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仁清法师:相似佛法与正法的分水岭是什么?

仁清法师:相似佛法与正法的分水岭是什么?

 
答:相似佛法与正法的分水岭?这一种提法也对。正法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由释迦佛亲自讲法,他的弟子亲自闻法和修法。那个时候的人的根基很利,福报很厚。所以我们从经上可以看的出来,释迦牟尼佛每讲完一部经之后,往往是多少人发起心了,发心了。

  发心有两类:一个是出离心。一个是菩提心。讲到小乘根基的人,他听闻佛法以后,他可能发起出离心。不行我不能再轮回了,我知道轮回的痛苦,我知道了脱是好的,那怎么办?我要了脱,发起出离心了。还有一种发起心是什么?是发起菩提心来,就是众生是痛苦的,我也是痛苦的。了脱是好的,成佛是好的。但是我不能做自了汉,我要让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所以我要努力精进修持,这是发的菩提心。

  一部分讲下来,有多少多少人发心,有多少多少人证几地,多少多少人证多少果。说明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的根性是很利的。那时佛法的修证,在释迦佛的亲自指导下是有修有证。一部经听完了,有多少人证几地,这是大乘行人。有多少多少人证几果,这是小乘行人。经上经常出现大家能看到。

  正法时期佛法比较纯正,而且是佛陀在世的时候的时间为多。他的弟子亲闻佛法,亲近释迦佛,在释迦佛的指导下,亲自去修持。那些人福报又很厚,善根又很利,所以很快证果。小乘根基的很快证须陀含、斯陀含、阿那含或者是阿罗汉,这些果位的一种。大乘根基的人,要么是初地一直到十地,所证果不同。所以正法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有修有证。这个有修有证是处在那个环境,刚才我们讲了。

  像法,像法时期就是大家实修,实修的力量弱了,那么证悟的少了。这是根据佛经当中的正法和像法,当然还有末法,后来还一个末法,它表征:到了末法是有修难证。正法是有修有证,像法是有修少证,到了末法是有修难证,这是它的最大的区别。这是佛教经典当中,对正法、像法和末法的一种讲法。这里讲的是相似法,相似法和像法还不完全一样。这个相似法它不管在正法时期、像法时期还是末法时期都会有,都会有相似法。

  相似法是什么意思?是相似佛法的法,而不是佛法。它相似于佛法,这种相似法在末法时期更为兴盛, 更为兴盛在末法时期。相似法的含义是什么呢?是它的词很多是用的佛教正法的词,形象也是佛教的形象,但是它的法理,法理已经不是佛教的道理了,已经偏了。法理不正确,那么你奔着这个不正确的道理去修持,最终是得不到好结果的。所以相似法绝对不可能去证正果。相似法要么,你就是没有任何的修证,证不了什么东西,因为它不是一种正确的指导和修法。或者搞着搞着就中邪了,修偏了。

  分水岭在哪里?严格来讲相似法和真正佛法的分水岭,就是佛法的原理是不是真实的?如果它的形象是佛教的形象,但是这个道理已经不是佛教的道理了,那么它就是相似于正法,相似于佛法的法。那相当于邪法,相当于是附佛外道,就是这个含义。所以相似法最终不会得正果,如果我们奔着相似法努力下去的话,它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说的这个中邪、着魔就是那个东西,那就是那个东西。正法不可能中邪着魔的。

  当我们随顺正法去修行的时候,最多会有来自于两类的违缘:一类是我们自己身体内部的,心内部的无明业习,烦恼习气。一类是来自于真正外部的一种干扰。但是只要你有正确的知见,你有正确的修法和正确的理念,那些都会超越。即使当时超越不了,你还在正法道路上,你即使是没有进步,也是在正法道上。相似法,你无论怎么努力,它都已经下道啦。就是这个含义,就是已经下道了。

释迦佛在一转法 lun四圣谛讲完之后,看大家的根性成熟了,开始在二转法 lun的时候就讲空性,这个空性是什么?法的,万法的本来面目,上午我们已经讲到了。什么叫了义法?了义的是最终的本来面目,不了义的是暂时的权巧之说。《妙法莲华经》上有一个化喻品。化喻品是什么?你们大家很多人是诵《妙法莲华经》的是吧,化喻品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个商主领了很多人要去探宝,相当于说释迦佛要领很多有缘众生,最终直趣如来藏,最终得成圆满的佛果。这相当于商主领着大家去探宝。可是很多人,由于这个路程很长,中间有很多的障碍很枯燥,有人不堪忍受。他可能会产生疲倦、恐惧心理或者是懈怠心理。那么怎么办?在化喻品上讲到了,前面有一个城。释迦牟尼佛给你设定了这么个暂时的安住之处。我们进去以后呢,可以休顿可以休息,吃饭睡觉,整顿完了以后要再上路,最后要到有宝的究竟之地。这是它的真实的含义。

问:“如何理解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答:如何理解「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是六祖坛经上的话,我们把这个问题解答完了,可能就得下课了。「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是什么意思?我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没公开,是说成佛和成就的差别,‘成佛和成就的差别’成佛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这是圆满的成就。那么成就呢?各有不同,它有宗派的不同和次第的不同。结合这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展开讲,只展开讲禅宗。

  禅宗的理念是什么?「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六祖坛经》上的话「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有没有这段话《六祖谈经》上,什么意思?通过历史上禅宗高僧大德他们的修法,参话头,我们可以看的出来,禅宗的主要的修持方法是参自性,打坐参自性为主,那么他们得目的是什么?就是明心见性,也叫开悟,开悟就是见真性,这是禅宗的修持方法和他的主要目的。

  当然有一部分禅宗大德说:“禅宗的修持方法是悟后起修。”但是悟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很多禅宗高僧大德,这一生当中所追求的目标。也可以这样说,禅宗以证空性几乎是究竟的目标。那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你从理论上没有懂什么叫空性?什么叫本心?你没处用功!这个是站在禅宗这个道理上讲,不是站在念佛这个法门上讲的。如果说你连本心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去找到那个本心?怎么去证那个本心?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从理论上你得找到什么叫空,你这个空是怎么理解的?空是怎么参悟的?最后空是怎么证得的?所以说第一步你连本心是个什么都不知道,学法无益,用不上功。这是它的真实含意。所以佛经必需要解释,不解释的话,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那咋办?那我们得上医院外科里去看看他们做的心脏手术的了。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这也是六祖惠能大师坛经上的一句话。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或者悟了自度,这个非常适用禅宗的特点。

  禅宗就叫悟后起修,你悟了可以自已用上功了,悟了能知道什么叫真假了,悟了就见了真性了。见了真性以后,接下来的时间是在空性的摄持下去降伏,粗的烦恼习气和细的烦恼习气,你就不容易走偏了。可悟之前,有很多的魔境,很多的不正确的觉受,都需要善知识来引导,就是这样。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