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法有三种层次

学法有三种层次


 针对圣者见道之前的修行者来说,学与修可以各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首先学法有三种层次。

  @下等的学,是能够对所学法的能诠文逐字逐句地进行正确地消文;

  @中等的学,是能够将能诠文和所诠的实际意义联系起来,在心中能初步显现出文句所对应的所诠义的总相;

  @上等的学,是进一步理清经论的科判结构,或者找出上下文的内在联系,以四种道理等的思维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法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在心中对所诠义产生没有任何疑惑的定解。其中中等的学,已经产生了闻慧,上等的学,已经产生了思慧。

  修行也分为上中下三种。

  @下等的修,是不离上等的学所产生的定解,进行如实的观察修;

  @中等的修,是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的过程,即通过观察修已经能够产生短暂时间的安住修,但在烦恼习气等的作用下,不久又退失,退失后再度在定解的摄持下进行如实的观察,并进入到安住修;

  @上等的修,是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中等修后,能够自在地以定解的力量安住在所缘之境中,并最终产生出修慧来。

  如果只有下等的学的水平,这时如果去修持,是不可能修起来的,因为没有正见,心中都是无明、邪见、疑惑,怎么能修出佛法的功德呢?就像蒸沙子不可能变成米饭一样。如果已经产生了中等的学,则已经可以开始修行,但是因为理路不清,思慧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修行会很慢,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应该加强深入思维,融会贯通。如果已经产生了上等的学,具有了清晰无误的定解,这时就应该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先从下等的观察修开始,慢慢串习成熟后,就能顺利进入到上等的修行。

  有的人喜欢闻思,修行的意乐和习气都不够,在产生了上等的学后并不进行修行,这样时间一长,他心中的思慧就会被忘记了。

  大家应该检验一下自己目前处在学与修的哪一个水平之中。

  比如说学修皈依。

  @下等的学是将皈依的原因、目的、重要性、利益、对境、生起的种种方便、体性、类别、学处等内容逐字逐句理解清楚;

  @中等的学是联系自身和众生等等的实际,在心中显现出这些皈依的能诠句的所诠义;

  @上等的学是将皈依的各项内容如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思维,最终获得皈依的定解。

  @下等的修,是在打坐以及日常的生活中,对自己或者其他众生,运用所获得的皈依的定解,一一进行如实的观察;

  @中等的修,是已经能够安住在皈依的定解中,但是还不稳定,容易失去,因此再次在定解的摄持下,针对自己以及诸众生进行具体如实的观察,这样进行交替的观察修和安住修;

  @上等的修,是在数数的交替串习后,能够自在地安住在皈依的定解之中,长时间进行这样的安住修后,最终生起永不退转、非常稳固的真正皈依心。

  又比如学修念死无常。

  @下等的学是弄懂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决断门的字面意思;

  @中等的学是找到三种根本、九种因相所对应的实际含义;

  @上等的学是再结合这些实际的含义,思维为什么要用这三种根本来揭示死无常,每种根本又为什么要用三种因相来说明,是否能找到除此之外的更有力的死无常根据。三决断门为什么能被称为是决断,除了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决断门外,还是否能找到证明死无常的根据。这些如实深入思维,就能帮助自己完完全全信受死无常的道理,对死无常产生确定无误的定解。

  死无常

  @下等的修,是运用这样的定解,无论在座上,还是在座下,对自己或相应的众生之寿命进行如实的观察修,可以专门运用某一种根本的某一种因相进行观察修,比如专门针对自己,串习“死主决定会来,而且无缘能令其退却”,或者串习“寿无可添,无间有减”,等串习熟练之后,再将三种根本连贯起来进行观察修;

  @中等的修,是在这样的如实观察修比较熟练之后,已经渐渐能够安住而修,一旦不能直接安住,再次地运用三种根本九种因相的定解重新对自他一切有情之寿命进行观察,以这样的方式交替修行;

  @上等的修,是对所有的根本与因相能够稳定地安住而修,并以这样安住修的力量,最终分别产生出“必须修习正法、现在就修习正法,以及唯一以修正法为依怙”这三种决断门,以及对今世产生强烈、永不退转的厌离心。

  下面再来看看世俗菩提心的学修。

  @下等的学,是字面上完全理解菩提心的体性、行相、殊胜的利益、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的具体内容,比如慈与悲的所缘、行相、利益、种类、生起之量等等,能正确地对这些文句进行消文;

  @中等的学,是将这些能诠句与实际的所诠义进行对应,比如就知母来说,不是笼统地知道每个众生都是母亲这样模模糊糊的概念,而是要认识到能诠句所说的意思,是指周围的道友,同事,乃至路上遇到的陌生人,这一个个都是自己曾经的母亲;

  @上等的学,是结合这些所诠义,找出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各自的合理性、必要性、内在联系等等,这样就会对世俗菩提心获得确凿无疑的定解。

  关于世俗菩提心

  @下等的修,是将自己、周围的人、旁生,乃至肉眼见不到的地狱、天人等等的众生作为观察的对象,以世俗菩提心的定解摄持,渐次地进行平等舍、知母等等的步骤的修持,每次可以只专注于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的众生,对他们进行知母等的某一个环节的修持,慢慢可以增加众生的数量和修持的内容,最后能在一座之中,对于一切众生,完整地修完所有的七重因果或者自他相换的内容;

  @中等的修,是在前面的如实观察修达到熟练,能够渐渐安住的时候,两者交替进行的过程;

  @上等的修是完全能够安住于七重因果或者自他相换的定解之中,并且在长期这样的安住修行之后,心中真正产生出无伪、没有掺杂自私自利之心如纯金一般的世俗菩提心。

  最后来看看般若空性的学与修。

  @下等的学,是将般若空性的体性、类别、中观共同的五大因、应成派不共的四大因等等的内容在字面上弄懂;

  @中等的学,是理解出这些能诠句所对应的实际所诠义,比如说自性、无自性、世俗谛、胜义谛等等的这些法相,需要在实际生活中的桌子、房子、城市、亲人、朋友、道友、上师、工作、家庭、寺庙等等事物上,找到它们相应的所诠义来,在心中一一显现出它们所诠义的总相,而不能只是在文字上滑来滑去,但是在闻思般若空性这样相对高深的法门时,这个步骤往往容易被忽略,导致学法者在思维和研讨的内容,其实是与实际所诠义没有联系的一些笼统的概念;

  @上等的学,是在结合所诠义的基础上,深入、如理地思维这些法相和理论,遣除对于般若空性的未知、邪知、和疑惑,在心中产生般若空性的清晰定解。

  @下等的修,是根据般若空性的定解,在桌子、房子、人等的万法上进行如实的观察,也可以专门运用一个方法,比如说离一多因等,对具体的法进行观察;

  @中等的修,就是在般若空性定解的摄持下,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的过程;

  @上等的修,同样是在定解的摄持下,能稳定地进行安住而修,并且在经过长时间的安住修之后,最终证悟到般若空性。

  这以上是针对初学者如何产生闻思修三慧的角度而讲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对三乘教法的每个法门,都应该按这样的步骤,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与修,这样就可以把甘露一样的尊贵法宝真正地学到手,加持到自己的身心相续之中。

  ——节选自智圆法师《再谈闻思修》

虽然这些造恶业的人也求安乐,但是因为造了恶业,伤害了众生,所以不可能有安乐,不可能有福报。

  有的人也许在想:“怎么没有福报?你看那个人处处造恶业,不择手段,但是身体挺好,家庭也挺好……”有什么好的啊?这不是福报,是祸害!世间很多有权力、有财富的人,最后都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有的虽然今生还没有遭遇不幸,但是内心里有真正的安乐吗?钱财、权力给他带来多大的压力和烦恼啊!当你真正有了钱财、地位、名气、荣誉时,就是种压力,就是个负担,就是烦恼和痛苦。哪有什么好的?对有钱、有权的人来说,他们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的确如此,若是有钱了,压力就大了,事儿就多了;若真正有权力、地位了,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烦恼的。在没有真正超越、真正放下之前,这些都不是福,而是祸;没有安乐,只有痛苦。虽然表面看似很好,都是装出来的,这叫虚荣。

  造恶业者今生不会有真正的安乐,来世更是如此,尤其到临终的时候,只有痛苦。龙树菩萨在《教王经》中讲:“死亡来临国王去,受用亲友不跟随,士夫无论行何处,业如身影随其后。”临终的时候,即使你有再多的财富,一分钱也带不走;即使你有再多的亲朋好友,一个人也带不走。自己还放不下一生中积累的财富,还放不下这些亲朋好友。这个时候能跟随你的只有这些善业与恶业。自己为了赚钱,为了这些亲朋好友而造下的恶业,都会跟随着自己,这些恶果都要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

  所以,大家若真想改变命运,想改变人生,就从善恶因果上入手,其他的途径都是徒劳无益的。伟大的佛陀讲,“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这是根本。只要掌握了这个根本,就掌握了一切。只要从这里改变,一切都会改变。

  大家能不能明白一点儿啊?能不能智慧一点儿啊?否则,每天都在想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和方式,试图改变命运、解决问题,但是这些都是痴心妄想,都是不可能的!尽管有些问题看似解决了,其实都只是暂时性的,并非究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1.你也可以用念死无常观来走路。走每一步,思惟你的生命如何耗尽,越来越短。你走得越快,就越觉察到你的生命正多么迅速地结束。每一步都带你更接近死亡,而且如果你不能净除你的恶业,就带你越来越接近恶趣的无量苦难。

  2.同样的,当你开车时,去感受你像个被引导至绞刑台的死刑犯,每一剎那都带你更趋近行刑的时刻。这就是如何修持生命很快结束、带你越来越接近死亡及恶趣的正念。

  3.这种观修能帮助你处理你正面对的任何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情绪的问题,所有的问题。

  4.念死无常当下止息了欲望、嫉妒和瞋怒。它能迅速带给你的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静,使你下定前所未有的决心要修持佛法、不浪费生命。这能鼓舞、激励你让所做的每件事成为如法的行为。这是非常有力的观修。

  5,第四种走路时的观修法是用缘起正念来走路。如之前提过的:「我在走路是因为诸蕴在走路,我的心只是捏造出『我在走路』的名言。」换言之,以下皆是由心名言假立而成:

  仅由心名言假立的我,正仅仅由心名言假立地走路,

  二、而且仅仅由心名言假立地看见仅仅由心名言假立的天空,

  三、看见仅仅由心名言假立的树木、仅仅由心名言假立的行人,

  四、看见仅仅由心名言假立的美男子、由心名言假立的美女,

  五、看见仅仅由心名言假立的丑陋建筑物、仅仅由心名言假立的汽车、仅仅由心名言假立的房子等等。这就是用微细的缘起正念来走路。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