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精进不是累垮自己

精进不是累垮自己

精进不是累垮自己



      定持仁者,赋性聪敏,立志高超,喜近贤良,滋培福慧。乍住灵岩数月,今欲参学诸方,正在準备之际,且复至诚顶礼,请求嘉言,佩作方针。然乃粥饭庸僧,素少问学,自愧智识昏迷,言行粗鄙。今子求之,何堪为法。汝既殷勤叁请,岂忍缄默无辞,斯则略伸数言,幸加听察。子欲发心参学,嘱汝立志须坚。食莫嫌粗,衣勿求细,居毋取安,财休贪多。但念身后快乐,莫畏眼前艰苦。结交宜择善友,亲近须拣良师,时时侍奉左右,心心仰慕道德。殷勤承事,慎勿疏怠;纵然时加棒喝,休生一念煺心。生死之心当急,学问之心宜缓。学问慎勿贪博,但须求精;精则真实受用,博乃散漫无成。须要敬上谦下,切勿我慢贡高;敬上常受法益,谦下必为人尊。务求真参实学,不可未会言会,常当分明因果,毋使临终业牵,修行宜专净土,仗佛接引往生。仗佛当生可了,自力累劫难升。当思父母恩深,师长德厚。不可一日废忘,当勤修行报答。纵使功课忙极,亦应心裡密持。无事不可閒谈,只宜跏趺静坐,至诚念经念佛,事理会归一心。诵经不宜贪多,但诵金刚、弥陀。金刚乃菩提之正因,弥陀即行人之归宿。余加四分、梵网,护持律仪,以此功德回向,悉作净土资粮。莫待临渴掘井,心裡懊悔慌张。早晚当勤礼佛,切勿懒惰放逸。不可专恃聪明,常当求佛加被;自己聪明有限,佛加慧辩无穷。须要以德胜学,不宜以学胜德;学胜狂心必起,德胜愧念常生。聪明不可浪用,以防染成恶习,当念人命无常,转眼便为后世。遇病不可怕死,放下一心念佛;如果大限难逃,命终往生乐国。若还阳寿未尽,感佛加被速愈。行事须要朴实,切莫虚浮好名。出峰不宜太早,学古谦光晦迹;但向水边林下,潜藏修智养德,直待机缘到来,自然龙天推出,方可为人师範,接物利生。苟或不然,但有虚名,而乏实德,返思量之,岂不惭愧堕泪者乎?子能遵而行之,定感天龙护持,众圣含笑,诸佛欢喜,四恩叁有,共沐恩光,法界众生,同圆种智。是则吾之厚望矣。

  民国叁十一年元月人日寄食灵岩粥饭僧了然谨书于佛海泉之班首室



  (塬载民国叁十一年四月一日《弘化月刊》第十期)



精进,是佛教用语,简言之,即努力向上向善之意。


  由精进,我想到了工匠精神。想到了那些专注于某一领域,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数十年如一日,把技艺转化于自己的人格,把人格融化于自己的技艺的人。这些人的名字,常被统称为“匠人”,如民间传统中的石匠、铁匠、木匠、花工、裁缝师等等。在时间的河流里,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一点点地渗入,一点点地转化,一点点的坚守,最终化为一种惯性,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一种力量,这就是精进。

  由精进,我想到了商汤时盘铭上的九个字:“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这句箴言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刻在盘子上的铭文,每天早上洗脸的时候,就能从清清的水影里照见,从而时时提醒自己,新的一天开始了,洗去污垢,迎来新日,日日反省,不断革新,就会让自己的生命不断推陈出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就是秉承这种创新精神,把每天都作为新的开始,不断扬弃,不断取舍,不断前行,才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由精进,我想到了五祖弘忍弟子神秀的那道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一面明亮的台镜,只有不断擦洗,才会使光明的本性不被尘垢污染。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修行,这修行过程中自然有两种:一是聪明的顿悟,如“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迦叶的微笑就是一种智慧,一种顿悟。二是苦修。大多数人,需时时修持,时时参悟,在琐碎中寻找真我。这种苦修,恰好是很多人的成长之路,这就是精进。“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前行的路上,持戒,忍辱,布施,找回迷失的自我。

  精进,也要有一颗平常心。《法句经》里有言:“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真正的精进,并不需要常常怀着精进之心,那些专注于当下,认真做好自己本分之事的人,才是真正的精进。所以,真正的精进,是“不起精进心”的精进。

  精进,就是常常在事上磨,这就是最好的修持。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章之道,“去浮华,少造作,勿卖弄”;就像老子所说的“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不断地为人生作减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让自己不迷失,不忐忑,以一颗平常心,做眼前的平常事。

  “不畏大事,不轻小事。尽悲智力,究竟无遗”,坦然面对眼前的一切,安分守己,尽心尽力,就是最好的修持。就像庄子所说的“不得已”而为之,诸事不攀不求,不虚张声势,不随意卖弄,不寻捷径,不借巧力,这种循道而行,就是精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