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外人先问。他说一切法,佛说有生住灭,生住灭是无常的,无常就是尽坏。无常法一定有尽坏两个东西,无常法生住灭一定相续。怎么相续呢?生,本无今有叫生,有相暂停叫住,住有先后叫异,暂有还无叫灭。这说明了生住异灭相续的,相续不断叫没尽。它生住异灭相续没尽,因为它没尽,所以它成。生住异灭尽了,所以叫坏。这是外人辩论提出理由。

龙树菩萨回答:

「尽则无有成  不尽亦无成

尽则无有坏  不尽亦不坏」

「尽则无有成」,尽是空,怎么会有成?空法不会有成,有成不是空,就不是尽。所以他说「尽则无有成」。「不尽亦无成」,不尽还存在嘛!怎么再成?所以他说「不尽亦无成」。「尽则无有坏」,要是总说,坏是成处坏,有成才有坏嘛!既然尽没有成,不尽也没有成,没有成怎么有坏?再还有一个说法,尽是空,空怎么有坏?所以「尽则无有坏」。「不尽亦不坏」,不尽是定性有,定性有怎么是坏?所以才有这首偈。

外人又辩论了,他说没有成坏,可以!可是法是有的。法相是有为嘛!是有的。龙树菩萨说:

「若离于成坏  是亦无有法

若当离于法  亦无有成坏」

「若离于成坏,是亦无有法。」离开成坏,没有法。所谓成,是法成啊!所谓坏是法坏,所以离开成坏,没有法啊!譬如说,离开人,没有生死,有人才有生啊!有人,人坏为死。生就是所谓成,死就是所谓坏,所以离开成坏,没有法。

「若当离于法,亦无有成坏。」离开法,没有成坏啊!好比说,离开人那有生?假使离开人,那个生是什么东西?离开人,那有坏?好比离开人,那有死?你说他没有,他假立;说他有,他性空。

「若法性空者  谁当有成坏

若性不空者  亦无有成坏」

「若法性空者,谁当有成坏?」法性空,没有成没有坏。法性空,成也空坏也空。成空不得谓之成,坏空不得谓之坏。这是龙树菩萨归向性空。

「若性不空者,亦无有成坏。」我们从两方面讲。假使性不空,定法,定法怎么有成?既然定法了,定性有,不待更成。定性有,自然不是坏。再一方面讲,法性不空,就是相假,相假不空,是为假现有。佛法称为假有,或妙有,或幻有。相假,相假怎么有成?它是假的嘛!相假怎么有坏?假的没有啊!没有怎么有坏?

大家有问题的没有?没问题,往下看。

「成坏若一者  是事则不然

成坏若异者  是事亦不然」

「成坏若一者,是事则不然。」成坏不能是一个,我们不能说成就是坏,坏就是成。不能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不能是一个。所以他说:「成坏若一者,是事则不然。」没这回事。成坏相对待而立,好比对待东方有西方,不对待东方,宇宙之间没有所谓西。既然对待东方才有所谓西,那换句话说,宇宙之间无处不是西。无处不是西,是假立;没有西,是性空。既然一切法皆对待而立,假即空,空即假。所以《心经》讲,色即空,空即色嘛!

你认识这个法,有个原则,不取于相。取相就糟糕了!着假相为实,唯识宗说是遍计执。知道一切法皆依他起无自性,就是圆成实。

既然一切法对待而立,所以说成坏要是差异的话,是事不然。差异的话,就有成、有坏,坏和成没有关系,成和坏没有关系,那不可能的。好比说,东和西没有关系,西和东没有关系,讲不通。所以他说成坏若异者,是事亦不然,都不对。

「若谓以眼见  而有生灭者

则为是痴妄  而见有生灭」

这是外人的辩驳。他说,你说没有成没有坏,可是我眼看见有生有灭啊!龙树菩萨说,那是痴妄法。怎么知道呢?诸法缘起性空,性空怎么有生灭?你看见有生灭,受你眼所骗了。性空随缘,假现有。法相是假,怎么有生灭?从两边说起来:空边说,没有生灭;假边说,还是没有生灭。你看见有生灭,愚痴啊!虚妄的。

大家要认识清,我们眼看见的,往往受骗。譬如我举个例子。房间里十盏日光灯,灯光是不是一个?你执着一个,不对!执着多个,也不对。实在是什么?十盏日光灯,每一盏日光灯都遍满,似一,好象是一。你不相信,十盏日光灯灭掉一盏,就暗下来。暗下来以后,你看它还是一个日光灯。什么原因呢?每一盏都遍,它灯光遍而似一。

所以大家遇到事情,多用智慧,我们人被六根所骗。见,被它骗,没有见啊!见不在眼,不在色尘,不在识。听,被它骗,听不在耳根,不在声尘,不在耳识。闻尝触念,皆是一样。

大家了解这个道理,唉!我们是不是受见听闻尝触念所骗啊?你天天因为这个见听闻尝触念生欢喜心,生懊恼心,那叫虚妄上加虚妄。大家应该觉悟。所以:「若谓以眼见,而有生灭者,则为是痴妄,而见有生灭。」

我们大家应该觉悟,你如果觉悟的话,逐渐逐渐开展,那了生死。迷于六根六尘六识,那是生死路。大家各自用功,往这儿下功夫。

奉劝大家,只求做事,不求名声。好名声对我们一点儿用处也没有,了生死是真的。

今天时间到了,大家休息吧!下课。

很久没讲《中论》了,大略地提示提示。这一品叫︿成坏品﹀,大家听过《十玄门》,这是一个道理。成是什么呢?一切即一,叫成;什么叫坏呢?一即一切,各住自法,叫坏。

我们这么讲,大家不懂,一定举例子,大家才知道。

好比房子,钢筋、水泥,一切建材造成一个房子,叫成。一个房子分析开,各住自法:钢筋住钢筋,水泥住水泥,沙住沙,水住水,一切建材各住自法,假名叫坏。

再说一句,总相叫成,别相叫坏。房子,譬如说,是总相,假名叫成;一切建材,钢筋、水泥……等等,各住自法的时候,是别相,这个假名叫坏。所以成坏是相,不是性。性是空性,就没有所谓成坏了。所以,以别相望总相,假名叫成;以总相望别相,假名叫坏。所以成坏唯是假名。

一般认为成是什么呢?成就是生,坏就是灭。所以讲成坏,必须讲到生灭。

那么我们也知道了,生灭者相,生灭唯是假名。了生死,就是了解生灭,了脱生灭。从那儿下手呢?三业─身口意。了解则无惑,了脱则无业,这就是那下手处。从那儿开始呢?戒定慧。生灭叫有漏法,戒定慧是三无漏学。

希望大家逐渐深入,了解以后,下手用功。大家出家学道,所为何事?不过这个问题就是了。现在我们看经文。

「从法不生法  亦不生非法

从非法不生  法及于非法」

「法及于非法」,这个「于」可能错了。「于」当「同」字讲,应该是「与」,大家查一查。他这首偈破生,破生就是破成。没有生就没有灭,没有灭就没有坏。我们可以说,他从根本上破成坏。

「从法不生法」,为什么不生?法性空嘛!

或者有人说:「你刚才不是说吗?生灭是从相上讲。」法相假嘛!假不是实在的,不是实在的,还是空。所以学佛,知道相假性空,称之为见性。

因为法性空,空怎么生法?空不生嘛!「亦不生非法」,不生法,当然也不生非法了。

「从非法不生」,这半偈讲非法不生,他意思是说非法也是空,性空。非法不生是什么呢?不生「法及于非法」。非法不生「法」,也不生「非法」。

大家了解这首偈重点在那里?为什么法不生,非法也不生?因为法与非法皆是性空。

大家千万不要迷惑,说性空不生,相可以有生灭。

相是假,假没有实在的,没有实在的,还是空啊!所以性空,相也空,所以学佛叫入空门。你如果能见到这个东西,称之为见性。

见性有四种人:信、解、行、证。信解两步,就是天台讲的藏通,一个是事,一个是理。事,着于言教;理,上通于别圆,下通于藏教。

华严宗讲文义,文就是言教,义就是理。他根据这个标准,分判五教。小是小教,始是大乘始教,终是大乘终教,顿教,圆教。大家记住,他有个标准:得文不得义,得其文字相,得其言教,不得义理,这是小。得文,又得一分义,这是大乘始教。得文,又得具分义,大乘终教。得义,绝言,没有话说,顿教。文随于义,义随于文,文义相随,义无以自显,藉文而显,文无以自立,以义而立,这叫圆教。

不管天台家、华严家,总而言之,都是无生法。无生是性,生灭是相,相假性空。总而言之,归之于空。

我说的这段话,是佛教的根本。大家对这首偈,没问题了吧?没问题,我们看下面的。

「法不从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  云何而有生」

这是说无生法。我问大家,为什么法不从自生,也不从他生,也不从自他生?谁知道?有没有知道的?很简单,说破了一个钱也不值。法性空,空怎么从自生?自空嘛!怎么生?也不从他生,他也空啊!所以不生。不从自他生,自不生,他不生,两个都不生了,自和他加起来,还是不生啊!这么说起来,自他共都不生,再没有原因了。所以说「云何而有生?」

从另一个角度看,相假。相假没有实在,没有实在的生不生?自没有实在,所以不生;他没有实在,所以不生;自他共没有实在的,所以不生。没有实在的,什么道理?因缘生,没有自性,所以没有实在。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能会通。

我举个例子。说我明明看见爸爸、妈妈生小孩子嘛!你怎么说不生?小孩子是不是因缘生?爸爸、妈妈是不是因缘生?什么因缘?都是细胞因缘。因缘生法,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说起来,依理推寻,爸爸空,妈妈空,小孩子也空。你总不能说,空和空加起来生空吧?谁要是有问题可以提出。

外人提出意见了。他说:我明明看到有所受法嘛!譬如说眼根能见能受,色尘所受;耳根能听能受,声尘所受;鼻根能闻能受,香尘所受;舌根能尝能受,味尘所受;身根能觉能受,触尘所受;意根能知能受,法尘所受。外人说,明明有色声香味触法嘛!你怎么说空呢?

龙树菩萨回答了:

「若有所受法  即堕于断常

当知所受法  为常为无常」

色声香味触法有一个特性,生灭。色有生灭,声有生灭,香味触法皆有生灭。生就是常,灭就是断,所以他说这个所受法,色声香味触法,堕于断常。

因为色声香味触法所受法,有常有无常嘛!生是常,灭是无常,所以他说:「当知所受法,为常为无常。」

大家如果你有因缘能够听懂这个道理,赶紧慧解立行!因为佛道久远,无常迅速。你这一生转眼就过,来生失掉正念,就危险了。不要每天做些不急之务,要知道为生死大事努力。古德有一句话,生死未了,如丧考妣,悲痛不已!你天天做些无常事情,唉!实在可怜。有一天,无常大鬼到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现在生活,生活在刀刃上面啊!要知道可怕啊!

所以认清问题,什么是无常?人我是非,无常;名利,无常;财色名食睡,无常。

唉!奉劝各位,切实觉悟。你如果有一点觉悟了,才深知道庆幸!那叫大丈夫。我们努力,努力什么东西?就在这一点。希望大家各自珍重!

外人又辩论,就说了:

「所有受法者  不堕于断常

因果相续故  不断亦不常」

「所有受法者」,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不堕于断常」,为什么不堕于断常呢?因为「因果相续故」,所以「不断亦不常」。因灭果生,所以不断不常。这首偈是外人所说的。

下面是龙树菩萨破他。

「若因果生灭  相续而不断

灭更不生故  因即为断灭」

「若因果生灭,相续而不断。」假如说因果生灭相续不断的话,「灭更不生故」,灭法不生嘛!好比火灭了不能再烧嘛!「因即为断灭」,你说因灭果生,因灭就是断灭,灭法怎么能生果呢?所以你主张有因果生灭,不对。你的意思是因灭果生,如果因灭了,它和果没有关系嘛!果生不生和它没有关系,那么说因就是断灭,怎么能相续?

下面一偈讲:

「法住于自性  不应有有无

涅槃灭相续  则堕于断灭」

「法住于自性,不应有有无。」法假如住于自性,自性有,「不应有有无」,有无是无常,「不应有有无」就是常。法假使有自性的话,就是常,常边。「涅槃灭相续,则堕于断灭。」怎么叫涅槃呢?不生不灭叫涅槃,不生不灭就没有相续了,没有相续就是断。

你所说的,不过堕于断边、常边就是了。「不应有有无」是常,因为有无是无常嘛!「不应有有无」就是常,涅槃没有相续就是断。

外人执着了,他说初有灭,才有后有生,这就是相续。

下面龙树菩萨回答:

「若初有灭者  则无有后有

初有若不灭  亦无有后有」

「若初有灭者,则无有后有。」一般的观念,人死了投生畜生,人为初有,畜生是后有,这叫受后有。可是初有要是灭了的话,怎么有后有?它灭了嘛!不可能有后有。

外人又说了,后有者,因为初有没灭,才有后有。它后半偈就说:「初有若不灭,亦无有后有。」我问大家,谁懂这个道理?初有不灭,也没有后有,什么原因?譬如说人死投生畜生,人没灭,人没灭还是人啊!怎么有后有呢?

所以灭了没有后有,不灭也没有后有。灭了,灭法不生,不可能有后有。你要是说他初有没灭才有后有,可是初有还没有灭,那还是初有。人死投生畜生,初有没灭还是人,怎么有后有?

《中论》,它不过是文随于义,义随文,文义相随。

今天我们讲到这里,不能再讲了。

大家了解这个道理,赶紧慧解立行。时不相待啊!一生转眼就过了。不要认为我年轻,靠不住啊!坟里埋的是死人,不是只埋着老人啊!及早觉悟,及早觉醒。

现在下课!

「若初有灭时  而后有生者

灭时是一有  生时是一有」

外人听说初有灭,没有后有;初有不灭,也没有后有。因为初有灭了,灭法不生,所以没有后有;初有不灭呢,还是初有,当然不是后有。他辩论说了,我说啊!不是初有灭生后有,也不是初有不灭生后有,我的意思是说,初有灭时就生后有。

他是根据什么呢?譬如一粒谷种到田里去,谷烂的时候,芽就生了;芽成熟的时候,稻杆就生了;稻杆渐渐老死了,新谷又生了。所以他主张「灭时后有生」。

龙树菩萨说,假使说初有灭时后有生。那么初有灭了,这个有灭了是一个有,后有生了又是一个有。所以他说,如果照你这么说,灭的时候是一个有,生的时候又是一个有。两个有怎么不对呢?要是两个有,后有生和前有灭,没有关系嘛!

外人就说,我明明看到稻谷烂了芽生,芽成熟了稻杆生,稻杆老死了新谷生。我眼见的嘛!这是说明生和死是一时啊!这个该没疑问的。

龙树菩萨又说了:

「若言于生灭  而谓一时者

则于此阴死  即于此阴生」

要是照你那个说法,生和灭一时俱,那么说起来,你在人的五阴死了,就在人的五阴生,没这个道理的嘛!人死为鬼嘛!没有说,人死还为人的。

讲到这儿,我们先了解,外人错在什么地方?谁知道?他错在有法,堕于有法。堕于有法,不知道两个法─第一个不知道性空,第二个不知道相假。现有是相假,他不知道。

龙树菩萨就用性空、相假破他,大家要掌握这个要点。古德根据这个道理,若以性空破的时候叫夺破,以相假破的时候叫纵破。这好象是吉藏大师说的,吉藏大师发现到这一点。

所以人死为鬼,不可能人死还为人啊!

我们看最后一偈:

「三世中求有  相续不可得

若三世中无  何有有相续」

「三世中求有,相续不可得。」这句话要这么说,三世中求「有」的相续不可得。他把它分成两句话讲了。「若三世中无,何有有相续?」为什么说三世中求「有」相续不可得呢?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我们看看三世有「有」没有?过去世,不可能有有,因为有已经灭了,过去已灭嘛!未来世,有还没有生啊!也不可能有有。那是不是现在世呢?谁知道现在世有没有?一般人迷惑,认为现在世有有。我说现在世没有。你就发生疑问了,不依理推寻。现在怎么成功的呢?是由过去、未来表现出现在来啊!既然现在是过去、未来成的,过去没有,未来没有,没有成现在,现在当然也没有。没有有,怎么能相续呢?所以说,三世中求「有」相续不可得。

或者有人有疑问,说我们命终以后往生西方,那怎么解释?往生西方是空,空是无生。古德有明白这一点的说,往生实无生,无生是往生。你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不知道为什么往生实无生,无生是往生。往生证无生法,无生法就是无生。所以古人又说,往生西方,直入无为。

今天这品最后三偈,我们讲到这里,讲完了。

最后他说,三世中没有有,何有有相续?有相续,那是你的错觉,你的见啊!大家要慧解立行,三世中没有,没有相续,你生死,什么生死?你要相信,生死即无生死。生死随业的因缘而有,业性本空由心造。业性本空所以无生死,无生死而落入生死。怎么落入生死?造业。你随着业的因缘流转六道,因为无生死轮回六道,所以常法身常六道。虽然轮回六道,还是法身,常六道常法身。

你初步要信,进一步求解,再慧解立行,以行取证。了生死、成佛道这条路,我记得上次讲过了。

这路怎么走?佛已经告诉我们了,戒定慧三无漏学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渐渐地得定。什么定呢?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

你们天天糊涂,天天要求,不得三昧。

我们修念佛定,藉佛功德,藉佛的佛号功德,求得这个定。坏在你寻求上了。初初介尔心没有罪,一寻求,完蛋了!有寻求不断,有两条路:一条清净,一条染污。寻求不断,一定生决定,决定了以后,又出现两条路,染和净。最后等流,你如果修清净法,清净等流,很好!染污等流,就是生死了。

我和大家讲的,大家一起努力,连我也是一样。这里边虽有关卡,只此一钥,虽有关卡,这是一把钥匙。

这三首偈大家还有疑问没有?有疑问的可以提出,你们要彻底了解。

下面我们看︿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大家要是懂了这个道理,这是一条线索,希望大家不要失掉它。抓紧线索,好好办道,苦干一场!

你不相信想一想,你争你夺你求,都和它没有关系。你如果找不到这个线索,那没有话可讲;你找到了,不要失掉它。

我记得那位古德讲的,手把绳头干一场!这是你生死大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来品第二十二
 

下面卷四,(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外人就问了,你说一切法空,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佛实在有吧!要不然你怎么学佛呢?如来实在有的,他不空吧!

下面龙树菩萨破他:

「非阴不离阴  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阴  何处有如来」

「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这是说如来不是阴,阴是五阴,可是也不离五阴。因为如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五阴是有生灭、来去,所以它不是五阴。可是也不离五阴,五阴以外不能有如来。五阴以外是什么东西?抽象的,所以不离五阴。

这个法你怎么理会呢?谁知道怎么理会呢?怎么非阴不离阴呢?你想一想,运用运用你的脑筋!  




想一想还是不离性空相假啊!随缘无性,非阴;无性随缘,不离五阴。所以他说「此彼不相在」,此是如来,彼是五阴,不相在。你要了解这句话,还要从性空相假去会。

《中论》虽有千言万语,不离其宗啊!如来性空,五阴性空。怎么如来性空呢?不见一切法,即名见佛。五阴,五阴皆空。你这么会的话,就会到了。

还有个会法也可会到,如来不生不灭,五阴生灭。有不生不灭,就没有生灭;有生灭,就没有不生不灭,不相在。

不过,你看经文要文义双会。他这里头虽有其理,没有其文。你会呢,虽然没有其文,要会有其理。要不然的话,就是你的见。

「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这半偈大家都了解了吧!切实了解它。

后面半偈:「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如来不生不灭,五阴生灭,所以他说「如来不有阴」。没有五阴,那里有如来呢?它这个意思,说如来是法身。

经文上有很多地方单提如来的时候是讲法身,譬如说,如来、应供、正遍知,如来是法身,应供是报身,正遍知是化身。这可能说三身、三德都是它。

「如来不有阴」,换句话说,法身没有生灭。

既然如来不是五阴,抽象的,没有。世间法说抽象,佛法说断灭。如来没有五阴是断灭。他这里有讲出来了,谁看出来了?譬如第一句「非阴不离阴」。随缘无性,非阴;无性随缘,不离阴。这样才不落断灭。

所以看到《中论》经文,要依理推寻;如果不依理推寻,只得文字,不得其意思。

这是第一偈:「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

下面看第二偈。

外人主张,他说五阴和合有如来。龙树菩萨就说:

「阴合有如来  则无有自性

若无有自性  云何因他有」

假使说照你的说法,五阴和合有如来,那这如来没有自性,和合才有。可是那不对啊!假使如来没有自性,怎么会因他有呢?因为如来没有自性嘛!

我们为了了解,才举缘起的道理和大家说明。

五阴和合有如来,那就说明五阴没和合的时候没有如来。假如没有和合的时候没有如来,五阴,色受想行识,色里头没有如来,受里头没有如来,想里头没有,行里头也没有,识里头也没有,那一定的嘛!等着五个和合起来才有。可是五个没有,和合起来怎么会变成有?譬如说,你没有钱,我也没有钱,他也没有钱,你我他和合起来变成有钱,没这个道理。

所以假使五阴和合有如来,他没有自性。如来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是空的。如果没有自性,「若无有自性,云何因他有?」如来没有自性是空的,怎么因为他而有呢?

大家运用脑筋,这句话的意思你懂吧?没有自性,空的。怎么他能生空呢?世间人迷惑在这个地方。那是什么东西?相假。执假为真。世间法很多人,不是很多人,全部分人,都迷惑在这个地方。

不相信,我举个例子。男人可以生小孩子吧?不可能。女人可以生小孩子吧?不可能。男女结婚生小孩子,是不是?那么这个小孩子有自性没有?小孩子要是有自性,不必藉爸爸、妈妈的因缘,没有自性是空的,那你上当了!执假为真了。小孩子没有自性是空的,怎么因爸爸、妈妈而生呢?那你受骗了。世间法就是骗你的。

今天讲到这里,时间到了。我本来想再和大家解释解释,没有力气了。

大家看经,记住!得其文义,得其理,那才对。他本来是文随于理,理随于文嘛!得文不得理,不对;得理不得文,也不对;文义相随,那才对。

唉!休息了。

大家看《中论》。

「法若因他生  是即为非我

若法非我者  云何是如来」

「法若因他生,是即为非我。」这是从上面来的。上面一偈:「阴合有如来,则无有自性。若无有自性,云何因他有?」法要是因他而生,一定没有自性,有自性不必因他而生。所以他说:「法若因他生,是即为非我。」没有自性就是非我。「若法非我者,云何是如来?」因为上面那首偈讲如来是从五阴生的,如果从五阴生的就没有自性了,没有自性就非我。要是非我的话,怎么叫如来呢?

如来是我。如来是什么?涅槃四法,常乐我净,因为如来得大自在,所以是我。众生不得我,众生执我,执着我,不得自在。

假如非我的话,怎么会是如来呢?因他而生,应该是他性啊!怎么是自性?所以法是因他生,就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是非我。

我们再看下面一首偈,它这个都是有连带关系。

「若无有自性  云何有他性

离自性他性  何名为如来」

没有自性,也没有他性。什么原因呢?他性对他性而言也是自性,所以说没有自性,就没有他性。离自性、他性,什么叫如来呢?

外人的见解,如来是自性,五阴是他性。「如来非阴不离阴」,所以离开自性、他性,没有如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大家记住!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无性随缘有,随缘无性空。引申涵义说起来,以法身望报化是有,以报化望法身是空。所以性空宗讲空,性空。有呢?相假。大家记住这个原则。

这是外人先有意见提出。他说,那么说起来,非阴不离阴是如来,是不是如来不因五阴而有呢?先五阴而存在。这是一般执着有法的错误。

执着有法的,先有甲,不对;先有乙,不对;甲乙同时有,也不对。《中论》就提出「先后共皆无」嘛!

什么道理呢?它对待而立的,对待而立是空的,所以是性空。对待而立,是假的,所以假有。

我们举个例子说。对待西而有东,不对待西,没有所谓东;对待东而有西,不对待东,没有所谓西。这么说起来两种关系,既然东西对待而有,那就是空的,其性本空。要是性不空的话,不对待东也有西,那么西不成立。不对待西也有东,东不成立。说东说西,都是假立,如果执着有法就不对了。如果先有东,那么先有东的时候,一定没有西。不对待西,怎么会有东?如果先有西的话,一定没有东。没有东,怎么有西?先后不成立了。如果东西都有,不成立。东西都有,不成对待啊!它没有,怎么有东西呢?

不相信,我问大家:虚空无量,那里是东?没有所谓东,东是对待西而立的。虚空无量,那里是西?因为西是对待东而立的。虚空无量,可不可能东西都已经有了呢?不可能的嘛!不相信,大家─「先后共」你指出来,它没有的,假立。那个东西之有,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对待就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大家记住这个要领。我们再看下面。

「若不因五阴  先有如来者

以今受阴故  则说为如来

今实不受阴  更无如来法

若以不受无  今当云何受

若其未有受  所受不名受

无有无受法  而名为如来

若于一异中  如来不可得

五种求亦无  云何受中有

又所受五阴  不从自性有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他性」

「若不因五阴,先有如来者。」不因、不对待五阴而有如来,你可以说:「以今受阴故,则说为如来。」他这是重复外人的意思,下面一偈就破了。

「今实不受阴,更无如来法。」受五阴而有如来,那不对的!如来不受五阴,如来不生不灭,得大自在嘛!也没有如来法。他上一句讲没有五阴,下一句讲没有如来,对待而生,对待生是空的。那么说五阴、说如来,是假的。往下看就明白了。

「若以不受无,今当云何受?」「若以不受」,就是说没有五阴,不受五阴,五阴是受法嘛!那个「无」是什么?指如来讲。「若以不受无」,就是没有五阴,也没有如来,所以说「不受无」。「今当云何受」?如来是受,五阴是受法,没有五阴,没有如来,怎么受呢?

「若其未有受」,假使没有受的话,「所受不名受」。没有受,受是如来,所受是五阴,五阴不能称为受嘛!有如来才叫受嘛!「无有无受法」,这句要搞清!「无有」是无有如来,换句话说,无有受。「无受法」是五阴。换句话说,没有受,也没有受法。所以他说:「无有无受法,而名为如来。」这个叫如来。如来是什么?无有受,无有受法,叫如来。

「若于一异中,如来不可得。」如果说受和受法是一,如来不可得。换句话说,假使如来和五阴是一个,没有如来,如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嘛!他和五阴是一个,五阴有生灭,就没有如来了,所以如来不可得。若如来和五阴差异,如来也不可得,因为如来离五阴是抽象的,抽象是断灭,断灭则无如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五种求亦无」,五种求如来也没有。「云何受中有?」五种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里头没有如来,换句话说,色没有不生不灭,因为色是质碍性嘛!质碍性没有如来。色还有一个说法,变碍性,变动的。受里头有受有不受,也没有不生不灭,也没有如来。想里头取相,没有如来。行里头,造作,没有如来。识是了别,没有如来。如来是对待空,既然对待空,怎么会在受中有呢?

他这一段文是连贯的,我们把它讲完。

受中没有法,接着讲「又所受五阴」,所受是五阴法啊!「不从自性有」,五阴相依而假立。五阴,我们看一看是不是有自性?色是质碍相,受是领纳相,想是取相相,行是造作相,识是了别相。这五个法,不能分别有。

色不能自立,色一定有领纳才称为色,一定取相才称为色,一定造作才有色,一定了别才称为色,色无自性。

受,领纳相。领纳一定有色体啊!领纳一定取相啊!就是想。领纳就造作嘛!就是行。领纳就了别,就是识。这么说起来,受也没有自性。

再讲想,想是取相相,取相相一定有色,没有色,取什么相?取相一定有受,不受怎么称为取相?取相一定有行,不造作怎么有取相?取相一定是了别,想没有自性。

行,造作相,行一定因色,行一定因受,行一定因想,行一定因了别。

再讲识,识是了别相,没有自性。

谁能讲一讲!五个法,我讲了四个了,谁能讲识没有自性?识是了别,识也没有自性。

你想一想,识是了别相,没有色,了别什么?没有受,怎么了别?没有想,怎么了别?没有行,怎么了别?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五阴叫五众,众缘和合,众缘和合都假立。

所以:「又所受五阴,不从自性有。若无自性者,云何有他性?」要是没有自性,怎么有他性呢?我们讲过,他对他而言也是自啊!没有自性,法不得成立啊!法性空,没有自性,随缘有而假立。随缘还是无性,无性就空,这个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随缘假立是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大家会,总抓住这个要领。

以上这段文,你先消文。如果他文字你搞错了,你就不清楚了,所以消文释义。可是大家要注意到一点,文义相随。消文必不失其义,如果失其义,那不叫消文,那是死于文下。所以消文必不失其义,不失掉义理。释义必不失其文,因为佛说法都有深义嘛!所以文义相随。所以经上说过,文随于义,义随文。大家看经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再看一偈:

「以如是义故  受空受者空

云何当以空  而说空如来」

「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以相待空、相待假这个道理,相待空就是那个随缘无性,相待假就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我们假说无为;无性随缘,我们假说有为。所以你看经的时候,看到无为法,就想到有为;看到有为法,想到无为。以这种道理─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受是如来,受者是五阴,以相待空、相待假这种道理,所以如来空,五阴也空。你要打转身!如来假、五阴也假。你说如来空,就没有了,断灭!

你说如来空,我问你,何处非如来?你要是说如来有,我问你,何处是如来?

大家听到这地方可能糊涂,我举个例子说。虚空,虚空无形无相就是横遍竖穷,虚空无形无相就是十方,十方就是虚空。你要是说虚空没有,我问你,何处不是虚空?你要是说虚空有,我也问你,何处是虚空?这里是虚空,别处不是虚空吗?

大家懂了这道理,叫「妙湛总持不动尊」。所以我记得有一个老祖师的故事。一个老祖师到一个庙里去,住持问他:「你从那儿来?」他说:「我从不动道场来。」那住持说:「你不动,能到这里来吗?」那祖师回答得好,他说:「我到这里来,难道就动了吗?」就是这个道理了。

「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云何当以空,而说空如来?」你怎么以空、对待空而说空如来呢?空如来那是断灭嘛!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

大家看《中论》,︿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空则不可说  非空不可说

共不共叵说  但以假名说」

「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空怎么不可说呢?空是因缘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所以空。所以空就是因缘,因缘就是有,有就是不空。空既然是因缘,空就是有,所以空不可说。「非空不可说」,非空就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无自性就空,所以非空也不可说。

这首偈大家看出来了没有?它是离四句。「空则不可说」,离空之一句;「非空不可说」,离有之一句。我们再看后面。

「共不共叵说」,「叵」这个字读「ㄆˇㄛ」,就是「不可」的意思。共不共也不可说,「但以假名说」。

共就是亦空亦非空。亦空亦非空,我们从两方面会:空既然不可说,非空也不可说,当然亦空亦非空也不可说。再一方面会,亦空亦非空是什么呢?一半空,一半非空。一半空,空不可说;一半非空,非空不可说。还是不可说。共不可说。

不共呢?就是非空非非空。你说它是空嘛!空就是因缘有。你说它有嘛!有是因缘空。这么说起来,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所以非空不可说;有就是空,空不可说。

因为什么原因?有不可说,它是空嘛!非空不可说,非空是有,有就是空,当然非空不可说。空和非空都不可说,离四句。

讲明白一点,离空之一句,又离有之一句,离亦空亦有一句,离非空非有一句,这是出那离四句了。后面那一句就讲明白了。

离四句大家还记得吧!这首偈谁听不懂可以问。那一句不懂?〈问:非空非非空?〉非空是不是有啊?非空就是有,有不可说吧!非非空就是空,空不可说吧!还是前面那一句话,它反复地说,听懂了吧?非空就是有,有不可说;非非空就是空,空不可说。这首偈讲离四句。

以下这首偈:

「寂灭相中无  常无常等四

寂灭相中无  边无边等四」

「寂灭相中无,常无常等四。」寂灭相就是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无相就是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无相,称为寂灭相。实相里头没有常、无常等四句。这是说离四句的来源。

外道说,世间和我有常、无常等四句。这里要注意到,是外道说的,不是外人说的。外人说,三乘都有;外道说,三乘没有。他说世间和我,我是什么?还记得吧?我就是如来嘛!以前不是讲过吗?外道执着世间和我有常、有无常,这两句了;有亦常亦无常,三句了;有非常非无常,四句。实相里头没有。

我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无生无灭是常,生灭是无常。无生无灭是如来,生灭是五阴。如来是寂灭相,五阴是世间,外道说世间和我都是常。那么我们根据前面就知道,生灭就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就是生灭。这么说起来,无性无生无灭,随缘有生灭。无性就是随缘,随缘就是无性。无生无灭就是生灭,所以离常一句;无常是生灭,生灭就是无生无灭,离无常一句。

这两句听明白了以后,后面两句容易懂。既然离常、离无常,当然也离亦常亦无常,离非常非无常。你脑筋活一点就知道。非常就是无常嘛!非无常就是常嘛!既然离常、离无常,它当然也离非常非无常了。大家的脑筋要活动起来,你要是只从文字上看,解不开这个疙瘩。

所以他说「寂灭相中无」,就换句话说,实相中没有常、无常等四。实相中没有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寂灭相中无」,实相中也没有,「边无边等四」。外道执着世间和我有边,有一种执着没有边,有人执着也有边也无边,有人执着非有边非无边。这是当时外道执着的四句。实相中没有这四句。

譬如世间有生有灭,可是生灭,不断才有生灭,如果断了的话就没有生灭了,所以说有不断才有生灭。可是我们明白,那个不断不生也不灭。生它就断了,灭它就断了。它既然不断,当然不生也不灭了。不断就是生灭,生灭就是不断。生灭有边,不断没有边。既然有不断才有生灭,那么生灭全体都是不断。大家懂得意思吧?换句话说,生灭全体都是不生不灭。

大家脑筋冷静一点!有生灭才有不断,换句话说,不断全体都是生灭。再换句话说,那个不断全体就是生灭相续。

所以他说「寂灭相中无」,实相中没有常、无常等四,没有常、无常四句。这是离常一句,离无常两句,离亦常亦无常三句,离非常非无常四句,还是离四句。

按照实相会的话,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无相就是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无相。无相是常,无不相是无常。你会到了没有?常不是定常,因为无相就是无不相嘛!无常不是定无常,因为无不相就是那个相,相即无相。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间和我都是一样。

「寂灭相中无,边无边等四。」实相无相,没有边;实相无不相,就有边。实相无不相就是无相,实相无相就是无不相。实相无相,离边一句;实相无不相,离无边一句。这两句懂了以后,就懂离边无边当然也离亦边亦无边,离非边非无边。这个很费脑筋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什么是边?〉边是边际,你活一百岁到边了。

外人就问了。大家要知道,外人和外道不同。外人,三乘人都包括,不会实相理的,声闻、缘觉、菩萨都可说外人,理外凡夫。外道不同,执着邪说。他问,要是照你那么说,就没有如来了?

龙树菩萨回答说:

「邪见深厚者  则说无如来

如来寂灭相  分别有亦非」

「邪见深厚者,则说无如来。」说没有如来,那是邪见。

如来,经上有很多解释。无来无去,要是具足说,无来而来,无去而去;来而无来,去而无去。还有的经上说「乘如实道而来」,也是一个意思。「如」是不二不异,虽有来去,不二不异,来而无来,去而无去,无来而来,无去而去。如实道那个「实」就是无来无去。拿性空宗说起来,无来无去,性空;来而无来,去而无去,无来而来,无去而去,相假。那么我们知道了,性空就是相假,相假就是性空。无来无去就是来去,来去就是无来无去,不二不别,不二不别称为如。实在说,无来无去称为实,这就是所谓「乘如实道而来」了。

没有如来就是如来,如来就是没有如来,偏一边叫边见。所以他说:「邪见深厚者,则说无如来。」

「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如来就是实相。所以如来寂灭相,你说他没有,不对!你说他有,「分别有」,「亦非」,也不对。

这首偈大家都明白了吧!有不明白的可举手。我们再看下一偈:

「如是性空中  思惟亦不可

如来灭度后  分别于有无」

「如是性空中,思惟亦不可。」性空是性,思惟是取相。不相信大家考虑考虑,思惟思惟,不离相。取相,取三种相。言语相,他说的对不对啊?取言语相。文字相,看书上这道理是什么意思。取心缘相,心里思惟。离开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你找你的思惟在那里?没有。

大家要注意到,你如果取着言语相,你要考虑,有毛病、有过错;取着文字相,有过错;取着心缘相,有过错。所以性空中,「思惟亦不可」,因为思惟取相嘛!唯识宗他说取相人是什么?大家知道叫什么?遍计执,遍计执就是取相。你如果取着言语相,考虑可能落入遍计执;取着文字相,可能落入遍计执;取着心缘相,可能落入遍计执。性空中没有。大家说性空里有相没有?我问大家,认为性空中没有相的举手?认为性空中有相的举手?大家要会到,相即无相,无相即相。相即无相说性空,无相即相说相假。

「如来灭度后,分别于有无。」如来灭度以后,众生取着于相了,所以分别于有无。分别有无就是取相。你说空,取着空相;说有,取着有相。

所以我刚才问大家,性空中有相没相?你要假使说无相,你着于无相;你要是说有相,着于有相。你想没想到?着于无相还是相啊!如来灭度以后,大家取相才分别有无。

还几分钟?我们看还能不能再讲一偈。

大家知道,怎么叫成佛?证得实相,证得实相叫成佛。证得实相无相,具一切智;证得实相无不相,具道种智;证得无相即相、相即无相,叫一切种智。所以证得实相,就叫成佛。

「如来过戏论  而人生戏论

戏论破慧眼  是皆不见佛」

「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如来没有戏论,什么是戏论呢?有言无实。你如果取着言语相,就是有言无实。根据他论文上,我们看戏论是什么?有、无、也有也无、非有非无,皆戏论。常、无常、也常也无常、非常非无常,戏论。边、无边、也有边也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戏论。如来没有这些戏论。而人呢?生戏论,造作。我们知道,空就是不空,不空即空。你要是执着空一句,不会到空就是不空,有言无实,戏论。你执着不空一句,不知道不空就是空,有言无实,戏论。

「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慧眼,什么是慧眼?五眼里头,二乘也具慧眼,不是佛的慧眼,这边破慧眼是破佛的慧眼。佛于一知一切,于一切知一;于空知无量,于无量知空。于空知无量,知道那个空就是无量,他不执着空。于无量知空,知道无量就是空,不着于有。着于空,是着于无为;着于有,是着于有为。如果不见有为,不见无为,不见一切法,叫慧眼。戏论呢?破慧眼。戏论是遍计执嘛!执着于空,执着于不空。既然破慧眼了,不见空即无量、无量即空,所以说「是皆不见佛」。所以这些人都不能见如来。佛就是如来,如来是佛的法身。

我们上次和大家讲过,经上常说如来、应供、正遍知,那是说佛的三身三德。如来,法身;应供,报身;正遍知,化身。

好!现在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如来品﹀最后一偈:

「如来所有性  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  世间亦无性」

这是说实相法,实相无相。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世间法,总说就是实相无不相;分别说,世间法就是五阴。《心经》上说,五阴皆空,空就是无相,他说这个道理。「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所有性就是空,就是性空宗所说的性空。如来所有性,无性,性空。世间性呢?还是性空,无性。他这儿说实相无相,如来是实相,实相无相,所以如来所有性是性空。世间是实相,诸法实相。一切世间法皆是实相,实相无相。大家记住!诸法实相就是实相诸法。诸法实相是从诸法说到性空,实相诸法是性空说到诸法。所以他说:「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都是无性。

下面就直说了。「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我们就看出来了,这句偈不过讲到实相无相,如来性空,世间亦性空。

今天这一品讲完了。大家对这一品有问题没有?没有问题,我们看下一品。

他这首偈讲了一半,你要以理会。他仅仅讲实相无相,还有一半,实相无不相,他没讲。他没讲,你要会到。实相无相,是佛法身,法身叫如来。实相无不相,是佛报身、化身。报身、化身应世间而出,所以说佛成无上道的时候叫「应等正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颠倒品第二十三
 

现在我们看︿观颠倒品﹀第二十三。

外人说:你说一切法空,不对!世间有很多说明不空,贪瞋痴不空吧!所以他说:

「从忆想分别  生于贪恚痴

净不净颠倒  皆从众缘生」

我们先了解他的意思。他说,世间的贪瞋痴,从忆想分别所生,都是从净不净颠倒所生的。于净执着不净,颠倒!于不净执着净,也是颠倒。这个净和不净是众多因缘,所以皆从众缘生。

现在我们再回头讲他的意思。


「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贪恚痴,从忆想分别,愈忆想愈糟糕!因为有很多事情,愈想愈伤心,那就是忆想。还有很多事情,愈想愈生气。忆想就是分别,如果不分别是什么?谁知道?《大宝积经》和《三戒经》都讲过,无分别叫安隐,安隐就是涅槃。分别产生两种法─生死法,落入生死所以不得涅槃。这是我们先讲忆想分别的过错。

不分别,没有贪;不分别,没有恚;不分别,没有痴。忆想是它的增上缘。你们要记住!千万不要用忆想。譬如好赌的人,本来不分别的时候,他忘记了。一起分别心,记起赌钱来了。刚一起来还不要紧,忆想就糟糕了,愈想愈想赌,愈想愈忍不住,结果跑去赌钱了。所以贪恚痴,分别是它的因缘,忆想是它的增上缘。

忆想分别,分别什么东西呢?净不净颠倒。于净法,他认为不净,颠倒!举譬喻说,你说:「你不要赌钱了,在家好好念佛。」念佛是净法,他不相信,他于净法执着不净,颠倒!赌钱,不净法,他把赌钱执着为净法,颠倒!所以净不净颠倒,这一切生贪恚痴,都从众因缘生的,所以皆从众缘生。

以下这首偈是龙树菩萨回答,这个回答是用破法。我看大家知道不知道?他说:

「若因净不净  颠倒生三毒

三毒即无性  故烦恼无实」

他说,因净不净颠倒,生了三毒,三毒就是贪恚痴。三毒即无性,它从净不净因缘生的嘛!所以无自性。三毒是烦恼,三毒无性故烦恼无实,烦恼无自性。

谁看出来他这个破法,吉藏大师判为什么破?这是纵破。要是详细分别呢,无性以后,说到烦恼无实,夺破。所以大家看经要消文释义,不入义理,你不知道。

龙树菩萨说,如果按照你那个说法,因为净不净颠倒生的贪恚痴,那么贪恚痴皆无自性啊!既然无自性,是空的,所以烦恼非实。这是龙树菩萨破他。

以下龙树菩萨申论,根据义理申论这个道理。

「我法有以无  是事终不成

无我诸烦恼  有无亦不成」

「我法有以无,是事终不成。」这半偈我们先讲。「我法有以无」,这个「以」好象应该是「与」。我法就是我,我这个法,有也不生贪恚痴,无也不生贪恚痴。如果我法有,有是自在啊!可以自己作得了主,它怎么起贪恚痴呢?好赌的人赌钱,自己作不了主。如果自己能作得了主,他不赌了。所以有我不生贪恚痴。假使无我呢?也不生贪恚痴。无我的话,谁生贪恚痴?所以我这个法,有和无皆不生贪恚痴。没有贪恚痴,没有烦恼,烦恼无实。

「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无我,那个烦恼也不成立,就是说无我的话,贪恚痴也不成立。无我,谁贪?谁恚?谁痴?所以假使无我,贪恚痴不成立嘛!

以下龙树菩萨申述理由:

「谁有此烦恼  是即为不成

若离是而有  烦恼则无属」

「谁有此烦恼?是即为不成。」这是说无我的话,谁有这个烦恼?所以贪恚痴是我生贪啊!没有我,谁生贪?我生恚,没有我,谁生恚?愚痴,我愚痴,假使无我,谁愚痴?那么不就是落空了吗?所以他说:「谁有此烦恼?是即为不成。」不成立嘛!

「若离是而有,烦恼则无属。」如果离开我而有贪恚痴,那这个贪恚痴没有在处了─则无属。贪是贪属于我,恚是恚属于我,痴是痴属于我。没有我,那有所属呢?

以下还是申述理由。这个世间法叫「引申含义」。

「如身见五种  求之不可得

烦恼于垢心  五求亦不得」

身见是五阴身心,五阴和合为我,所以身见也名之为我见。可是在五种里头找不到它,找不到我。五种是什么?色受想行识。我们都知道,五阴和合而有我,这说明不和合没有我。所以在色里求我,求不到,它没有我嘛!因为它五个法和合才假设有我。

如果色法里有我,那么山河大地皆是我,山河大地没有我,说明色法无我。假使受有我,那么打你我也疼,没这个道理的。如果受有我,释迦牟尼佛成佛,我们也成佛,没这个道理。想里头无我,想里要是有我的话,不必等五阴和合了。行里头也没有我。行里有我,你偷东西,我也跟着判刑;你行善,我也跟着升天。不是的。你行归你的,我行归我的,所以行里没有我。识里头没有我,识里要是有我的话,学校考试都考一样了,你知道我也知道,你考第一,我也考第一,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色受想行识这五种里头都没有我,所以他说「求之不可得」。

我讲,还是我的东西。你会到,才是你的。大家都会到了没有?

「烦恼于垢心,五求亦不得。」这一句「烦恼于」,那个「于」我想可能错了。「于」是当「与」,同那个「与」,我们不敢讲,不过我们认为有这点。他是说「烦恼『和』垢心」。不过要是按照他的讲法也可通。他的讲法是烦恼对于垢心,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文字有错误。烦恼和垢心,五求亦不得,在色受想行识五种求烦恼垢心,也没有。

我们举个例子说。色法里头没有贪恚痴。什么原因呢?贪恚痴,是我生贪恚痴。如果色法有,应该色贪恚痴,色法贪恚痴我啊!对我起贪啊!色法里头没有贪恚痴,是我对色法起贪恚痴嘛!受法里头也没有,因为无我,那有受呢?如果受法里头有贪恚痴,没有我,那和我没有关系嘛!想也没有,没有我,那有想?那想是凭空的,离开我是如幻如化的。行也是一样,没有贪恚痴。犯罪是我犯罪啊!没有我,谁犯罪?那么有犯罪没有我,讲不通的嘛!了别识也没有贪恚痴。

在色受想行识中求不到我,没有我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没有烦恼。所以上半偈:「如身见五种,求之不可得。」偏重于说无我。下半偈:「烦恼于垢心,五求亦不得。」偏重于说烦恼,说贪恚痴。

大家对以上所讲的,有问题没有?〈问:第三首偈:我法有以无,是事终不成。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

我有或者无都不能成立烦恼,所以「是事终不成」。没有我,谁生烦恼?烦恼是不是不成啊?假如有我,我作主啊!我作主,自然没有烦恼。起烦恼的时候,我作不了主了!所以有我、无我皆不能起烦恼。

好了!我们今天该休息了,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颠倒品﹀。

「净不净颠倒  是则无自性

云何因此二  而生诸烦恼」

外人认为对净不净生颠倒,因为颠倒生贪恚痴烦恼。

龙树菩萨就说了,净不净颠倒皆无自性啊!怎么无自性呢?对净执着不净叫颠倒,对不净执着为净叫颠倒。既然对净执着为不净,那个不净是虚妄的,虚妄不是实有啊!不是实有就没有自性。如果说对净执着为不净,那个不净是真实,它是真实的,就不颠倒啊!他既然是颠倒就没有自性。对不净你虚妄执着为净,就是颠倒,这个颠倒没有自性,不真实。既然净、不净、颠倒都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怎么能生烦恼?所以他说,净不净颠倒,是则无自性,虚妄的。

「云何因此二,而生诸烦恼?」怎么会因这两种虚妄颠倒而生诸烦恼?它本身是虚妄没有自性,怎么生贪的烦恼呢?

这一偈大家都听懂了吧?有疑问的没有?没疑问,我们看下面一偈。

下面这一偈,外人辩论说:

「色声香味触  及法为六种

如是之六种  是三毒根本」

「色声香味触,及法为六种。」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啊!「如是之六种,是三毒根本。」色声香味触法生的烦恼。三毒就是贪恚痴,贪恚痴就是烦恼,六尘是贪恚痴的根本,由六尘而生的。这是外人的意见。

我们看龙树菩萨怎么破他。龙树菩萨破他,大家要知道,还是用无自性。无自性就性空,性是空的,色声香味触法现的相是假的。他还是站在这个立场破他。龙树菩萨说:

「色声香味触  及法体六种

皆空如炎梦  如干闼婆城

如是六种中  何有净不净

犹如幻化人  亦如镜中像」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空如炎梦」,都是性空的。炎是阳焰,晴天的时候在平原里看见好象是水一样,那叫阳焰。好比阳焰,好比作梦一样。「如干闼婆城」,干闼婆城好比海市蜃楼。这一些似有而实无。阳焰看着似乎有水,而实在没有水;作梦梦见有这个事情,似乎是有,实在是没有;干闼婆城,海市蜃楼,看着好象是有,实在没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