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身虽红尘中常生出离心

净界法师:身虽红尘中常生出离心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我们无始劫来这个妄想,不管对今生的爱取,还是对来生的爱取,我们透过无常观、苦谛观以后,对这种轮回的、快乐的、荣耀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这种影像,我们能够不生剎那的希望,那么这样子我们一心一意地追求出离三界的这种心情,这个时候你的出离心就生起了。

  诸位!我们对出离心有一个概念,出离心不是要你去改变环境,说:“欸,我修出离心,我从今以后啥事也不干了。”不是这个意思,出离心是要你出离你心中的妄想。我讲实在话,外面的世界不会干扰你的,而且你也不在乎外面的世界,其实你在乎的是你心中的影像。你临终的时候误导你的,不是外在的人事,是你自己心中的影像,你要从你的影像里面出离。

  我们这样讲好了。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净土宗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提起佛号,不管这个佛号是你自己念的,还是这个佛号是别人帮你助念,把你带动起来,总而言之,你的佛号会现前。那么一个正常人他没有经过修出离心的人,他创造一个佛号的时候,这个佛号是两种力量:一种是往上的愿力,他愿生西方净土中,他在佛堂做功课,所栽培的愿力不可思议。但是你别忘了,当你离开佛堂的时候,你做些什么事情,欸,你打了很多的妄想,这妄想就是一种业力,你这个佛号也有一种向下拉扯的业力。

  好啦,每一个人的一句佛号现前的时候,两种力量同时现起,一个愿力,一个业力。你最好是能够让你的愿力强过业力,你才有办法往生。最基本的要求带业往生,你不能带太粗重的业。如果你这个向下拉扯的业力太强了,已经强过你的愿力了,那对不起,你上不去了!你这个所有念佛的功德是跑到娑婆世界得果报了,因为你的缘起就是这样。所以这个出离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的佛号往下坠的业力的势力降低一点。

  诸位!我们要知道,思想改变是最关键!因为一个人思想是很难改变的。他建立一个思考模式很难改变,你只有用道理跟你自己沟通。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你的心中有两种思想:一个是过去的你,一个是现在的你。过去的你,就是你没有学佛,你无量劫来在娑婆世界打滚,你跟着感觉走啊,你已经形成一套思考模式了,你已经有思考模式。我们不是一张白纸才来学佛,而是你流转很久以后,你已经形成一个思考模式了。所以这个过去的你,你自己会贪求你心中的影像,快乐的影像。

  那么现在的你接触佛法以后,你有理智的一种智慧在里面。这个时候,学佛人往往是真妄交攻的。这个时候你必须做一件事情:好好地静下来,用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沟通。两个坐下来泡一杯咖啡,好好跟你自己沟通,因为你要改变你的思想,不能勉强的。你贪恋娑婆世界,你说你不贪恋,关键不是说你叫它不贪恋它就不贪恋,你要把道理跟他讲清楚。你要告诉你自己,你贪恋娑婆世界你付出的代价有多么的惨痛,今生是无常败坏,来生,你来生快乐,第三生是要堕落到地狱去的。所以佛法的意思就是说,你必须透过道理跟自己沟通,让你自己的心慢慢慢慢把这个心中的影像松开来,就是你不要抓它,让它自己沉淀下来。其实你心中根本不需要这些影像的,你临终比较好走。

  诸位!你心中抓的影像越多,你临终越难离开,你根本走不出去。不是阿弥陀佛不救拔你,是你自己根本踏不出这一块。你这个佛号,生死业力太重,你不是带业往生,你是被业带走。所以,这个出离心就是说,你必须要把你心中对娑婆世界的很多很多的期待,不管你对今生的期待,还是对来生的期待,你想办法要把这个带有期待的影像,把它慢慢地沉淀下来,不要构成往生的障碍,叫临终的正念,这是你平常就必须要跟自己沟通好。这个叫做出离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讲到: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专修出要耳。天平一头低,一头必昂。虽巧识强捻,不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世间的生死情执淡一分,就能对佛法欣求一分、获利一分;对世间法、轮回法等“娑婆活计”,如果能轻一分,生西方就有一分稳当。这件事情只问自己的心就知道,没必要去问善知识。善知识无非也劝我们“淡世情轻活计,专修出要”而已。就像天平一样,一头起来了,另一头就下去了,就是这个道理。

  “虽巧识强捻,不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有些人接受不了这样的观点,他想两个都要——世情、佛法都要,又想了生死,又不想舍离生死。

  其中“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是一个典故:

  “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发财、做官、成仙)。”

  有几个人各自谈自己的志向:有个人说我想做扬州刺史,有人说我想发大财,还有人说我想骑着仙鹤成仙升天。有个人说:“你们三个说的我都想得到,我要腰缠十万贯,骑着仙鹤成仙了上扬州做扬州刺史。”这个人又想发财,又想做官,还要成仙,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就是一个笑话。

  这个典故启发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对我们来说,往生与轮回二者只能取一,要么你就在轮回中,要么你就舍弃轮回往生,不可能熊掌与鱼二者兼得。像典故中的那个人一样,要想三得——发财、做官、成仙,那更是不可能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大家要注意──

  他说:十习因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的,但是站在净土宗─带业往生的角度,他提出一个重要的思考模式,这是合乎唯识学的。圆瑛老法师说:

  什么叫带业往生呢?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这八个字。

  什么叫做因呢?就是我们过去累积的种子,我们没办法去控制过去,所以当我们觉悟的时候,我们对于过去,只有概括承受,你不可能回到过去去忏悔,忏悔只能够忏悔现在,过去都已经累积了这么多的种子,因是不能改变的,从唯识的思考,的确是这样。

  但是改变在缘,你要注意你的现行─你不能让它增长广大;你从缘来断,它就不能得果报,所以苦果不生。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这是净土宗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这个思想跟唯识学是相合的。

  唯识学它提出业有两种:一个叫增长业,一个叫不增长业。

  我现在问大家关于业果的问题──比方说:

  一、某甲:某甲去做一个罪业的事情,他第一天造一次,第二天造两次,第三天造三次,第七天造七次,他造业是不断增加的,这是某甲。

  二、某乙:他第一天造了七个罪业,第二天造六次,第三天造五次,第七天造一次,这是某乙。两个人造罪的次数完全一样,你们看哪一个业比较重?某甲?某乙?

  …对啦!有智慧!某甲比较重!为什么?因为他在造增长业,某乙在造不增长业,因为他开始在抗拒了。

  诸位要知道:业的可怕就是你放纵它;一旦放纵,它就有气势,你绝对不能让业的气势增长起来!我们讲造势、造势,你看我们台湾选举很喜欢造势对不对?他本来是选票落后,但是他那个势力越造越旺、越造越旺;一开始你本来领先,结果你不断的节节败退,因为你的势头在衰退中,他的势头正在提升中。

  春秋战国有一场战役叫长勺之战,从这个故事你就了解业的消长。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小白,他那时候还没有回国做国君之前,是公子小白,在外面流浪,因为他跟父亲不合,他爸爸要杀他,所以他往外逃,后来他父亲死了之后,他就回国去做国君。他在流浪诸侯国的时候,鲁国对他很不客气…羞辱他,所以公子小白回到齐国登位以后,得到管仲的扶持,军事强大,‘齐桓公相管仲,九会诸侯一匡天下’,他要报鲁国一箭之仇,就派鲍叔牙领着大军攻打鲁国;鲁国那时候只是个小国,怎么经得起齐国大军压阵呢,当然节节败退,打到了鲁国的京城,在春秋的战争很少这样,分出胜负就应该停止了,没有人说一直逼攻的,几乎要把鲁国灭掉。鲁国国君非常紧张,苦无对策,好不容易在民间找到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叫曹刿…把他请出来。

  这个曹刿本来是隐居山林的一个修行者。曹刿说:好吧,看在鲁国即将灭亡的份上,我帮你打这一战。这就是长勺之战。曹刿到了战场上看──哦,对方是鲍叔牙领着大军,当齐国大军攻击的时候,曹刿就说退兵,第二次再击鼓攻击,又退兵;第三次又退兵…退到第三次的时候,曹刿才击鼓开始攻击,结果一下子把齐国打得落花流水。

  鲁国国君就很奇怪说:哎呦…他们的军队将近我们的十倍,你是怎么打的。他说:打仗不是看人数,打的是气势,曹刿用军重在气势。他说:他气势旺的时候,我们退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打到最后他自己没有气势了,我们气势正旺,就把他打败了。

  诸位要知道:造业也是这样──你看你念佛,你以前念一万声,后来变三千,现在变一千,这样就糟糕了!越念越没有气势,你这样念佛在造不增长业;你最好是今天念一百声,明天念两百声,后天念…诶,这样不错啊!因为你那个势头越造越旺,到临命终的时候,刚好是你势头最旺的时候,这个最好。

  什么叫带业往生呢?你要去抗拒!你不能让业的气势,越造越重─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不能这样子。

  比方说,你造了某一种业─杀盗淫妄业,你一定要让那个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这个业力就很难主导你;只要保证它的次数是越来越少,它那个气势被你破坏了,你就可以带业往生。我们内心当中有无量无边的业,哪一个得果报,当然是强者先牵。

  什么是强业呢?唯识学说增长业叫强业。我们要让佛号的力量,对阿弥陀佛的皈依,是与日俱增,每一天不断的进步;我们要让罪业不断的在减损,你一定可以往生的。因为你罪业的势力,被你破坏了,你的罪业变成不增长业了,而你念佛的业是增长业;就像这个齐国跟鲁国打仗一样,它的气势衰,你的气势旺,所以打仗跟修行一样,重在气势。

  有些人念佛没有气势,念得好像有念,又好像没有念一样,这个就很糟糕,没有那种皈依的力量。我们常说忏悔业障,其实很多人误解这一句话,我们不是在忏悔业障,我们是在忏悔我们的心念——断相续心。

  业障你忏不完的,你怎么忏得完呢?如虚空一样这么多。

  忏悔业障的根本精神在─断相续心,忏悔恶念的相续,把那个相续心破坏掉,它的气势也被你破坏了,这个业由增长业转成不增长业,就很难得果报。

  这就是圆瑛老法师所说的─净土宗的修学者,一定要让自己的烦恼跟罪业变成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就是在这八个字,说穿了就是断相续心─破坏你的现行。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净土宗很重视临命终,你平常千念万念,就是求得临终正念。所以这个临命终对净土宗来说,可以说是判定一个人成功失败的标准。所以我平常跟烦恼很多次的作战,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但这都还不算成功失败。真正的成功失败,是临终那一个最后的大决战——真妄交攻的大决战。成功了,永做闲汉,拚个今生,永做闲汉,从此以后解脱这些苦恼的三界;失败的话,你再来一次,就这样子。

    这个地方的成功失败,我们净土宗很习惯说:临终有随业往生,有随念往生,是不是。你这个人如果正念没有现前,就随业往生。其实这个随业往生,跟心念也是有关系的。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临终的时候,是由成熟的业力来主导你的心识(阿陀那识)去投胎。什么样的业力叫成熟呢?这个地方是个问题。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你要是临终的时候,不断地去忆念某一个事情,这件事情的业力就容易成熟。就是说:你平常在用功的时候,你稍微检查一下你这个阿陀那识的功能。当然检查是第六意识,就是说你第六意识当中:有些事情是挥之不去,它经常会出现,哪些事情你总是放不下?这件事情好像你一定要把它做了以后,你才满意了。这样子,这个念头对你就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危机了。就是说临终的时候,它就会对你的生命产生主导。你不断地去忆念某一件事情,你就很容易碰触到这一部分的业力,使令它成熟。

    当然你要是临终的时候不断地忆念弥陀,这个时候阿陀那识就不是跟父精母卵结合,而是跟阿弥陀佛的法界体性智功德结合。所以说我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跟所有修净土宗的人互相勉励:

    我们修净土宗的人,往往是偏重修善,不重视断恶,就是你只要念佛就好。其实你念佛是培养往生净土的一个正面力量;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有很多负面的力量,你要尽量排除。如果你只是栽培正面的力量,你也栽培负面的力量,而负面的力量是熟境界,往生的力量是生疏的境界,临终可能你就跳不过去了。

    所以你不能够说很多事情,临终再请人家来开导我。其实一个修行人,你平常检查你就知道——足以引导你内心业力的是哪些心念?当它出现的时候,你不能够说:啊!转念念佛,把它转掉。因为即使你把它转掉,那个功能还是在啊!只是它变成潜伏!你要能够很彻底地放下,就一定要修观,说服你自己这个东西是虚妄相、是苦恼相,这个念头就永远不再生起了,这个负面的力量就会消失掉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跟净土宗的学者,互相勉励!念佛是培养正面的力量;但是你也要尽量消除一些负面的力量,就是这个阿陀那的势力。它今天会引导我们在三界里面执取,这种力量要尽量把它破坏掉。你说临终无障碍,其实你自己占百分之九十;外境的刺激,其实那只是增上缘。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