畜生,对现世父母也有作用。佛陀跟目犍连说,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

  这个时候,僧自恣日的时候,佛欢喜日,僧自恣时,大众肯定是聚集在一处,不管在天下什么地方都是做这个事情,做自恣的事情。僧自恣的时候会怎么样?诸佛会降临。所以三宝这个时候是威神力最大的,法的威德力也现前,这个时候,佛、法、僧三宝的威德力最大。这个时候如果供的话,功德不得了。

  “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讲到了现世父母,不止父母,乃至“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不仅解脱出来,而且福报还具足。“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在世的父母亲,如果以这样的功德回向给他的话,怎么样?有福报,精神还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若七世父母得到这个功德就升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还要入定,咒愿、禅定。“然後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僧众咒愿竟,便自受食。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