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無量壽經 (一七四)

大乘無量壽經 (一七四)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七四集)

  

2005/4/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讲堂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九面: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昨天我们讲到『发菩提心』,发心非常重要。「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我们的真心本性不但是觉悟,而且是圆满的觉悟。所以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现在不是佛。说实在的来讲,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确实是佛,那一点都不假,可是我们凡夫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佛,这就没有法子。这个说法实在不太好懂,我们还是用古大德的比喻来说,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我们的自性真心比喻作黄金,那我们是黄金做的器皿,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为什麽都是佛?他看在质上,无论哪一种器皿,它的体性都是黄金做的,那金就是如来,金就是诸佛。凡夫把体性忘掉,执着了相,看了相。

  譬如我们这是用黄金做的佛像,那边放的黄金做了个人像,这边放的黄金做了个畜生像,做一个小狗、小猫,分量完全相等,黄金的分量相等,价值相等,只是做的形像不一样。会看的人说,他看的是黄金,没有两样,再多的现相都没有两样。诸佛菩萨看九法界众生,就像他看他的性,性是法性,这相是法界相,相有差别,性没有差别。所以从性上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众生就不行了,众生把体性忘掉,完全着相,「这是佛,那是人,那是畜生」,这着了相,着相就不见性,迷失了自性,这一迷一切都迷,迷里面才生是非人我,才生贪瞋痴慢,真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

  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自性里头本来无一物。我们迷失自性,这才堕落在虚妄之中。我执法执,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都是妄想里面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没有这些东西。佛看众生的自性,统统是佛性,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自性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情识改变,永远不变,不生不灭。会变的是相,相会变,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这个道理一定要懂。那我们修行才知道要着重在心性,悟明心性,这样子才能超越十法界,不但是六道,这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则能帮助十法界苦难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菩提心是真心,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昨天跟诸位谈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统是我们自己真心里头原来有的性德,不是从外面来的,只要把烦恼障碍除掉,我们自性里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都能够现前。菩提心一定要发,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难在什麽地方?染污太严重,稍稍不觉察就又堕落到烦恼习气里面去了。所以佛的教诲确实是高明到极处,佛法教诲,现代人所讲,走向艺术化,艺术的教学。现代人样样都谈艺术,而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艺术的教学真正是做到尽善尽美。诸位读大乘经,特别是《华严》,处处跟你讲表法,表法就是艺术化。从道场的建筑到里面一切的装饰,全是教育,全是提醒我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处处在提醒我们。

  我们供养佛像,不懂得的人说是我们拜偶像,说我们是迷信,这也难怪他,没有人跟他讲解,没有人介绍。我们有机会跟他们接触,我们就会向他讲解。我在印尼,印尼有五个宗教,我去拜访的时候,我都送一张千手观音,所以现在天主教也供养,ji 督教也供养,yi si  lan教也供养了,很难得,都非常欢喜。千手观音代表什麽?代表大慈大悲。一千只眼睛,代表样样都看到;一千只手,看到了,手就要到,就要帮助,表这个意思。哪里真的一个人有千手千眼,那不累死人?你要不相信,你生个四个手、六个手,你看看你就忙得一塌糊涂。所以它是表法的,不是真的,表什麽?眼到手到。这个意思他们懂得了都生欢喜心。

  我们看到众生有苦难,马上就得去帮助他,表这个意思。手上拿着有许多法器,那是代表什麽?代表的万德万能,没有一样不会,样样都会。我们现在人讲多才多艺,这个才艺是要帮助众生,是救苦救难用的,决不是为自己求生活品质的提升,不是的,全是为人。我们把这个意思说出来,大家懂得了,很欢喜接受,它时时刻刻挂在那边提醒我们,看到它,我们要把自己内心的慈悲,就是观音,不是外面观音,外面那个观音像把自己那个观世音、心性的观世音菩萨把它唤出来。谁是观音?自己。所以佛门这个教学就是艺术化。

  通常我们所供养的一定是一佛两菩萨,两尊菩萨。佛代表自性,自性是圆满的,代表圆满的自性;菩萨是代表从体起用,起作用,像我们供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慈悲一定要有智慧,你的慈悲才是正面的作用;慈悲要没有智慧,要感情用事,麻烦就大了。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同时也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为什麽有祸害、下流?慈悲没有智慧,祸害、下流就跟着来了。所以不能没有大势至,没有大势至,观音菩萨也会害人,这一定要懂得。大势至菩萨代表我们现在人讲理智,不是感情。慈悲是真实的爱心,爱心要有智慧、要有理性,不可以感情用事。你看看这三尊像供在那个地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你真正做到了。那我们是一个什麽样的身分?是弥陀、观音、势至融合,统统融合在我自己一个人的身上,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做出来。对人对事对物,哪有迷信?

  供佛的这些供具要懂得,这供具里面最重要的是供水,水代表什麽?代表清净平等,菩提心!看到这个水,我的心要清净,我的心要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表这个意思的,不是佛菩萨要喝的。所以不可以供茶,茶会有颜色,你不清净,一定要供清水。我们看到之後就晓得它是教我们什麽。供灯,灯,现在有很多用电灯,从前用油灯、用蜡烛,表什麽?表光明。光明里头还有很深的意思「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所以灯是代表我们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舍己为人。那油愈烧愈少,光是愈来愈强烈,你要懂得这个意思。要不然你那个灯是白点了,那灯点有什麽用处?蜡烛是最明显,代表的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

  供花,花代表因,你看植物先开花後结果,花好果一定好。花代表什麽?代表善行。你在这个世间行善就是花,你花好,将来就有好果报,善因有善果,恶因则有恶报,所以花跟果是代表因果的。教你看到花、看到供果,你就想到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就要想到我要种好因,我才有好果报,如果我是恶的因,将来就有恶报,这麽个道理。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连建筑物都是的,你看供佛的这个大殿,你在外面看两层,里面是一层,为什麽有这种建筑?这代表佛法二谛圆融,外面看有真俗二谛,我们讲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里面世间、出世间是一不是二,你看这意思多深,没有随便设施的,设施都有很深的意义。你真懂得之後,你才晓得寺院是佛教育的博物馆,你到里面参观,走一趟,你就觉悟了,你就不迷了。

  现在很少人明了,实在讲很少人认真去读大经,大乘经上都讲到。尤其是古大德的注疏,怕我们看不懂、不明白,都做了详细的注解。《华严经》,清凉大师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地藏经》,我们通常采取青莲法师的注解,《科注》,对这个表法的意思都说得很清楚。佛是教我们念念不忘,时时刻刻要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变成我们的思想,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的言语行为,那我们就真得受用,这佛就没有白学了。你能够依教奉行,那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一定是法喜充满,你这一生当中一定是幸福美满,远离恶业,远离灾祸。人,无论是哪个地方人,无论是哪一种种族,无论是哪一种宗教,都有趋吉避凶这个意愿。趋吉避凶全在圣贤教诲之中,我们真肯学,真能够把它落实,你这一生当中灾祸远离,吉庆常常遇到。这就是菩提心为什麽要发,要发真心。

  在这个社会对於发心人产生障碍,而且是严重障碍,这种外缘非常之多,这就常讲:我以好心对人,人家不以好心回报我,我还要用好心对人吗?你们想想要不要?要,还是要用好心对人。为什麽?好心後面有好报。别人用不善心对待我,他就没有好的果报,你冷静去观察,他不会有好的果报。那我们也跟他一样,他以不善的心对我,我也用不善心对他,那我们将来的果报也跟他一样,这就错了!我们对於事实真相清楚明白,不能跟他一样。

  无论什麽人,无论他用什麽不好的心态对我,我们总是以真诚心对他,以清净平等心对他,以大慈悲心对他,久而久之,他会被感动,他会回头。这个总得要时间,不能说我今天对他好,他明天就回头了,没那麽快!大多数的时候,总得要一、二年,他会感动;有一些烦恼非常深的,得要十年、二十年,他才回头。甚至於最深的,到什麽时候回头?到临死的时候,「某人真不错!我这一生都对他不好」,到临死的时候觉悟了,不算迟。所以一定要以善心对人,长时间感化,那你就真的度了一个人。帮助一个人破迷开悟,帮助一个人离苦得乐,这是好事,这是诸佛菩萨所行之事,我们一定要善学,好好的来学习。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一向专念。我们平常劝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话是古德讲的,古人教人都是这个教法,决定不可以同时学两样东西。为什麽?同时学两样东西你就分心了,你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现在我们知道学习,你看学校,一般学习都是同时学很多门,这都是从外国学来的。中国古时候不是这种教学法,都是教一门,这一门功课学完了,再能学第二门,绝对不是说同时学几门东西。这是东西方教学不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有效?可以作实验,实验之後,我们才晓得,中国老祖宗的这个方法有效。譬如我们就以现在学校来说,小学生上学,这一个学期,我现在不知道他们有多少门功课。假设他有六门功课,这一个学期大概有二十多个星期,你把这六门功课分开来教,一门一门的教,一门功课大概是两个星期到三个星期,这两个星期、三个星期教一门,这一门教完之後,再教第二门,效果跟每一天学那麽多的效果不一样,非常明显!因为他这两个星期、三个星期时间,他头脑里头只有一样东西,他不想第二样东西,他的精神意志完全集中。你看一个学期的课程,同样教完,但这两个学生的学习的心得不一样。这教学方式不相同!

  我们学佛修道,我们的课程比学校的要少得太多,要把精神、时间集中,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外面诱huo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稍稍松懈,就会受外境的影响,你很难成就。而且一门深入,契入进去之後,你一定会生法喜,所谓是法喜充满!生法喜,你学习这门东西欲罢不能,不要人督促,你读经读出味道出来,什麽味道?悟处,遍遍有悟处,天天有悟处,你怎麽会不欢喜?读书读到厌倦,那就是你毫无心得,也就是说你没有悟处。你有悟处,一定生欢喜心;没有悟处,念得就枯燥无味,不想念了。

  你看中国儒家,我们讲世间法,世间法的教学也是着重一门深入。儒家教学的纲领,在《三字经》上就有,《三字经》上讲「教之道,贵以专」。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当然也是贵以专,教、学是一桩事情,都是讲专精,你才能够有收获。在此地,你们有一些同学听过蔡礼旭居士讲的《弟子规》,你们听了都生欢喜心。我是听他的录相带,在香港讲的,一共讲了四十个小时,我听了十遍。从头到尾听十遍,一遍四十个小时,十遍就是四百个小时。为什麽听这麽多遍?我要带着同学一起听,我不在那里听,他们就不专心,我陪着他们一起听。

  蔡居士为我们修学的同学们现身说法,他学这一门功课才两年,不长!能够讲到这样的成绩,没有别的,他就抓住这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懂得贵以专。他用一年的时间学习,怎麽学习?每一句他都落实在生活上,都做到,你要不落实、不做到,没有用处,真正做到!一年的时间在讲台上练讲,他讲得那麽感动人,是什麽?他做到了,他讲的是他的心得报告。《弟子规》不长,全文一千零八十个字,三个字一句,三百六十句。我们看看现在一般人学习,为什麽不能成功?太杂了、太乱了,没有认真把它落实,关键就在此地。他也是个普通人,不是上上根人,中下根性,就是抓住了方法,古人讲这个方法,他非常认真,不敢疏忽,所以两年时间就有成就。可见得学东西不难!你要是抓不住纲领,不懂方法,那就非常困难,学得很辛苦,拿不出成绩出来。这是示现一个很好的榜样,你们看样子,愿不愿意学成功?我看到这个样子很欢喜,我帮助他,我来做护法,给他作增上缘。

  他在中国讲了十几场,时间短的五天,一天讲六个小时,讲三十个小时,五天;长的讲十天,一天四个小时,十天讲四十个小时,讲了十几场,愈讲愈熟,解行相应,愈讲愈欢喜。我跟他讲,我说:你发大心,一生就讲这一门课,不要讲第二门,到全世界去讲。所以在中国讲的时候,我听了很不错,我立刻就通知在新加坡这边的赖居士,请他到这边来讲了三天。马来西亚,我们的净宗学会邀请他讲了三场,有三个地方;印尼也讲了三场,三个地方,每个地方大概是好几天的时间。

  这里讲完之後,我就邀请他到澳洲,澳洲在我们净宗学院讲了八天,一天五个小时,八天四十个小时;再让他到墨尔本去讲了两天,十个小时,一天五个小时;雪梨讲三天,十五个小时;布里斯本讲一天,到国外去巡回讲演;今年下半年到南北美洲四个国家已经安排九场。在欧美,这十天的时间太长了,他们没有这样的长假来听,所以我们的时间是有三天到五天,这在外国。全世界去讲,不断的去讲。不在外面讲,那就在家里面培训讲《弟子规》的人才,这也迫切需要。

  只有《弟子规》才能够把世出世间法根基紮稳,这紮根的教育。两门功课,有很多人问我,为什麽要提倡这两门功课?尤其是《弟子规》,这《弟子规》不是佛教。我说:你看错了,《弟子规》是佛教的根。我们净宗修学,不仅是净宗,只要是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是建立在「净业三福」的基础上。佛说得很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修行证到如来果位,都是依这个为基础,那你说净业三福多重要!

  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问你怎麽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几个人能说得上来?几个人知道怎麽做?诸位要晓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弟子规》,那它怎麽不是佛法?当然是佛法。弟子是学生,你看看,我们自己称三宝弟子,做弟子的规矩你都不懂,你这个三宝弟子不是真的,愧对三宝弟子,做弟子有规矩!所以它落实了净业三福第一条前面两句。《十善业道》落实第一福後面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这两门功课是我们无论是学世法还是佛法,根本、基础在这个地方。你不在这个地方紮根,无论你怎麽样精进,你怎麽样努力,到最後你是落空。这是至少我学佛五十年,我看得很清楚,凡是有成就的都在这上紮了根;没有这个根基,没有一个有成就。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尤其是出家同修代表正法久住,我们要表现不好,果报不可思议!所以出家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还有想发心出家的,更应当从这上把基础打好,基础打好之後,你才出家。出家不要求师父,你要求一个师父,我跟你出家,他不答应,你心里多难过!我当年亲近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那时候我才二十六岁,许许多多的行业,走哪个行业比较妥当?章嘉大师劝我出家,他说你走这个路子妥当。又告诉我:出家,你不要去找寺庙,不要去找这些法师,求这些法师给你剃度。我说:那怎麽出家法?他就告诉我:你要去找法师,那法师不答应,你会不会难过?我说:会!那怎麽办?他教我求佛,这个法子好!我真的是求佛,我听他老人家的话。

  那个机缘成熟了,我自己有预感,预感我出家的因缘差不多成熟了,我还向很多朋友说,大概六个月。结果没想到一个月就成熟,到第二个月就有法师来请我出家。他来找我,不是我找他,而且在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样子,他来找过九次,我看他很诚恳,我就答应了。所以那个时候李老师,我在李老师会下求学,李老师觉得奇怪,他说:怎麽人家叫你,你就去了?我说:老师,他来了九次。我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去,他来找了我九次,很诚恳!这是章嘉大师教的,有感应!

  出家之後,当然就受戒是一桩大事情,我出家之後,两年才受戒。为什麽?等缘分,也要等人来找我,很多地方开戒,我不去报名,我不参加,我要等人来找我。等了两年,果然有人来找我,请我去受戒。人家来找我就是缘统统具足,自己一点不操心;我们找人很困难,处处看人脸色,那不容易!我今天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你们,我老师教的,你们要想出家,求佛、求感应,决定正确。否则的话,哪个道场适合自己,哪个道场不适合自己,很难选择。所以一切求感应不求人,这是你真的要相信佛菩萨、要相信感应。

  老师教我,你选定这个法门之後,一生奉献给佛法,奉献给众生,他说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你什麽都不要操心,这个日子好过!我相信老师,对老师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依教奉行,所以这一生当中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是佛菩萨安排的,所以我都很欢喜接受。别人受不了的,我很欢喜接受,为什麽?佛菩萨替我安排的,安排一定有好处,安排的逆缘恶缘,消我业障,业障消除了就会向上提升。所以有些跟我时间长一点的同学,他们看出来了,他说我每遭遇一次严重的打击,一定是大幅度的福慧都提升,不但智慧提升,福报也提升。一点都不错,每次都是这样,我遇到好几次大的困难,真的是如此。所以我没有怨天尤人,没有一丝毫瞋恚心,我知道佛菩萨的安排比什麽都妥善,一切随顺佛菩萨安排,随顺佛菩萨教诲。为什麽?诸佛菩萨都是从性德里头流露出来的,随顺佛菩萨随顺自己的性德,不随顺烦恼,不随顺习气,这就对了。所以这里头有理有事,理事圆融。

  最重要「一向」,向是方向,我这一生有一个方向,这一个方向就是求生极乐世界,就这一个方向。求生极乐世界,要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这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你每一天读诵,每一天学习,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处所,无论我们处什麽样的环境,都不离开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这叫真正学佛。要把经典里面一些道理、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这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使自己跟经完全相应,经典跟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融会成一体,叫契入弥陀境界。你能够契入弥陀境界,不必完全,能够契入几分,能够契入少分,往生就有把握。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经上讲的相违背,那你天天念诵也没用处,你不能往生。

  所以经教不是念的,经教是教你要行的。你看看古大德给这个经判教(作注解),部部经都离不开信解行证,行重要!你首先是建立信心,你要理解,有信解之後,要把它落实到生活。证是什麽意思?证就是我们从日常生活当中证明佛经上所讲正确的,这就是证。经是我们的生活,经是我们的生命,我们跟它确确实实是一不是二,是一体,完全交融,我们的身心融化在《大乘无量寿》,《大乘无量寿》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这里头就有乐趣了,这不亦悦乎。你要是不能够契入,你哪来的乐趣?这个乐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之乐,我们也尝到了。你不契入,你尝不到,这个东西不是别人传给你的,这是要你自己行证,你才能得到。

  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止於信解,他帮助我们信,帮助我们明了,那是解;至於行证,他帮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所以自己要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思想是意的行为,我们的言语,口的行为,我们的造作是身的行为,所以叫身口意三业。我们的三业行为跟经上讲的不相应,你要承认,我错了,不是经错了。现在很多人奇怪的思想,我对的,经错了。佛三千年前讲的,那三千年前的社会跟现在不一样,他讲错了,我现在没错,那就麻烦大!

  佛菩萨所讲永远正确的,为什麽?他从心性流出,心性流出来的言语文字超时间、超空间,决不受时空范围,所以称之为经。不像现在世间人写的文章,报纸杂志里头的文章,只看一遍就可以丢垃圾桶,没有看第二遍的必要。这个经不行,经永恒不变,经是我们自性的流露。所以我们现在自性迷了,迷而不觉,现在要靠诸佛如来,他们从自性里面东西流露出来,引发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靠他来引发,这就对了。所以对他要有信心,不能有丝毫怀疑。

  如果有疑惑,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分别,不要去研究,愈研究就愈错,这个道理要懂!为什麽愈研究愈错?佛讲经是从离妄想分别执着心里面说出来的,我们今天用妄想分别执着心来学它,你怎麽能理解?这方法不一样!要怎样才能够真正了解经义?我们也要离妄想分别执着,你就真懂了。我们离一分懂一分,离两分就懂两分。你看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学习的心态,「离言说相」,教我们听经、看经离言说相;看经离文字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不要执着;「离心缘相」,心缘相,我们绝对不要去想它,你愈想愈错。因为你那个心是分别心、执着心,你会把经典都想歪了;什麽都不想,你都老实念佛,会开悟,豁然大悟,明白了,那是真的,那就契入。所以心愈清净,你悟得就愈深,悟的面就愈广,天天有悟处!所以就非常快乐。这个乐绝对不是世间那些娱乐能够相比的,真正有乐趣。

  古人求孔颜之乐,孔子、颜回,如来跟法身菩萨之乐比孔子、颜回还要高深,总不出自性。孔颜契入不深,佛菩萨契入深,这个道理要懂,然後你对它才会产生信心。信心,这求解,解不能用妄想,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有道理,千遍读下去,心定了,用读经的方法修定、修禅定,定能开慧;一千遍念下去之後,这个定的慧发出来了;慧发出来,这个经的意思统统明了了,愿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这个「一向」非常重要,首先要立志,我这一生当中,我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是求净土。求净土,净土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清净心变出来的。所以你要晓得,求净土就是求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你要懂这个道理。你心不清净,希求往生净土,求不到的,那个错了。所以经论不能不多读,你才了解这个道理,把重要的纲领原则掌握到。到自己稍稍涉入,智慧开了,涉入一分,你就能讲得一分,涉入两分你就能讲得两分。要不要出来讲?要!有人说:我自己学的还没学成,我怎麽可以出去讲?等到你学成之後,这个世界已经末 ri来了,你来不及了。所以现在我们懂一句就讲一句,没讲错;懂两句就讲两句,这是什麽?这是弥陀的悲愿,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利益众生,我们自己要到极乐世界去,希望多带几个人去,愈多愈好,自行化他。讲经开智慧,你不讲不开智慧,闭塞的。你愈是讲得多,那智慧就愈开得大,愈开得广。凡是学讲经的人都有这个经验,经本打开,字字句句无量义!

  所以诸位同学,这里还有一个秘诀,我没有保留,都贡献给诸位。讲经,这个经要不要预备?要预备。为什麽要预备?恭敬,对佛的恭敬,对听众的恭敬,要预备。上了台,你预备那个东西有没有用处?跟诸位说,没用。怎麽没有用?就好像大夫看病一样,预备之前研究这些处方,你总不能去看病,先把处方写好了拿去看病。那个病没有看好,怪你没有照我药方害病,哪有这种道理!所以预备是要预备,上台之後可能完全用不上。上台是什麽?上台是诊断处方,这个你没法子预备的。所以上台,你看看这些听众,看看他的眼睛,看看他的神情,看看他的表态,就知道他有些什麽毛病,那我怎样去帮助他,活的不是死的。所以不能不准备,但是准备的未必会有用处,这一定要知道。

  平常我们准备,我们读书充实自己的知识,知识的面愈广愈深愈好,你在临场,你应付才能灵活;你读的东西少,你应付就有困难。所以这个学不是为自己是为大众,广学多闻是为别人;对自己,一门深入。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有没有冲突?跟诸位说,没有冲突,这你一定要懂得。可是在初学,初学的时候,古人是定了五年,五年不可以广学多闻,一定是一门深入,五年之後才广学多闻,你的基础打下去了,五年不能少!现在的人他不肯,他一开始学就广学多闻,所以自己没有根基,所学的都是一些皮毛、常识,不生智慧,不但不生智慧,把智慧障碍了、堵死了。这就是没有人教导他,这是不善学。善学的人一定先要把戒定慧三学的基础紮稳,佛法里面讲根本智,广学多闻是後得智。学习是有次序的,五年之後,你这个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可以并重,一门深入是增长自己的戒定慧,广学多闻是应付一些群众。

  现在修学的机会是愈来愈困难,愈来愈难得,好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帮了忙,问题就是你要会利用。蔡礼旭居士学佛,接触我的时间很少。他说曾经在现场听我讲经,现场人很多,我不认识他,他也没有来找过我。大多数的时间他在电视上学,我们的华藏电视开播三年了,网际网路好像有七年了,他在网路、在电视里面学习。由此可知,学习不一定要到讲堂,远程教学产生很大的效果,反而常常跟在我身边的人学不到东西。这也难怪,跟在身边认为机会很多,今天没学到还有明天,明天还有後天,今年不行还有明年,一直到老死了,那好了,只有下一辈子;这一辈子完了,就下一辈子!所以很难。不在身边,就感觉得这个机缘非常难得,学习的心情不相同。所以往往不在身边的人学得好、学得真有成就。对我们这些讲经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鼓励,现场没有人学,我们网际网路播出去之後,有很多人在很认真的学习,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也觉得真正有人在干,所以我们还是要全心全力来协助他。

  在这个地方,居士林建的这个讲堂,这是一个大型的视听讲堂。通常我讲经是一个小的摄影棚,这个摄影棚里面只有我一个人,面对着是录相机。所以我常常讲,我讲经没有听众,我教学没有学生,全都在网路、在电视上。这个环境非常清净,我也习惯这种生活,这个生活对我来讲有十几、二十年了。所以我们储存的录相带数量相当可观,我们的卫星电视二十四小时不停的播放,居然播放了三年,还陆续在播放,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现在我是让蔡礼旭居士这四十个小时的,还有八个小时的《弟子规》,把字幕打上去之後,我们也在电视上播放。

  现在我们是非常盼望联合国跟我们的合作,这个合作最快也得要一年,我们虽然提供电视的时间,一天给他十个小时,他们现在没有东西拿出来放。所以现在要找好的老师,要先在摄影棚里面去录相,录相还要经过审查,然後才可以拿出来播放。我们的教学有方向目标,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用什麽方法?就是我讲的这两部经《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确确实实能做到,不要高谈阔论。这些儒家四书、五经、十三经,没用!讲得天花乱坠,不切实际。

  大经大论我们讲了五十四年,对化解冲突、对於安定和平有没有帮助?没有帮助。为什麽原因?太高了。现在社会所需要的是生活教育,是基础,所以教学一样的,一定要从幼稚园教起。我们讲的这些经论都是大学课程,大学课程对幼稚园小朋友讲没有用处,收不到效果。这在佛法讲契机,契机契理才能得受用。这些大经契少数人的机,不是社会普遍机;社会普遍的根机一定是《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经》,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自己的方向要确定,也要知道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方向,我们怎样来配合,帮助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这叫一心专念。

  在本宗,净土宗,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句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三辈往生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这是全经修学的总纲领,我们一定要遵守。念佛很普遍!现在在中国国内念佛堂也非常普遍。国内有个同学打电话给我,好像是上个星期,告诉我大概是宗教局有一个文件分发到地方,肯定念佛是正法,各地方建念佛堂,由地方政府批准就可以,不用上报了,告诉我有这麽一个消息,这好消息。这是这些年来,修净土、念佛同修一定是表现得很好,国家终於给你肯定,好事情。希望以後能有更好的表现,我相信国家会护法、会护持。

  《无量寿经》,我们晓得在史书上记载,在中国,从汉朝到南宋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换句话说,这部经有十二种不同的版本。可是在古时候没有印刷术,书都是抄写,分量不多,尤其是遇到战乱,所以这个本子丧失,再找不到了,目录上有,找不到书。现在在《大藏经》里面,保存下来的有五种。五种,这个会集就很有必要,便利我们後人修学。我们看五种本子很麻烦,也不容易找到。第一个会集的是王龙舒,龙舒居士,宋朝时候人。他的会集本叫《大阿弥陀经》,这《藏经》里都收的有。王居士是学者,也是一位佛学家,他一生当中只看到四种本子,现在留的五种本子里面,《大宝积经》里面的一会,王龙舒居士没有看到,所以这个会集就不圆满。

  到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作第二次的会集,这个会集,五种本子都看到了,当然比龙舒居士的本子要好;可是依旧有美中不足,取舍欠妥当,而且里面有些文字,魏居士把它改了。这是祖师大德们最反对的,如果任意来改经,每个人将来都要改经,经流传到後代就面目全非,所以决定不能开这个例子。纵然觉得经典文字不妥当,你可以注在旁边,这个字应该怎麽样说法,留给人做参考,可不能改动经文,这个连印光法师都有批评。所以我们这最後一次,这民国初年夏莲居居士第三次的会集,这个会集本非常完美。我们把三种会集本对照一下来看,诸位就了解,所以我们遵守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是李老师交给我的。

  我为了取信於大众,把五种原译本、三种会集本,把它合起来印成一本《净土五经读本》,我们这边图书馆有,让大家把原译本跟三种会集本都能看到,然後都好,你喜欢哪个本子,你就选哪个本子,依教奉行,统统能成就。不必批评这个本子有瑕疵,那个本子有问题,用不着批评。你这一批评,你的心就不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心就不清净了,所以一批评就不能往生了,这个要知道。要知道众生根性不相同,爱好不一样,我喜欢这个本子,他喜欢那个本子,都好,都值得赞叹,不必要牵强你一定要学我的本子,不可以。如果要是真的牵强,释迦牟尼佛一生何必说这麽多经?说这麽多经就是应付不同根机,这是佛的大慈大悲,应机说法。我们都要懂得这些意思,然後你才能够随顺众生。

  我跟许多宗教往来,跟他们往来,这里面都是很多很虔诚的宗教徒。我说:大家承不承认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他们都承认,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那个真神是我们宗教的真神,这个真神是宇宙的造物主,这大家共同承认的。我说:好,你们说造物主,譬如说ji 督教的,他说是他们的上帝;《古兰经》,yi si  lan教里面说他们的安拉,安拉就是上帝;我们中国人讲的是盘古开天地。我说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还是他们大家合作共同来造的?因为宇宙只有一个,到底是哪个造的?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後,大家就认真去思惟。我就告诉他们:没错,是一个真神,一个真神造的。但是这一个真神在不同的族群,因为从前交通不方便,资讯不发达,所以这个真神能够变化、能分身,你们相不相信?相信。我说相信就好了,这个真神在ji 督教就变成耶稣,在佛教就变成释迦牟尼,在yi si  lan教就变成穆罕默德,一个人。你要批评这个人,你就批评真神,这大家就摆平了。

  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然後知道是一家人!我说不同的宗教,我们同一个祖先、同一个真神,我说我们的关系,那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兄弟,总是一家人!全世界宗教是一家人。他们都能够赞同我的说法,我走了许多国家地区,跟宗教这些人士接触,还没有反对的,这个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想总会有反对的,没有遇到反对的,都能承认。在日本,中村康隆老和尚他今年一百零一了,去年一百岁,去年我跟他见面。第一次跟他见面,我跟他谈了这个问题,很难得,老和尚说:全世界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统统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那些徒弟告诉我,他说老和尚一生没有说过这个话,今天对你说出这个话,我们感觉得很惊讶。所以我们的想法、看法是相同的,整个宇宙是一体。

  人与人之间,人与一切众生之间,在大乘教里说「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佛在经上常讲。你了解事实真相,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就流露,自然你就会关怀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有苦难,你一定是全心全力去帮助他。那个救苦救难,苦难的根本要知道,苦从哪里来?迷来的,你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苦从这里生!乐从哪里来?乐从明了,事实真相都明白,你就离苦了。由此可知,离苦得乐一定要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一定要好好的教导,然後你才了解宗教的性质是什麽。

  宗教的性质,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在学佛之初,是我刚刚出家的时候,向中国佛教会提出来,我提出正名,儒家讲的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我们先要做正名的工作。佛教是什麽?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最早提出来的。让社会大众真正认识佛教是什麽,至善圆满的教育。现在我们跟许许多多宗教交往,我们用一句话建立共识:所有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现在大家都能接受。

  凡是相信宗教的,都会相信经典里面所说的,包括佛教经典都不例外,说什麽?说我们都是有罪业,生死凡夫。这是确实的,宗教里面都讲轮回,都讲人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我们造的业有善有恶,总是恶多善少,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以流转在六道。恶业多,所感的果报三恶道,善业感三善道。佛在经上的比喻很好,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所以佛把三恶道比喻我们六道众生的老家,三善道是你出来观光旅游,时间很短!没有多久你又要回老家去了。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

  所以真正觉悟之後,我们怎样脱离生死轮回,这才是真正聪明人。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脱离生死轮回的重要性。只有自己能脱离,才能帮助在轮回当中苦难众生,这些苦难众生与我们生生世世都有缘分,有缘,你就有机会帮助他,所谓是「佛不度无缘之人」。那我们首先要度自己,度自己,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根本,真的是大根大本,我们不在这上面下功夫,那就错了。我们想出离没有能力出离,所以一定要发心。

  心发不出来,你就多念大乘经,用大乘经薰习自己,渐渐要持戒,这是根本。所以《弟子规》是最根本的东西,要认真学。学的时候,我们无论在什麽地方有规有矩,你的心才定,心定了就开智慧,那经你就会念懂,你就明白了。明白之後,你会修行,就是把错误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我们的思想,错误的思想修正过来,错误的见解修正过来,错误的言语、错误的种种行为都要把它修正。

  《弟子规》是帮助修行最好的方法,我们从这里下手。然後进一步再依戒律,以戒律为标准。开头用《弟子规》,不用《弟子规》,你用戒律你做不到。做不到之後,人往往就把戒律丢掉,不要了,只学经不学戒,那就错了。就好像经是定学,我只修定,我不持戒,不持戒你怎麽会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今天这个戒不能成就,就是因为没有《弟子规》的基础,《弟子规》是根本戒律,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学。《弟子规》等於说幼稚园的课程,我们现在一下就要学中学、学大学,这个东西不理会,怎麽念也不能毕业。如果是那麽简单的话,小朋友六、七岁就念研究所多好?几年之後,他能不能拿到博士学位?他念六十年也拿不到。凡事都有程序、都有次第,不能够躐等,这不可以不知道。

  人与人相处,烦恼习气很重,总有傲慢,殊不知傲慢是大烦恼。贪瞋痴底下就是慢,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多严重。人,无论是世法是佛法,为什麽学不好?就是这个东西障碍了,傲慢。孔夫子说得好,他说假设这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周公,圣人,是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人,也常常赞叹的人。说假设有个人像周公一样,有这样的才华,可是他有个毛病,什麽毛病?骄傲,「恃骄且吝」,吝是吝啬,他傲慢,他吝啬,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也」。那不必谈了,这个人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周公有没有傲慢?周公有没有吝啬?没有。佛法是要超越生死轮回,所以这个慢烦恼要断。儒家没有讲超越六道,所以他对傲慢没有说断,但是他也提出严重警告,在《礼记》里面「傲不可长」。傲慢是人都有,与生俱生的烦恼,不是学来的,你生生世世带来的,叫俱生烦恼,只要是众生都有这个傲慢的习气。傲慢希望能把它伏下来,不可以增长。儒家教育「欲不可纵,傲不可长」。

  读书、修道,真正成绩在哪里看?在心平气和。古人讲的「学问深时意气平」。你修行有功夫,一定对人很和气,我们一般人讲没有火气。火气很大,常常容易发脾气,那个人没有道心,那个人没有修行,那个人也没有学问,这一定要懂得。学问跟学识是两回事情,学问里头有道德,学识里头不一定有道德。他学的东西很多,他不一定有道德,但是学问里头有道德。所以真正做学问的人心平气和,修道、学佛那就更不必说了。你看佛在经上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以你发脾气,你对人发脾气,对方伤害少,我常常讲,顶多你伤害他三分,对自己的伤害七分。你们都没有算这个帐,算这个帐,这划不来,我们的损失太大!我们损失七分,他才损失三分。你真正想通了,明白事实真相了,你就不会发脾气了。

  所以培养,无论在什麽时候,对人对事一片和气,肯定人性本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肯定人人都有佛性,我们要以这个心态对一切众生。他都有佛性,他都是本善,他今天所作一切不善是一时迷惑。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己本身修起,这比什麽都重要。从本身修起,第一个受影响的家庭,你一家和睦。现在的家庭问题非常严重,夫妻不和,离婚率那麽高,他不知道离婚的厉害。离婚,我看多数都堕地狱,罪很重!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你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你破坏了世界的安全,你这个罪有多重,你有没有想到?两个人不和就可以分开,後果不堪设想。如果你再有小孩,小孩变成单亲,没有圆满的双亲之爱,他将来养成一个很不好的习性,在这个社会上容易做下犯罪的事情、伤害社会的事情,你要不要负责任?你才晓得这个问题严重。

  家庭就像我们一个人身体上的细胞一样,我们一个人好比是世界,好比是这个社会、是这个国家,家庭是社会组织里的基本组织,这个细胞要是坏了,坏得太多,生命安全就受到威胁。你就晓得社会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家的安全、世界和平受到威胁,谁做的?你们两个一分离就造成这麽重大的伤害,这几个人知道?夫妻怎麽不和?为什麽会不和?那你为什麽会结婚?所以你要想那个因,结婚之前彼此都看到双方都是美到极了,一点缺陷都没有。结婚之後,天天看对方的毛病,愈看愈不顺眼,麻烦就来了,都是从一念妄想生的。如果你是永远保持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夫妻好合,家和万事兴。你要说是对方一点优点没有,那你应该认命,你为什麽嫁给他?双方都认命,认命就好了,这个事情也能摆平,这叫齐家;家齐而後国治,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我们今天看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讲人权,人权会把人类带向末 ri。这都是外国人想出的花样,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听到说人权,中国人讲道德、讲伦理,才有真正幸福美满。外国人天天喊人权,每一个人都没有安全感,每一个人都不晓得自己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什麽?人权是一句空话。佛告诉我们,人活在世间是为什麽?叫「人生酬业」,你过去造的善因,你来享福的;你过去做的恶业,你来受罪的。这佛讲的,佛说得清楚、说得透彻!

  我们今天学习这一句经文,要真的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真的生出来了,你的家庭怎麽会不和睦?你这个家庭怎麽会不兴旺?尤其伦理的教育,伦理教育是从家庭讲起的,从夫妇讲起的。「夫妇有别」,别是分别,这夫妇两个人成了一个家庭,中国古时候家庭,上有父母,有兄弟,有子女,大家庭制度,不是像现在小家庭,大家庭。你进入这个家庭,成为家庭里面的一分子,你要懂得怎麽样去做人。

  家庭里面两桩大事情:第一桩大事情是维持家庭的生活,第二桩大事情是教育底下一代,两桩大事!你底下没有好的後代,你的家庭幸福从哪来?你家庭兴旺从哪来?一定要好的後代。所以夫妇有别,任务有别。在古时候,男子出去谋生,维持家庭生计,妇女在家庭里面教育子女,後代全靠这个做太太的,一家有没有前途全靠她。你们要去念《印光大师文钞》,你看印祖在《文钞》里讲多少次,家庭妇女之权第一大,社会的安危,国家的兴亡,操在谁的手上?操在家庭妇女手上,现在人哪里懂得?你家的好儿女,代代出贤人,这个社会上才会有圣人出现!

  圣人从哪里来?你教出来的。怎麽个教法?统统都是《弟子规》。所以父母要学《弟子规》,统统做到了,给儿女做榜样。小孩一出生,眼睛才张开,他会看,他会听,他就在学习,大人什麽样子,他统统看到了,统统听到了,所以教育从这开始。到六七岁的时候,根深蒂固,他很懂事,这时再送到学校给老师教。所以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是父母教的,不是别人教的。这是夫妇有别,差别就在此地,他有不同的任务。今天没人懂得,所以家不家、国不国,天下大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