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诚法师: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但能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诚法师: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但能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

  和身边的弟子和居士们谈话时,不免常把“拜佛”二字挂在嘴边。可能有些人因此产生了误会,以为任何事情都能够靠拜佛解决:想有好的因缘,就拜佛;要想有顺遂富足的人生,也拜佛;具体到对治烦恼,减轻痛苦,同样可以通过拜佛来实现。这恐怕是对“佛”的一种误解。

  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叫大家拜佛呢?有位记者问我:“佛教是无神的宗教,它主张即心即佛,人人皆可成佛。那人们为何还要到寺庙中拜佛,祈求佛的保佑?”我的回答是,这是一种恭敬。父母不是神,君王不是神,为什么人们要拜父母和君王?佛不能直接给他什么,佛只能给他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可以按照佛所说的方法去做,但自己的困难只有靠自己去解决。

  拜佛是帮助你给自己信心,锻造心灵的强大和坚实,然后让你用这颗强大的心去面对世事。在《周易》里头,我们的祖先早就讲过“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的道理,人先得靠自己努力,努力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人来帮助你,最后老天也会来成全你。否则,自己都没有努力的心,神佛就更不会来管你的闲事。

  一遇事就忙着求神拜佛,或者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求菩萨保佑,这个叫做迷信。我们常说,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就是一切从自身出发,佛在自我心中,所以要自己觉悟,自己成佛。假如事事都求佛,那么佛又求谁去保佑?

  大家平日里拜佛,有没有想过佛是什么?或许你们以为佛天生就有神通,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其实呢,佛在度人之前,也需要自度,所有的佛都依靠自我的修行来获得圆满和成就。在成佛之前,佛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就跟你我一样。佛也有痛苦、困惑,也会遇到坎坷磨难,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同的是,佛完全依靠自己去应对,完全相信自己,他知道内在的力量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

  佛度众生,认为人人可以成佛,也是因为他相信世人之心皆怀宝藏,每个人心中的能量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欠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时机。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

  事到临头,一味地祈求佛祖保佑,只是在逃避现实。过去的很多皇帝,一遇天灾人祸,就下罪己诏,或者迷信鬼神,大摆排场去祭祀、祷告,说到底还是没有直面问题,靠自己去处理问题,而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外部的力量上。唐朝的玄宗皇帝就不一样,他在位时,山东遭遇蝗灾,这位皇帝却没有留在神佛面前祈求,而是亲自去到灾区,一边帮助农民消灭蝗虫,一边烧起大油锅,并且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蝗虫”,以此显示靠自己治蝗灾的决心。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清代的才子郑板桥老来得子,生怕溺爱生害,在临终前还不忘告诫儿子:“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做州可事。就如佛陀说:“我如良医,应病与药,汝若不服,咎不在医;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过不在导。”佛可能会告诉你离苦得乐、解脱烦恼的方法,但也仍然需要你自己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像我们佛门中人,不是为了从佛祖身上得到什么而学佛,而是为了善用佛的精神去应对世间一切繁杂,度脱一切苦厄,创造一个有情世界。大家也是一样;在家可以依靠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在社会上依靠朋友,在工作上依靠同事和上司,在生活上依赖伴侣,遇到困难,可能也是依靠身边人的帮扶来解决,但是,很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去做,自己去扛。比如说,自己的学业、事业;身体上的病痛,还有情绪上的问题等,这些都没有人能够代替。他人给你的帮助再多,也不能代替你度过这一场人生啊。

  所以,遇到问题,一定不要先想着找人帮忙,而是要先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街上要抗起一件重物,你自己先得用尽全身力气去扛,这个时候要是仍然扛不起来,街上的路人看见了;可能就会过来搭一把手,反过来讲;如果你把重物放在地上,袖手旁观,不打算花费自己分毫力气,谁会来帮你呢?

  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办得成事情;相信自己身上有无限的可能,我们用内心的力量把自己撑起来了,就不会事事祈求他人和命运。万事靠自己,也就不会在失去外力的时候束手无策,一败涂地。


一个人改毛病很难很难的,要心里健康,只有用佛菩萨的智慧才能改掉自己的恶习。心理学说,一个人的知识再怎样也无法动摇自己的恶习。很多学佛人表面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佛,但是一碰到自己的利益和恶习,他就是改不掉。我们要懂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实践,今天学佛为了什么?学佛就是成佛,就是要改变自己,就是要修心修行,修心就是把心里不好的、不是常态的贪瞋痴慢疑全部修掉,修正它;修行就是把身上不好的行为、动作、语言全部修好,这样才是真正的修心。要实实在在的修心,而不是表面上临时抱佛脚的修心。在平安的时候,就好好的为了将来求更多的平安;在今天还活在人间的时候,就好好的懂得爱惜慧命,这样,你走的时候,才能无债一身轻,没有灾、没有业障,才能进入上等上品的莲花之中。

  要懂得,我们拥有了就要开心法喜,我们今天拥有了佛法,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愿力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要有志气有愿力。

  美国有个小学的作文课上,老师让小朋友写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快速地写下他的梦想。他希望未来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庄园上种满绿树,有无数的小木屋,烧烤区、休闲旅馆。他自己要住在那,还要和以后来旅游的人分享自己的庄园,供他们享乐。写好的作文经老师过目,这位小朋友的本子上被划了一个大大的红“X”,发回到他手上,老师要求他重写。小朋友仔细看了看自己所写的内容,他觉得自己没有写错,就拿着作业本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我要你写下自己的志愿,而不是这些如梦幻般的空想,我要实际的志愿,而不是虚无的幻想,你知道吗?”小朋友据理力争:“可是,老师,这真的是我的梦想啊!”老师坚持说:“不,那不可能实现,那是一堆空想,你要重写。”小朋友说:“我不想改我的内容。”老师说:“那我就不给你及格。”小朋友摇着头,最后那篇作文得到了大大的一个“E”。事隔二十年,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旅行,在尽情享受各种美食、绿草之后,看见一名中年人向他走来,并自称曾是他的学生。这位中年人告诉他的老师:“老师,你还记得吗,我就是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小学生,如今,我拥有这片广阔的庄园,真的实现了我的梦想。”老师望着这位庄园的主人,想到二十余年不敢梦想他老师自己的生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很慨叹:“二十多年,为了我自己,不知道改掉了多少学生的梦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梦想,没有被我改掉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佛人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流水可以滴穿坚硬的石头,弱小的小草可以改变大地的颜色,对于陷入深渊苦难的众生,我们要用善意的眼神和友好的意念,都会给别人带来心意,岁月不饶人,把握当下每时每刻,不要去伤害自己的心灵,就拥有了创造生命的奇迹。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你们晓得本愿是什么?本愿是一个人的发心立志。学佛的第一个念头发得不对,也就是本愿的力量发得不对,后果就永远不对,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譬如说我们要修个庙子,那是小乘。你说我盖庙,发心初衷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修持,为后世的众生作为修持的道场,那是真发愿,这个动机就对了。

  你为什么念经拜佛?有许多人到这里来学打坐,我说你为了什么,你先讲,不准考虑。我为了身体。好了,为了自己身体好,我也教,但是把他摆在一边,因为他的目的自私自利,不是为了菩提道业。你说我学这个是为了佛道,自利而后利他,那还可以。在座各位,那个不是为了自己?有些人则认为我现在还不能度人,先求自度,等将来有能力了再来度人。检查这种思想看看,全都是自私自利的观念作祟,如此怎么成道?如果能的话,我早就成了。

  所以,学佛要特别注意一切佛的本愿,这才叫学佛。‘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对佛有没有信心?有的人说:有啊,我对释迦牟尼佛崇拜得不得了!我一进大殿就拜。但是你真正地信吗?问一问自己的信心是不是圆满。

  恐怕对有一些人来说,对于释迦牟尼佛的信心还赶不上对一个算命的人、看风水人的信心。有些人他一边信佛一边说:噢,我找人给我算算命。这个算命的人跟我说,某某啊,你今年有点zai 难,你某月某日你就不要出门。他乖乖地在家里面一动都不敢动。

  但是,佛陀说你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你做到了吗?你“自净其意”了吗?你心中间不起烦恼妄想了吗?你心中间没有执着了吗?没有做到啊。可见你对佛的信心,还赶不上对一个算命人的信心。口里说:噢,我很信佛,真信佛。其实假信佛。我在家里面住,我就不舒服。我虽然天天念经,《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弥陀经》、《无量寿经》我全部念了,我还是不舒服。看样子呢,还是要找个人看看风水才好。

  你看,认为这个搞风水的力量很大,认为佛经没有力量,这个怎么办?看风水的人说,你这个地方不好,你要摆一块屏风,不然有煞气;你那个门也不行,你要挂一块门帘。马上依教奉行,立马去办,开车去,很精进。是不是很精进?

  但是佛陀说你要怎么样?要善观自心。你有没有善观自心?佛陀说你要修戒定慧,戒定慧生佛出世,你有没有修戒定慧?有还是有,不过很少。一遇到境界就忘记了,是不是?你看看,是不是信心不够?对佛的信心还赶不上对一个看风水人的信心。

  对那些看相的、算命的、看风水的百依百顺。对于佛陀的教诲呢?充耳不闻,当作耳边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虽然是每一天都在诵经,只是完成任务,骗一骗佛菩萨:噢,释迦牟尼佛,今天我任务完成了,我给您老人家念了一卷经了。

  佛陀要你给他念什么经?你诵经是提醒自己啊!内心中间有没有感动?内心中间有没有转变?有没有观照?依教奉行,要观照,要保持正知正见,要有正念。否则只是口善,心中间贪瞋痴照起。

  打个比方你生了很重的病,你遇到一个很高明的医生。这个医生也给你开了药方,你要照方抓药,煎好药以后吃下去病才会好。如果你每天把这个药方子拿出来念一念,而不去吃药,病能用药方念好?这说明你心中间有贪、瞋、痴,慢、疑、不正见这些大病,有执着、分别、妄想的大病。而且不是病一天两天,不是病一年两年,你病了多少个大劫啊!

  你今天感冒马上就吃药,不会去拿那个药方子去念。为什么佛陀给你开的这个治疗你烦恼病的药你不去吃?就会拿这个药方子来念?你只是每一天把佛陀治疗你心病的这些药方拿出来念一念,念了以后不去吃,也就是说不去起观照,不去保持正知正念,不去依教奉行,不去对治烦恼,回头还要说这个医生不灵。是医生不灵吗?还是你愚痴?还是你没有信心?是没有信心,不是真信啊!

  蕅益大师说: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只有两个字——教、观。我们念的经,这是教。观是我们依文起观,随文入观,按照佛陀的教导去依教奉行,去保持正知与正念,去对治烦恼,起烦恼要知道对治。所以说我们不单要念外在的法宝,还要通过念外在的法宝启发我们内心的法宝。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