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仁清法师:为什么说万法因缘而生?

仁清法师:为什么说万法因缘而生?

 
诸法的实相是什么?诸法的实相就是空性、佛性,就是如来藏,就是本觉,就是真如,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涅槃境界。一种是能生之本体,一种是所生之事相,事相和本体本来是无二无别的。般若经就揭示了诸法的实相。

  很多经是从事相上指导你怎么修,比如说《弥陀经》,告诉你西方有个极乐世界,告诉你念佛能够往生,告诉你只要是你念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前,这是《弥陀经》从事相上告诉你的。但是《金刚经》呢?是从体性上告诉你的,告诉了你诸法实相,万法皆空,空在哪里?不是空相,是空性,是它的本性是空的,特性是空的。

  “当体即空”、“万法皆空”是什么空?比如说这尊佛像是一种事相,怎样讲这尊佛像的空,不是说里面有个洞,而是它当下就空。“当体即空“。

  怎样叫当下就空?这尊佛像是铜的,它首先要有铜的元素这种材料;还要有人的思维,构思,也叫设计;还有模具的参与,没有模具成不了像;还有火的参与,通过加热溶化;可能还有水的参与;过后还有上彩贴金,这一切一切的参与;还要有运输过程当中的汽车、火车、轮船呀等等这些运输工具;通过一定的时间到了我们这里;我们请来了,摆上了,我们称它为佛像。摆在我们面前,并且是用我们的眼看到的、认识的。离开这一切一切,佛像不存在。

  铜不是佛像本身,但它是这尊佛像的非常重要的条件;模具也不是佛像本身,但是对于这尊佛像来讲,对应它的模具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这些方式方法都不具足的话,这尊像在我们这里不显现。

  每一个条件都不是像本身,构思也不是像本身;铜也不是像本身;材也不是像本身;金也不是像本身;运输过程也不是像本身;但是离开这些因缘,离开这些条件就没有所谓的像。但是这些条件是组成像的必要元素,必要条件。也可以这样说:“这尊像是由这些元素,这些条件共同组成的。”这一句话就等于说:“没有一个本来恒常不变的自我(像)的存在”,“像是因缘合和而成的”,“这尊像当体即空”,而不是否认它(世俗)的存在。中观应成派讲得更详细了,大家能理解这些就很好了。

  居士:“深奥啊。”

  法师:一点都不深奥,“这尊像是由很多条件组成的”,就等于“这尊像当体即空”。这就叫“万法因缘而生”,每一个条件的现前,都是由很多必要条件所组成的,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外因,内因。外因、内因从佛经当中讲,它叫“亲因缘”和“疏因缘”,佛法当中的因缘是一个词。谁重,亲因缘重,疏因缘轻一些,就是说内因重,外因轻一些。但是当你结这一个果的时候,内因和外因必然同时组成它。比如说我们要孵化小鸡,首先是一个健康的受精卵,或叫它内因。温度是不是外因呢?离开了温度,这个鸡蛋也不成鸡啊。离开了持续的时间,这个鸡蛋还是个鸡蛋啊。也是这些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组成了小鸡的孵化。这个小鸡的孵化,你说哪一点是小鸡?时间是小鸡吗?不是;温度是小鸡吗?不是;受精卵是小鸡吗?不是。但是离开这三个就没有小鸡的显现。这就是佛说的“这个小鸡是不存在的。(自性不存在)”而不是说,“这个小鸡是你看不见的(空无的)。”

  所以佛法讲的“当体即空”,是首先确立这个假相,然后剖析这个假相,说明这个假相的特性。确立这个假相是什么呢?这尊像它现成的,这尊像当体即空。主体要有,而不是一般凡夫俗子说的:“哟,佛教否认像的存在,它明明在那里摆着呢,你却看不见。”不是那个含义。

我们今天在这里,真的是非常的幸福,因为末法时代了,我们作为人还能遇到佛法,还能对佛法生起大信心,还能遇到善知识,还能受佛的戒,今天跟佛在一起。

  什么叫末法时代呢?在《阿弥陀经》里面讲到,现在属于五浊恶世,五浊:命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这五种浊。这五种浊我们学佛的人是要常来把它看清楚,这个世界,五浊的本质,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轮回是什么样子要把它认清楚。

  如果我们对五浊认识到一点,那你的念佛的念头就会坚定一分。你对恶世领会得越深,你对净土越加的渴望,因为人都是有向上之心的,人往高处走。

  但是往往我们人呢,知见浊,由于见浊的缘故,颠倒,起颠倒想。不美的认为美,不好的认为好。就好像我们受戒,很多人并不了解,就是我们放生好了,也很多人不了解。放生我们认为是好事,他认为这有什么好,用钱把它买来也不吃,放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他光是那样想,为什么?没有智慧。

  如果有智慧,眼光就会看得远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我们放生化解这种冤结,以救它生作为我们自己一种慈悲心与佛相应,这个修法对我们明白的人,知道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物质发达的世界,我们不单单迷失在自我生命的假象当中,我们还迷失在外在的世界当中。所以,过去的人修行还好修一点,因为过去外在不发达,不管印度、中国都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它是很稳定的,受二十四节气影响的,加上一些文化传统,我们的生活是很安定的,那种修行还好修,只是迷失在自我世界里。外在还好,没手机、没有车,住的房子基本上都差不多。你到故宫去看好了,皇帝最豪华的办公地方是金銮殿,不一样。皇帝住的地方你看看,现在有的地方比起来还没你家住的豪华呢,都小小的。

  我们古代的时候修行相对还好一点,所以佛陀就说末法时代,五蕴炽盛。这五蕴指的是什么?就指外在物质非常的发达,让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五颜六色,我们在座你看穿衣服是不是五颜六色?你知道买一个衣服要花掉我们人生多少时间吗?逛街逛来逛去,腿逛酸了衣服还没看中呢,就买一个衣服好了。

  其他呢?我们前面说关手机,我们如果把手机都拿出来,我想大家一百个手机基本上都不一样的,款式各个不同。那你是不是拿到一个很新款的手机,心就安了?好了,我从此之后不换手机了。会不会?不会的,你还照样看那个广告,哪一款新的出来了,然后去了解,这个是什么参数,有哪些功能,有哪些比较吸眼球的。然后想了,我这手机怎么办呢?要淘汰。你看就一个手机好了,就把你引得心猿意马。

  现在修行跟古人是不是很不一样?非常的不同,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鞋一不一样?不一样的,家里面鞋柜里更多。你每次走过橱窗都要留心看一下,有什么适合我的新款式出来。那你这样子自我反省一下,我们平时有多少时间是把生命放在追求真理上的?很少,少之又少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弥勒,也叫的弥勒菩萨「弥勒我忆过去 于阎浮提学菩萨时」释迦牟尼佛说,我意念很早以前过去世,在阎浮提修菩萨道的时候。

  「爱重法故 为一句一偈」 因为我尊重正法,为了求受一句,一偈,「弃舍所爱 头目妻子 及舍王位 」舍弃自己一切心爱的东西,或者内财或者外财,包括了头目‘割肉为鹰’‘舍身饲虎’不就是这样吗?

  妻子,舍弃王位,释迦牟尼佛成佛的这一生,他示现的就是舍弃王位,因为他是皇太子,他爸爸是国王,国王退休以后肯定他就是国王,他舍弃的就是王位。

  那么这个中间不好理解,妻子,舍弃的妻子,这个妻子是什么呢?有好多种,比方说我们是有家庭的人,一遇到正法,你的善根一开显,就开始做工作了,离婚吧,我出家吧,放我出家吧,那么就是舍弃妻和子,这是一种现象。

  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有很多人拿这个就开始诽谤某种法,实际上是体现了我们的虔诚心,和那个重法的心切,而不是说,把我们自己的媳妇让给别人,很多人不理解在这里。从另一个角度说,世间人,夫妻之间的那种恩爱,是非常难以舍弃的,那么我们把夫妻之间这种恩爱,也舍弃的话,说明你那道心坚定,如果这个也能放弃的话,那么肯定名声也放的下。钱财你也能放的下,它是一种比喻,一种列举是这个意思。

「阿逸多 汝可观此谤法之人 成就如是极大罪业 堕三恶道 难可出离」就是说弥勒啊,你可以看看观察一下,谤法的人啊,成就的是极大的罪业。

  堕落的是三恶道,难可出离啊,这是在这部经上给我们讲的,底下更为详细了,对谤法讲的更为详细了。

  「若彼愚人 于佛大乘 乃至诽谤 一四句偈 当知是业 定堕地狱」这里又讲到,如果这种愚人对于佛的大乘佛法诽谤,乃至诽谤了四句话,就是一首偈语,当知是业定堕地狱,这种业报必然要堕落到地狱受苦无期。

  「何以故 毁谤佛法 及法师故」为什么堕落地狱呢?就是诽谤了佛教的正法,诽谤了讲法的法师就是这个意思。「以是因缘 常处恶道 永不见佛」以曾诽谤佛法僧故,常处恶道永不见佛,就是因为这个恶业现起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相应部·愚人与智者经》中说,“诸比丘,愚人的特征、愚人的相、愚人的本质有三个。是那三个?于此愚人是思惟恶念、说恶语、造恶业之人。如果愚人不是如此,智者如何能够知道,这人是个愚人,不是真正的人。然而,由于愚人是思惟恶念、说恶语、造恶业之人,所以智者知道,这人是个愚人,不是真正的人。”决定差别的是因缘、业习与善根,主要有十种表现;一是愚者毁谤三宝,辱骂圣贤;智者礼敬三宝,尊重他人。二是愚者喜乐乖诤,得失荣辱;智者以戒为师,不执名相。三是愚者口不择言,妄语绮语;智者缄口慎言,如语真实。四是愚者羡媚权贵,曲意逢迎;智者随缘方便,心行平等。五是愚者骄慢张狂,虚伪藏奸;智者谦下大度,诚实利他。六是愚者贪嗔痴行,不修十善;智者我法二空,众善奉行。七是愚者懒惰放逸,享乐恶劳;智者精勤道业,禅悦苦行。八是愚者烦恼忧伤,常遭惩罚;智者清净离染,人天拥赞。九是愚者世俗世论,迷恋五欲;智者第一义谛,解脱自在。十是愚者枉自苦受,不知轮回;智者涅槃境界,常乐我净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