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斋堂为何要供奉弥勒菩萨

斋堂为何要供奉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是佛在世时出家的比丘,地藏菩萨亦现比丘相,在唐朝时来到中国。此两位菩萨皆现比丘相,其他的菩萨都是现在家相的。弥勒菩萨在中国五代时,化身在浙江宁波童奉化县的玉琳寺,现布袋和尚身度人,若人布施吃的或玩的东西,他全都装进布袋里,故有人把他的布袋叫做乾坤袋,乾坤是天地,布袋虽小,却能容纳乾坤在里面。他不修边幅,衣冠不整,样子疯疯颠颠的,但脸上却时常挂著笑容。当他的布袋装满东西後,就坐在地上。小孩儿们都爱亲近他,喜欢跟著他走。他也把他袋子内的东西分给大家吃,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好不高兴。

  有一次,布袋和尚从宁波宏法下来,来到天童寺。在浙江的四大丛林有天童、育王、观宗和七塔。天童寺乃最大的丛林,他常常去挂单赶斋。甚么地方有供斋,他都不会错过。在佛教里有一句话说:「三十里不赶斋是个懒罗汉」。意思是说,若在三十里内有寺庙供斋,一定要去应供,不去赶斋是个懒和尚。布袋和尚每天东奔西跑的去赶斋,吃斋时又不修边幅,衣冠不整他亦不在乎,自由自在,自得其乐。

  在斋堂中,身为纠察的职事师,在过堂以前一定要到斋堂巡一巡,看看行堂者有否把全部东西放得整齐有序,然後大和尚才来登座过堂。有一天,天童寺又有斋供,纠察师看到布袋和尚又来了,他心里早就很讨厌布袋和尚,不过既来赶斋,又不能不给他吃,所以只好由他。 这一回,布袋和尚竟然毫不客气 ,大模大样登上大和尚的座位,当起大和尚来啦。纠察师看不顺眼,况且平日对他已有成见,就立刻过去,叫他下座。可是布袋和尚怎也不肯下座,这下子可把纠察师惹火了,趋上前去,动手拉他的耳朵,一拉拉到几尺长,回头一看,吓!他竟安然不动的坐在那里。当纠察师把拉耳朵的手放开,耳朵又缩回本来的样子,这一切的情形,刚好被进入斋堂的方丈看到了,知道这位仁兄功夫如此,决不是等闲之辈,一定是圣人化现,便叫纠察师不要拉他下来,任 由他坐在上面,然後吩咐行堂在他对面另放一张桌子,和他对面过堂。所以凡是丛林过堂时都安放弥勒菩萨,而不安放教主释迦牟尼佛,这是有一段来由的天童寺过堂时,多放一张桌子给弥勒佛,这风气传开了,现在一般人过堂 ,虽没有另设桌子,可是在大和尚的桌前一定有安放一尊弥勒佛的圣像,原因就在此。当释迦牟尼佛进入涅盘之後,世间的佛法和众生都交给地藏菩萨去宣扬教化。在弥勒菩萨未下生前,中间这段好长的时间,都是由地藏菩萨来教化众生的;待地藏菩萨度脱阎浮提众生的机缘完了,弥勒佛才下生,所以弥勒菩萨的责任是很重的。虽然他现在尚未下生,但时常化成布袋和尚来度人。布袋和尚在五代是很出名的,其他的化身我们不知道。弥勒菩萨在玉琳寺临终时讲了一首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弥勒菩萨,偈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以示人,时人皆不识」。弥勒是真的弥勒,化身是从体起用,化身千百亿种,时常都去度化世人,但世人都不认识他,从这首偈就能体会到菩萨的功夫是不可思议的,为何弥勒菩萨会坐在斋堂呢?就是这个原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最无能胜慈氏菩萨赞

著者:圣地法师

极善清净无漏界,甚深广大无量数。

相好庄严四清净、乃至一切种妙智,

百四十种不共法。无量功德众庄严,

超过一切如来住,无上妙极安隐地,

由此依此能建立,一切一切一切善。

世出世间一切善,二乘大乘一切乘,

诸乘一切胜善法,最极殊胜菩萨地。

深广智慧为导首,大悲无倦久熏习,

勤勇无间正加行,无量福慧极圆满,

直至最上成满住。一切胜善我顶礼。

今欲少言兴赞礼,本师释迦之嫡子,

当来下生弥勒佛,最无能胜慈氏尊。

欲令遗法诸佛子,於尊能生最胜心,

最极恭敬礼赞供,信欲发心事慈尊。

由此因缘升兜率,亲聆慈尊相应教,

积集善根正加行,随尊下生证无生。

最无能胜大慈尊,慈眼等视诸众生。

本性仁贤慧聪敏,种性地具大慈心。

初发大心哀愍众,誓愿穷际不食肉,

并誓成佛制此戒,以此因缘名慈氏。

无量劫来正加行,多於本师作助伴。

或为兄弟护法王,或共出家成法侣,

或为弟子本师化,亦常为师化世尊。

本师大悲坚牢固,勇猛精进无有等。

慈尊大慈遍法界,方便善巧无能胜。

二尊同愿并同行,妙契相应无有比。

互相增上成佛道,黄金助伴利有情,

各显佛道最殊胜,共表法界极圆满。

本师悲愿极深重,愿取五浊成正觉,

勇猛无畏化刚强,精进无倦度劣根,

勤勇无间殷重行,超多大劫先成佛,

为化刚强劣根众,起善方便转法 lun。

慈尊为助本师化,转生同来为弟子,

但为劝化此界众,赞叹精进大悲心,

为显世尊无等德,极赞本师超慈尊。

慈尊非无大精进,唯勤悲心现后进,

其中密意应了知,慈尊更有无等智。

慈尊大慈似满月,圆净光法令神清,

深广妙智如朝霞,才出暗灭令心明。

慈尊本于十劫前,随时能取等正觉,

但为悲愍诸含识,留惑不尽不取证。

本师勤悲极猛利,劣根愚夫亦能知;

慈尊慧慈甚微妙,上首罗汉未能晓。

本师立教成方圆,慈尊助化破执著;

本师哀愍其姨母,不受所供憍世衣,

慈尊同为哀愍故,即受所供憍世衣。

本师主化现头陀,精进勇猛丈夫行。

慈尊助化现童子,善巧方便智慧行。

慈尊于师极恭敬,正行供养事世尊,

承事瞻礼无暂离,常为众生善请问,

一切大会恒随逐,常同文殊共请问。

为显法界甚深智,文殊师利让上首,

非是慈尊不具足,但为独显利众生。

慈尊广大微妙智,表法独到无能胜。

五浊恶世众难化,黄金助伴有默契。

但为圆满教化事,教化本师遗法众,

慈尊因地誓大愿,继释迦后方成佛。

二尊合显法界圆,二佛共成教化满。

法界微妙难思议,二佛共化更奇妙。

若非甚奇甚微妙,劣根刚强不能度。

二佛共化甚希有,如是助伴鲜有等,

为化五浊恶世众,二尊发心即策划;

悲愿深切极广大,勤智猛利无限量;

本师释迦牟尼佛,犹如开荒植种者,

当来下生弥勒尊,犹如耕耘收获者;

二尊同愿共发心,共成娑婆佛化事。

一切赞叹释迦佛,亦当赞叹慈氏尊;

一切赞叹释迦佛,亦即赞叹慈氏尊。

释迦慈氏本无二,为化刚强显有二。

释迦慈氏一脉承,为度群迷显殊异。

本师正法欲灭时,慈氏即下宣大论;

结集世尊了义教,显了究竟妙宣说,

於其无胜妙法海,引出最胜法甘露,

等注无穷字华雨,荣润牟尼如意树。

此论殊胜若莲华,犹妙宝藏如大海,

具显诸乘广大义,善释其文无有遗,

理事无不穷尽通,文义无不释诠透,

疑执无不遣破尽,行果无不修证满。

瑜伽师地大论出,本师正法得久住,

慈尊悲智若涌泉,无竭无尽润识田。

慈尊悲愿极广大,本师遗法之弟子,

慈尊一切皆摄受,令于龙华证无生。

南无本师释迦佛!南无无胜慈氏尊!

南无无上真妙法!南无瑜伽师地论!

无胜德海真无际,圣德神功实难量,

我今慧浅喻毛滴,欲赞无胜功德海,

望洋兴叹由斯止。然赞意乐无有止。

赞其慈心若大云,赞叹妙智如虚空。

赞其功德等世尊,赞叹方便更独胜。

赞其利行若密友,赞叹教化最显明。

赞其微妙若无形,赞叹常行无相行。

赞其法施妙无极,赞叹助伴影随身。

如是赞叹无有尽,只恨智劣辱慈尊。

我今赞叹无胜海,所有胜福皆回向,

普愿一切诸众生,信欲发心事慈尊,

上升兜率聆尊教,下生龙华证无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