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读《道德经》,在困顿中安抚身心

读《道德经》,在困顿中安抚身心

读《道德经》,在困顿中安抚身心

道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开篇名句出自《道德经》,可谓是人尽皆知,耳熟能详,但同时又是晦涩难懂的一句话,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短短几字暗藏玄机。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历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之根本。

2000多年来,它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被誉为“万经之王“。看其他书籍是踏上进步的阶梯,读《道德经》则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巅,于一瞬顿悟,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它谈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谈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它谈处世原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有人曾提问:“《道德经》现在全球都在读,西方很多国家都在用,可是我却读不懂,也就记下来几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类的。”

其实,《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悟的。

读一遍两遍三遍,如流水过隙,总不得章法。而只有结合生活、工作、经历等等,去理解它、思考它、悟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为人之道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意思是说: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纵情打猎让人身心张扬发狂,稀奇的宝贝,常常让人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


所以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

因此,在现如今,越是简单的人,想的事少,对待一件事、一个人更专心,不会搞弯弯绕绕。简单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回归本心。



处世之方


老子讲:“上善若水。”

意思是说:随和的人就像水一样,虽然柔软,但是却可以包容万物。

《道德经》中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随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软,却隐藏着无穷的力量。做人随和,说话做事给别人留余地。做人做事随和,不钻牛角尖,别人才会对你有好印象,有好印象自然有好人缘,人缘一好,路就宽了。

中国有句老话“枪打出头鸟”,锋芒太露,容易招致祸患。“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强势的人锋芒太盛,在言行上往往很不注意,很容易伤害他人,而这种伤害也是一种树敌。

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谐不是静态的和谐,和谐是竞争之中的平衡状态。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据理力争,不当墙头草,不能和稀泥。这才是真正的随和。



谋事之术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衍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这种“生万物”,是一种本性,自然而然的发展生长,是万物的本性。

想要成就大事,就一定要能聚人。能聚人,就得能管理人。一个好的领导、好的企业家、甚至一个好的家长都要懂得管理之道。

怎样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

无论是国家治理、家庭管理、孩子教育,都要把这种“道”——发展的本性释放出来。所以国家、企业的管理治理中,不压抑这种本性,就是最大的成功。

“无为”来自《道德经》中的那句“为无为,则无不治”。很多人会把它简化为“无为而治”。



但它并非如人们从字面所理解的“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说要尊重系统的自组织,也就是系统自身的内部规律。

任何系统都有一个关键点,只要把握住了这一个点,其他各部分都会按部就班的运行下去。一个旋转的盘子,你只要找到其中的一个点,它会不停地旋转,但如果你找不到这个点,或者找到了很多个点同时踩下去,那么这个盘子最终的结果就会翻掉。

所以要“为无为”,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该放手让他人去做的,哪些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点对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养生之法


司马迁说老子:“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意思是说: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老子通晓懂得养生之道,有独特的养生智慧。

再看现代的人们,都很讲究养生。

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

《道德经》里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在老子的世界观里,养生的关键是养精神。保持内心的淡然和平和才是最重要的养生法门。现代人为了养生而给自己设置各种雷区,这样的心态本身就输了。

老子还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真正的养生,人顺应天道自然,处于常态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进补或者修炼。“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适度养生,顺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