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法怎样才会有感应?必须有两种心

佛法怎样才会有感应?必须有两种心

佛法怎样才会有感应?必须有两种心

南怀瑾先生


严格地讲,学道学佛想要有成就,没有厌离心绝对不会有成就,不可能的。我们依照常理来说,一个人这边也想抓住,那边也想抓住,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也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可能的。你看这些当皇帝的秦始皇、汉武帝等等,到老了,那真是英雄到老皆畏死。这个时候不是厌离心,是怕死,怕无常来。你们很多人都是因为年纪大啦,没有办法做事了,才转到学佛修道的路上来找安慰,那不叫厌离心!没有人发起厌离心,厌离心硬是想要跳出这个世界。

出家的人是不是都有厌离心?不见得!真的有厌离心的只是少数,难啊!大部分人出家是一种感情化的,不是理性的对宗教的信仰,而是对出家的生活有兴趣等等之类。厌离是对自己这个身体都厌离,都觉得是不净的,这个是欲界的事,发起了这样的心,才能够谈修道。所以厌离心非常重要。我们在座的朋友们,包括在家、出家,究竟有没有这个心,个人自己去痛切地反省吧。我们应该相信佛的话,相信前辈圣人的话,他和我们没有利害关系,用不着打妄语。他叮咛我们修行第一个前行,先要领悟无常,厌离心真正发起以后,才能够“遣此生贪着底”,才把这一生贪恋世间,贪恋一切的这个贪恋的根本,排遣开来。不要认为每天跑到这里来打坐一次,就是发起厌离心修道,没有这个事,这是找休息、享受的地方。在家里打坐也是一样的心理,这不是厌离心。所以严格讲,学佛法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因为厌离心都没有发起。




第二条差别前行是发悲心,厌离心生起以后,我们普通说这个人啊!他是真看空了,什么事都无所谓了,那他只是小乘的发心。真能再转变自己的修养,会起大悲心;因为看空了,所以对世界,对其他的人,对一切的众生,会发起大悲心。

大悲心怎么发?近来有许多人问我,说他硬发不起悲心耶。比如以前我那位朋友杨管北先生,他在世的时候,跟我讲过很多次,他说:“很奇怪,我不能说不信佛,我就是发不起大悲心。”他说他很想发悲心,但悲心就是发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厌离心没有发起来,悲心哪里发得起来!不是说看到杀鸭子、砍鸡头就掉眼泪叫悲心,那是爱哭。要对这个世间一切厌离,真是看通了,看到世人在这个贪嗔痴慢疑里,像没头苍蝇一样地在尘网里打滚,非常值得悲悯、同情!这才能真发起了悲心,这才是大乘的种子开始。

讲这个法门以前,千万注意前行。没有发起厌离心,也没有发起大悲心之前,随便修这个法就想得效果,据我的经验绝对不可能。这两种心你只要发起了一点,那个效果就来了;佛法的感应,修持的感应就上身了。厌离心、大悲心动都没有动,你想在修持上有效果,那是开玩笑,没有这样便宜的事。比如我们要肚子肠胃清爽,那就只有少吃一点东西了。你说我又想吃得多,吃得好,又想肠胃清爽,那是不可能的事,不要瞎扯了。结果我们一般人学佛,等于是刚才的比方,吃得好、吃得多,然后肠胃又要清爽。贪心!这是不可能的。


——南怀瑾先生《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