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的加持藏在这里

佛的加持藏在这里


 修行,就要在一切对境当中修炼心态。不管我们遇到的是善人还是恶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如意宝,都是锻炼心态的一个良机!大家不是要练行为,而是要练心态。佛法里讲了很多形式,但我们要通过这些形式来锻炼自己的内心,来启发自己的善念。

  比如我们烧香、拜佛的时候,要提起善念,练恭敬心、施舍心。我们给佛烧香、磕头,就是要增长自己内心的恭敬。什么是恭敬心?就是忆念对方的功德,生起欢喜心;反省自己的过患,生起惭愧心。在这样的状态当中,我们才会有改变,才会有进步。

  我们很多人也在烧香、拜佛,但却把佛当成神来求:“保佑我,让我健康……”其实,所谓“求不得苦”,求本身就是过失。如果你提起恭敬心了,你的心态改变了,你的一切自然就顺心如意,根本就不用求。当你无所求,心平静下来的时候,才有所谓的加持,才能感觉到佛的能量。当你的心里有那么多贪欲,心那么浮躁、纷乱的时候,你根本感觉不到佛的能量。

  所谓佛的能量,就是万事万物的能量,也是自性的能量。真正的佛是自性佛,既是我们的自性,也是诸法的自性——这都是一体的。当你的内心平静下来的时候,你的佛性、能量就显现出来了。如果你的心不定,根本觉知不到这个佛性,也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个能量。我们不要“求”,“求”是不行的;我们要“修”,尤其是大乘修行人,自己要自信、勇敢。应该如是思维:“我要继承佛的事业,我要承办佛的事业……”

  当你自己的信念特别坚定,内心特别自信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那时,成就就在眼前。

  佛陀对我们做了什么?佛陀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说无量劫的轮回啊,这次和这个人遇到,下次遇到另一个,虽然轮回不空过,但是总是在换着对手,还能有些新鲜感。可能过了几辈子两个人又遇到了,虽然这一辈子遇到的人都是几辈子前遇到的。

  我们一路走来和所有的众生都是分分合合,转换着身份、背景;用相同的、不同的事件串联着,我们在其中乱七八糟地动用着心念力量,抛射种种业力,造作种种罪行。遇到顺境起贪爱,遇到逆境起嗔恨,于是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这一路来忘记了太多,几乎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在这变幻莫测的生死轮回中,有一个人没变过,一直是以父母的心对待着我,不管我这一生是一个臭名昭彰的小偷、杀人犯,还是我某一生行做种种卑鄙恶浊行为。就算我被一切**,一次又一次倒地不起,他依然在那里搀扶着我,给我勇气和力量,给我慰藉和救疗,我却转身忘记了他,又离开了他的怀抱。就算忘记了千万次,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依然在这从来都是不离不弃。

  从来没有谁能如此对待我,也从来没有谁能给我如此的温暖和包容,就算玩累了混身是泥,他不会嫌弃我肮脏的身体;就算满脑子都是胡乱的想法,他也从来没有嘲笑我的无知。当我轮回的路一次又一次走入歧路,是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接引我走上正路。在这漫长又漫长的轮回里,他没有一刻想过要抛弃我这个扶不上墙的烂泥。

  当我穷困潦倒,因为自己的业力走完悲惨的一生,是他把自己的福德分享给我,让我还能再世为人,去继续做那些忘记他恩德的事。当我落在地狱深处,种种惩罚痛苦;当我咬牙切齿地坚持,他看着我的痛苦默默流泪,无言的分担,只待我一刹那的地回头转念,他便马上救我出地狱。

  我们此一世为人,你知道受了佛陀多少的恩德吗?如果没有佛陀的恩德,凭我坚固习气、刚强业力,真不知道此时我会在哪里,在承受多深重的苦难?当我思念着某生的某人,他默默地把那个人带到我的身边,虽然知道我不再认识,虽然知道我不会去珍惜,可他依然如此。

  一生中能帮助你几次的人已经很少了,可是一直在帮助你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没有嫌累、嫌烦的,只有他一个。就算知道没有结果,只要我说,哪怕是无心乱讲,他也乐意全部奉上,他也乐意动用一切力量来圆满我的妄想。当我在这条漫长的路上,终于能迈出一小步了,或许自己都不知道做了些什么,可最欣喜的是他,因为他知道这一小步是经历了多少努力才换得,这努力还不是我的,全是他的。

  他不在乎我的忘记,不在乎我不珍惜,不在乎我去感恩,不在乎我的放逸,也不在乎我做了多少善做了多少恶,他在乎我在这条路上能不能再前进一小步,哪怕他再付出巨大的努力,能帮我再前进分寸也好。

  他就是这样对待一切的众生,不只是我,也不仅仅是你。就算他的冤家对头魔王们,他也在想办法救度,这种对一切众生的恩德,散发光明的伟大品格,不争不说的谦下,他没有命令我跪拜在下,我却不愿从他脚下起来。

真想做到如如不动,必须经过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佛教正确理念的树立。用佛教的无常观去观照一切事情,用佛教的因缘观去观照一切事情,用佛教的发展观来观照,不管是烦人的事也好,还是烦人的人也好,都是暂时的,都是一种外境。这是佛教理念,这也是第一步。

  你认识了,还是做不到,那是功夫不到家。想功夫到家,那就得长期地实修才能做到。通过长期的实修提高自己的证量和功夫。

  打个比喻,原来有个佛弟子到寺院说:“师父,我那个邻居又找事了,在您的劝说下我想忍住。”我劝过她几次了嘛。“我忍着忍着,最后没忍住,又打起来了。”但是呢,她能想到忍了,原来不行啊,原来一触即发,马上就干。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个人又惹我了,我忍着忍着忍下来了”,功夫提高了嘛。再到后来她就不再提了。有可能她习以为常了,不拿他当回事了,功夫提高了。

  上次在寺院,我的一个徒弟说了:“师父,那天来了两个人(找麻烦),怎么怎么样……我坐到那里如如不动啊。”当着很多人的面我说:“你那叫使劲不动啊。”他一想,“师父,对,当时我是在使劲不动。”为什么叫使劲不动呢?他忍着,极力地忍着没有发火。但是他心里在起波澜。因为“想忍着”这个念,本来就是一种烦恼。也就是说那个对境在你心目当中已经生烦恼了,你只是想忍它。其实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没有忍不忍这一说,“谁谁谁骂你了。”“是吗?”大智若愚,像个傻子一样,但是明明朗朗的,那是功夫。

  真能做到如如不动是一种功夫。你功夫提高了,这些事在你的眼里就不是事了,你的徒弟你的朋友也急了,“那个谁对你这么不公平?”“没认为是个什么事啊。”没认为是个什么事情,这就是一种功夫,功夫你提高到一定程度,不是装出来的,是自然的流露。修学也是这样,用佛教的正确知见指导你,把功夫提高起来以后,你面临违缘的时候,面临着烦人的事或者烦人的人的时候,你可能就不认为是事了。没拿它当回事,这就快到如如不动了。

  如如不动是没有忍的念,也没有烦恼的心,所以大家知道,如如不动是修行的结果,通过长期的正确的修行才能做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问:初学佛者,应如何对待以古为师?

  梦参老法师:学佛要向古人学习。但是,学佛更要把握当下、现在。慧远大师的“念佛堂”现在还在吗?已经过去了。过去都是虚妄的,现在才是真实的,过去的已经过去,要把握现在,但是,现在也是假的,很快就要过去了。而现在、当下我们认为的真,其实也是假的,现在你们来我这里,我们聚在一起,但是一会儿就过去了。过去、现在、未来三心都不可得,应该这样认识。

  古人已经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了文字。不知道你们去过庐山没有,我去庐山,看到那里只剩下历史文物、遗迹遗址,原来的慧远大师和他的“念佛堂”早就没了。苏东坡又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在山里、山下看到的庐山都不同,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为什么呢?因为你山里看山,看不到;在心外看心,心外还有心吗?

  以古为师,这个说法不对。“古”的标准是什么?对慧远大师来说,释迦牟尼佛是古,对我们来说,释迦牟尼佛、慧远大师都是古,我们是今。所以,古今是没有个标准的。关键在于把握现在、当下。

  我们学佛要以佛为师,佛才是我们的老师。佛虽然不住世了,但是他说过的话还在,经典还在。而僧就可以代表佛,佛法僧三宝,僧就是佛的代表。

  问:初学佛者,应如何对待以苦为师?

  梦参老法师: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求乐,不是求苦,学佛人没有苦的时候,苦是世间相,不是出世间相。四谛——苦、集、灭、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什么是道?明心。道是明心,是指心来说的。想想,你认识你自己吗?认识自己就明心了,见性了。除了佛,世间没有一个人认识自己。只有佛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性”,而非“相”。心本无生,有境则有心。

  我们世间人看到和尚吃素、没有家庭、到处行脚参访,就觉得出家人是苦。但是出家人却认为这是快乐的事情。因此,苦乐没有标准,看你自己怎么认识了。以苦为师,苦就是老师了?

  总之,学佛是为了学乐,为了断苦,为了断苦的因。以苦为师是古德警示世人的话。苦行,到山里行苦行,就可以成道吗?不是这样的。所谓苦行,是为了磨练自己,为了让自己在面临逆境的时候不被境界所转,是这个意思。四谛,苦、集、灭、道成就之后,永远就不会再受苦了。

  劝各位多读读《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谓读诵大乘。读了之后就明白,不是吃苦才是学佛,只是要以“苦”来怖愄生死,所谓八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学佛就是为了断掉这些苦。而这些苦,其实都是自己招来的,你不招就没有苦。

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许多人都是因此经进入佛门。但不少人仅仅将此经作为一种忏悔消业障的方法,将重心放在读诵上。请长老慈悲开示,应如何正确学习地藏法门?

  梦参老法师: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个门,得看个人的因缘。选定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不要贪多。

  比如我们念佛,念佛相应了,就可以消业,业障消除之后就通达了。又好比塔有八个门,你从任何一个门进都可以,入了门就行。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一个门就行。入一门,八万四千法门就都通了。这叫一门深入。

  至于要选择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得自己摸索,看哪个和自己最有缘就选择哪个。念阿弥陀佛不相应,念观音相应了,你是根据自己摸索,你跟哪个法门有缘。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来找佛,佛给他说法,他没有受益,这是无缘;但是阿难给他说法,他立刻就接受了,这叫有缘。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正是这个意思。

  念佛人,如果到禅堂去给人家讲念佛,参禅的人就气死了。参禅是要参念佛是谁。所以,各自的法门要相应。

  不像古代,那些大德有神通,一看你,就知道你十生、乃至多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直接指点你修那个法门最相应。就像佛在世的时候,有个人来找舍利弗,舍利弗指点给他的修行法门,难以相应,不受益。于是找到佛,佛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前的情况,就让这个人念佛,结果很相应。

  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我以前认识一个老人。他什么都不会,除了念《心经》。他从小时候开始就读《心经》,他能够一门深入,一直念到老死。他往生的时候,我在场,走得很殊胜。所以一门深入很重要。

  过去,山里有一个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念了多年。有一位过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气,知道定有修行人。僧人见到老太婆,却发现她念的是“唵嘛呢叭咪牛”,于是告诉老太婆念错了,应该是“吽”而非“牛”。老太婆很后悔,改了过来。又过了半年多,僧人再次路过这座山,发现山上的殊胜景象没有了,便立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个大错误,不应该纠正老太婆。于是,僧人对老太婆说,我去年是和你开玩笑的,你还是继续念“唵嘛呢叭咪牛”吧。

  佛法讲一心,心和境合一。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转你的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你没有贪、瞋、痴时,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



  问:您如何看待持咒与念佛的关系?

  梦参老法师:持咒也好,念佛也罢,都是一种方便法门,是用来炼众生心的。就像之前讲的老太婆持咒的故事一样,为什么念对了却没有了之前的异象了呢?难道对的是错的,错的是对的?不是的。这是因为之前那位老太太虽然念错了,但是他的心是虔诚的,所以能够念出异象来。后来念错的六字真言被纠正过来,但是心却乱了,有分别心了,于是异象就消失了。所以说,不管持咒也好,念佛也好,都是佛陀因众生根机不同,因缘不同而说法,不要太执著。佛法是三藏十二部,众经平等,是持咒还是念佛都没什么关系。净土宗念佛也是持咒,阿弥陀佛,在汉语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它和咒语也没有太大区别。中国有一句老话:心诚则灵。心灵则法灵,心不灵则法灭,关键在于用心。

  问:蕅益大师有云,“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凭持名之深浅”,请您开示,修行净土宗的行人,如何检验自己的信愿是否坚定,以及持名功夫之深浅程度?

  梦参老法师:学佛要有三个条件,就是信愿行三者具足,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信”。信是信心,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能来度我,这是修行净土宗的首要前提。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往生之际示语“临行赠汝无多字,一句弥陀作大舟。”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信心具足了,就能做到不计世间色法。很多人虽然都在学佛,但往往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为什么?因为他还在留恋世间色法,他不信自己能成佛。这就是对极乐世界没有信心了。我们要是哪一天能将这句话改成“去则决定去”,要靠有信心,没有怀疑了,那么我们的信心肯定就具足了。

  问:当代人多妄想纷飞,请长老慈悲开示,如何诵经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

  梦参老法师:任何时代的人都是妄想纷飞,从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到现代社会,众生没有不是妄想纷飞的。其实,诵经、念佛都是妄想。但当我们诵经、拜佛时,心能够高度集中,那么就可以以妄止妄。比如你“打佛七”,一天下来念佛七八个小时,其中有六个小时以上都是佛号之外的妄想。再讲,念佛本身也是妄想。不过,这个妄想和我们平时的其他妄想是不一样的。妄有“背真妄”,有“顺真妄”。念佛就是随顺真如的妄,念佛、念经也是妄想。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深则无妄,以妄止妄,当你其他的妄念止息的时候,念佛的顺真妄也就成真的。

  这个在打七和不打七的时候,就会体会得到。同样,诵经根本上也是妄,在诵经时也是以妄止妄,或者说以妄显真。明白这个道理,妄就是显真的。起心动念都是妄。

  比如,我们现在修行时,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知道念佛法门、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开设了“念佛堂”,对我们来说,那就是古时候的事情。但是,慧远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变了。现在庐山的东林寺都在平地,不在山里了。

  庐山其实很小。苏东坡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你站在庐山里面,怎么能够看到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同样,在妄里看妄,妄想自然就纷飞了。所以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好好念佛,念佛本身就是妄,可以以妄止妄。

  我们来看真、妄是怎么回事。对众生来说,佛法的根本利益是受三皈依。入得佛门,从念佛法门来看,我们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供养给佛。比如你们来到上海,看到上海很好,有很多美好的境界,那么就可以合掌,把你看到的供养给佛。又比如你去百货商店,看到好多美好的商品,你很喜欢,同样也可以合掌供养给佛,这是意念供养。心地供养是真的。我曾经问过有些居士,说用这些来供佛,和用香、花、灯来供佛,一样吗?或者说,哪个才是用“真”东西来供佛呢?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其实,香、花、灯与你用来供佛的其他东西,这些都是假的,供佛关键在于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想意念来供养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