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以上讲的,有问题没有?

「若破于空义  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  不作名作者」

破了空义,是说破了因缘空义。「即应无所作」,我看看大家的理解力怎么样?什么叫无所作?谁知道?他的意思,所作是法,就是果报。所作对能作,能作为人,就是原因。法不过因缘生,所以称为空义,可是你如果破了因缘空义的话,就没有所作了。没有所作的法,没有能作的我人,人法都归断灭。法空,是因缘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人空,是因缘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这才会入中道。不空就是有,虽然是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虽讲人法,没有人法。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没说一字。可是不空就是空,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佛虽然没说一字,可是说法四十九年。这是纲要啊!你把它提起来,网就都提起来了。所以他说:「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谁知道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简单说,没有作业而有作者,因为上面讲的无所作嘛!所作就是法,就是作业。「即应无所作」,所以「无作而有作」,这个无作是讲没有作业,没有作业而有作者。

下面讲「不作名作者」,不作是没有作业,没有作业就叫作者,不对!很明显的。

我再重复一遍。「无作而有作」,没有作业而有作者,这不可能的。作者是以作业而立,有作业才有作者嘛!作业是对作者而立,有作者才有作业。

这偈讲两个意思,一个性空,一个假有。作者对作业而立,没有作业就没有作者,作者空。作业对作者而立,没有作者就没有作业,作业空。这个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妙有,就是因缘有。

譬如作者对作业而立,作者空。作业不是有吗?可是作业是因缘有,有作者才有作业。那换句话说,又有作者了。这个有是假有,因缘有。你想通了,性空就是假有,假有就是性空。我们说缘起就是无性,无性就是缘起。缘起叫世俗谛,性空叫第一义谛。无性不动,缘起横遍十方。无性就是缘起,不动道场横遍十方。缘起就是无性,横遍十方不动道场。无性就是缘起,没有文字相说了四十九年;缘起就是无性,虽说四十九年,没说一字。

所以你们在外面说法,要知道,有人说空,你说不错!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有。有人说有,你也说不错,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不住边,不住两边,也不住中,那才是中道义。所以经上说,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一心,一心不碍十方,十方不碍一心,就是不乱。

你们大家,把你的智慧门打开,障智慧门的是我见。第七识障智慧门,我见、我爱、我痴、我慢。

我们再看下面:

「若有决定性  世间种种相

则不生不灭  常住而不坏」

如果法有定性的话,决定了。决定性它不变,既然不变,就不生不灭。可是世间种种法相都是生灭无常,没有一法不是生灭的。这时你要悟到,法相是生灭的,法性是不动的。你如果从生灭的法相,悟到不生不灭的法性,称为见性。见性就了生死,因为他了生死,所以说见性成佛。如果你执着法都有决定性,世间一切法相就变成不生不灭了,那偏于常边,所以「常住而不坏」,这是常边。你要会到,你如果执着一切法空,是偏于那一边?偏于断边。离边不住中,是中道义。

「若无有空者  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  亦无苦尽事」

如果说一切法不空,坏一切法,坏一切法相。「未得不应得」,是说苦集灭道四果。如果初果有定性,没得初果的了,初果定性嘛!你本来初果嘛!二果有定性,不从初果来;三果有定性,不从二果来;四果有定性,不从三果来。所以《金刚经》讲,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不也世尊。空,空才有所得嘛!斯陀洹能作是念,我得斯陀洹果不?不也世尊。乃至阿罗汉,皆没有得法,它不是定性。得是因缘得,因缘得就是无得;无得是因缘无得,因缘无得就是得。这叫妙法,佛法就妙在这个地方。

「亦无断烦恼」,断烦恼是断集,知苦断集嘛!它定性了,集定性就不可断。「亦无苦尽事」,苦要是定性,也不可断,断苦证灭嘛!所以要是没有空义的话,就没有苦集灭道了。没有苦集灭道,就没有一切世间法了。

我们把下面这一偈结束。

「是故经中说  若见因缘法

则为能见佛  见苦集灭道」

佛在经上说,见因缘法。因缘法是什么呢?空是因缘空,有是因缘有,这个样就能见佛了。空是因缘空,不归断灭;有是因缘有,不归定性。不生不灭就是佛。

「见苦集灭道」,详细会要会到,苦是因缘苦,因缘苦就是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苦。集是因缘集,因缘集就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集。灭是因缘灭,因缘灭就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灭。道是因缘道,因缘道就是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道。你反复论证,就了解它了。所以知道因缘法,就见佛见法了。见佛见法才称为僧。

什么是僧?《成实论》讲过,何谓僧?僧是四行四得。四行,行须陀洹、行斯陀洹、行阿那含、行阿罗汉,四得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具戒定慧一切功德为僧。所以你们出家众应该检讨,那个样才叫僧。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问:刚才师父说,果报从罪福生,不对。为什么不对?请师父再解释一遍。〉

果报从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因缘生无自性就不生。果报空,是因缘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你不要偏边了,不是讲过了,离边不住中,你怎么还住边呢?

还有问题没有?你们记住,出去说法记住,一偏于有所住,叫人抓住小辫子,问得没话讲。你不偏,离边不住中,他怎么问你怎么答,总是圆融的。

好!现在下课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涅槃品第二十五

 

大家看《中论》,(观涅槃品)第二十五。

我们首先讲,外人错误在什么地方,他错误在执着有涅槃。外人问了:

「若一切法空  无生无灭者

何断何所灭  而称为涅槃」

他说,如果一切法空,就无生无灭了,既然无生无灭,「何断何所灭?」这是说四谛,知苦断集,空的话,怎么能断集呢?何所灭是讲修道证灭。一切法空,怎么能修道呢?怎么能证灭呢?「而称为涅槃」,观念上他错了,他执着有涅槃。

龙树菩萨回答说:

「若诸法不空  则无生无灭

何断何所灭  而称为涅槃」
 




「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一切法不空,那是定性有。既然有决定性存在了,「何断何所灭?」它定性有了,怎么能断集?怎么能修道证灭「而称为涅槃」?你说一切法空没有涅槃,正相反,正因为一切法空才有涅槃。我们知道什么是涅槃?涅槃就是空义嘛!

这两偈比较容易懂,有没有不清楚的?

下面一偈,龙树菩萨直显空义。

「无得亦无至  不断亦不常

不生亦不灭  是说名涅槃」

「无得亦无至」,没有得,灭不可得,无苦集灭道嘛!修道不能至于涅槃,因为一切法空嘛!「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这大家看出来了没有?他讲空。如果有得有至,那是定性,因为空才得,空才至,空当然不断也不常,不生也不灭,这个空说明涅槃。所以求涅槃的人,以有所得心,都错。

以上这三偈总说,以下分别说。分别什么?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都不对。所以,以下讲离四句。

第一偈先说涅槃离有一句。

「涅槃不名有  有则老死相

终无有有法  离于老死相」

有法有老死相。什么是老死相?有法有三相─生住灭,都是老死相,有就有老死相了。「终无有有法,离于老死相。」这是破涅槃是有。

下面一偈:

「若涅槃是有  涅槃即有为

终无有一法  而是无为者」

若涅槃是有的话,就是有为。因为什么涅槃是有就是有为呢?我们刚才说过,有有三相─生住灭,生住灭就是有为法。如果涅槃是有为法,那不对,没有一法是无为了。我们知道,涅槃是无为,如果涅槃要是有为的话,就没有无为了。

我们讲一讲:涅槃是空,空是无为;涅槃是清净,清净是无为;涅槃不可得,不可得是无为;涅槃无所有,无所有是无为。如果你要说,涅槃是有为,那就没有无为了。大家懂不懂?有问题的可以问。

再看下面一偈:

「若涅槃是有  云何名无受

无有不从受  而名为有法」

如果涅槃是有的话,就是我所法,我所法依我而立。简单说,我知道是有,那个有是我所,我是受者,我所法是所受。所以他说:「无有不从受,而名为有法。」没有不从我法而有我所的。这个地方,比较难懂一点,你要打转身,要不然你不知道为什么「无有不从受,而名为有法」。

讲明白一点,我法二执,我是受者,法是所受,「无有不从受,而名为有法。」就是说「我所法」是从「我」立的,大家转过这个弯来了吧?

再看下面。下面外人就问了,你说有不对,那涅槃是无啊?外人错,他不是说无,他的观念是有「无」,有一个「无」。既然有一个无,那个无还是我所法,所以龙树菩萨答:

「有尚非涅槃  何况于无耶

涅槃无有有  何处当有无」

无对有而立,有坏了叫无,可是「有」不是涅槃,无怎么会是涅槃?有坏叫无嘛!涅槃空,没有有法,既然没有有法,何处有无?我们都知道「有」坏叫「无」,既然没有「有」,怎么有「有坏」?所以「何处当有无?」

下面一偈:

「若无是涅槃  云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  而名为无法」

这个大家要了解,外人的意思,他不是说无,他是说有一个「无」,有一个无,这个无叫涅槃。那还是我所法啊!

怎么知道有无呢?「我」知道有无啊!所以这个「无」还是我所法。既然我所法依我而立,我知道有「无」,它叫涅槃,那不还是我所法吗?既然我所法,依我而立,就有受。我是能受,我所法是所受,一定有受。所以他说:「未曾有不受,而名为无法。」换句话讲,未曾有不知道,名为无法的。你说无法一定知道,你知道就是受。关键在那里?外人执着,有一个无。换句话说,这个无是另一个形态的有,它是涅槃,这是外人的意见,要认清。

他不知道,受即无受,无受即受。受即无受,虽受不落常边;无受即受,虽然无受,不落断边。这是出没二谛,外人不知。

无受是一法,受是无量法。无受即受,一即无量;受即无受,无量即一。这出于般若,佛在经上说过。若人欲于一知无量,于无量知一,当学般若波罗蜜。

所以下面一偈,龙树菩萨就说般若了。

「受诸因缘故  轮转生死中

不受诸因缘  是名为涅槃」

因缘是假有,假有还是空,所以空是真空,真空即妙有,所以空就是妙有。所以佛说过,若人欲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当学般若波罗蜜。「受诸因缘」,世俗谛。由于世俗谛,生遍计执,所以才「轮转生死中」。

「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怎么不受诸因缘,有谁知道?知道的可以说。「不受诸因缘」,就是知道一切有法是依他起,依他起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圆成实,那它就不受诸因缘了。圆成实叫做涅槃,所以欲知依他起是圆成实,欲知圆成实是依他起,当学般若波罗蜜。

「如佛经中说  断有断非有

是故知涅槃  非有亦非无」

佛在经上说过,「断有断非有」,有不对,非有也不对。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涅槃是非有也非无。我们众生都有二执习气,执两边。二执习气续生死,落入六道。什么是二执呢?有无两边,生灭两边,断常两边,始终两边,都是二执,二边执着嘛!你就是因为这样落入生死的。你想一想,有无相续无间,不可分别,全有以成无,全无以成有。断常也是一样,生灭也是一样,始终也是一样。相续无间,你执着两边,错误!那叫迷惑。

譬如我举个例子,远近是二边执着,没有远,没有近,远对近而立,近对远而立,既然对待而立,都是空的。不相信我问你,那里叫近?那里叫远?这都是人的错误观念。所以涅槃「非有亦非无」。

外人就问了,既然有不是涅槃,无也不是涅槃,那么「亦有亦无」是涅槃?亦有亦无是什么?有无和合。

龙树菩萨回答说:

「若谓于有无  合为涅槃者

有无即解脱  是事则不然」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有无和合就是涅槃。「有无即解脱,是事则不然。」我们知道涅槃叫解脱,有无和合叫涅槃,那有和无都是解脱了?那不对。

我们再讲一偈:

「若谓于有无  合为涅槃者

涅槃非无受  是二从受生」

因为有和无都是从受生的嘛!都是我所法嘛!涅槃无受,不受生死叫涅槃。假如有无和合是涅槃,涅槃就是受了,那不对。有问题的没有?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下课!

大家看《中论》注意到一点,不可依文解义,要依理推寻。

大家看《中论》,︿观涅槃品﹀第二十五。

「有无共合成  云何名涅槃

涅槃名无为  有无是有为」

这是外人说,既然有不是涅槃,无也不是涅槃,那应该有无和合为涅槃。龙树菩萨回答说,有无共合成,怎么会叫涅槃?

「涅槃名无为」,涅槃不生不灭是无为,有无是有为,两个不同啊!「有」有生住灭三相,「无」也有生住灭三相,所以外人所谓的无,是有一个法叫无。那么说起来,无还是另一个型态的有,所以有生住灭三相。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下面一偈:

「有无二事共  云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处  如明暗不俱」

你要是说有无二事共和合为涅槃,那怎么会成功?有和无不同处,因为有就不是无,无就不是有。如同明暗不俱,明则无暗,暗则无明,不能一处俱。这个都容易懂了。

外人又问了。他这四句,第一个「有」一句,不对!离有一句。第二个离无一句,第三个离亦有亦无一句。他说既然亦有亦无不对,那应该是「非有非无」啊!非有非无叫涅槃,这是外人的意思。

龙树菩萨回答说:

「若非有非无  名之为涅槃

此非有非无  以何而分别」

假使说非有非无叫涅槃,可是那个「非有非无」怎么分别呢?非有非无断灭嘛!所以「以何而分别?」

下面一偈:

「分别非有无  如是名涅槃

若有无成者  非有非无成」

怎么知道是非有非无呢?对有而言,不是有就是非有;对无而言,不是无就是非无。所以,对有无才成立非有非无,没有有无,没有非有非无啊!可是话说回来了,要假使有无成功的话,那就不是非有非无了。有无成就,就不是非有非无,那如果说有无不成就是非有非无呢,那没有分别,不对有怎么分别非有?不对无怎么分别非无?

大家都明白了吧?有没有问题的?〈问:请师父再解释一遍,不太清楚。〉那个地方不清楚?〈问:什么是非有非无?〉非有是不是对有才成立非有?不是有,叫非有;不是无,叫非无。那么换句话说,要分别非有非无,一定先成立有无。既然有无成立了,就不是非有非无啊!

下面一偈就总说了。

「如来灭度后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  非有及非无」

这是四句。有一句,无一句,也有也无一句,非有非无一句。如来取灭以后,不言有也不言无,不言也有也无。他的句子「亦不言有无」,亦不言有无就是不言也有也无。「非有及非无」,亦不言非有非无。这是离四句。怎么离四句呢?简别凡情离四句。还有即四句,即四句是直显正义。

下面一偈:

「如来现在时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  非有及非无」

这还是离四句,简别凡情。如来现在的时候,就是如来在世的时候,亦不言有也不言无,不言也有也无,不言非有非无。

「涅槃与世间  无有少分别

世间与涅槃  亦无少分别」

涅槃是不生不灭,世间是生灭,不生不灭和生灭没有分别,生灭和不生不灭也没有分别。有谁知道这个道理?不生不灭随缘,就是生灭;随缘则无性,那么生灭就是不生不灭。所以才没有分别。

这一偈大家懂了吧?他讲二谛。涅槃无性是第一义谛,世间随缘是世俗谛。第一义谛随缘就是世俗谛,世俗谛无性就是第一义谛。

「涅槃之实际  及与世间际

如是二际者  无毫厘差别」

涅槃的实际是无性,一切法以无性为性。世间它的实际呢,本来世间是随缘,随缘则无性,世间和它的实际还是无性。所以涅槃的实际是无性,世间的实际也是无性,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灭后有无等  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  未来过去世」

这一偈要留神了,他讲的方式不同,你如果不留神,不知道说什么。「灭后有无等」,是说如来灭后,邪见纷起。先说「有无等」,有无等是怎么说呢?有人说涅槃是有,有人说涅槃是无,有人说涅槃是也有也无,有人说涅槃是非有非无。他说「有无等」,这个「等」就是邪见有四句,有一句,无一句,也有也无一句,非有非无一句。这都是戏论,只有言说,而无实义。

「有边等常等」,这是略说有八句。有人说世间与我是有边,有人说世间与我是无边,有人说世间与我是也有边也无边,有人说世间与我是非有边非无边。

有无四句是依涅槃而立,有边无边四句是依世间与我,未来世而立。

「常」有四句,有人说世间与我是常,有人说世间与我是无常,有人说世间与我是也常也无常,有人说世间与我是非常非无常,这是根据过去世立的。

所以他下面讲「诸见依涅槃」。有无四句是根据涅槃立的,「未来过去世」,有边无边四句是根据未来世立的,常无常四句是根据过去世立的。大家仔细看,所以他说「诸见依涅槃」,有无四句。未来是有边无边四句,常无常四句是根据过去世立的。大家要留神啊!要不然你不懂那几句偈,就糊涂了。

以下总破。

《中论》不可依文解义,依文解义完全错。譬如:「灭后有无等,有边等常等。诸见依涅槃,未来过去世。」依文解义就错了。

你们不懂,我告诉你们一个办法,求龙树菩萨,求龙树菩萨加被。

今天我们把这品讲完。

「一切法空故  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

何者为一异  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

诸法不可得  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  佛亦无所说」

「一切法空故」,总破了。因为一切法性空,「何有边无边,亦边亦无边,非有非无边?」性空,怎么有有边无边四句呢?那四句叫戏论,不实之论。

「何者为一异?何有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何者为一异」,他是说一切法性空,怎么有一有异呢?说一不对,一即一切嘛!不是绝对的一;说一切也不对,一切即一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性空。性空怎么有一异?既然没有一异,怎么会有常、无常、也常也无常、非常非无常?

「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不可得,大家看出它是什么意思了没有?空则不可得。有空,有不可得;空也空,空不可得。你如果仅仅知道有空,不知道空空,那叫邪见空。「灭一切戏论」,说有说无、也有也无、非有非无,都是戏论。戏论是不实之论,仅有言说没有实义,叫戏论。

「无人也无处」,没有人也没有处所,这是说无人也无法。「佛亦无所说」,没有言语。这半偈是说什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过,大家要知道,这是破言语心行之执着,不破言语心行之法。

所以我们过去常讲过,破见不破法。大家有问题的没有?

〈问:前面说如来灭后,外人执着涅槃是有是无,他是依什么见解认为世间有边无边立为过去?或是常无常等立为未来,他是依什么见解?〉外人认为涅槃是有,有人认为涅槃是无,有人说亦有亦无,有人说非有非无,这叫遍计执。有人对未来说,未来有边,有人说未来无边,这是世间和我来执着。对世间,有人认为世间有边,有人认为世间无边,有人认为我有边,有人认为我无边,这是世间对未来说的。有人认为过去是常,有人认为过去是无常,有人说也有常也无常,有人说非有常非无常。所以他说:「诸见依涅槃,未来过去世。」你读到这个地方,以义理推寻,不能依文解义。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还是那句话,要是不懂,求龙树菩萨。

下课!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    
 

很久没有讲《中论》了。这几天我翻开看了看,很复杂,不知道能讲好不能讲好。︿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

外人就问了,说你以大乘说第一义,我们听说了,明白了,可是以声闻乘怎么说?所以有十二因缘这一品出生。

龙树菩萨回答说:

「众生痴所覆  为后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  随行堕六趣」

众生被愚痴所覆。愚痴是什么呢?是无明,改个样子说,就是众生为无明所覆蔽。「为后起三行」,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是行,无明以后起的。行以前的无明叫发业无明,三行就是业。那三行呢?身口意。因为起身口意三业,所以才有生死流转十二因缘。

「以起是行故,随行堕六趣。」六趣就是六道。身口意三行有两种,经上说,身善行,口善语,意善思;身恶行,口恶语,意恶思。简单说就是善恶两种分别。身口意善,堕入三善道;身口意恶,堕入三恶道。所以他说「随行堕六趣」。这种无明是发业无明。
 




「以诸行因缘  识受六道身

以有识着故  增长于名色」

无明行是过去世摄。行,它的特性是根缘尘才叫行,眼根缘色尘,耳根缘声尘,鼻根缘香尘,舌根缘味尘,身根缘触尘,意根缘法尘,就产生行了。可是根尘相缘的因缘产生六识,缘眼色生眼识,缘耳声生耳识,缘鼻香生鼻识,缘舌味生舌识,缘身触生身识,缘意法生意识。根尘相缘生于识,所以识受六道身,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以有识着故,增长于名色。」识是着,这是说众生因为识的因缘堕入六道,这在十二因缘里头叫初初入胎。本来是眼耳鼻舌身意,可是经上说入胎五分,四根不具叫名色,刚刚入胎,四根还没有。什么是四根呢?眼耳鼻舌叫四根,这时还没有长出来,仅仅有身根、意根。身根是色法所成;意根就是心,这个心只有名字,没有色。所以合而言之叫名色。这段文是说,以识着的因缘,先生名色。

「名色增长故  因而生六入

情尘识和合  而生于六触」

「名色增长故,因而生六入。」名色增长,慢慢地生眼耳鼻舌了,六根具足了。六根叫六入,这是在胎里的时候。

「情尘识和合,而生于六触。」情就是六根,六根也叫六情,因为眼能见,耳能听,鼻能闻,舌能尝,身能触,意能觉,都是情。《阿含》说,眼缘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耳缘声生耳识,三事和合触。六根都一样。简单说根尘识三事和合叫触,这个时候说到出胎了,接触六尘了。

触是什么东西?我们简单说就是感觉。感觉有六种,见、听、闻、尝、触、念,这个时候出胎。

「因于六触故  即生于三受

以因三受故  而生于渴爱」

「因于六触故,即生于三受。」六触生于三受,什么是三受呢?苦受、乐受、舍受。所谓舍受就是不苦不乐。眼受的时候,有好看、不好看,耳听的时候,有好听、不好听,六种触都是一样。

「以因三受故,而生于渴爱。」因为苦乐舍三受生于爱。人都希望看好看的,听好听的─生于渴爱。这个爱就是无明,从这儿开始就复杂了。

行以前的无明叫发业无明;爱即无明,爱这个无明,是润生无明。发业无明,有的时候叫迷理无明,也有的时候叫根本无明。润生无明,有的时候叫迷事无明,也叫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产生一种我执,叫俱生我执,有生就带来,它把过去世的习气,以等流带来,所以俱生我执是习气等流。分别我执呢?随识而转。

「因爱有四取  因取故有有

若取者不取  则解脱无有」

「因爱有四取」,四种取着。爱好的就取着好的。四种取着是什么呢?是欲取,欲求;见取,见有分别心;戒取,执着于戒法;我语取,执着有我语。我语取,我们简单说,就是主观意见,我说的对,都是取着。

「因取故有有」,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都是三界法。取着于欲界,叫欲有;取着于色界,叫色有;取着于无色界,叫无色有。毛病出在不达一切法空,堕于有法,都是因为取着而有的。

「若取者不取,则解脱无有。」取者是我,如果我不取着的话,就是解脱,不受后有了,这是声闻法。大乘法,论见性不论解脱,见性成佛。什么原因呢?有缚才有解,没有缚就没有解;有我才有缚,没有我谁受缚?大乘说,一切法无我,那么说起来,无我则无缚,无缚则无解,所以大乘里头论见性,不论解脱。在声闻法里头,教取者不取,就解脱了─无有,没有后有。声闻法叫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后有有三种,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说,有人堕于有法,换句话说,他不出三界。

这么讲只顾着讲,忘了问大家,都听懂了吧?

「从有而有生  从生有老死

从老死故有  忧悲诸苦恼

如是等诸事  皆从生而有

但以是因缘  而集大苦阴

是谓为生死  诸行之根本

无明者所造  智者所不为

以是事灭故  是事则不生

但是苦阴聚  如是而正灭」

「从有而有生,从生有老死。」欲有生于欲界,色有生于色界,无色有生于无色界,所以「从有而有生」。生一定经过老死,所以「从生有老死」。

「从老死故有,忧悲诸苦恼。」从老死才有忧悲苦恼,众生烦恼就是这么生的。

「如是等诸事」,如是等诸事,有那些事呢?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些事,「皆从生而有」,这个生是无明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爱,爱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生老死,皆从生来的,从无明生行开始。

「但以是因缘,而集大苦阴。」从十二因缘生死流转才有苦阴聚,苦阴聚就是五阴身心了。这些都是从无明生的。有人说,十二因缘三世两重因果,唯识宗说十二因缘三世是一重因果。这两种说法都对。一重因果,十因二果,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为因,生死为果。两重因果,无明生行,发业无明可以改变,因为什么改变呢?有因缘果报嘛!因能生果,可是不定,因待缘而转,缘转才受报,所以它两重因果。我们不要管它,两重因果、一重因果,都对,都有理由,我们不必太执着。

「是谓为生死,诸行之根本。」这无明是生死,无明是生死的根本。为什么是诸行之根本?无明以后才有行,行有很多种,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以无明为根本。所以他说「是谓为生死,诸行之根本」。

「无明者所造,智者所不为。」无明所造是什么?它造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是无明所造的。「智者所不为」,智慧者不作,因为什么?一开头他讲过「众生痴所覆」,那个无明就是愚痴蒙蔽,有智慧就不愚痴了,不愚痴就没有无明,所以智者所不为。

「以是事灭故,是事则不生。」「以是事」─以无明灭,事则不生,这是看到上面那一句「如是等诸事,皆从生而有」。从无明生就有了,无明灭了,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不生了。

「但是苦阴聚,如是而正灭。」苦阴五阴身心众缘和合而聚,无明一灭,「如是而正灭」,这一切都正灭了。

这一品比较复杂,大家看的时候要留神。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休息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邪见品第二十七  

 

大家看《中论》,(观邪见品)第二十七。

外人就问了,你说大乘法破邪见,我已经听说过了,我现在想听一听声闻乘破邪见。

大乘法破邪见是夺破,声闻法破邪见是纵破,大家先有这个概念。

龙树菩萨说:

「我于过去世  为有为是无

世间常等见  皆依过去世」

换句话说,过去世是有我还是没有我呢?过去世就有我的话,由过去到现在,那是常。过去世假使没有我,现在忽然而有,那是无常。根本是常、无常。既然是有常,有无常,当然出第三句─也常也无常。也常就是非无常,也无常就是非常,这就出第四句─非常非无常。这是众生之见,不是法。  



什么是邪见呢?一般的世间,认为从过去到现在,有的时候常,有的时候无常,有的时候也常也无常,有的时候非常非无常,这是邪见。

一切法性空,空没有常,因为空就是缘起嘛!空没有无常,缘起就是性空嘛!没有根本两句,当然也没有也常也无常、非常非无常。空即缘起,缘起即空,那叫法性。要是执着有常、无常、也常也无常、非常非无常,那叫妄见。

所以大家要知道,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是法性。缘起,唯识宗称为依他起;性空,唯识宗称为圆成实。那是法性。执着有定法,叫妄见,也称为邪见。

第二偈:

「我于未来世  为作为不作

有边等诸见  皆依未来世」

作有起的意思。现在进入未来,未来的我是不是现在的我起作呢?有的人说是现在的我作,有的人说无作。现在不作未来的我,如果现在的我就作未来的我,那是无边,不合道理。怎么不合道理?现在的我是畜生,未来的我是人,既然人是畜生作的,那应该还是畜生,没有人。如果无作呢?现在的我不作未来的我,那么就没有相续。未来不由现在而作。这里面也出四句:如果作,现在作未来,无边。不作未来,未来单独起,有边。第三句也有边也无边,第四句非有边非无边。这都是邪见。大家听懂听不懂?

这是根据三世破邪见,我们回想前面就知道了。现在、过去、未来,空的。现在是过去、未来形成,没有自性,所以空。过去是现在、未来形成,没有自性,所以空。未来是过去、现在形成,没有自性,所以空。空没有常、无常、也常也无常、非常非无常、边、无边、也边也无边、非边非无边。单从空方面讲这个道理,称之为夺破。

现在虽然空,它是过去、未来因缘成功的;过去虽然空,它是现在、未来条件形成的;未来虽然空,它是过去、现在所形成,互相依他形成,叫假有。假有不实,不实还是没有常、无常、也常也无常、非常非无常、边、无边、也边也无边、非边非无边。从这边说,因缘成功这边来说,古德称为纵破。

大家要知道这个道理,有个要领,怎么会空呢?从因缘生法会。因缘生法,没有自性,就空。因缘生法,仅仅是假名,就假。因缘生法,不执着有定法,就是中道义。所以《中论》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现在我们看下一偈:

「过去世有我  是事不可得

过去世中我  不作今世我」

你说过去世有我啊!不可得,过去世是畜生,现在世是人,要是说过去世有我,过去世的畜生我,不能作人的我。六道轮回,形像改变,假使说过去世有我,六道就不改变了,我是不变嘛!投生畜生是我,投生人还是我,生天还是我,就没有六道了。所以说,过去世中我,不作今世我。

「若谓我即是  而身有异相

若当离于身  何处别有我」

如果说,现在的我就是过去世的我,可是「身有异相」,六道皆是异相。过去世的我是畜生,现在的我是人身,其身有不同。要是说过去畜生我,就是现在的人我,那现在的人我,应该还是畜生的形像啊!这半偈是说「即身有我」不对。后半偈说「离身有我」也不对。

「若当离于身,何处别有我?」那儿还再有我呢?即身有我,不对;离身以外有我,也不对。谁知道这个道理可以讲。

要深入二谛,法无自性,无性能随缘,无性随缘现有我,那是无我而我。法随缘现,还是无自性,随缘无性,我而非我。即离两边不着。

所以这段经文说的─无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休息休息。你们有问题的,想一想,可以问。

看下面一偈。

「离有无身我  是事为已成

若谓身即我  若都无有我」

这一偈可能错了,文字错了,我们不知那里错的。「离有无身我」,应该是「离身无有我」,它才能和下半偈配起来嘛!上半偈离身无有我,你看下半偈,即身也无有我。大家仔细看!我们看下半偈就知道上半偈了,上半偈讲「离身无有我」,下半偈讲「即身也无我」。

身是五阴身心,假使说离身有我的话,那我在那里啊?虚无飘渺啊!所以离身无有我,是事为已成。这没问题,已经成立了。既然是离身无我,所以下半偈说:「若谓身即我,若都无有我。」这是说即身也无我。怎么都没有我呢?人是即人身有我,天是即天身有我,阿修罗即阿修罗身有我,鬼即鬼身有我,畜生即畜生身有我,地狱即地狱身有我,假使即身有我的话,糟糕了!人也有畜生身,也有地狱身,也有饿鬼身,也有阿修罗身,也有天身,那不合道理。所以说,都没有我,要是即身有我的话,都无我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这个道理大家懂不懂?有不懂的,可以举手。

你们查一查,这一偈究竟是藏经错了,还是我们印错了?〈已查过了,藏经错了。〉要是仔细看,很明显,离身无我,即身无我,很明显。拿写文章说,对仗分明。

再看下一偈:

「但身不为我  身相生灭故

云何当以受  而作于受者」

身不是我─我是不生不灭;身相,五阴身心,是生灭法。人死了,变成畜生,我没灭。我没灭,我没生,生灭是什么?是五阴身心。譬如说,念佛求往生,死了以后,身子埋到山上去了,我往生西方。如果说五阴身心也是我,那我往生西方,我的五阴身心也应该往生西方,不应该埋到山上去啊!所以说身不为我,身相生灭,我不生不灭。

「云何当以受,而作于受者?」受是五阴身心,受者是我。换句话说,怎么可以把五阴身心生灭法,当成不生不灭的我呢?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受法,受想行识是受法,所以我们又称为五受阴嘛!受者是我。生灭法不可当作不生不灭法。

我们再讲一偈。

我最高兴听打铃了。呵!

「若离身有我  是事则不然

无受而有我  而实不可得」

如果说,离开五阴有我,那不是的,「是事则不然」。什么原因呢?因五阴而知有我,假使没有五阴,怎么会有我呢?没有五阴,什么是我?所以「而实不可得」。

时间到了没有?还可以再讲一偈吧?

「今我不离受  亦不即是受

非无受非无  此即决定义」

「今我不离受」,这个我不离受,不离五阴,我不离五阴。「亦不即是受」,也不即是五阴。

「非无受非无」,不是没有五阴受法,也不是没有我,这就有两句。实在说就是亦五阴亦无我,非五阴非无我,还是四句。第三句是非无受非无我。「此即决定义」,决定义是实相,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这是决定义。

好了!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大家看《中论》。

「过去我不作  是事则不然

过去世中我  异今亦不然」

「过去我不作,是事则不然。」过去世的我不作现在世的我,不对!因为我,过去是我,现在世还是我,所以他说过去的我不作,「是事则不然」。

「过去世中我,异今亦不然。」我们先把大原则讲清楚。如果过去世的我作今世的我,是常边;如果过去世的我不作今世的我,断边。这叫边见,都错。那怎么才不错呢?有谁知道?过去世的我作今世的我,不堕常边;过去世的我不作今世的我,也不堕断边。你要知道法性。

大家都知道,诸法因缘生,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无,就是缘起性空。过去世的我,无性随缘而作今世的我,无性随缘,不堕常边;随缘无性,所以过去世的我不作今世的我,无性嘛!不堕断边。如果说,过去世的我不作今世的我,那怎么会成功呢?如果说,过去世的我和今世的我有差异,那过去世的我是过去世,现在世是现在世的我,也不合道理。

「若谓有异者  离彼应有今

我住过去世  而今我自生」

如果说过去世的我和现在世的我有差异的话,那么就是离开过去世的我有现在世的我。那么说起来,过去世的我是过去世的我,现在世的我是现在世的我,过去世的我住在过去,现在世的我自己生了,这是断灭嘛!过去世的我断灭了嘛!现在世的我自己生,没有因嘛!

大家都听懂了没有?有问题的可以问。下面一偈:

「如是则断灭  失于业果报

彼作而此受  有如是等过」

「如是则断灭,失于业果报。」你要是这样有差异的话,就断灭了。过去世的我和现在世的我有差异,那么过去世的我就断灭,没有业果报了。现在的我怎么有的呢?行善得善报,三善道;行恶得恶报,三恶道。业果报形成。如果一断灭的话,没有业果报。

「彼作而此受,有如是等过。」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假使有差异的话,过去的我作业,现在的我受报,没这个道理。大家记住!无性随缘,虽受业果报而非常。总而言之,不失二谛。无性随缘,无差异而差异;随缘无性,差异而无差异。你会通这个法性,就不落他这个诸过了。

「先无而今有  此中亦有过

我则是作法  亦为是无因」

「先无而今有,此中亦有过。」如果说没有过去世的我,而有现在世的我,也有过错。「我则是作法,亦为是无因。」没有过去,而有现在的我,现在的我就是作法,作法有生有灭。为什么呢?现在世的我自己生嘛!「亦为是无因」,他自己生的,就没有因了。无因而有果,不对!所以说「我则是作法」,自己生,「亦为是无因」,没有原因有结果,都不对。

这品︿邪见品﹀他所破的,皆是破邪见。

所以这一偈是总说:

「如过去世中  有我无我见

若共若不共  是事皆不然」

过去世有我,不对!那过去世有我,现在世还有我,是常边。无我,过去世无我,今世忽然有我,是断边。共,也有我也无我,不对!落于二边。不共,非有我非无我,也不对!总而言之,大家要知道,有我、无我、也有我也无我、非有我非无我,都是邪见。所以「是事皆不然」。

我们讲快一点,因为《中论》要抢着结束,讲得太详细了,恐怕讲不完。

「我于未来世  为作为不作

如是之见者  皆同过去世」

「我于未来世」,过去世的我作今世的我,不对!过去世的我要是作今世的我,是常边;过去世的我不作今世的我,断边。所以他说,都和未来世一样,也有我、也无我、也作、也不作,二边。非作非不作,断灭。所以他说「皆同过去世」。

下面他举个例子讲了:

「若天即是人  则堕于常边

天则为无生  常法不生故」

怎么说天就是人呢?譬如说,过去世的我是天,现在世的我是人,要是常边的话,过去世的天就是现在世的人了,不对。过去世我受天身,因为善恶的因缘,今世是人身。要是天身就是人身,那永远是天嘛!不会变成人,所以说是常边。要是堕于常边,「天则为无生」,没有生灭了。以善业、恶业的因缘,天灭了再生人,要是堕于常边,他不灭了。不灭也无生,就是无生,因为常法不生嘛!

讲到这里,我问大家,常法不生,无常法生不生?有谁知道?无常法也不生。随缘无性,虽常而不生;无性随缘,无常也不生。所以这个法,你要是堕入边,就不对了。

无性随缘,随缘无性,它有一个重点,你掌握住因缘生法,抓住重点了。因缘所生法,就是空,没有自性嘛!因缘是有,其性本空。天台所说,空是通教;因缘所生法是藏教。那藏教就是通教。亦为是假名,假名是大乘菩萨教。因缘所生既然都是空了,叫它某某法、某某法,都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乘教,佛教。

所以,大家掌握住因缘所生,都掌握到了。有人说有,不抬杠,不错,是有,不过,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有人说空,你说不错,是空,不过是因缘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有。所以说重点在因缘所生。

「若天异于人  是即为无常

若天异人者  是则无相续」

「若天异于人,是即为无常。」天异于人的话,天灭了,人生了,是无常法,还是堕边。堕边有几种:有人说有法,堕边,无法也堕边,也有也无也堕边,非有非无还是堕边。我教大家一个办法,他说有,不抬杠,是有,不过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他说无,不抬杠,是无,不过无是因缘无,因缘无无自性,就是有。他说也有也无,不抬杠,不错,不过也有也无,是因缘也有也无,那么也有也无无自性就是非有非无。他说非有非无,不抬杠,不过是因缘非有非无,非有非无无自性就是也有也无。圆融了吧?

所以说:「若天异于人,是即为无常。若天异人者,是则无相续。」天和人有差异,没有相续。无性随缘,相续而非常;随缘无性,无相续也非断。

「若半天半人  则堕于二边

常及于无常  是事则不然」

「若半天半人,则堕于二边。」如果一半是天,一半是人,堕二边过。这都叫边见,也都叫邪见。这品是︿破邪见品﹀。「常及于无常,是事则不然。」常和无常不能并存,常就不是无常,无常就不是常。你二边见,二者并存,不对了。

可是你要知二谛,契理圆融。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无性是常,随缘是无常。无性随缘的时候,常即无常;随缘无性的时候,无常即常。这是中道义,这叫俗谛中道。无性随缘,就非无性;随缘无性,就非随缘。这叫真谛中道。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