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认识净空老法师

认识净空老法师

净空法师简介













法师简介



  淨空老法师,俗名徐业鸿,一九二七年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先后追随着名哲学家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大师,以及佛儒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十三年,而于佛教淨土宗着力最多。一九五九年于台北临济寺剃度,法名觉淨,字淨空,至今讲经教学四十八年,从无间断。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说,大开印赠经论善书及运用网际网络、卫星电视教学手段之风气。

  曾受聘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内学院院长等职。并创办过台北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美国达拉斯佛教会、澳洲淨宗学院。曾指导新加坡淨宗学会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现今全球有百馀所的佛陀教育机构尊聘淨空老法师为永久导师,千百万的听众通过远程教学,跟淨空老法师学习佛教和接受伦理道德的教育。

  除教学之外,淨空老法师致力于世界和平、宗教团结,普及仁爱和平的社会教育工作,足迹遍亚洲、美洲、澳洲、欧洲、非洲等地,贡献卓越。先后荣获澳洲、印尼各大学荣誉教授、博士学位以及英国女王颁赠之AM勳衔。并多次代表澳洲的大学出席国际和平会议,积极提倡建立「宗教大学」或「多元文化大学」,培育各宗教传道师资,互通教义,以提昇宗教徒素质。

  二○○一年移民澳洲,次年成立澳洲淨宗学院于昆士兰州图文巴市。以培育弘法人才为宗旨,特别重视《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以及《沙弥律仪》的学习,奠定德行、伦理、因果、智慧、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生们每日学习讲经,时常应邀至当地各大学宣扬宗教教育与多元文化理念,以收教学相长之功。学院週六的温馨晚宴、东西方节日庆典与多元文化论坛交流,于敦亲睦邻发挥了良好效果。并积极参与当地各项教育、医药、慈善活动。向全球高等学府赠送奖学金暨《乾隆大藏经》等珍贵法宝,供养有志于学习神圣教育的仁人志士。在淨空老法师的领导下,淨宗学院同学们立志以「和谐世界,从我心做起」、「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理念,永远为圣贤教育事业而共同勉励!




TOP

弘法理念

弘法理念



  「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二十个字是老法师修学教化的基本理念。老法师诲人不倦地以此来劝化他人,自己亦终身奉行不渝。自一九五九年开始在台湾讲经弘法以来,迄今已有四十年。自始至终,老法师不厌其烦地阐释「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是一位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等思想,让社会大众重新认识佛教,并且也极力提倡孝道、师道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四十馀年的弘法历程中,法师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法缘非常殊盛,所到之处极受当地社团、学校及四众弟子的尊敬和爱戴。淨空老法师的思想体系蕴含丰富,博大精深,现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其加以说明,俾使我们能对老法师的思想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一)、以教育弘扬佛法



【1】、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

  淨空老法师倡导下,一九六二年起便创设「华藏法施会」以印送佛经善书,无条件赠送给需要的人。一九八五年一月「佛陀教育基金会」正式在台北成立。基金会秉持「促进道德,推展佛慈,阐发伦理」的宗旨,多年来以赠送经书及佛教音像製品、举办佛学讲座、捐助奖学金等为主要弘法方式。先后翻印《大藏经》及佛教历代祖师大德着作、儒家《四书》、《五经》等善书及一切与提升善良品质、恢复心性、昌明道德、改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目前,佛陀教育基金会的经典及音像製品赠送范围已由原来的亚洲、美洲地区扩展至澳洲、非洲和欧洲地区的许多国家。单单在一九九八年,世界各国接受佛陀教育基金会赠送法宝的团体就达到两百多个,所赠送的经典总数达到两万八千多箱一百七十馀万册。数十年来,「华藏法施会」及佛陀教育基金会已累计赠送经典善书千馀万册,佛菩萨及祖师大德像数百万张流通全球。

【2】、佛教是教育

  按淨空老法师的指导思想,凡是新的淨宗学会成立,首先所要进行的会务重点便是印赠经书、流通音像製品,展开佛教的「正名」活动。淨空老法师经常说︰「佛教沦落为宗教,并且被纳入低级的宗教(西方观点中的多神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作为一名现代的佛教弟子,所首先应该明白的就是搞清楚我们和佛陀之间的关係。我们称佛为「本师」,他老人家是我们根本的老师,他和我们之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係,是非常明显的教与学的关係,而不像其他宗教那样存在所谓的「父与子」的关係或「主与奴」的关係。佛教的教学是非常艺术化的教学,每一尊佛像,每一种仪式,每一个供养具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工具,都有无限深广的表法意趣。如果我们进入任何一座寺院,在天王殿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塑像,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学佛、如果想作菩萨,第一步便要从「欢喜大度」修起。要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恼,对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进入佛门薰修。由此看来,这「微笑运动」还是佛教首先提出的呢。另外,「四大天王」、「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等所有塑像;供香、供花、供果等种种供奉仪式,各有其表法深意。如果我们现在只是把佛菩萨当成偶像加以崇拜,以为多烧几支香,多磕几个响头,便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便能升官发财,这是迷信!这简直是对佛菩萨教学的侮辱!任何事情是以因果而存在的,如果不明白因果的事实真相,不按照佛教导我们的理论方法去学习,只是一味的盲目崇拜,这完全与佛教化的宗旨相违背,也完全脱离了佛陀教育的本怀。

  所以,老法师四十馀年来,一直推行「佛教是教育」的理念,并在一切场合、聚会和演讲中对此概念加以阐述和论证,使闻者无不颔首称是。所以由「淨宗学会」的命名中,我们即可以看出法师的一番苦心,虽然此名在二战后即由夏莲居老居士提出,但一直以来,并未落实到实际修学生活中,淨空法师所推行的「教育」理念才真正把夏老居士的理想变成现实。

【3】、在祖国各地设立奖学金

  在普通社会教育方面,淨空老法师也作出非常引人瞩目的成绩。一九九三年法师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南京市第一中学(淨空法师早年母校)五校第一次设立「华藏奖学金」。一九九八年老法师又在另外三十所学校设立「孝廉奖学金」。在这短短五年中,法师在祖国各地大学、师范大学(学院)、中学所设立「华藏奖学金」及「孝廉奖学金」的学校共达八十八所(其中师范大学(学院)三十所,大学(学院)二十九所,民族及医科学院(大学)两所,中学二十四所,小学三所),每年单单用于颁发奖学金的款额就达二十万美元。

  由奖学金的分配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师范大学(学院)是「华藏」及「孝廉」两奖学金的主要受惠者。淨空法师十分赞同《礼记~学记》中所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法师认为教育可以救国,教育可以兴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文明进步、社会秩序的安定祥和、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关係。而教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虽然,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丧失与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传播形成强烈的反差,但依老法师的思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下功夫,给少年儿童从小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从小就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并逐渐教育青年人拓开心量,包容他人,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积极继承和发扬,使它们「古为今用」;对于外来文化採取有取有捨「洋为中用」的态度,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当然,虽说教师是从事这些工作的中坚分子,但必须有赖政府的支持和社会贤达的配合。让淨空老法师十分欣慰的是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已做了很多很多,并且「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一直以来就被各级领导所重视和提倡。


(二)、以讲学培养人才



【1】、人才是佛教发展的保证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在一九九一年中国佛教教育工作(上海)座谈会上,曾说过一句令国际佛教界至今不能忘怀的话,那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其言之恳、语之切、心之真令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自朴老的上海讲话发表之后,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重视和培养佛教接班人的热潮。这股热潮至今仍然在神州大地上激荡着,发挥着不可思议的神奇作用。各类佛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在红牆绿瓦中矗立起来,一批批的寺院管理和弘法人才,也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寺院中。毋庸置疑,这次会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法门中兴奠定了十分深厚的基础。尤其让外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文ge」之后,中国佛教界在政府支持下,能在极短时间内,运用极其有限的师资和资金,在颇为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颇有素质的佛教后继人才。淨空老法师对于这个成果非常认同和讚歎,于世界各地讲经弘法时亦常常提到。

  对于祖国的佛教教育事业,淨空老法师一直以来寄予无限厚望和满腔热忱,老法师十分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祖国的大地上教书育人,课徒醒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美好的理想一时无法变成现实。于是,老法师遂走向国际弘法的道路,并于一九八五年移居美国。居住美国期间,由于在团结种族、祥和社会、提升道德方面贡献卓着,一九九五年被美国德州州政府及达拉斯市政府分别赠予「荣誉州民」及「荣誉市民」的称号。但「叶落归根」的观念仍然佔据着老法师的思想,遗憾的是因缘一直不是那样纯熟和遂人所愿罢了。

【2】、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

  一九七七年老法师应邀于香港弘法,八七年起应邀于新加坡弘法,于此两处法缘深厚,每年几乎是例行往返讲经弘法。一九九五年五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淨宗学会诚邀老法师来新讲经,并主持「弘法人才培训班」的日常教学工作。当老法师得知第一届所有受训法师都来自祖国大陆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能为祖国佛教界培养一批讲经弘法人才、能将自己所学奉献给祖国佛教事业,是老法师多年来的心愿。第一届九位法师圆满结业后,在老法师的殷切期望和鼓励下欢喜而归。「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届弘法人才培训计划的成就,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要求赴新培训的申请信雪片似的飞来,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商量后,遂决定将培训名额大幅度增加。这样,依来信先后录取的原则,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十位法师,在一九九六年底参加了第二届培训班。紧接着第三届和第四届分别在九七年九月和九八年三月成功开办。

  截至目前,弘法人才培训班共开办四届,接受了来自祖国大陆、美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法师居士七十馀位(其中来自国内的法师共六十八位),这些法师现已分别在各自的寺院或应邀至各地正法道场讲经弘法。弘法人才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无疑为中国佛教注入一股强有力的新生力量,在一定层次上改善了佛教界说法人才奇缺的困境。

【3】、开办「华严班」

  一九九八年中,淨空法师应邀在居士林开讲《华严经》,对于这部「佛门第一经」的开讲,四众弟子感到无比欢喜。为此,居士林特意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在国内铸造了两座铜塔运至林内安置(此二塔目前是世界最大之铜塔),并命名为「华严双塔」,以纪念《华严经》在新加坡开讲。同时,为了继承华严经义及对整体佛教经藏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华严班」遂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

  进入华严班学习的共有十二位法师,其中决大多数曾经参加过前几届的讲经培训,并且百分之九十来自祖国大陆。目前他们除了每日听经、做讲记、做注解、进行佛学讨论外,还编辑杂志、学习英语和电脑,并按次序定期升大座习讲。

【4】、筹办「佛陀教育学院」

  九八年底,在新加坡创办首间佛教学府「佛陀教育学院」的计划,正式被淨空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提上日程。目前,所有文字资料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提交给新加坡教育部审批。「佛陀教育学院」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办学宗旨,准备开设三级教学课程,即预科班(一年)、正科班(三年)和研究班(三年)。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稍有别于一般的佛教院校。教学计划将分单元逐步进行,一个单元课程学习结束后,经过导师验收许可,学生才能进行下一单元的课程。学习方式基本上以攻读一部经论为主,围绕自己所选学的这部经典展开必要的探讨和研究,所涉及其他所有经论都为其辅助,中途不得随意转换所学课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以这种教学方式为指导原则,以撰写讲记、心得报告和小座习讲、大座複讲为考试和实践,所有听众都可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进行批评。课业结束后,以提交命题论文为阶段成绩评估。老法师希望通过这种中国传统的私塾教学方式,能为祖国佛教界培养一批宗教兼通,解行并进,有修有证,并能运用现代科技设备为弘扬佛法服务的高素质法门精英。


(三)以慈悲利益社会


【1】、慈悲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毋庸置疑,佛教是以推行和平和慈悲为其主导思想的特殊教育。淨空老法师经常教导弟子和学生们,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并且时时提及佛教所要求的慈悲不仅仅是对家人、朋友、认识的人或不认识的人,它还包括了我们的对手、敌人、动物、植物和一切我们能看见或看不见的有情生命。佛教的慈悲观主要是建立在「物我一体」,即「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理论基础上。它的立足点坚定精纯,是佛弟子勇勐精进的推动力。佛教深明因果关係,不但坦然面对我们现前所报得的一切顺逆境遇,还放眼在我们过去的造作和未来的果报上。佛门有一句「百年修得同船渡」的老话,假如我们能明瞭此事的真相,我们自然会善待和珍惜所遭遇的一切因缘,和言软语,结欢喜缘,不再斤斤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会执着于个人的得失取捨,完完全全跳出「小我」的圈子,成就「大我」的功德。不但如此还要有一种「所有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的想法,尊敬爱护一切众生,处处替他们着想,为他们谋福祉,这样,佛教所要求的慈悲才算是做到了第一步。

  当然,在慈悲的表现方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自己的财力、物力、劳力在生活上帮助众生,使他们重树信心,度过难关,这是慈悲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如果能给予他们佛法的利益,让他们明白今天所受苦报或善报的原因,并能告诉他们离苦得乐或获得幸福快乐的方法,这是慈悲的深入和拓展。在这点上淨空老法师确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2】、说法四十年慈悲利人天

  淨空老法师自讲经弘法以来,足迹已遍及亚洲、澳洲、美洲各地,四十馀年来老法师以讲经弘法为唯一正业,横说竖说无间断说,教化劝导无以数记的东西方有缘众生,使他们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超越瓶颈,满怀信心,满怀希望的迎接新的生活。

  这四十年来,在弘法生涯中老法师走过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不平凡历程。那是一种孤寂和艰辛的历程,是一种一时不能被人们理解和支持的历程;当然,那也是一段磨炼身心,看破放下,得大自在的历程。我们现在只看到老法师不管走到何处,总是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总是有那麽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总是在人们热烈渴求和极度崇敬的目光中走向法座。但我们又有谁想过老法师那轻鬆微笑背后所饱含的沉重︰那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众生着想的沉重,是一种鞠躬尽瘁代佛宣化、让正法永住世间的沉重,那也是一种念念不忘众生苦、念念帮助有缘出离轮迴的沉重。老法师悲天悯人的胸襟和「明月清风焉能比其朗润」的情操造就了他处处随缘、处处报恩、处处为公、处处利众的思想,在这种思想观念下的一举一动,便无不体现出无尽的悲心和无私无我的坦然胸襟。

  这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法师讲经弘法近四十年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克服一切障碍困难,护持讲习不中断的韩正士(韩馆长)。韩馆长是在老法师最需要帮助时,开始发心,并全家人鼎力以赴成就老法师的弘法事业的。当时离开法藏莲社,何去何从,老法师眼前一片茫然。就在这时,在馆长盛情邀请下,老法师开始暂住在她家裡,但谁能想到这一住就是十七年!这在常人眼裡是不可想像、不可思议的事,遭别人的误解和非议也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馆长竟然全部忍受,不但毫无怨言,反而对老法师的照顾更加周到,对佛法的护持更加虔诚。

  如果稍有头脑思惟,我们便不难发现馆长对老法师的护持,并不是冲着老法师这个人来,而是她真正明瞭正法久住的重要性。对佛法的尊重和对弘法人才的爱护,是对众生慧命负责,是对法运兴衰饱具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正是这样,在这种「为护法而生」的力量及「捨我其谁」的气慨推动下,才有她千方百计,四处奔走,借、租讲堂让老法师的讲演得以中继。这种护持,常人谁能做得到?难怪老法师感慨的说︰「我这棵菩提树苗是经方老师选种,章嘉大师孕育,李炳南老居士栽培,然后移植到此地(指台北)接受韩馆长三十年的照顾,三十年的灌溉。这棵菩提树长成、开花、结果了,她的功德圆满,阿弥陀佛就来接引她往生,这是我们亲眼所见,从这裡我们能真正体会到护持正法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因缘,才有不可思议的成就」。老法师对师友之深情始终念念不忘,并以此耳提面命教导学生,知恩报恩他完全做到了。

  淨空老法师已步入古稀之年,在这个常人或尽享天伦或坐以待旦的年岁裡,老法师却将无量众生的生死大业一肩挑,处处以身作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讲经说法从不中断。九八年十一月中旬,老法师得重感冒已有数日,随侍弟子及护法同修数次劝他休息几日,可老法师一句话也不说,在讲经之前甚至比平时提早搭好衣,准备好经本,正襟危坐,等候侍者到来。那几日是新加坡四众弟子永难忘怀的时光,早餐开示半小时,晚间大座两小时老法师一次也没有耽搁。尤其在晚间大座时间,听众们所看到的是老法师浮肿的双眼和不断掩面剧烈咳嗽的病相,但一等咳嗽稍停,便立刻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地进入正题。那几个晚上很多法师流泪了,很多居士流泪了,一千多人的讲堂鸦雀无声,那实在是一种颇为悲壮的场面,从那以后,跟随老法师修学的年轻法师们再也无颜轻易称病,再也无人轻易请假。

【3】、捐款捐物救灾救心

  九八年秋季,所有的中国人和全世界华人的眼睛都聚焦在祖国长江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和灾区人民一道浸泡在百年不遇的洪水中,用自己的身体铸起一道道「钢铁长城」来保护人民的家园和生命财产。「视众生苦为己苦」的老法师在焦虑中彻夜难眠,虽然,他知道在祖国各族人民的同心协力下,一定可以战胜水灾,但身为华夏儿女又岂能袖手旁观?

  八月中旬,在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的大力号召下,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淨宗学会发起了为祖国灾区捐款捐物的热潮,短短半个月中,即筹集到新币十五万元,交由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转交给灾区人民。而捐款救灾的行动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后来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又分别将所筹救灾款额五十馀万新币,分数次如数交由中国大使馆转交灾区。中国驻新大使馆一等秘书彭安海先生同随同人员专程至居士林接受捐款,并访问淨宗学会,转达了特命全权大使陈宝鎏女士及中国灾区人民的谢意。

  后来,当老法师得知东北灾区已近寒冬,可灾区人民过冬棉衣仍然不能及时供给到位时,老法师再一次号召四众弟子们修大布施、修大慈悲、修大喜捨,尽力协助东北受灾人民度过难关。在老法师的感召下,十万套过冬棉衣和棉裤的款额很快便筹齐,然后,老法师委托本溪崔玉晶居士具体负责经办此事。崔玉晶居士除了尽力办好老法师交待的事情之外,还出资给每位灾民结缘人民币一百元和麵粉一袋。

  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解决,老法师感到无比欣慰。祖国毕竟和他心连着心哪!老法师在水灾后的这些举措,不但在物质上大大缓解了灾民的困境,而且使他们在精神上也得到极大的鼓舞。灾民们一颗颗曾经绝望的心被温暖了,一种重建更美好家园的信心之火被点燃了。

【4】、灾区建校播种希望

  在这次松嫩流域水灾中,大片农田农作物被淹没,房屋被毁坏,很多学校不能再复启用,就连大庆油田也遭受无妄之灾。淨空老法师认为灾区重建和灾民安居工程,中国政府已经做得非常圆满,但是在学校重建方面他可以尽心尽力地予以协助。老法师认为学校是播种希望的地方,是现代文明和文化知识的摇篮,任何重建工程可以推迟,但学校的重建进度,一分也不能延误。于是,老法师的桉头又摆上一份援助灾区重建中小学校的计划。

  在老法师的亲自督导下,为东北灾区捐建十所慈光中学,二十所孝廉希望小学的计划已经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久,我们即可看到,凝结着老法师无限悲心的一所所新学校,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逐个建成。

【5】、祖国结缘由来已久

  其实,稍作回顾,我们便不难发现,淨空老法师对祖国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对佛教界、文化教育界及各地灾区的支持与资助,早在八十年代便已开始。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五年间老法师曾给国内各大寺院、佛学院居士林赠送《大藏经》达八百多部。一九九一年国内华东等地遭受特大水灾,老法师倾全力与华藏佛教图书馆、华藏讲堂共捐资二十五万美元救灾。一九九二年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成立,老法师为基金会捐资四万美元。一九九三年,老法师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及上海佛学书局印赠《佛学大辞典》一万部,与全国所有佛学院的学员结缘。同年,老法师还捐赠《四库全书荟要》三十三套,每套五百巨册,给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各省市高校图书馆。一九九四年,老法师在新加坡捐资六万新币支持祖国「万村书库」工程。一九九七年法师返回阔别五十年的故乡,给庐江中学赠送一百台586电脑,次年又为庐江中学新建图书馆捐资六人民币十万元……


(四)以真诚增进交流


【1】、多元世界多元文化

  「世界是多元的,种族是多元的,文化、宗教也是多元的……」,这是淨空老法师多年来所提倡和推行的团体、族群、社会以及各类宗教、文化实体之间的相处、对话、交流的基本思想概念。「只有拓开心量,念念为别人着想,念念为遍法界一切众生着想,念念不忘自己是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身分。这样,我们的视野才能日益扩展,我们的心胸才能日益扩大,我们起心动念才是真诚,才是正念;如果有丝毫的私心和不平等心,就不能与佛陀的教化相应,不能把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理念落实。」又说︰「真觉了者,众生即是自己;善知识者,法界即是家园。虚空法界与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佛陀才说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是佛教导的中心理念」。这是老法师对出家弟子及学生们的要求。

【2】、真诚是相互交流的出发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不管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还是宗教与宗教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往来已在所难免。对抗和猜疑,甚至採取暴力手段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用什麽样的心态?什麽样的方式方法去和对方交流?这是老法师思考多年的问题。问题的产生看起来颇为複杂,也值得每个人去动脑筋思考,但老法师的答桉却简单得让人吃惊,他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两个字「真诚」。「以真诚心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种种难题会迎刃而解」。

  讨论起来,任何事情似乎单纯而易于下手,但实行起来似乎就不是想像的那麽简单和如愿。但在老法师的「教育」理念下,宗教、种族、文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从古至今,我们可能没有看到过不同宗教的信仰者在同一个屋顶下作祷告、读同一本经书、唱同一首讚美诗,但是我们却看到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宗教和种族的人们其乐融融地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很多宗教虽然是国际性的,但其国际性是相对范围内的国际,是十分有针对性的国际,它们所划定的界限依然十分狭隘,依然有颇多的排他成分。各个宗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评论他人,但在「教育」的理念下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以教育的理念为出发点,我们便站在一个相对高度上,以同一个立场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和对话,彼此之间坦诚布公、无成见、无顾虑、真诚以待,这样交流才有成果,对话才有收获。

【3】、求同存异共存共荣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每个月有一次由昆士兰少数民族事务局尤里局长所主持的「多元文化论坛」,各个不同的族群、宗教、学术界的领袖们同聚一堂,閒话交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以共同创造和谐、繁荣、安乐、福祉的社会为目的,各各作出真诚的贡献。淨空老法师在澳期间,应邀出席并就论坛所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提出期望。在该论坛上,大家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辩论,交换意见,然后向政府提出解决宗教冲突或种族矛盾的方法。依老法师的观点,每一种文化,每一种宗教,每一个族群都有其优良美好可取之处。虽然各种文化和宗教所产生的背景与发展不同,但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一定有相同点或相似之处。老法师提议我们完全可以将此作为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并且,彼此之间假若能够互相帮助,互取所长,在真诚和尊重的基础上展开交流,既不蛮横相互干涉内部事物,又不运用一切非理性手段去解决问题,则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和平无战事,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安定繁荣。以此因素,老法师深切期望能在澳洲创办一间「多元文化大学」,或在当地大学内开办「多元文化学院」、「多元文化学系」,来培育全球从事多元文化教学和推广此一大事因缘的专业人才。

【4】、尊重传统反对渗透

  淨空老法师的交流理念其实与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不谋而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周总理在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上曾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开展国际交流。这五项原则(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当今社会仍然闪烁出煜煜光华,被国际社会所遵从,甚至已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基本条例。它们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公正平等,不亢不卑的立场和崇尚和平的观念。「我们如果以真诚心来践履这五项原则,收到的效果则会更为显着,种种矛盾也就不称之为矛盾」老法师感叹地说,「这种好的思想观念,我们每一个种族、文化和宗教团体都有义务把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老法师讲经时常说︰「不同的文化、族群和宗教之美,正如我们身体上的每个部位,它们各有其特色,各有其妙用。头有头之美、头之用,手有手之美、手之用,但是本末不能倒置,不能因为头戴帽子便强迫手也戴帽子,这样有违自然天性,也有违生存法则,会搞得不伦不类。不同的宗教与文化有其不同真善美的妙作,不可以差强人意甚或以强制手段去灌输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或处事原则给别人,不可凌驾于别人之上,认为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全世界都得向我学习,这种观念从着手处已经错了。各个族群都有其优秀传统,传统的东西才能真正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特色,也能体现出它文化的长处和妙处,都应该保留和发扬光大。」

  翻开近代史,我们看到在二战时代,强权政客打着维护世界和平,为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旗号,四处推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人权和法制模式,完全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文化,完全不懂得尊重别国的思惟方式和人民意愿,只想以自己一元文化、一极格局来强加别国,统治世界,这怎麽能行得通呢?所谓「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他们势必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巨大的代价。老法师还常常譬喻说︰「我们炎黄子孙所接受的是圣贤的教导,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之广博绝非他国人所能测度。中国文化就好像是一间独具特色的千年老店,而有些国家,如美国就像是一群小摊贩,他们没有历史渊源,大家推举一个人来代表这个团体是正确的。但如果是一所老字号的老店,它自有其承传管理的法则,不能任人宰割,不能轻易捨弃传统,也不可贸然取法他人的经营模式,而自毁优良传统文明,岂非可惜。因此不同的文化,我们不可厚非,应当平心看待,我们没有控制人、事、物的意念,没有佔有人、事、物的心行,世界一切是完美的,不同文化更是多彩多姿,美不胜收」。老法师在演讲中常申述此一观点,既表明了立场,也维护了中华文化和整个民族的尊严,并且也称扬讚颂一切不同异族文化的真善美慧,令在场者讚歎不已。

【5】、访问yi si  lan教中心

  九八年底,在淨空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的率领下,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淨宗学会六十多位法师和居士,首次对新加坡yi si  lan教中心及所属慈善福利机构进行了访问,并向该中心老人院及孤儿院住众结缘红包、赠送礼品,另外发出五十份助学金申请表格供新加坡马来族贫困学生申请。此举立即在新加坡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当地华文报《联合早报》、《新民日报》及英文报《海峡时报》都做了详细报导,并且报章评论及社会人士在访问结束两三个星期之后,还津津乐道地谈论此事。看到政府及民众如此珍视宗教融洽和种族交流,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已计划在适当时候也对ji 督教、天主教和印度教等其它宗教团体进行友好访问。期望能以此抛砖引玉,引导各宗教、各民族加强交流,鼎力维护社会安定,种族和谐。


(五)以专修专弘求生淨土



【1】、淨土修学以孝亲报恩为基础

  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陀对修学淨土的人提出了三个基本条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观经三福」,这三福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也就是说,淨土宗的修学是以遵行孝道和师道为入门第一要求。淨空老法师经常说︰佛法是师道,但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个连父母都不孝养的人,我们怎能相信他对社会大众的真诚;一个连老师都不尊敬的人,我们怎能相信他对有情众生的诚敬。当然,孝道所要求的是,不但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也就是从这裡开始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此为基础再将它加以拓展,不但孝养自己的父母而且还孝养别人的父母,尊敬一切有情生命、爱护一切无情事物、慎重一切因缘际遇;除此之外,还尊敬我们过去世无量劫以来的父母眷属,甚至珍惜我们生存和生息的环境,珍爱一草一木,这样孝道才能做得彻底、做得圆满。

  由此看来,儒家讲孝道是将它限定在一个家庭或一个族类的小界限内进行;而佛家讲孝道是将它放在一个永永无穷的因果链中,并拓展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无限广袤的范围之内。所以,每一个佛教修学者每天课诵时都有发四弘誓愿,它首先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一种极度广阔的心襟,这也就是佛教所提倡的知恩报恩思想,说实在的报恩思想也就是儒家孝道的无限延伸。

  当然,话说回来,淨土宗修学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孝亲尊师,报四重恩,佛教其他宗派又何尝不是如此。佛教初传进中国时,所以能完全被这个东方大国所接收,除了它圆满的教理教义,高度智慧的人生态度等原因之外,尊师重道,孝亲报恩思想的提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2】、一门深入是最直截的解脱方法

  淨空老法师在早年对禅宗、天台、华严、唯识、三论等佛教其他经教几乎都有涉猎,当时由于所亲近的老师都学养深厚且德高望重,所以老法师契入十分快捷,佛学基础也打得非常扎实,研究极有心得。老法师经常说,在亲近方东美先生时「我知道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在追随章嘉大师的年月裡,「我明瞭了『看得破,放得下』这六个字的真谛」。所以,后来老法师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按老师的要求把以前所学全部放下。老法师那时深深地体会到纵然千经万论,部部皆能大开圆解;八万法门,门门都能直趣般若,但学佛者在下手时一定要遵循一门、一条路而入,也只有这样心才会专,心专一,自然定力日增,智慧日长。持之以恆,不管在佛学知识上,还是在修行见地上都会有明显的成就。

  自「佛陀教育学院」的创建计划开始逐步落实之后,学院的课程安排便完全按照老法师的思路进行,这也是为什麽学院实行单元教学制模式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只有这种模式比较接近于中国传统的私塾式教学方法,也只有这种方式才适合于运用在佛教教育之中,当然,它也符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原则。老法师对于一般佛教学院安排课程时参照社会大学的教学理论不以为然,因为老法师经常说︰「佛教学校与社会学校办学的目的迥然不同。譬如社会医学院的教育目的是培训学生将来当医生,法学院的目的是培训学生将来当律师,而佛学院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将来作菩萨成佛。社会教育的理论方法、课程设置及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东西,绝对不能适应佛教教育,如果这样,我们不但会浪费人力财力,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断送很多人的法身慧命。这种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做。所以我主张佛陀教育学院採用单元教学制,并且强调一门深入的重要性是有原因的。古来祖师大德都是依这种方式而开悟而成就的,我们今天为什麽不能在佛教教育上有成就,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丢掉了好方法,而拿来了世间一些捆绑我们双手双腿的绊索,一句话我们在捨本而逐末,怎麽会有收获呢?」

【3】、淨土法门最切合现代社会根基

  淨空老法师决定此生专修专弘淨土是在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之后(李炳南老居士是灵岩山印光大师的传人)。当时受李老居士的影响,在台湾地区修学淨土法门的人约有二十万左右。李老居士的教学非常活泼,他老人家观机逗教,随缘施化,并且言行相应,心口一如,倍受当时教内外的尊崇。在亲炙李老居士的十年中,淨空老法师的思想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他认为作一个「似乎什麽都知道,但是又什麽都不通」的通家或佛学家并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等人生根本问题,也不能帮助有情众生出离六道轮回。依据佛陀「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淨土成就」的教诲,在我们现代,淨土法门最能应机,也最能在根本上帮助众生,于是老法师有了尽形寿弘扬淨土法门的决心。

  现代社会,在东西方任何国家和地区,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受用日益丰富,但生活节奏却日趋紧张,生活心态逐日苦闷。佛教教育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解决人们精神和心理问题屈指可数的门径之一,当西方人在无奈中呐喊「上帝死了」时,独有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色彩的佛教,在西方人渴盼的目光中进入他们的生活中。但是,由于佛教各个宗派侧重不同,修学方式各异,华严、天台、唯识等宗并未叩开西方的大门;而禅与淨土却很快被许许多多人接受了。但我们知道,禅宗修学一定要有明眼人的指导才能有所成就,而我们又有多少明心见性和将要见性的禅师远度重洋呢?这个问题我们大家谁都心裡有底。但淨土修学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难题,也不会有太大语言上的障碍和环境上的限制。

  淨土修学可在动中、静中、工作中、休息中随时随处,不拘形式,随意而就。它只要求修学者具足真信、切愿,然后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带业往生,不退成佛。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转型,如果能在这个多变的群体中保持一颗真心不变,保持出离六道的意念不变,保持念佛修学,看破放下的精进不变,假以时日我们绝对不会说没有收获。所以老法师经常说︰淨土法门虽难于产生信心,但却易于修学,所以,只要大家肯干、真干,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一门深入,常时薰修,把每一个心念都转换成「阿弥陀佛」,这样我们一定会成就。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乡下生活

乡下生活



  现在地球的污染非常严重,其污染的根源无他,就是「人定胜天」的思想所带来的。所谓的高科技及工业技术,虽然带给我们生活某种便利,但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了,而实际上得到的受用有限。

  现今,人心纷乱,妄念甚多,执着非常坚固。回想,与前一个世纪的社会比较,那时中国还相当落后,我们住在乡下,许多小城市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点的是油灯,喝的是井水。当时最快速的交通工具是帆船,陆上还没有汽车,也没有公路,虽然路很大,那是马车道。马车是很大的交通工具,可以坐十个人,最多可坐到十二个人。有骑马,有马拉车,还有苦力推的独轮车,这都是那时的交通工具。没有电话,也没有无线电广播,小城市裡甚至连报纸都没有,所以某个地方发生事情,可能十天半个月才听说。做事不方便,交通也不方便;虽然不方便,但社会人情味浓,人心是安定的。

  现在科技发达了,处处皆便利,人情味却没有了,安全感没有了,生活在大自然的乐趣没有了。换言之,往昔是过人的生活,现在过的是什麽生活?仔细想想,究竟付出多少代价,才换得一点点的受用。所以,我不说享受,因为没有享,这是苦受,不是乐受。

  今天报纸、杂志、出版品很多,还有电视、广播,再加上网路,都在染污我们的真性。中国古代也有歌舞、戏剧,它的内容是守住孔老夫子「思无邪」的最高艺术指导原则。中国以往所表演的歌舞戏剧节目,都是以「忠孝节义」为原则,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结归到因果报应:善人有善报,恶人有恶报,这对于世道人心大有帮助。现在社会教学教的是杀盗淫妄,这是旧社会所禁止的,如今完全开放了。现今将旧社会裡的美德、良好的教诲都抛弃了,所以造成整个世界的动乱。

  如今旅行是方便了,但是这些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所排放出来的气体,染污了大气层,引起温室效应,破坏了正常的气候,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现在大家都说地球病了,地球为什麽会病?「众生烦恼所扰浊」。地球是我们生存依靠的地方,它病了,我们就要吃大亏,要受极大的苦难。许多人告诉我,科技再往上发展,到最后是世界**。我听了这个话,我能接受,且相信不怀疑。因为从以往的历史来观察,这种进展与变化清楚的告诉我们,前途究竟是吉还是凶,不能不觉悟!

  我初学佛时,看到佛经上称这个世界为「五浊恶世」,我并不以为然。我认为浊恶是有,但释迦牟尼佛讲得好像太过了一点,并无浊恶至此。未料短短三、四十年间,竟浊恶至如此程度,这不得了!现在浊恶是加速度在增长,再这样下去,二十一世纪的末期,这个地球还适不适合人类居住,真是不敢想像。

  目前有许多国家地区政府都发觉到此问题,而提出环保。半世纪之前,我们没有听说过「环保」这个名词。纵使现在觉悟了,是否有效果?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没有改善?大家心裡都有数。这是什麽原因?今天世人依然参不透其根源何在,皆向外寻找。

  而浊恶的根何在?人心。人心被环境污染了,真心本性完全迷失了。所以,环保要从何处着手?一定要恢复圣贤教育。圣贤教育是保护人心,佛法标榜的最明显,就是清淨、平等、觉。「清淨」就没有污染,「平等」就没有烦扰,「觉」就不迷。由此可知,古圣先贤的教诲,是从心地上下手;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环境就清淨,所以环保真正的因在人心。现今推行环保,却只治标不治本,所以无法治好。因此,要从根本着手,标、本要同时并行,才能挽救这个社会。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少时用钱



  今天早晨,我于陈老居士的柜子上,看见几个硬币;拿起来看看,很感慨!由此看出什麽?看出无常,看出变化。

  我小的时候,已经不用铜钱了。铜钱是满清时候用的货币,铜钱当中有个方孔,现在古董店还能见到。那时很多,每家人都有,但现在都不用了,而用铜板。铜板是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上面写十文,从前一个铜钱是一文钱,一个铜板等于十文钱。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等于十个满清钱币,一比十兑换。

  我小时候上小学念书时,母亲会给我两个铜板,买烧饼、油条、馒头,喝一碗豆浆,早餐就够了。有的时候给三个,三个铜板等于三十文,也就是一分钱。那时的一毛钱就很大了,可供四个人到餐馆吃一餐。一块钱就是银元,清朝时的银元很值钱、很管用。

  我们这次到韩国、日本去旅行。韩国的货币,钞票票面一张是一万元,听说兑换美金约是六、七元;日本的货币,一万元大约折合美金十几元;换算成新加坡币大约是一百五十元。我们看看,从货币演变到现在的钞票,短短几十年间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无常!我们亲眼看到,亲身经历。

  一件事如此,仔细再观察,任何事不也如此?看清楚了,才能了解这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还要去计较,去分别,岂不是自找苦吃!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敦亲睦邻

敦亲睦邻



  世间人事物之环境,可说是重重无尽。现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係相连,也是无有穷尽。如果真能明瞭关係间的连接,就会明白其实整个世界就是一家人。而扪心自问,我们爱自己、爱家人,但爱邻居吗?

  现在的社会出了大问题!我早年于香港讲经,香港同修告诉我,隔壁邻居几十年不相往来,没有讲过一句话,完全是陌生人。这如何能弘法利生?

  从前的社会不如是,我小时候住在乡村,乡村中约有十几户人家,彼此互相照顾,哪一家有事情,一吆喝,邻居自然来帮忙,如同一家人。

  那时农村住的是草屋、土牆,房子上盖茅草,房子都是自己造的。现在已很少见了。所以,人多了,或是小孩大了不够用,旁边再盖一间。邻居年轻小伙子都会来帮忙挑土打牆,牆是用两块木板夹起来,当中填土,用磨锤把土打紧;而泥土中是用稻草使土连接起来。通常土牆都很厚,大概有一尺、两尺厚,所以房子住起来很舒服,冬暖夏凉。虽然现在的砖牆比较好看,但是实际上却不如上面盖茅草的茅屋。茅草大概一年要换一次,确实比较麻烦,但它确实很舒服。

  主人如何酬谢来帮忙的邻居们?工作累了,就在家中招待一餐午饭,顶多晚上再招待一餐晚饭,吃个家常便饭。小孩在外面游玩,如有跌倒或摔伤,每个人看到都会照顾。整个村庄犹如一家人,有人情味!至今,我依旧怀念着茅草屋,也怀念七十年前的社会生活。

  最近的邻村,差不多距离一里路(约是现在的五、六百公尺);远的村庄,约距离一千多公尺。邻近村庄的人彼此都认识,这庄子中要是有大事情发生,邻近村庄的人都会来帮助。

  农业社会有人情味,现今工业社会没有了。工业社会中,人人自私自利,父子、兄弟之间,感情多澹薄!甚至于在现今社会上,很多兄弟不相往来,父母年老无人照顾,住养老院,每个月只送一些钱,认为这是孝顺。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愈想愈见世态之炎凉了。为何昔日的社会,人情如此厚?其根本的因素就是教育。

  以往老人教,父母教,社会上的大人们都会做小孩的好榜样,国家政府重视教导;现在没人教了,人人讲利害。古人还讲伦理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农业社会时代,世人心中还都存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今之世人已无此观念,社会当然会乱。

  有许多同学问我,为何要到澳洲去住?澳洲还有人情味。在澳洲,我住小城市,不住大城市,大城市受一般工商业的影响大,小城市影响小。我住的这个小城,人口只有八、九万人,一般人民仍有人情味,虽不如中国过去的人情味那麽浓,但是还有。古人常说:「爱人者人恆爱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端视我们如何待人,我们对人好,自然回报的就很多。

  我在那裡买了一栋旧教堂,房子虽破旧,但可以重新整修。修好之后,我们举行一次敦亲睦邻的餐会。附近两条街的居民,有一百多家,我都发请帖给他们,大多数都来了。我们请他们吃饭,参观我们的教堂,并告诉他们,我们为什麽要到这边来,我们在此地做些什麽。大家了解了,很欢喜!很高兴!教堂附近的居民,大多都是退休的老人,我一看,此地就是「弥陀村」。他们的小孩都大了,都到外面工作了,老人自己住在家裡,有的是一个人住,有的是夫妻两个,他们也守望相助,彼此互相帮助。

  这个温馨睦邻的餐会办得很成功,非常欢喜。

  有不少人提议说:「法师,你们这种会能不能多办几次?」

  我说:「好,大家既然这麽欢喜,我们每个星期举办一次。」

  所以,现在改成每个星期六的晚上举办,附近邻居们都来参加,我们免费供应餐饮。餐饮都是素食,一半是西餐,一半是中餐,大家在一起吃得非常高兴,我们称之为「温馨晚会」。这个晚会举办后的第二天,当地的澳洲人就送了两袋米给我们。现在我们跟这些人都很熟悉,他们常常送水果、送菜、送米来,很温馨!

  若居住在一个环境,邻居处不好,那不行!我们的邻居都是ji 督教徒、天主教徒,我们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用真诚爱心去照顾他们。他们需要帮忙时,我们知道了就马上去,主动去照顾他们。这是佛法,这是学佛,学佛就要如此学法。在澳洲,我们一切的构想设施,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办什麽事情都非常方便。

  从此地学习,我们的行愿要先推广到周边的众生,若所居住的小环境,不论是街前街后,街左街右,都无法照顾到,这就不是学佛了。而且我们绝对不劝他信佛,他有他的宗教,我们尊重他的宗教,讚歎他的宗教,欢喜他的宗教,更不能破坏他的宗教,我们只在精神、道义上给他援助。如果到一个地方就劝人家改变宗教来信佛,那是製造矛盾与冲突,那就错了。

  普贤菩萨教导我们要「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恆顺是没有一丝毫的勉强。他信ji 督教,我们讚歎ji 督教。他读《圣经》,我们有《圣经》。我们书架上还有《古兰经》与其他宗教的经典,也告诉他们,我们也学习,没有排斥,更无恶意批评。他们讚歎说:「你们是好人。」而且非常欢喜跟我们接触,感觉跟我们接触非常安全,我们在他们的心中非常可靠,不欺骗人。我们遵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并在此地兑现、学习。

  二00二年参访日本时,我见到中村康隆老法师,他今年九十七岁,他对我们开示说:「世界所有一切宗教的创始人,及所有宗教的神圣,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们听了很惊讶,老和尚所讲的跟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完全相同,更印证了我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虽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家,但我们都是一家人。哪个家?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没有离开地球,地球是我们目前的故乡,我们都是地球人,我们是一家人。再想想看,我们邻居的那一边也是邻居,邻居的邻居还是我的邻居,再远一点的邻居,一直走就到世界的尽头,走遍全世界都是邻居。他是我邻居的邻居,我爱邻居,邻居所爱,我怎能不爱?此思想、理念几人有?我们一定要明白此理,真正去做,时时思惟,视世人为一家人,无论在何处,无论在何时,都是亲人。

  我们星期六的温馨晚会起了很大的作用,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界限没有了,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隔阂没有了,大家做朋友。我们每个星期都见面,每个星期都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聊天,真的是守望相助。这个世界是和平的,和睦相处,平等对待。

  如能真正了解,智慧由此而生。若还不了解,则多看看我们所做的;你看到了、听到了,自然慢慢会懂。我们居住在这个城市,总得要将这个城市变成一家人,这是我们的目标。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祠堂读书

祠堂读书



  今天社会何以如此乱?如此无秩序?因为教育沉沦了,这是很可悲的事。七十年前,我六、七岁的时候,那时没有学校,上学是私塾。农村有个私塾设在亲戚王氏宗祠的祠堂中。当时,老师是清末的秀才,教二十几个学生,年龄、程度参差不齐,十五、六岁的程度是相当不错,而我们仅六、七岁,刚启蒙的。

  上学这一天,我的父亲带我到祠堂去上学,这是很隆重的大事,带了束脩(礼物)供养老师。进到学校,学校设于祠堂,祠堂也有一个大殿,那是祭祖用的,这时后面的屏风全都拉起来了,看不到后面的祖宗牌位,就像一个大厅一样。大厅有供桌,很高很长的供桌,供桌上面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大牌位。

  当然事先父亲与老师都接洽好了,这一天要送我上学。进到殿堂中,老师站在旁边,先向孔老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那是从前对皇帝的最敬礼。父亲在前面,我在其后跟着拜。拜了孔老夫子之后,请老师上座,再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父亲在前面,我在后,家长带着儿女拜老师。虽然此事差不多是民国二十几年的事,但我印象仍然很深刻。

  亲见自己的父亲对老师行三跪九叩首之礼,这就是教尊师重道之方。想想父亲对老师如此恭敬,做学生的我岂敢对老师不恭敬?行完老师礼之后,再献上礼物,佛法称之为「供养」,如同佛经所说的菩萨见佛,都是行最敬礼。而菩萨见佛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讚佛、供养,礼貌是如此的!

  行完此礼,献上礼物后,家长嘱咐子弟要听从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诲。用意很深,此乃教育!我受此教学的时间很短,因为两年之后,也就是我八、九岁时,私塾就停办了。农村裡有短期学校,此礼节就没有了,学生对老师的恭敬心逐渐澹薄了,也不如已往隆重。

  古圣先贤对教学仪式、方法,绝非随便制定的,是以真实智慧,再确实的经过千斟万酌,所制出最好、最圆满的方法。自幼教起,就是从小让他的阿赖耶识裡种善根,这个善根会影响他的一生。如能将教育根基打好,往后学习就不难,学习圣贤之道不会偏离,不会变质。我这年龄还接受过几个月的私塾教学,亲眼看到入学的仪式,比我小一、两岁的就看不到了,这仪式流失了,根也由此折离了。虽然人们感叹现今社会无止尽的动乱,也看到动乱没有止息、回头的时候,却不知其原因为何,这就是原因之所在。

  有识之士想提倡、恢复,如以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这个研究班有六位老师、八位学生。六位老师中,李老师、徐宽成老师,还有一位讲《普贤行愿品》的刘汝浩老师,这三位已往生了;现在还有三位,就是为大家讲儒学的徐老师、周家麟老师与我。

  在入学当日,先礼佛,礼完佛后,家长恭请老师上座。李老师代表家长,李老师在前面,八位学生随后。当时我们是李老师的学生,但也是这八位学生的老师,因此皆上座接受李老师领着学生们恭恭敬敬的顶礼三拜。试想,家长对老师如此隆重的付託,老师若不认真教学生,如何对得起家长!如果家长对老师无恭敬心,学生对老师就会有轻慢心,根本不尊重老师,老师何需教此学生!

  《印光大师文钞》说得好,求学求道成就的高下,完全在学者。学者就是学生,其对老师、学业、道业的尊重心有多少。「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话讲得好!以往做家长的人懂得,代代相传,自己从小上学,父亲也是如此带他的,他知道!俟其做了父亲,也就知道如何教儿女去拜老师。实际上,老师并非要家长行如此大礼节,而是老师与家长在演戏,演给谁看?学生看,给自己的儿女和其他同学们看的。

  因为每个同学都不是同一天进学,不像现在学校有规定开学日,学生一起来。进私塾非同一天,随时都可进学。进学时,家长带着儿女来礼拜老师,老同学皆在旁边观礼;观礼就是接受教育。你上学时,父亲带着你行此仪式;后来的同学看他的父母带着他来上学也是相同的仪式。因此,尊师是为重道,若不重视学道,如何能有成就!老师绝对不端架子,若有「我是老师,你们一定要对我恭敬」,此人不足为人师表。这其中深义,就是佛法所谓的「密义」。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记载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参学,是自老师处毕业,出去参学。如何才能毕业?开了智慧。如果智慧不开,就不能离开老师。以前儒与佛的教学大致相同,或有跟老师十年、二十年者,此乃常事,不足为奇。甚至有随老师一辈子的,直到老师往生才离开。这样的人有两种,一是自己智慧不开,不能离开老师;另外则是自己智慧虽开,为了报师恩,仍不离开老师,从旁协助老师,做助教,当学长。如学弟们有疑惑问不出来,或是怕老师,不敢在老师面前讲话,老的同学、学长们可以教他,为其解答问题。帮助老师教学,不离开老师,佛门之中有很多例子。儒家古代办书院,也有许多学业、德行已经成就了,不离开书院,还是以学生的身分帮助老师,当助教的也大有人在。

  现在回顾以往之教学方式,无限的嚮往,也无限的感慨!这方式实行了将近两千年,如果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如何能推行两千年!大约到民国二十四、五年才完全消失,现在已不存在了,也无人讲。甚是感慨!

  虽然我早年失学,但仍懂得尊师重道,懂得利用工作之馀的时间去亲近好老师,向他们求教,一面工作一面学习,这是我学成之方。遇到佛法,实为大幸!确实不容易,此为大圣大贤真实的教诲。而现在讲儒学的甚少了,我们很担心将来会失传,所以请徐老师讲「儒学」,请江逸子老师讲《论语》,欢迎同学们都来听。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