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检查学佛动机,佛法是否融入到你心中?

 生命不是这一辈子,而是没完没了。我们死亡都是假死。死了就投胎,换个身体再来。既然都死不了,想要活得好些,那就要修行,不修行更苦,而且无有出期,因为死不了。那要学佛,一定要趁着年轻。到年老了,就安心念佛去极乐世界,等下辈子再来。除非你是梦参老和尚,老年出来弘法,但梦参老和尚他是再来人,他老人家没有上佛学院,去燃手臂供佛,后来就开智慧,二十多岁就讲弥陀经。我们没有那个慧根,还是趁着年轻,多学习一点,多背诵点佛经。地藏经,弥陀经,药师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这些大乘经典都要看一看。

  四祖道信禅师在山上修行,他得了法,但是找不到接班人。山上有个栽松道人,跟他说,你把法传给我,我帮你弘扬。四祖说,你老了,我传给你,你也弘扬不了多久。要不这样,你去投胎,再来时,我就传法给你。那栽松道人就按照四祖的指示,他去找人投胎。投胎后再来,七岁就遇到道信禅师,这就是后来的五祖弘忍。

  如果到老了再来,想要弘法,估计都要等下辈子再来了。要修行,要趁着年轻,记忆力好,体力好,精力也旺盛,想要去参访,就有脚力去。到老了,学了也容易忘记。人要克服这色身的障碍,不容易。年轻时,除了基本生活要保证外,人应该有些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灵性的觉醒,就要进入修行。

  在古代印度,很尊重修行人,一般人成家立业,任务完成后他就会去修行。所以悉达多太子去修行,净饭王虽然是国王,但也无可奈何,同时也是尊重他的决定。印度是个尊重修行人的民族,中国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能流传到今天的,就是古印度文明还有中华文明。像埃及文明,消失了,玛雅文明,也消失了。这两个文明没有修行人。修行人能带动一方人的灵性提升。

  玛雅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都发展了很伟大的天文历法。比如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非常的完美,现在人的科技都无法创造出来。这么伟大的文明为什么就消失了呢。这就是因为人类向外追求,而没有着重提升内在的灵性。灵性才让人的生命有高度。

  中国古代,应该是墨家的门人,发明了木鸟,木鸟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三夜。但做完这个机器后,人们就把它毁了。因为古人意识到,人类一直向外追求,就是发展术,最后将会让人偏离大道,就是人类会忽略自身灵性的提升。古人认为,做任何东西,包括经营任何行业,都应该为了提升灵性,而不是提升享受。当一个人灵性提升后,他就得到了最高的享受,佛教叫法喜充满。

  现在人的六根越来越粗糙。以前人听音乐,是丝竹管弦,很优雅的,运用大自然的音声。现代人听音乐,用摇滚,高音喇叭。就代表人的耳根越来越粗糙。现在人吃东西,口味越来越重,各种调料也越来越刺激味觉。就代表舌根越来越粗糙。人对外界的感知,越来越迟钝,那也享受不到安详。真正修行人,是很安详,很安静,他喜欢安静,寂静的功夫,他的六根会越来越灵敏,灵敏到跳蚤的声音都感知的到。

  趁着年轻,要多念佛诵经,少接触污浊的东西,也清净体内外的磁场。色身越清净,业障就越少。不要让色身变得污浊,等到了生病,再来念佛就很困难了。而且修行想要进步,如果色身不清净,那是不可能的。污浊的六根,是无法开发智慧的。真的修行人,他的浊气一定会减少。

作为习惯轮回的游子,面对广大如虚空,涵盖世出世间一切知识的佛法,想寻找正确的方向,一定要依止具有智慧和慈悲的善知识。有了上师善知识,在十字路口才不会迷失方向。

  就像驾车远行,目的地必须明确一样,作为修行人,正确定位人生目标非常重要!如果总的目标已经确定,哪怕中间“堵车”等,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也会到达。但有些修行人日日年年都“堵车”,修加行磕几个头就累了、病了,那就比较麻烦。

  因为修行目标有上等、中等、下等、最下等四种,相应就有四种修行:上等的修行、中等的修行、下等的修行、最下等的修行。

  首先讲最下等的修行:即行持学佛、学法、皈依、念佛、拜佛、烧香、朝寺等善法的目的,全部为了今生,如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生活平安等。如今这样的人相当多,即使在佛教徒当中,大多数都是这样的。那为什么说这是最下等的呢?因为根本没有希求任何一种解脱果位的心。在三士道当中,这是一般的下士。

  其次讲下等的修行:即深信因果不虚的道理,害怕后世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三恶道中,感受无量的痛苦,希求善趣的安乐,故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地精进修持。在三士道当中,这是殊胜的下士。

  再次讲中等的修行:即认为包括三恶趣和三善趣在内的六道轮回,就像火宅、罗刹洲、剑叶林等一样,是特别可怕、恐怖的地方,故想从中获得解脱,而希求声闻、独觉的果位,或想独自一人前往极乐世界,获得身心的自在、洒脱。怀有这种修行目标的人,就是中士道的修行人。

  最后讲上等的修行:即认为自我解脱不合理,应让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都获得解脱,因为他们都当过自己的父母,现在仍沉溺在水深火热的轮回苦海中,若没有救度他们,从人格、良心、品德等方面讲,都说不过去,故而发起舍弃自我、救度众生的无上菩提心——愿他们暂时离开六道轮回的痛苦,究竟获得佛菩萨的果位。以此目标而努力修行,就是所谓的上士道。上士道包括大乘显宗和密宗,因为都以发无上菩提心为前提。

  最胜供养 最高修行

  如果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即使没有以世间财富来供养诸佛菩萨,心里的功德也会自然而然圆满。《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云:“若有欲供养,无量寂静尊,当发菩提心,福过供养佛。”意谓:想供养无量无边寂静尊——诸佛菩萨者,一定要发无上的菩提心,其功德远远超过财物供养。所以,大家都应做这样的法供养。

  所谓法供养,不一定非要背诵论典、讲经说法。有些人说:我实在太笨了,现在没有法供养的能力,因为我没办法参加笔考、背考、研讨。但发菩提心应该可以,这并不需要很高的智慧。

  如果有了让众生获得安乐的利他菩提心,即使身边的人对你不公平、不恭敬,或者轻视、埋怨、伤害,你也会把他们看作自己的父母等最亲近的人。这样的话,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会过得很快乐。有人不想拥有高的境界,只想拥有快乐、洒脱,利他心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转移痛苦的方法——菩提心

  如果菩提心重一点,身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转为道用。众生很可怜,在贪嗔痴驱使下,毫无自由地造了无边无际的恶业,而我们是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对他们为什么不能原谅、谅解呢?这样一想,心里的疙瘩自然而然就会解开。否则,把自己束缚在特别狭窄的自我箱子里,始终会处于痛苦当中。

  当然,这也是大乘经典里面一直宣讲菩提心的功德的原因。《华严经》云:“众生心行可数知,国土微尘亦复然,虚空边际乍可量,发心功德无能测。”(又云:“知诸根方便,念念心所行,虚空尚可量,菩提心难知。”“十方世界诸众生,欲解方便意所行,及以虚空际可测,发心功德难知量。”)但这并非佛菩萨说妄语,发心确实有如是功德。所以,在座的道友,乃至与大乘佛法结上缘分的人,都应发起菩提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今天许多佛子,好像是在学佛,其实并不是真正在学佛。这里介绍几种不是真正学佛的学佛现象。

1.热衷于跑道场:有的佛子,对跑道场很感兴趣,乐此不疲。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能够遍访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对学佛大有助益。但这些人并不是这样,他们每每自夸跑了多少著名道场,拜了多少佛菩萨像,并把这些作为自己的佛学资本,丝毫不在心地法门上用工夫。慧律法师等大德高僧对此多有劝说。但愿学佛人能把跑道场落于实处,能带着修行上的问题跑道场,而不是去旅游,更不能把这当做是在学佛,当做向新佛子炫耀的资本。

2.热衷于交佛友:红尘中的人们非常重视交朋友,把这当做谋生的手段和乐趣。有的佛子把这些世俗中的习性带入佛学中,好像佛友越多说明学的越好。其实他和佛友交谈的多是世间烦恼事,并不是在学佛,而是把学佛作为交友的机会,希望当自己在红尘中有难时,佛友能出手相助,使自己能够红尘滚滚。古大德告诉我们,真正的佛友不需要很多,只要有三五个就可以了,大家在佛学上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共成道业。

3.终日在忏悔:这些人在中老年学佛人中尤其多见。因为害怕因果,整天忙着忏悔,好像忏悔就能消灭因果,不知道回归自性后,因果当体即空。忏悔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柔软心,大悲心,使我们能快速向道,间接起到减轻业障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在论因果一文中有详细介绍。

4.求福报:这些人事实上没有出离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在世俗生活上过得更好,使轮回能够载歌载舞,繁荣兴旺。

5.搞派系斗争:许多学佛人一见面就像特务对暗号一样报山头,问对方是学哪一派的,若是同派则皆大欢喜,若不是一派恐怕连饭都不会管。佛陀时期从来没有这种情况,这也是末法时期的一个特点吧。大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走到一起,而是因为是同一个山头而相聚丛林,俨然把丛林当做了绿林。

6.把学佛当成了佛学:要知道佛教的生命就在于实证。有的人自以为读了很多经书,学佛学了很多年,就沾沾自喜,满口佛语,一身佛气,就像王明一样,满口马列教条,实则毫无用处,解决不了根本大事。

7.把做善事当做学佛的根本和全部:外道把做善事作为根本,因为那样可以升入天道。佛教则把做善事作为培养大悲心的手段,根本目的是证入无相无念的如来藏。因此,一个真正的佛子,一方面要大做善事,一方面要勤苦求证,早成正果。后者是正业,前者是助缘,现在许多学佛人做的恰恰相反,整天在搞人天善法。

8.过分自责,自我贬低,没有大丈夫气概:有的佛子总在那里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打击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学佛学成了娘娘气,没有一点大丈夫豪气冲天的气概,怎么学佛?看看佛陀是这样吗?佛陀那遁入山林,与狼虫虎豹为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是一般军人精神能比的吗?过分自责能消灭掉你的锐气,要知道一切错误都是妄心作用,妄心本空,因此一切错误本空,不要再愚蠢的终日惶惶,整天自责。若真学佛人,就横下一条心,为了求证,即使遭遇再大的艰难困苦,宁可战死也绝不向困难投降,要知道学佛是大丈夫方可为的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现在的很多人,当他们在修行时,总是口口声声的说,我的时间不够,修行的时间不够,平常我们会这样说。但是,到底自己是不是不够时间修行?这时我们要向下来比较,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时间。

  就好像动物,首先它们就不知道何谓佛法,就算它们可能知道的话,也不会懂得如何去修持。例如打坐好了,一只牛,是不会知道怎么去打坐禅修的。而且不仅是少数的动物而已,我们在很多介绍动物的节目中看到,成千上万的动物,它们完全不知道佛法,只是一头栽入生活当中。

  同样,反观我们很多法友们,都想要修行,但是却将大部分的心力都花在现实生活中,而对于内在的修持,没有任何信心,也可以说自心没有对佛法生起强大的力量和信心。

  所以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习惯在法的修持上,没有修持的习惯,很自然就会将佛法和生活分开,认为修学佛法和生活是两回事。这么一来,就好像有一个人活在中国,心想与思惟却放在印度一样,现实生活与内在的思想分开,没有交集了。

  由于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将它们分开,又如何能如法的来做修持呢?又如何能找到时间来修持呢?

  就像昨天谈到过,不能将修持佛法当做是很舒服、安慰自己的一种休闲而已。佛法其实是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与痛苦的一门知识,因此如果不将佛法带入生活,那么当我们遇到状况的时候,就会不知该怎么办,不知如何对治,只好还是老样子;因此,当有人又来伤害我们,我们还是习惯性地会用嗔恨心面对他。

  总之,我们说没时间来修持,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养成佛法的习惯,没有真正的信法,或者说不相信佛法是真实的、是好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