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降伏其心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法的时候,有一世是忍辱仙人,专门修忍辱。有一天,忍辱仙人遇到了恶人歌利王,四肢都被歌利王切割开了。忍辱仙人不仅没有生起嗔恨心,还发愿“等自己将来成佛的时候,第一个要度化他”。歌利王听到这些,心里很惭愧,当下就忏悔了。歌利王就是后来的乔陈如尊者。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第一转法 lun时就开始度化他了。

  如果我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许会想:“有点太神奇了……”其实一点儿也不神奇,正因为他明白了道理,内心有正知正见,所以就做到了。当时,忍辱仙人肯定是这样思维的:他伤害不了我,但是我却伤害了他。他把我作为对境而造业,将来肯定要下地狱的,因此我不能见死不救。我现在在修道,肯定会很快成佛,那个时候我要度化他,绝对不让他下地狱。

  所以,当怨敌来伤害我们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伤害到我们,而是我们伤害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之所以会遇到违缘、受到伤害,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往昔造作了恶业,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和下场。而这些众生不明真相,对我们生起了嗔恨心,甚至伤害了我们,因此会堕落到地狱中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所以,我们认为“自己没有伤害他们,是他们伤害了我们”的观点是错误的、颠倒的。实际上是我们伤害了他们,他们并没有伤害我们。如果我们稍微有一点修行,能修安忍的话,他们就更伤害不到我们了。当他们起嗔恨心来伤害我们时,我们可以借此转为道用,利用这个机会让自己成就。为什么说要感恩一切,感恩伤害我们的敌人呢?原因就在这里。对不修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堪的对境;而对修行人来说,恰恰是精进修行的鞭策,是成就的助缘,是磨练习性最好的机会。如此看来,他们不但没有伤害我们,反而利益了我们。

  这些怨敌等众生若是没有一定的境界或者修行,而对我们生起了嗔恨心并且伤害了我们,很可能会因此堕入地狱,遭受地狱的痛苦。所以,其实是我们伤害了他们。为什么?第一,我们之所以会感受伤害,都是我们自己造的业,这叫业力现前,不怨别人,不是别人的问题。第二,若是我们能修安忍、能转为道用的话,这是在利益、帮助我们,对我们恩重如山。

  我们应该思维:他们把我作为对境而生起了嗔恨心,并造了恶业,将来一定会下地狱,因此我们心里很惭愧啊!既然我伤害了他,现在就应该替他消业。同时,要发慈悲心,发愿“若他将来下地狱,我要到地狱去救他”“我成佛的那一天,第一个要救度他”。

  句句都是窍诀,字字都是智慧啊!大家若能如是思维,这也是一种修安忍的方法。若是想修行,就这样修;若不想修,就干脆别修了,至少你也不会拿佛法造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常常听闻到我在宣说戒律的时候,广泛的为大家宣说了修行路上最最重要绝对正确的三个义理,这三个分别是这样的:摄心为戒,因为有戒才能生出清净安稳的定来,在清净的定中才能得到真实究竟的智慧,这三个就叫三个无漏之学了。这三个内容是没有漏洞的,是没有错误的,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戒定慧”,其中戒是基础,定是手段,慧是结果。因为有清静戒,才能得到正定,因为进入到正定中,才能得到正慧,才能得到如同佛陀一样的正遍知的无碍智慧。”

  摄心为戒复杂了一点,什么叫戒?我们常常听到五戒、十善、菩萨戒,或者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学法女戒;不管条目五条、十条或者几十条几百条,戒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让自己对别人和对自己造作伤害的刚性标准。很多人以为戒是限制自己行为的一个约束,这就太过冤枉佛陀了,佛陀为大家制定的这些戒律,是要真正的从根本上保护修行人。有人没有修行也没有智慧,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会认假为真迷惑颠倒,心念一迷惑,自己外在的言行举止就颠倒了,本来以为这样是好的,结果却很不好。佛陀站在最高的层面,观察到人生沦落各种痛苦中的原因,如果这几条内容做的好,做到位了就不会落到痛苦的轮回中,只是在路上的人会对这个地图产生疑惑,不容易相信这个地图是正确的,但按这个标示走,能走出轮回!

  《楞严经》中的这个戒很高,从基础的身口开始这是五戒;如果能把意也囊括在里面就是十善;如果身口意全部要守好,尤其是意戒最难守、最难控制,如果把这个也守好了,那就是菩萨戒了。

  简单重新理一下:五戒只是停留在最基础的身(杀盗淫);口(妄语);酒算遮戒。

  十善进一步深入到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二舌、绮语、恶口);另外增加了三条意戒(贪嗔痴)。要做到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十善就不容易做了,而菩萨戒是前面的身口恶念念头都不能起,如果起了这个念头就算触犯了菩萨戒。这和十善五戒不一样,起了念头就算犯了。菩萨戒之前的戒还算是宽松些,心念起了这样的念头,只要没有实施出来就算守住这条戒了;而菩萨戒就没有那么宽松了。《楞严经》中的这个戒更高,比菩萨戒还要高,高到直接进入到心地,摄持你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戒,让你的心不动摇,让你的心不在是非中、事物中起伏跌宕,这样的心才算是守戒的心。于是在这样严格的戒的基础下,生出清净、正确、甚深的禅定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为什么很多人打坐进入不了定态?为什么很多人学佛没有一点点的感应?最最要先反省观察的就是这个基础,戒律做的够否,做的清净不清净?清净在心地上。有人虽然身体没有犯错,嘴也把持住了,但是这个心一天早就飞了八万四千里了。遇到一点点事情就起伏起伏,这样的心态是不行的,于是才要用佛法来帮助守好自己的心,守心是结果。次第分别是先守好自己的身体,然后进一步把嘴巴看住,再深一步让自己的心没有贪嗔痴三毒,最后才是这所有恶念都不起。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摄心为戒有多高了。我们很多人学佛,这个基础就做的不好,正如早些说过90%多的学佛人,连基础的信佛都做不到,这种大根大本的基础都做不到,后面免谈。

  戒做到了就会水到渠成成就甚深的禅定,只要进入正定就可以有机会得到智慧。进入正定选择是修止还是修观,换成白话:你进入禅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是在定中修定,还是在定中修慧,为什么要在定中修定?定是慧的基础,定就像花盆里的土一样,土决定了花盆里种的花能长多大多高。“戒定慧”是佛陀讲课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切修行法门都最后要回归的地方,这三个内容做的好了,就会水到渠成,得到智慧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三个是究竟不破的、是走到哪里都适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义理。所以在楞严经中世尊告诉我们这个叫做三决定义,三无漏学。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