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不求五欲及王位

不求五欲及王位




不求五欲及王位  

(第一集)  

2006/8/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05b集)


 

请看「发心行相」第二首偈: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这是第二首。这首偈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也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看大师的《疏》,「别显中,初半偈」,初就是上面这两句。「拣去偏伪」,拣是拣别,发心要除掉偏跟伪。伪是假的不是真的。什麽叫偏?什麽叫伪?大师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继续看《疏》,「谓摄眷属过所不能染故。文中不求五事,求即过故」。这说了五桩事,第一个是『五欲』,第二个是『王位』,第三个是『富饶』,第四个是『自乐』,第五个是『大名称』。所以前面两句有五桩事情,这五桩事情都是伪,不是真的。由此可知,我们如果不能把这个东西去掉,也就是不能把这五样放下,你菩提心不能现前,也就是你的真心不能现前,这五样东西障碍你。所以大师在这裡面说不求五事,求即过故。你要求,有心去求就有过失,什麽样的过失?我们把这段文念一遍,然后再看他的注解,注解就讲得详细,我们来学习注解。


「一若求人天五欲」。五欲是人天,天就是欲界天,「此能长贪」,增长贪心,「多是鬼因」,你来生到哪裡去?到饿鬼道去。所以你要是贪图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的享受,你到鬼道去。「二求王位」,求王位会长瞋恨,为什麽?争,长瞋恨,多半是「地狱因」。「三求富饶」,有人求富贵、求财富,求财富增长愚痴,「是畜生因」。后面两句是总结,「实通三途,各从多说」。也就是说这裡讲的是贪瞋痴,五欲裡头有贪瞋痴,王位裡头有贪瞋痴,富饶裡头也有贪瞋痴,各从多说。成分多少不一样,五欲,贪多;王位,这崇高的地位,瞋恚多;富饶,愚痴多。这是三途的因,你求这干什麽?所以圣人,无论世出世法,中国、外国,圣人都是清贫,生活很清澹、清苦。他能不能求富贵?他有智慧,他有能力,他不求,所谓是安贫乐道,物质生活一切听其自然,决不为这个事情操心,所以他很快乐。如果要追求富贵,他就不乐,为什麽?患得患失,他有忧虑,他操心。


「四求自乐,是二乘因」。声闻缘觉自利不能利他,二乘是偏。「五求大名称」,这讲名闻利养,名闻,「若胜负心,是修罗因」。你在这个世间,你虽不求利,求名,我们现在讲知名度,一定要自己胜过别人,这是修罗因。「若我慢心,是外道因」,就是贡高我慢。这是把这五个都说出来。


下面还有引申的意思,「又以理求乐」,我们讲合情合理求自乐,「人天因」。「为王摄属」,这就是王的部属,摄属是王的部属,「是魔罗因」,魔王这一类的。「有二乘心,目之为偏。有馀心者,名之为伪」。二乘只求自利不能利他,这是偏,不正。其他所讲的全都不是真心。这段讲得好。


下面大师有详细的开示,我们看《钞》,「初半偈拣去偏伪者,即天台止观中意」。天台《摩诃止观》裡面所讲的。「然有二文,一当第五卷明十法成乘中,有真正发菩提心,故云拣去偏伪」。我们在这个地方就要注意到,如果你发心有偏有伪,你的菩提心就被破坏,就不是真正的菩提心。我们在平常讲是夹杂,我们讲怀疑、讲夹杂、讲间断,这是我们常讲的,此地讲的偏伪就是属于夹杂。我们的菩提心为什麽老发不起来?想想看有没有夹杂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也就是我平常讲的十六个字,我讲得简单,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常讲这十六个字。贪瞋痴慢裡面就统统包括这些。诸位你都在此地看清楚了,这十六个字如果不除掉,不能放下,大乘门虽然多,八万四千法门你依然是不得其门而入,你没法子进来,为什麽?心不正,心不清淨,心不真诚。不真诚就是伪,虚伪,夹杂这些东西就是虚伪。


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求什麽?如果你求世间的荣华富贵,可以。拿着佛法求荣华富贵也行,佛也不会呵斥你,也不会批评你,佛有时候还对你讚歎,这裡头自利利他,自己得世间的利益,也以世间的利益利益别人,不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是要出世间,要超越。你没有这个志向,你对这世间还有贪恋,还不肯放下,所以你不能入大乘,不但不能入大乘,你小乘也不能入,为什麽?小乘也要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这都不求,大名称都不求,他只求自乐。


所以夹杂着这些,我们常讲轮迴心。轮迴心造善,用佛法的善,对于五欲、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都可以求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你要知道这不能了生死。如果做不好还要堕落,还有果报,为什麽?增长贪瞋痴慢,不是化解贪瞋痴慢,不是消灭贪瞋痴慢。就是因为有贪瞋痴慢,所以才有六道轮迴。贪瞋痴慢要是断掉,轮迴就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什麽是觉?贪瞋痴慢疑断掉就觉了,就是正觉。正觉就是阿罗汉,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断掉了,不再有执着了。这要懂得,不能不知道,要会学,佛法常讲善学。所以你要想真正发菩提心,首先那些夹杂的东西要去掉,决定不能夹杂这五种东西,决定不能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对于这些东西随缘就好,没有贪瞋痴,有,不贪,没有,不瞋。


王位不能求,为什麽?你要是求得了,你要操心,你心不得清淨。不要说别的,佛门裡面,以前老和尚常常跟我们讲,佛门裡头有个谚语,你要想害那个人,你就请他做住持,请他做当家,这是什麽?寺院裡面的王位。他做了住持,做了当家,他天天要忙着大众的行政事务,他心就得不到清淨。他在道场裡面修的是福报,纵然把大众都照顾好,大众都能开悟,都能证果,都能往生,他不行,他修福。此事福不能救,要懂这个道理。


但是这些事务你不管又不行,所以从前丛林裡面想得很周到,这些寺院裡面执事,就是服务大众的,一共多少个人?一0八个人,我们今天讲他是工作的。这一0八个人是怎麽来的?是选出来的,任期一年,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有权利就有义务,别人帮我们服务,照顾一年,我要用一年的时间为大家服务,所以时间不长。全心全力来照顾道场,为道场服务,绝对不是认为我是住持,我是当家,我比别人高一等,没有。


任期,在从前戒律裡面是规定的,正月初一上任,腊月三十下台。所以吃过年夜饭的时候总辞,担任工作的人全部都辞职,马上就推选,第二天他们就接任。这丛林规矩,任期只有一年,不过连选可以连任。所以实在明理的人、懂事的人,不能叫他连任。他要是喜欢连任那就贪求,变成修福;他要没有这个意思,纯粹是为大众服务,他还是属于功德。不为自己,自己永远守住自己的清淨平等觉,为大众服务,这是正确的,是对的。稍稍涉及名闻利养,就是我们常讲的,你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就堕落。严重的,严重不一定在事相上,大乘戒律裡面论心不论事,贪瞋痴慢严重堕三途。


我们前面跟诸位报告的,谛闲老和尚那个参禅的徒弟,不错,在金山寺做到首座和尚,地位仅次于住持。一个寺院,上面是住持,下面是三个助手,首座、维那、监院,这三个助手。就像学校,住持是校长,首座管教务,维那管训导,监院就是当家师管总务,所以在组织上,这是三个主要的单位,纲领执事。这三个地位是平等的,上面是住持,方丈和尚。做到这个位子的时候,习气毛病全出来了,最后去做土地公。土地公是哪一道?诸位晓得鬼道。修行一辈子到鬼道去,这不是留级,这是降级。如果来生又到人道裡面来,这是留级,人道裡面的功课没做得好还要来再干一次。


我们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同学报告过,悟达国师,十世高僧。死了之后,又投胎到人道,很难得又去出家,十世投到人道都是出家修行。他这修行的功课连续没有间断,十世不间断,所以很有成就。第十世成为帝王的老师,称国师,不是容易得来的,十世修行。可是皇帝供养一个沉香宝座,傲慢心生起来,感觉得很光荣、很荣耀。这个念头一生,护法神离开,护法神护持他十世,所谓是「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贡高我慢的念头一生,护法神走了,冤亲债主找上身来,长了个人面疮,差点送了命。毕竟是十世修行的有功夫,所以他有大菩萨护念着小菩萨,他算是小菩萨,护念他,来帮他忙,来救他。这就是《慈悲三昧水忏》的故事。十世什麽?留级,没修得好还要继续修,这不能不知道。你看禅宗六祖惠能,他就不留级,他走了之后,没有说是又到人间来投胎,没有。这个道理要懂、要搞清楚。


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好好学,不要留级,要升级,升到哪裡?我们只有一个目标,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可不要生到欲界天,生到欲界天不保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无着、天亲、师子觉他们三兄弟的故事?这三兄弟修得都不错,三兄弟都是修弥勒淨土。三个人都约好,哪个人先往生,生到兜率天见了弥勒菩萨,赶快回来报告。师子觉最先往生,往生之后,音讯杳然,没有回来报告。等到无着菩萨往生,无着菩萨真的生到兜率天,三年之后回来告诉天亲,他已经往生兜率天。天亲菩萨就问他,你不是到那裡去马上就回来,为什麽三年才回来?他说我是去那裡打个转立刻就回来。天上人间时差不一样,兜率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那你就想想,他打个转三年,真的是打个转回来报告。


他跟弥勒菩萨见个面,打个转,赶快回来报告的时候,人间三年了。他就问,师子觉到哪裡去?他说师子觉到兜率天的外院,被那些天女、五欲六尘迷惑了,没有进到内院。你就晓得,没有真正的把这五样东西放下,人间的名闻利养你不受诱huo,天上厉害,天上还有,欲界天,所以师子觉跑到兜率天被迷了。我们在这个世间没有高度的警觉怎麽行?如果不往生西方淨土,在这个世间,纵然你到四禅天、四空天,一堕落还是要堕落到三途。所以修行证果要无量劫,道理就在此地。实在讲,你往上爬很不容易,往下坠落很容易。你要不把这个道理想通,不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你真正求出离的心发不起来,怎麽样发心都夹杂着这些东西;放下放得不彻底,放得不乾淨。


我们这次在巴黎有个展览,纪念释迦牟尼佛的诞辰,二千五百五十年。我们找了好几个世尊八相成道的图,找了三种,三家都不答应。他们有版权,我们不能用,很遗憾!你们想想这是什麽心?世尊的DA法能够在联合国面对着全世界这些会员国来展示,这功德无量无边。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所以我们只好想办法另外再找,实在找不到,众生没福。世尊的版权不晓得怎麽被他们拿去了,我们在《大藏经》上没有查到释迦牟尼佛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没有查到这句。但是我们还是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我们今天在地球上要遵守地球上的法律,我们决定不做犯法的事情,只是感觉到遗憾而已。这是说明为什麽要拣去偏伪。


我们把文念一念,这底下就不要解释了。「故下疏云,有二乘心者,目之为偏等」。二乘心不是大乘心,这叫偏。是有,但是他偏了。如果夹杂五欲、王位、富饶、名称,这些是伪,没有菩提心;就是真诚清淨平等慈悲统统没有,都被夹杂破坏。底下一段是第二,「二者,第一卷中,明有五略,谓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今即第一发大心中文」。这首偈裡面讲的就是发大心。「然彼复分为三,初方言,次拣非,后显是,方言易了,今将不求一行,当彼拣非也」。这个不求,就是我们念的这两句偈,「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这就是天台家所讲的拣非。拣是把它拣出来,这是错误,非是错误。


「馀文即当显是」,我们先看这段。「今初,彼文云,道亦有通有别,今亦拣之,略为其十」,这下面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学习的。「若心念念专贪瞋痴,摄之不还,拔之不出,日增月甚,起上品十恶,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心,行火途道」。我们自己要很认真的去反省,我们起心动念是不是都是在贪瞋痴裡坚固的执着?虽然听经学教、念佛参禅持戒,都没有办法放弃,拔之不出,而且贪瞋痴慢的意念天天增长。这样的行持,你起心动念、所造所作是上品十恶,也就是最严重的十恶,你修的是什麽道?也是修道,修的是地狱道。此发的是地狱心,火途道。地狱,纵然是寒冰地狱也是一片火海。


他此地举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五扇提罗。五扇提罗这个传说,《佛学大辞典》裡头有,诸位可以细细去查出来看,我们在此地也就根据《佛学大辞典》裡面所说的,给诸位做个简略的报告。这是佛教的传说,五恶比丘,出家人!在中国佛门谚语裡面所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造作恶业的不是普通人,出家人,五个恶比丘,得什麽报?得石女之报。《摩诃止观》裡面引用的,「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心」,《辅行》裡面有解释,讲到扇提罗,这是梵语,在《未曾有经》下卷有这麽一段故事。


在从前有五个比丘懒惰懈怠,不修经书,不读经,不学教,懒惰懈怠。那时候遇到荒年,粮食不容易得到。这五个人,社会大众对他们不尊敬,所以也就不愿意供养他们。粮食不容易得到,一般人自己吃的都不够。所以真正出家人托钵还是有人供养,他们这五个人,人家不愿意供养。这五个人就商议,他们也懂得人生在世什麽最重要?活命最重要。他说我们不能在此地等死,于是他们找了一些善心人士,获得了一些,书上讲的是绳床。我们现在野外旅行的时候能够看到,用绳子编的吊在树上这种绳床。他们要做样子,在旷野当中,也装模作样做出庄严的样子,五个人依次而坐,好像是个参禅的;就是装模作样,裡面贪瞋痴慢不捨,用这种形相来欺骗众生。一般众生看到之后,这了不起,这是真正修行人,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传的人、知道的人多了,都到那个地方去恭敬礼拜供养。他们这五个人很欢喜,在荒年,他们的供养非常丰足。


在这时候,有位女施主叫提韦,听说这五个人是个好修行人,欢喜供养。她是一个富有的长者之女,她就供养十顷的园林,而且是终身供养。诸位要知道,供养人发的是诚心,这五个人是骗人。供养的人,她是真心供养,供养的福报,她命终生化乐天。诸位要晓得,欲界第五层天,比兜率天还高一层,真心供养修行人。所以有些装假的这些修行人,欺骗众生,你供养他,你要是诚心诚意,你得福,这个道理要懂。不要认为好像他骗了我,我又后悔,这样的心,你供养的福全都没有了。他是个出家人的形相,你这一毁谤,让别人看到所有出家人都失掉恭敬心,这个罪过重;你供养他的时候上当,你自己也堕落。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他有没有德行,他有没有修行,与我不相干,我诚心诚意去供养他,你真的就有福。


六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供养的人也不见世间过,但是如果你明知他有过,你要用这样大的供养,那你是错误,你有过失,你生不了化乐天。你不知道,你的心裡头认为这五个人是真正修道人、是好比丘,你护持佛法,一点疑惑都没有,这个福报不得了。所以大乘教裡头论心不论事,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人的一生,有觉的时候、有迷的时候,不一定在什麽时候。年轻的时候有觉悟,老的时候煳涂,有;年轻迷惑,老的时候觉悟,也有。你要把这个搞清楚再修供养,你的机会就失掉了。诚心诚意供养,这是对的。现在时间到了,这段故事明天我们再继续跟诸位报告,我们要在这裡面学习,成就自己的功德、福德。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不求五欲及王位  

(第二集)  

2006/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06a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发心行相」偈颂第二首: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这首偈清凉大师注得也很多,前面我们曾经学习清凉的《疏》文,今天接着再看他的《钞》文,我们从「若心念念专贪瞋痴」这个地方看起。「若心念念专贪瞋痴,摄之不还,拔之不出,日增月甚,起上品十恶,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心,行火途道」。这是第一句,总共有十句,就是十个小段。当然最重要的,我们要回过头来认真反省自己,不要去看别人,别人能不能成就与我们不相干;他成佛,我成不了佛,他堕地狱,我不见得跟他堕地狱。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回光返照,见贤思齐,见到不贤能够知道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过失。这一条比什麽都重要,这就是『不求五欲』。

为什麽求五欲?五欲增长贪心,王位增长瞋恚,大富增长愚痴,这贪瞋痴。如果我们起心动念,念念都跟贪瞋痴相应,念念没有离开贪瞋痴,摄之不还,就是把贪瞋痴牢牢的、坚固的抓住,一刻都不肯放鬆。拔之不出,这个拔之是三宝。我们天天读经研教,对这些道理慢慢都懂得,理事因果都明白了,肯不肯放下?还是不肯放下,这叫拔之不出。三宝善友对你帮不上忙,你陷入太深了。日增月甚,烦恼习气不断在增长,这就叫做上品十恶。为什麽是上品?明知故犯,不是不知道。没有接触三宝,没有缘遇到善知识,你在造恶业,情有可原,真的是愚痴不知道,有没有罪?当然有罪,造了就有罪,这叫性罪。如果是皈依三宝了,还要造,那还要加一重罪,加什麽罪?加破戒的罪,加一个背师叛道的罪,加这些。

上品十恶,地狱道的业因。他这裡举一个例子,五扇提罗,扇提罗是梵语的音译。这有段故事,五个人,我们是从《佛学大辞典》裡面节录出来的,出在《未曾有经》裡面,五扇提罗者。传说有五个恶比丘,前面跟诸位提出来,但是因为时间到了,没讲完。这五个人,五个恶比丘,各就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得石女之报,这句是总说。下面是把这段因缘说出来,在《未曾有经》下卷。

这是过去有五个出家人(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经书,时世穀贵,为人所轻,不供养之」。这是遇到荒年。假如收成很好,丰年,虽然你有过失,别人还是会供养你,破斋犯戒也有人怜悯供养你。但是如果遇到有zai 难,旱灾、水灾,生产被zai 难破坏,收成减少,这个时候问题就严重了,你这是懈怠懒惰,破斋犯戒,别人不尊重你;换句话说,你出去托钵没人供养。这五个人就回来商议,文裡头说得很好,「夫人生计」,夫是语助词,没有意思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随其行仪」,一般人都是看外表,仪是外表;「人命至重,不可守死」。这五个人虽然不是好比丘,是五个恶比丘,他也贪生怕死。商量的结果是什麽?用欺骗的方式欺骗信徒。

「各共乞求办具绳床,坐旷野中,扫洒庄严,依次而坐,外形似禅,内思邪浊」。他不是真的,装模作样。看到那些威仪很好的、持戒很好的那种样子,他们都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得到很多人的供养,所以也就装模作样学他们那个外表,裡面可不是的,充满贪瞋痴慢。内思邪浊,邪是邪见,邪见、邪行,浊是染浊。他装模作样,外面人看到之后,以为他是圣人,以为他是真修行人,「见者谓圣,因此招供」。他就招来许多人供养,「饱足有馀」。由此可知,虽然是荒年,他们的供养很丰富。

「有一女人名曰提韦」,这是一个护法,非常热心的一个护法,也听说了。「闻之喜供」,听了之后非常欢喜,她就供养。这个女人,我们看这文裡面的记载,这是个富家长者女。「提韦有十顷园林,令住终身」。看到这是圣人,真正好修行人,就把她们家的园林供养给他,布施供养给他,「提韦真心供养,福尽命终生化乐天」。所以人修福,我们要知道,你就是供养错了人,他造作罪业,用种种方法欺骗你,你的福在不在?在,没有一丝毫损伤。即使一个无恶不作的出家人,你以善心真诚恭敬供养他,不要去管他的修行。他既然出家了,穿上袈裟,那就是僧团的代表,我们以真诚恭敬,我们所谓是只看佛面不看僧面,布施供养的福决定没有减损。

大乘教裡头讲得好,大乘戒律论心不论事,只要发善心、发真诚心去供养就对了,这福报你就得到了。你看提韦命终生化乐天,化乐天是欲界六层天裡面第五层天,我们多从这方面想想。一般人修福,连宝志公为梁武帝的妃子修福超度,梁武帝的妃子生忉利天。我们想想梁武帝一生在佛门裡面所做的善事,你就晓得她生化乐天,她的心比梁武帝诚,梁武帝的心并不很清淨。所以达摩祖师说他并无功德,他听了心裡很不高兴,就不护持达摩。达摩就跑到少林寺去面壁去了,等了九年才等到二祖慧可。总算到中国没有白来,有一个传人就行,宗门的DA法在中国就生根了。提韦供养不过是十顷园林,梁武帝当年造四百八十寺,布施供养出家人几十万,说老实话,福报比不上提韦,这我们要懂得。

所以修福不要有怀疑的心,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批评,你那个福德才保得住。一般人修福修得很多,都从口裡头漏掉了,漏到最后剩下来就不多了,所以他的果报并不很殊胜。提韦她殊胜,她心裡头没有杂念,正念,虽然这五个恶比丘欺骗她,她把他当作真正好比丘供养。这个例子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与大乘教裡面佛常讲的论心不论事,我的心真诚,别人欺骗我不要紧,那是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你真诚心修福,你的福一定是非常的殊胜,这我们一定要知道。

这五个比丘,「其五比丘,专行巧伪邪浊心」。接受善心护法的供养,他并没有改变,还是造恶,还是懈怠懒散,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伪装。「福尽命终生地狱中」,接受供养是有福报,命终之后堕地狱。「经八千劫,偿其施主」,八千劫是在地狱的时间,地狱罪受满出来,出来之后要还债。「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诸位要知道,堕地狱变饿鬼,以后变畜生还债。这个债还完之后(还债多半是畜生身),好不容易再得到人身,「诸根闇钝,无男女根,名为石女」,这是讲五个比丘的果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经尔所劫,偿施主已」。尔所劫就是前面讲的八千劫,偿债才偿完。那种欺骗的手段,当然不是提韦一个人供养,还有许多人供养,不管多少,统统要偿还,一个都漏不掉。

佛告波斯匿王,那个时候的提韦就是现在波斯匿王的皇后,那个时候的五比丘就是现在替皇后抬轿的五个人。辇是我们一般人讲的轿子。皇后通常出门,轿子至少是四个人抬,还有一个人跟在后头准备换班的,这五个抬轿的轿夫,为什麽?还债。过去生中他们装假修行,皇后前生是布施园林供养他们修道的,他没有能够真修行,没有能够了生死。你看皇后当时死了以后生化乐天,化乐天裡面福报尽了,她也是往下面降,到现在到人间来,她还是做王妃。

这段故事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在这品经的前面我说得很多,配合西方近代,特别是这半个世纪,研究讨论前世今生轮迴跟因果报应的报告愈来愈多,我们看到很欢喜。西方人肯定有轮迴,肯定人不是真正死掉的,死是身体,灵魂不死。如果这些人,提韦是在家居士,只是修福,没有真正修积功德;修积功德,她就不在六道,她就超越了,所以是修福多,不知道修功德。修了大福报就往上提升,没出欲界,为什麽?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没有放下,所以往上升,像读书一样升级。欲界六年级她升到五年级,六年级就升不上去。五年级的功课学不好,留级,太差就降级。降级就往下坠落,可能降到夜摩天,可能降到忉利天;忉利天再要学不好,成绩很差,又降到人间,升升降降。做了王妃,福报大,这是人间福报,当然跟天上比要差远了,一向享受尊贵。在这个地位上,最怕起瞋恚心,好在波斯匿王皈依释迦牟尼佛,夫妻两个都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这不容易。释迦牟尼佛把这些事情告诉他,提高他的警觉。他们这些人统统都是念佛往生淨土,不从这个法门,说竖出谈何容易!这个道理我们要晓得。

我们今天如果要不知道把淨宗法门抓住,把往生的条件一定要具足!我跟同学们说了,世尊灭度之前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那你就要懂得祖师大德教我们持戒念佛,甘贫乐道,甘心情愿过贫苦的生活,为什麽?不起贪心,过这种贫苦生活,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如果在这个世间生活过得太享受,对于求生淨土的心愿就澹薄,我这个地方很好,不错,不需要求淨土。还有人打妄想,这一世做和尚不错,你看做到住持也是一呼百应,像个小皇帝一样,来生我还做出家人。我遇到过。跟我们同辈分的老朋友在一起聊天,怎麽样,我们求生淨土?这个没有意思!你呢?我来生乘愿再来,还做出家人。行吗?自己做不了主。到什麽时候才能做主?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乘愿再来,自己才做得了主。

你要见思烦恼没断,你在六道裡面是业力做主宰,哪裡是你自己愿意!自己,谁愿意堕地狱?我相信这五个比丘,他们用这种手段招来这麽多信徒供养,他一定说我来生还要做出家人,这个生活多舒服、多自在;来生堕地狱了,他愿意堕地狱吗?业力牵引,哪裡自己能做得了主!没有这个道理。决定不是你自己选择的,业力在支配你,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我们在西方这些报告,《前世今生》报告裡面,确实看到,有!在这个人间死了之后又转到人间,看到很多,是什麽样的人?都是很平凡的人,在社会上既没有很高的地位,也没有很大的财富,普普通通的人。他没有多大的过失,也没有多大的福报,能够在人间转世十几次、二三十次。我从比喻裡面跟大家说,容易体会,到人间来转世是留级。人间的功课你没有学好,学好之后就升级,学坏了就降级,没有学好,也不太差,留级,这诸位容易懂。

像这五比丘他们是降级,心术不正,欺骗善良的信徒,也欺骗佛菩萨,所以他降级降得很苦,降到地狱。地狱裡面功课他要学,功课是什麽?堕地狱的业因是上品十恶,你要在那裡好好学断。邪恶的念头减轻,没有那麽严重,在那裡修忏悔法。三恶道都是修忏悔法。稍微减轻了,减轻一点你就到饿鬼道,饿鬼道再减轻就畜生道,畜生道能够修忏悔,再回到人道,人道还是要修忏悔。

人道应该修什麽?我们应该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道应该修的是「淨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人道是什麽?是伦常八德,这人道,这就是我们的功课,你必须要修好的。做人的基本,仁义礼智信,这叫五常,常是永恆不变的道理,不能违背,违背就要降级。真修,修得虽然不是最好,来生还到人道再修,留级;达到一定的标准,你就升级。你的五欲没断,贪瞋痴慢、五欲六尘这个东西没有断生欲界,欲界上面,四王天、忉利天,慢慢往上升。每一世都有你应该学习的功课,你都应当把它学好。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想想跟仁义礼智信相不相应?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德目相不相应?你这一生当中真的用心学这个,好,你决不会堕落。修得不怎麽好,可以打个五十分、六十分,你来生还得人身,还要重修,没学好。如果能够分数打到个七、八十分,恭喜你,你可能在四王天;你能够得九十分到一百分,那恭喜你,你到忉利天,上升了。如果能有个七、八十分,或者是六、七十分,遇到淨宗法门,用这个本钱念佛求生淨土决定得生,为什麽?你是上善,不是上善也是中善,中善可以了。上善生凡圣同居土上辈,中善,就是中辈生不到,下辈是肯定得到,这决定往生。

可是你要晓得,这些道德的德目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弟子规,你可不能小看了。你要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你就决定得生淨土。如果弟子规做不到,虽然念佛求生淨土,没有把握。没有把握,可能来生还会得人身,得人身是不是遇到缘?要遇到缘,接着干;遇不到缘,那一生就空过了。诸位要晓得,遇不到缘,空过的太多!这就是你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佛在经典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乃为大幸。

你在世间无论搞什麽,没有一样能带得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要不是专在道业上,所作所为全是轮迴业,起心动念是轮迴心,轮迴心造轮迴业,你几时能够脱离轮迴?出不了六道轮迴那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真可怜。所以这个小故事我们读了之后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决定不能做。没有人供养,饿死没有关係,只要守道清白,饿死也不会堕三恶道。但是你要用欺诈的方法欺骗信徒,你跟他们走一个路子,跟扇提罗走一个路子,你的心是地狱心,你行的道是火途道,地狱是火途,这要警惕。

再看下面第二段,「若其心念念欲多眷属,如海吞流,如火焚薪,起中品十恶,如调达诱众者,此发畜生心,行血途道」。调达是提婆达多。你看看这一条,念念贪图眷属,眷属是信徒,你有多少信徒?到我这个道场,信徒愈多愈好,愈多愈兴旺,想尽方法拉信徒。信徒愈多愈旺,自己贡高我慢就生起来。我们看到这个地方就想到谛闲老和尚以前那个参禅的徒弟,没有地位、没有身分、没有信徒,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真的是个好出家人。因为修得好,所以寺院大众对他尊重,抬举他,从清众升做领班、升做堂主,最后升到首座和尚。这地位高了,皈依的也多了,信徒多了,供养也多了,傲慢心生起来,道心就退了,最后到哪裡去?到鬼道去了。就跟这一条一样。提婆达多当年在世,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信徒很多,很不服,想尽方法去挑拨,拉释迦牟尼佛的信徒,他的人众也不在少数,用种种,他也有神通,来诱导众生。念念,这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来弘法利生是好事情,为什麽?我们信徒在哪裡?听众在哪裡?在电视机画面前面,在电脑萤幕前面,不在对面。人数究竟有多少?不知道,见面也不认识。我不认识他,他们认识我,所以很多次出门在路上遇到人跟我打招呼。在车站、在机场,甚至在飞机上都遇到,都是在网路、在卫星电视上见面多了,见面跟我打个招呼。这个方式好,帮助很多众生,自己真正得到清淨。否则的话,这麽多信徒天天来看你,天天来供养,不是好事,扰乱清淨心,使道业退转,这是好事情吗?

起中品十恶,那麽他的心愚痴。愚痴,畜生心。畜生几乎都不得好死,死的时候都要流血,弱肉强食。我们看到畜生道,野生的动物,牠在壮年的时候强有力,捕猎小动物;到老年,牠的能力就丧失掉,会被小动物吃掉,很少看到寿终正寝,没有,都是流血,所以称之为血途,流血而死。贪图眷属多,你要提防这个果报。

信徒多也是好事情,为什麽?你教化的面广。你要真正教化他,不要受他的影响。教化他,受他的恭敬,受他的供养,恭敬供养多了,人常常就迷惑、就愚痴了。本来是清醒的头脑,所谓人是奉承,这一奉承过分就迷惑颠倒,这种情形非常之多,我们自己要明瞭,佛在经教上常常提醒我们。所以古时候真正有德行修养的修行人,在一定的时候,这个一定的时候就是名气大的时候、地位高的时候、事业有所成就的时候,赶紧退,贵在知退。退了以后做什麽?多半是闭关,成就自己,不至于堕落。他为什麽要去闭关?他自己心裡有数,已经达到这种边缘,再不回头肯定就堕落,所以回头是岸,这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不求五欲及王位  

(第三集)  

2006/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06b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清凉《钞》裡面的开示,第三段,「若其心念念欲得名闻,四远八方,称扬歎咏,内无实德,虚比贤圣,起下品十恶,如摩揵提者,此发鬼心,行刀途道」,这是第三段。善事确实不多见,不善的事常常有,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乱世。这是求名闻的人。前面我们看第一条,求利的人,贪欲,贪而无厌,那是行地狱道。这是念念想得名闻,我们现在的术语叫知名度,要想尽方法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四远是四方,东南西北四方,八就再加上四维,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我们中国人常讲四方八面。名声远闻,知名度很高,得到大众的讚歎。称扬歎咏。大众对你称讚,扬是表扬,咏是歌咏。

这些事情,一般对于真正有德行的人,有德行、有学问,对社会、对众生确实有很大的贡献;社会当中常常讲实至名归,你有实德,这个名称自然就出去,用不着去打知名度,没有这个必要,自然流传出去。可是这个人怎麽样?没有实德,也用一些巧诈欺瞒的方式,虚比贤圣。他这种行持跟前面我们讲的扇提罗相彷彿。扇提罗的目的是贪图供养,这个地方他的目的是贪图荣耀。这裡是求名,那裡是求利,都是以欺诈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事不能做,这是下品十恶。

如摩揵提者。摩揵提,人名,佛在经典上提到过,是古代印度一个修道的人,梵志,多半是修婆罗门教的。《智度论》裡面有一段记载说,摩揵提遇到释迦牟尼佛,给释迦牟尼佛提出一个难题,来问佛,他有一首偈说:「决定诸法中,横生种种想,悉捨内外灭,云何当得道」。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这个问题。你看他第一句,决定诸法中。在一切诸法,这都是把一切诸法当作实有,不知道佛常常教导我们万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凡夫也是迷惑,都把一切法当作真实,所以真的是横生种种想,这个想都是邪知邪见。悉捨内外灭,统统能放下。这全都放下了,这样能得道吗?

佛答覆他说,他以偈来问,所以佛也以偈答,佛说「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捨,亦捨我我所,不取诸法相,如是可得道」。佛给他说的是正法,佛是破他执着,没有别的。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做的报告,如果我们能够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的执着放下了,就成正觉,就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如果更进一步,能够把世出世间法不再分别,分别比执着微细,分别断掉了,你就成菩萨,最后再把妄想断尽就成佛了。

摩揵提的执着没有断,佛在此地破执着,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如果你执着有见闻觉知,你去断见闻觉知断不乾淨。持戒精严,执着不放,自己也认为戒律持得不错,持得很好,佛的禁戒我都做到了,再看看别人没有持戒就生烦恼,这个人破戒,这个人修行不善。我们问他是不是真正持戒人?不是,为什麽?《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持戒,没有见别人破戒。佛在底下讲,这底下一句,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戒要不要持?要持,不着持戒的相。见闻觉知要不要离?要离,不执着离见闻觉知的相,这就对了。如是论悉捨,亦捨我我所。捨我就是无我相,捨我所,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能把四相破了,证小乘须陀洹果,《华严经》上所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他就是圣人。不取诸法相就更高一层,要用《金刚经》的话说,连后半部的四见也破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都是法相,不取,不再分别执着了。如是可得道,浅一点的,菩萨道;究竟圆满的,佛道。

我们今天要问,我们常说,祖师大德常讲,功夫不得力,什麽叫功夫得力?我跟诸位说得最简单、最容易懂,你每天知道自己的过失,功夫就得力了。为什麽?你会改过,天天改过,改过是真正忏悔。天天改过,天天自新。改过,烦恼轻;自新,智慧长,功夫得力了。功夫不得力是什麽?不知道自己犯过失。那就一定有同学问,要怎样叫我每天看到自己过失?《弟子规》、《感应篇》是最好的两面镜子,你能够每天早晨、晚上拿来照一照,对对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就会发现。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心行与圣教相不相应,这个人功夫得力了。他如果不肯改过,他就不会去想;他肯想,他就有意思要改正他的过失,这是真功夫,这是真修行。

什麽叫修行?这两个字我们总要把它认识清楚,行是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有三方面,有思想见解的错误;有言语的错误,口业;有身体造作的错误,身业;思想见解是意业,身语意三业。所以真修行的人不在乎这些形式,也不在乎这些仪规,那是团体生活裡面的规律,个人修行不需要用这些。最重要的,无论是团体、是个人,最重要是真正天天反省。

早年,我也说过很多次,我们佛门早晚功课,做早晚功课真正的用意是什麽?早课是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身语意三业要遵循佛菩萨的教诲,不要犯过失,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我今天这一天身语意三业有没有犯过?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怎麽会不进步?当然天天有长进。一个人修行天天有长进,诸佛都讚歎你。一天改一个毛病习气,一年改三百六十条,三年你就转凡成圣。由此可知,转凡成圣真的不难,难在什麽?都是难在懈怠懒散。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把佛菩萨的教训忘得一乾二淨。

所以《弟子规》为什麽那麽困难?难在哪裡?起心动念就把它忘掉了,不容易。我们真能做得到吗?真能。我们在汤池做的实验,我们招了三十位种子老师,要求他们在两个月把《弟子规》落实,真做到了,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大概都可以做到百分之五、六十,很不错!所以他们下乡去教学,收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预期这种教学至少要半年才能看到效果,没有想到他们教学不到两个月,这个地方居民风气就变了,大幅度的改善,所以老师他们的心裡非常欢喜,成就感,我们听到非常安慰、肯定!古圣先贤所说的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上这几句话我们兑现了,我们有真正的体验,决不是思惟想像,我们真把它做到。

肯定人性本善。不善,就是他很不幸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教导他,迷失了自性,所以对于一切犯过失的人要有怜悯心,不可以责备。责备是错了,也是有伤厚道,要用大慈悲心来看待。要自己认真反省检讨,看到别人有过失立刻回光返照我有没有?你自己就有进步,这就叫真正修行;把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把自己的说话修正过来,自己的动作修正过来。如果都能照《弟子规》的标准去做到,你在现前就会有很大的收穫,是你意想不到的,你被别人尊重,你会被别人称讚,这个称讚是实至名归;你会被别人爱戴,没有人不欢喜你,没有人不尊重你。无论你做什麽事情,帮助你的人多,得道者多助,我们佛门讲,你的法缘就殊胜,为什麽?你已经做出榜样,这个榜样是社会大众的标准。《弟子规》是标准,标准的好人,谁不尊重你?恶人看到你也佩服你,也不敢批评你。不像此地,像提婆达多一样,用一些欺诈的方式求知名度,你不需要。认真去做,不要,得来这是真实的,实德。

这个故事后面还有,我们把它的总结说出来就好。这些都不是真正修行人,或者是修学,虽然是好心,没有遇到真善知识的指导,走向歧途,路走错了,不知道修真正的戒定慧。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所举的就是他的结论,「内无实德,虚比贤圣,起下品十恶,如摩揵提者,此发鬼心,行刀途道」,这是《摩诃止观》裡面的话。佛虽然是教了他,他不悟,他有执着、有成见,不能放下成见虚心接受佛陀的教诲,他反问,他说像佛(像你老人家)这样说,「若非见闻等,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这种说话就好像两个水桶倒来倒去,这有什麽意思?说了又否定,否定之后,你又提起来。不知道佛说法的善巧,佛这个说法在破执着。要不要见闻?要。要不要持戒?要。不要执着、不要分别就对了。不执着是阿罗汉,不分别是菩萨。你问阿罗汉持不持戒?菩萨持不持戒?持戒。阿罗汉持戒不执着,菩萨持戒不分别。佛示现要不要持戒?佛持戒不起心、不动念,这个高得不得了,他们不懂。

我看到这一段,我就想到我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台湾新开了一家书店叫艺文印书馆,老闆严一平先生,他是台湾大学教授。教授很苦,每个月的收入很微薄,买书都买不起。我老师方东美先生是教授,那时候台湾《大藏经》出版,想买一套《大藏经》买不起。严一平先生开书店,生意不错,以后教授不当了,做生意,听说没有多少年发了大财,在台湾买房地产,那个时候都是大楼一层一层、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听说买了五十多个单位。现在这个人已经不在了,他年岁大我大概有十几岁,将近二十岁。他就跟我说,他说他读过《金刚经》,我说怎麽样?你读了之后有什麽感想?没有什麽意思,《金刚经》就像两桶水一样,倒过来,倒过去,说了之后马上否定,否定又捡起来再否定,他说没什麽意思。这是学者,大学教授,在那时候还有点小名气。使我们想到世尊在经论裡面讲,「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有成见,我们那时候是初学,听到也很好笑,不敢批评,他长我们一辈。

下面摩揵提就说「如我心观察,持哑法得道」,这就跟严一平看《金刚经》一个意思,哑法能得道吗?白痴能得道吗?「佛答曰:汝依邪见门,我知汝痴道」,你邪见、你愚痴。「汝不见妄想,汝尔时自哑」。这是佛对他的教诲,确实是这样。所以是内无实德,自己以为自己是圣贤,广求虚荣,求虚名,他起的是下品十恶,他所感得的鬼心,行刀途道。这个地方这些话都是智者大师在《止观》裡面所说的,举这个例子。

鬼的业因,第一个因素,佛跟我们讲贪心重,贪财、贪名、贪利。这一节是贪名,名当然裡头也带来利养,都在裡头。为什麽鬼道叫刀途?人没有实德,全是搞假的,名闻利养,都不是真诚心,用一些奸诈的手段而得来,他怕别人夺去,所以常常是提心弔胆,我们讲患得患失。佛在这个地方做了一个比喻,就好比他常常畏惧有人拿刀要杀他,现在就讲他心裡有恐怖,刀途就是恐怖,他的心安定不下来,我们讲有忧虑、有牵挂。这个地方来讲的是他有恐怖,这对刀途道的人,他有恐怖,心不能安。

我们再看底下的一段,第四段,「若其心念念欲胜于彼,不耐下人,轻他珍己,如鸱高飞,下视人物,而外扬仁义礼智信,起下品善心,行阿修罗道」,这是第四种。念念好胜,好强好胜,不肯落在人后,用现在的话来讲,竞争,竞争的心非常勇勐。不耐下人,轻他珍己。就是轻视别人,珍是珍贵,把自己看得很贵重,没有把别人放在眼裡,没有一点点谦虚。如鸱高飞。鸱是鸟,恶鸟,不是一个好的鸟,是鹰一类,我们中国人讲鹞子,是鹰一类。飞得很高,也就是有傲慢心,牠飞得比别的鸟都高,好胜,所以用这个来做比喻,总是希望自己永远高高在上。对外,他也表扬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是好事、是善事,所以他行十善,但是贡高我慢。在佛门裡面烧香,他要烧头一炷香;跟大众在一起共修,他要坐在显着的地位,决不能落在别人后面,这叫下品善心。果报是什麽?阿修罗。

阿修罗,在佛法裡面说这一类的众生有福没有德,他真肯修善,但是傲慢心很高,从来瞧不起别人。但是他修的善多,福报很大。可是到他福报现前,因为贡高我慢的习气严重,伤害别人就多,所以阿修罗的福报享尽多半堕地狱,连人道都得不到。

世尊在《愣严经》裡面告诉我们,六道裡面除了地狱道之外,没有阿修罗,其他的几道都有阿修罗。天上有阿修罗,欲界天,色界没有;色界人没有傲慢心,所以色界没有阿修罗,欲界有。而且欲界的阿修罗大概都是住在四王天跟忉利天,因为往上去要修禅定,贡高我慢得不到禅定,他心定不下来,所以他是有福。人间有阿修罗,你们看中国、外国历史上有暴君,这属于阿修罗,福报大,傲慢心重,怀疑心重,常常杀人,就是傲慢心、瞋恨心。所以佛法常常把阿修罗跟罗刹相提并论,都是过去生中在三宝裡面修福的,没有修德。

由此可知,这阿修罗、罗刹告诉我们,贡高我慢是严重的烦恼,看到阿修罗的因果,我们要觉悟。怎样避免他这不善的果报?你就知道贡高我慢的对面是谦虚卑下。你看圣贤对人都是那麽样的谦虚卑下,释迦牟尼佛如是,我们在经论上看到,纵然遇到贫穷乞丐,佛对他都非常尊敬,为什麽?佛眼睛当中看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怎麽敢轻慢?这真的不是假的。

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谦是列在八德裡头,谦虚。《易经》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只有吉没有凶。只有吉没有凶,在六十四卦裡头只有一卦,哪一卦?谦卦,地山谦,六爻皆吉,所以谦德重要。孔夫子在任何场合当中都是谦卑,你看儒家讲的礼,礼是古圣先贤传下来的,祖宗的教诲。礼是什麽意思?礼是委曲婉转,委曲自己,所以《礼记》头一篇叫「曲礼」,委曲就是谦卑。礼的定义是自卑而尊人,这是礼。对人要尊敬,自己要谦卑,这一种人叫自尊。自尊不是自己自大,阿修罗才叫自大,自尊自大,没有谦卑。佛菩萨、圣贤人他们真正是自尊,自尊表现的是谦卑。

你看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教我们,第一句「礼敬诸佛」,这谦卑。诸佛,你要知道,过去佛,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过很多,我们知道,现在佛也讲了不少,未来佛在哪裡?未来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我们礼敬过去佛、礼敬现在佛,瞧不起未来佛,错了。瞧不起未来佛,连过去佛、现在佛一样瞧不起。由此可知,你对于佛的那种恭敬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出于真心。如果出于真心,是平等的,你怎麽对三世佛有差别的看法?有高下的看法?

夫子,儒家在《礼记》裡面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你看佛法裡面常讲一切恭敬、一心顶礼,都是教谦。谦是对治傲慢,对治贡高。如果阿修罗修的这些善法是以谦卑之心,他的善心就变成上品,就不是下品,这岂不是都在用心不同!岂不是大乘教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他心想不一样,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要不然你修很大的福报,将来堕到阿修罗道。阿修罗因为贡高我慢,一般人如果是无知无意得罪他,可是他可有心,他会找你算帐,他会报复你,你的麻烦就大,常常怨就从这裡结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麻烦就大!

所以什麽叫善心?夹杂着贪瞋痴慢,心就不善,不善的心行善法,他得福。总而言之,你做好事一定得福报,可是果报,那要看你的福报大小,如果在天道(在天上),就是大福报在天上,天阿修罗,天上的罗刹;中品是人间的阿修罗,人间的罗刹;下品是畜生道、鬼道的阿修罗。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晓得,要细心去观察,避免这些过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不求五欲及王位  

(第四集)  

2006/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07a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发心行相」第二首偈: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这首偈前面我们学到清凉大师在《疏钞》裡面给我们说的十桩事情。『发心』,世间人发心发什麽心、行什麽道,我们一定要清楚。大师引用《摩诃止观》裡面所说的,天台止观,第一种,如果念念都是贪瞋痴,我们常讲贪瞋痴慢,坚固不捨,这是发地狱心,行火途道。第二种,贪图眷属,念念多眷属,这是畜生心,行血途道。第三种是念念想得名闻,我们今天讲的知名度,用虚伪、其他的方法取得别人的讚歎,内无实德,这是发鬼心,行刀途道。第四是念念都想胜过别人,就是今天讲的竞争,一定要超过别人,不肯屈居人下,心裡是轻慢别人,珍重自己,这是行修罗道。


今天再看下面第五段:「若其心念念欣世间乐,安其臭身,悦其痴心,此起中品善心,行于人道」。这是我们在现前社会看到最多的。你冷静去观察,你看看我们周边的环境,看看芸芸众生,那是一面镜子,然后回过头来再想想自己,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跟他一样?如果心行跟他一样,我们的果报也跟他差不多。


世间有苦有乐,实在讲苦多乐少,特别是在乱世,得一点乐要付出多少代价!付出的往往我们自己不知道,知道就回头了。特别是今天科技发达,用科学的方法,应用在耕种,应用在水利,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耕种最明显的,机械化的耕种,大规模的生产,没有想到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我们也晓得土壤,你让它长这些五穀杂粮,它需不需要休息?它不是无止境的养分,它需要休息,是我们疏忽了。疏忽了,于是养分供养不足,我们用化学的方法,用化肥、用农药,长出来东西是不错,是很好看,养分变质了。对于畜牧亦复如是,现在科学家才发现这问题严重,所饲养的牛羊猪鸡鸭全是用化学饲料,长得快,长的样子也好看,人吃了怎麽样?吃了之后得癌症,这就是你要付出的代价。所以我看到三十年前汤恩比博士的谈话,那个时候已经在呼吁,希望人要限制科学的用途,农民的耕作要恢复以往人力耕作,不要用这些化学东西,讲的有道理。


大批的砍伐森林是得一点财用,造成什麽?造成地球生态不平衡,给我们带来水灾、火灾、风灾、地震,我们要付出多少生命财产的代价。所以贪图一点物质享受,付出的代价太大!念念贪图世间的享受,我们前面跟诸位做了报告,不想升级,来生还到人道,生生世世留级,恐怕留不住,还要往下降,为什麽?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这个罪就很重。


养殖,你不让牠自然生长,你用化学把牠生长的时间缩短,寿命也缩短,你要不要背因果责任?你缩短众生的寿命,你要受短命的果报;你用生化去饲养,你要得病苦的果报。为什麽会多病?为什麽会短命?都有因缘果报,没想到这个事情。现在聪明人,稍稍有一点警觉性的人都讲求蔬菜要有机的,鸡鸭猪牛最好是老方法来饲养,农村裡面自己养的,这比较可靠,讲求生理上的健康。现在就是说老实话,连生病都不能生,为什麽?医药裡头也是假的,也掺杂很多化学成分在裡头,怎麽能把人的病治好?没有病,你去看医生看出病来了;有病,最后也把自己寿命缩短。说到这个地方使我想起早年李老师在往生的前一天下午,告诉在身边的学生们,世界已经乱了,我们只有一条生路,求生淨土,不可以再贪恋这个世间,老实念佛求生淨土,李老师最后的遗言。


《止观》裡面说得好,世间人安其臭身,悦其痴心。不觉悟,身心都有严重的染污。身体要健康、要长寿,心要清淨,心要慈悲,有慈悲清淨,身健康;要明理,要学圣人,你就不愚痴。我们这一生到这样的年龄还能保持这样的状态,靠什麽?天天不离圣教,念念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我们错得太多,错得太离谱,永远都在这裡修正,什麽时候修行圆满?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在世间法、出世间法,对人对事对物不再执着,首先学这个。实际上统统是要学,就是执着要放下,分别要放下,妄想要放下,三个都要修,但是现前特别侧重在执着。


执着果然放下,对人对事对物都没有执着,你就得正觉,就不愚痴,那你的身就是清淨身,一年不洗澡,身体味道不难闻,这真的不是假的。世间人一天不洗澡,气味就很难闻。虚云老和尚,我们晓得他老人家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一年到头不换衣服的,衣领子都黑了,油腻。到香港来过,香港接待这老人的同修告诉我,他衣服有一股清香。一年到头不洗,衣服有一股清香,一点都不难闻,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麽?老和尚三毒放下了,贪瞋痴慢没有了,所以他的身心清淨。清淨心自然有一种清香,那个香是什麽?是性德,法性裡面本来就有的。


我们也常常跟同学们提起,法性裡头本来具足见闻觉知,本来具足色声香味,而是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着,起了三毒烦恼,把见闻觉知迷惑了,把色声香味破坏了,道理在此地。怎样恢复?果然真正能够依教奉行,能恢复。首先我们要建立信心,要相信《起信论》上所说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所有一切善法是本有的,是性德,自性裡头本来具足的,我统统可以做到;所有一切恶法,本性裡头没有,统统可以断掉。学佛修行首先要建立信心,对这桩事情坚定不怀疑,这样就行。


所以人道,你看看起中品善心。这个善心是什麽?就是十善业,没有达到上善,中善;中善就不失人身,来生还能够得人身。上善,给诸位说,没有恶念,上善。中善,没有恶行,十恶的行为没有,但是有念头,那个念头起来自己晓得,很短的时间就把它化解化掉了,觉悟。前面我们看到阿修罗,阿修罗下品善心,也就是说阿修罗也修十善,但是跟十恶溷杂在一起,这是我们常见的。想想自己也有,处事待人接物,有时候很善,有时候发脾气,生气几天都不能消,那是什麽?那是下品十善。真的是有善心、有善行,自己控制不住,烦恼习气很重,控制不住。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修行修什麽?就是修控制,只要觉悟我错了,错了就要改,不要求别人改,求自己改。求别人改,一切菩萨都成不了佛。他为什麽能成佛?他不求别人,求自己。


现在这个世间冲突很多,我参加过很多这些和平会议,和平能不能落实?没人敢相信,不但一般人不能相信,现在连小朋友都怀疑。我记得好像是去年的春天,这有一年了,有几位老师带几十个小朋友到我们学院来参观,我们很欢喜的接待他们,当中就有一个好像是十二、三岁的学生向我们提出问题,和平真的会实现吗?十二、三岁大概是初中一、二年级,怀疑。我们听了感触很深。动乱的频繁,我们中国近代的大儒梁漱溟先生,临终之前也很感叹的说这个世界还会好吗?所以我们要真正很认真、很严肃的找这个原因,为什麽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们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本来就善。佛说得更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本来是佛」,《华严》、《圆觉》佛都这样讲法。怎麽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很冷静,很长的时间去思惟、去观察,才明白四千五百年前尧舜所说的,人性虽然本善,你要不好好的教他,他就会变坏。中国教育的思想从这个地方生起来,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四千五百年前尧舜就提倡教育,重视教育,教什麽?给诸位说,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教弟子规。教弟子规的目的在哪裡?保持你的本善,不要失掉你的本善,意思在此地。


我们看到古书裡面记载的,中国教育的宗旨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理念一直到满清,四千五百年没有改变,所以中国的社会在整个世界每个国家民族裡面来说,中国可以说得上长治久安。近代我们所遭的不幸,是因为西方文化传到中国来,年轻人对它产生羡慕,所谓喜新厌旧,把自己旧的东西产生怀疑,最后把它抛弃,完全学西方的。所以民国初年很多学者提倡中国应当全盘西化,祖宗的东西不要了,中国这一百年来受这麽多苦难不是没有原因。西方的文化现在也走上末路,今天整个世界的社会动乱,西方人也无路可走,到中国来找,到印度去找,看有没有方法来对治。


所以我们才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在汤池小镇办班教学,大家一起学弟子规。不到半年,有非常令人满意的成果,证明人性本善。所以很多人问我,你在汤池做这个事情,你有什麽企图?你有什麽目的?我说是,我是有企图、有目的,企图目的是什麽?看看古人讲的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要试验一下人性本善是真的是假的,来试验一下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看看到底他有没有佛性?佛性就是觉性、就是觉悟。讲佛性你不懂,讲觉性你也不懂,讲觉悟。你教他,他真的觉悟了,这证明佛说得没错,证明老祖宗讲得没错。所以老祖宗在四千五百前提倡教育,有道理。社会安定,众生都能够互相尊重、相亲相爱,怎麽来的?教出来的。所以我的实验、我的用意、我的企图就是叫世间人知道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要靠什麽?要靠教学,老祖宗的方法对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教学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中断,对的,正确的。教学的内容在从前是四个,现在要加一个,五个: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现在加一个科学。科学不能放在第一,放在第一毛病就出来。现在社会只要科学,其他都不要,所以世界会走向末 ri。科学放在最后有用处,什麽是第一?伦理是第一,道德是第一,这个重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仁义礼智信相不相应?如果相应就是道德,不相应就没有道德。
仁是仁爱,常常想到古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愿意的,我就不能加诸别人;别人加诸我,我愿意接受,我可以忍受,为什麽?我受过圣人教育,他没有,他烦恼习气比我重。一接触就了解,我烦恼比他轻,我智慧比他长。不可以一般见识,一般见识是你们两个平等的。一个高,一个下,这两个人决定吵不起来,这个话是从前章嘉大师教我的。


五十多年前,那个时候在台湾出了一桩事情,就是ji 督教常常侮辱佛教,公开的批评。佛教裡面有个煮云法师,他就出来答辩,写了一本书,《佛教与ji 督教的比较》,说得非常有理由,最后辩论还是他胜。我们对煮云法师很尊重。有一天,我口袋就装这本小册子,《佛教与ji 督教的比较》,那天正好去见章嘉大师,我们的时间是一个星期一次,每个星期天上午一定去拜访他,他给我两个小时的时间。他看我口袋带了一本书,他问什麽书?我就拿出来给他看,他摇摇头。我说人家对我们佛教批评,应该要答覆。他笑笑,错了。怎麽错了?他举个比喻跟我说,他说你看看,有没有三岁小孩跟八十老翁还打一架的?我就明白了。三岁小孩对这个老头骂几句,小拳头打几拳,八十岁老翁是不是真正发脾气要跟他打一架?不会。大师那个境界高,他说不可以,随他怎麽批评,随他怎麽毁谤,正是所谓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自然人家心裡明瞭哪个高、哪个矮。如果一答覆,是平等的,平等才有辩论,平等才会吵,平等才会打。如果程度一个高、一个下,绝对吵不起来,绝对打不起来,为什麽?高的会谦让,然后低的会后悔,会忏悔。我在章嘉大师那裡学到这一点,想想确实是有道理。何必要自己去辩论?别人看得很清楚。


对于处世待人,忍让我是从小就学到了。十几岁在学校念书,同学教给我的,我非常感恩。同班同学,姓白,白振寰。但是我离开学校之后,六十多年没有再见面,不晓得这个人现在还在不在?年龄大概都差不多。在学校,他对我很好,很尊重,可是我常常拿他开玩笑,常常轻视他,小孩不懂事,挖苦他,羞辱他,他都能忍,了不起!一个学期之后,我向他道歉,我从他那裡学到了。我对他怎麽样不好,我听别的同学告诉我,白振寰处处讚歎你,我听了就很难过,显然他比我高,我不如他。


以后我就学会这个本事,别人侮辱我、骂我,我绝不还口,我能够很冷静的来听。他骂完,不骂了,休息了,就算了;打让他打,打到他打累了,他不打了,就算了。我学到这个本事。旁边人看得很清楚,哪一个高、哪一个下,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以后我也被人家看到,徐某人很有修养。我是一年才低头跟人家道歉,可是我在朋友当中,我受人家的羞辱,我能够忍,我也很讚歎他,三天之后就来道歉。我想他比我厉害,我要一年才跟人道歉,他才三天,还不到一个礼拜。所以一生这上面得了很大的受用。


我劝人,特别是做世界和平工作的人,从哪裡做起?从我心做起。这是我在昆士兰大学和平学院讲的,教授座谈会。从我们内心深处把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对立的念头要化解,永远没有对立,我们的身心和谐。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百病不生,你自己得受用,外面那是附带的,别人尊重,别人讚歎。我们身心清淨,接触圣贤教诲才能体会;心浮气躁,不但经典摆在面前你看不懂,善知识给你讲解你也听不懂,为什麽?心不清淨。


我们看到现在的学生,我所看到的大学生,没有耐心。现在在大学上课,跟五十年前的学生不一样。我在大学上课,好像是学佛十年,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后大概三、四年的时间在中国文化学院教书,是正式在哲学系裡面上课,学生还行,还能很认真的学习,现在不行了。现在,中国的学校我不太清楚,没有接触过,外国的学校我接触得多,学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他就听不进去,真的是心浮气躁,我看了之后很难过,这怎麽教法?你要是追究这个原因,这是基础的教育没教好。基础教育,在现在讲小学,小学已经来不及,他已经学坏了。


所以外国人研究教育的,他们也懂得,教育的根是在七岁以前要扎根。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比外国人高太多了,中国人教育从哪裡开始?怀孕开始,胎教。一般平民家庭裡面,夫妻都需要工作,最晚,小孩出生之后就开始教。虽然出生二、三天,只要他眼睛睁开了,他会看,耳朵他会听,大人在他面前一举一动,言谈嬉笑,他统统都落印象。在婴儿的面前,任何一个人举止言谈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开个玩笑到外面去,不可以让他看到,不可以让他听到。所以小孩三岁就很懂事,中国谚语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道理就在此地。外国人能够想到七岁之前就很不错了,他没有读中国书,读中国书现在一定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最懂得教育的是中国的老祖宗。懂得教育,懂得方法,真正在这四千五百年当中看到殊胜的效果。如果我们今天把这个放弃,捨弃掉,重新搞一套,能不能超过?这实验将近一百年,不行。不行,赶快回头还来得及,要不回头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这是我们知道,中品善心,行于人道。记住前面所说的,来生还得人身是留级,没有提升。在人道,我们现在是中品善心,如何能学习到上品善心?因为上品善心你就生天,不到人道来了,升级了。来生还到人道,留级,我们没学得好,留级。如果造作罪业太重,烦恼习气太深,降级,降级还是要去学,无论在哪一道都是学习,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不求五欲及王位  

(第五集)  

2006/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07b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下面第六句,「若其心念念知三恶苦多,人间苦乐相间,天上纯乐。为天上乐,闭六根不出,六尘不入,此起上品善心,行于天道」,这是第六小段。这种人智慧比一般人高,为什麽?他知道六道裡面大致的状况,换句话说,他受过因果教育,知道三恶道苦。三恶道是什麽样的业感得的?贪瞋痴慢,后面还有个疑,怀疑,怀疑什麽?怀疑圣教。圣贤佛菩萨的教诲不完全相信,认为这些东西顶多是劝人为善而已,不见得是真的,所以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还是随顺他的烦恼习气,对这怀疑。如果对圣贤教诲相信不怀疑,他就会接受,他就会认真的去学习。

佛告诉我们三恶道真的是苦多,这不是假的,比我们人间苦得多!这些年来,我们一些同学们都曾经接触过灵媒,大概我们所接触多半都是灵鬼附身,附身的状况在我们这个小道场也有过好几次,大家都看到,绝对不是假装的。给我们透出恶道的苦多,告诉我们现在饿鬼道的苦几乎等于地狱。我们是这麽多年来接受佛法的薰习,所以一看这个形相,听他传出的讯息,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为什麽现在的鬼道所受之苦几乎相当地狱,我们从现在的人所造的业就明白了。

他传来的讯息是果报,我们今天可以冷静观察众生所造的业因,虽然都是造的贪瞋痴,过去人造的比现在人轻,现在人造得重;比起上一个世纪的人,就是一百年前的人,今天我们贪瞋痴所造的,在我想像当中超过十倍都不止,你要是在饿鬼道受的报,你比一般鬼所受的苦也应该超过十几倍。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自作自受,如果你还怨天尤人,你的罪就更重,你所受的苦就更多,这个道理总得要晓得。明瞭之后,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起贪心,自己没有也不生瞋恚,也不会怨天尤人,能随缘。随缘好,执着、患得患失的念头逐渐澹了。

知道人间是苦多乐少,三途可以说只是苦有多少不同,几乎没有乐,不能不知道。天上,它是善因多、恶因少,所以天上只有乐,很少有苦;不是没有苦,也有,太少了。佛给我们介绍忉利天,天人到什麽时候才痛苦?寿快要尽的时候,五衰相现前,他感觉得很痛苦。而且他的五衰相现前的时候,距离他寿终就很近,平常决定没有。他没有生病的病苦,他没有衰老的老苦,他是化生,没有生苦,所以我们讲生老病,这个他没有,他只有一个死苦。死的时候他会很难过,就是五衰相现前。我们人,人间不能跟他比。
羡慕天上之乐,能不能去?当然能。实在讲,我们每个在座的同学过去都曾经在天上住过,只是在天上没有能好好的修,不能往上提升,所以又降级,降到人间,或者是降到饿鬼、畜生,这我们在佛经上都看到过的。天帝,欲界天的天帝,欲界天帝很多,寿命终了堕落到畜生道,受生做野干,野干是狐狸一类的,好像比狐狸小一点,这佛在经上讲的。所以在天上,无论在哪一道,现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都要把这一道的功课做好,希望都能够拿到九十分以上,那就肯定往上升。如果只能到六、七十分,会留级,八、九十分以上才能升级。上升的等级也不一样,我们能够拿到满分,大概一般都是上升到忉利天,八十分前后应该是生在四王天,不一样。

你要是真正觉悟明瞭,不要贪图天上的乐,要把你的上品善行迴向求生淨土,那你就成佛了,这是无比的殊胜,为什麽?到顶头了。我们要是生生世世都把自己在那一世的功课学得很好,是逐渐往上升,升得很慢。你看看欲界天就六层,四王天的功课学好了,成绩都非常优良,升忉利天;忉利天的功课也优良,升夜摩天;夜摩天升兜率天,兜率天升化乐天,化乐天升他化自在天。能够把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放下,不再想这些东西,你就生色界天。色界四禅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每一层功课都是上上等,一直往上升。非想非非想天再上去就是阿罗汉,出了六道,十法界裡面声闻法界。声闻学得好,到缘觉法界;缘觉修得好,到菩萨法界;菩萨修得好,到佛法界;佛法界修得好才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到华藏世界,竖出,你就想多不容易。

所以聪明人,只要我们自己做到上善,我们念佛就有把握往生,取凡圣同居土决定没有问题,为什麽不干?这个机会很难得到,你要是真正明白,我们在这个世间得到一点名闻利养,在不在乎?不在乎,不生欢喜心,我的目标不是这个。受一点委屈在不在乎?也不在乎。一点委屈不能受是要堕三恶道的,一点名闻利养得到之后生欢喜心也是要堕饿鬼道的,生烦恼,你的七情五欲没有断,七情是喜怒爱,恶是讨厌,哀是悲哀,乐是欢喜,欲。你要是起这个,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你就想想,起心动念都不出七情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这是什麽?这是轮迴心造轮迴业,不能往上面轮迴,往下面轮迴,来生得人身,或者来生畜生身、饿鬼身,在这裡头打转。所以有天道这个资格,遇到淨宗法门真叫无比的殊胜,在这一生当中可以在我们六道裡头、十法界裡头毕业,这个机会多难得!只有真正认识,真正明白,他才肯把一切全都放下。

你看此地,六根不出,六尘不入,这就放下了。六根不出就是自己内心不起贪瞋痴慢疑,不起。六尘不入是外面所有的诱huo都不会干扰你,色声香味触法,你见不见?见。眼见、耳听、鼻嗅、舌尝,但是怎麽样?不起贪瞋痴慢,就是佛法裡面讲的随缘而不攀缘。我们现在才晓得,这是我们日常做的功课,这就叫修行。

所以会修的人,我常常讲,顺境(这是讲环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会修的人,佛门裡面讲善学。为什麽?在顺境、在善缘(就是善人),我在这个地方修什麽?修不起贪恋。在逆境、恶人这个境界现前,我学不起瞋恚。没有这个境界,我们贪瞋痴慢怎麽断法?自己以为断了,那是假的。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们,我们在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裡面,他老人家就记载一个故事,一个老修行人住山住了二、三十年,很有道心,心地清淨,不接触外面,不接触缘。以后被人发现,这个人在山上住这麽多年,很多人恭敬礼请他到城市裡面去弘法,教化众生,一到城市裡面去没多久,贪瞋痴慢就起来,就堕落了。古人所谓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就浊,被染污了。被染污,自己还不知道。

所以真正修行,大乘教裡头不认为避开境界去住山、去闭关,大乘不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没效果。大乘教什麽?你要在社会上去磨鍊,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生瞋恚,贪瞋痴慢疑是要在生活当中、是要在境界裡面才能断得掉,那叫真断。避开,找个深山石洞裡面去,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没有经过考验靠不住。所以大乘教的祖师大德常常考试学生,问你会麽?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有味道,很深。你会不会修?会修,不离开境界。我们遭受人羞辱,遭受人毁谤,消业障,不生瞋恚,业障就消了。羞辱我的人是我的恩人,不是他,我业障怎麽会消掉?不是他,我的忍辱、持戒、禅定怎麽修成功?我这一生当中遭遇这些事情太多了,我念念感恩。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我讚歎他,为什麽?他一百个不好,他会有一个好处,我就抓住那一个好处讚歎他,不善的地方一字不提,我感恩。同时,时间长久之后,他知道我们是这样心情回报他,他会生惭愧,他会回头是岸。他帮助我,我应该帮助他;他成就我,我应当成就他,这善学。

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说我想学,我找不到老师,这是笑话,这就是你观念上错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统统是我的老师,谁说的?善财童子做给我们看到的。所以《华严经》,方东美先生非常讚歎,世界上最好的哲学书,有理论,有方法,后头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怎麽回事情?就是从早到晚你所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这裡头有善人、有恶人,什麽样的情况都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这个。你天天接触,你不会参,善财会参。善财会,所以他一生成佛。我们不会,跟这些人物接触都生烦恼,顺境起贪爱,逆境生瞋恚,统统生贪瞋痴。善财童子他生戒定慧,他不生贪瞋痴,叫会学。

这是《华严经》上教导我们的,什麽是善知识?各个人都是善知识,各个人都是老师。我们看到人家行持是正的,与法性相应的,我一看到,我们尊敬他、讚歎他,想想我有没有?我有,很好,要保持;我没有,跟他学。看到别人不善,我要想想我有没有?我有,赶快改;我要是没有,可不能犯他这个毛病。所有一切人事物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我们会不会觉悟?会不会接受?所以教学,学生,第一等的学生受教,他接受教诲。下根的人,他不接受,一定要佛、要大善知识来教,他才肯听,他到哪一辈子才能有成就?善财是个最好的榜样,他这些道理、原理原则,老师文殊菩萨教给他的,教了以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是老师,统统是文殊,所以他成就了。我们如果不是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方式,我们在一生当中要想成就,跟诸位说,那是不可能的。

《华严经》上讲念劫圆融你怎麽体会?会的人,无量劫浓缩成一念,我们讲一念,我们做不到,浓缩在一生。我这一生的修行是一般人的无量劫,为什麽?一般人修行,一生当中未必遇到一个好老师,而我怎麽样?天下之人都是我的好老师,这个进步就快!这是华严境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学生,我一个人。我《华严》讲了不少年,过去在台湾讲过十几年,那是断断续续讲的,因为常常出国去弘法,一出国就中断。在台湾那个时候,大概一年我在台湾住的时间也不过三、四个月,七、八个月都是在外国。我讲过很多,很多很多次,要学善财。善财无常师,没有固定的老师,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老师。不但人是老师,畜生是老师,树木花草是老师,山河大地是老师,他怎麽会不成就!我们能入这个境界,你一生怎麽会不成就?善财一生成就做了榜样,我们跟他一样学法,那你一生肯定成就。这种成就,念佛往生,给诸位说,实报庄严土,不是凡圣土、不是同居土,实报庄严土。

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缘当中无比殊胜的,《华严》。古人为听《华严》,千里万里,真的是不远千里而来,为什麽?为听《华严》。《华严经》听懂了,你就变成善财。《华严经》真正契入,你就晓得除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不是我的好老师,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礼敬诸佛做到了,不学《华严》不懂得这一套。跟一个老师学,跟几个老师学,很有限。华严境界裡面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师,他的言谈举止对我都有启发,都能够帮助我改正我的毛病习气,提升我修养的境界,所以对于一切众生生感恩的心。「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自己本来是这个样子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逐渐就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回归到自性。大乘教裡面讲到这个境界,讲无量劫,讲三大阿僧祇劫。《华严》裡面讲的是,最后给我们示范,一生圆满。这裡也有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也许三年、五年就圆满,你就完全契入;根性钝的,二十年、三十年契入了。念念为众生,自己跟众生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一体,凡圣不二,生佛不二,这些句子我们在《华严经》上常常看到。
所以上品十善的善心的修法,用儒家的话来说,克己复礼,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恢复自己的性德。《弥陀经》上世尊为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也是上善之人。那我们就晓得,此地上善不求生淨土,生天道,他是不知道淨土,欲虽然是控制,没有断,控制住,到天上还是享受五欲六尘的乐。

现在人间不善,人造业非常严重,也影响到天道。前几年我们听到长春百国兴隆寺常慧法师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北朝鲜的山神,三百多位山神派了几个代表到中国来,要请一个法师来领导他们修淨土。我们从这些讯息裡面知道,这些山神做了多少年山神?常慧法师问他们:你们做山神做了多少年?三千多年。常慧法师说:三千多年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为什麽不学佛?那时候愚痴,不知道,疏忽了。现在看看这个世界很乱,zai 难很多,不想再做山神。天上怎麽样?天上去过,也不怎麽样,还是极乐世界好。所以他们都是迫切的求生淨土,找一个念佛法师去带领他们。可是中国护法神很厉害,不准他们带走,他们也无可奈何。最后他们这几位也没有再回去,在中国做了护法神。

另一个维次空间就没有国家民族界限的分别,这些全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裡面生的。我们从西方《前世今生》报告裡面也看到很多的资讯,一般报导都说人死了以后,他就进入另一个空间维次,跟我们三度空间不一样,进入另外一个空间维次。所以我们世间的三度空间维次裡面的界限,国家的界限、种族的界限、文化的界限,统统都没有了,都圆融了。报告裡面也很有趣味,人生在这个世间来了很多次,每次的身分不一样,有时候投胎做男人,有时候投胎做女人。来的时候国籍也不一样,不是每次投胎在一个国家;信仰宗教也不一样,这一世信佛教,可能来世信ji 督教。这我们也相信。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对宗教不排斥,对很多宗教都产生爱好,那是过去生中曾经信那个教,还有一分感情在裡头。我自己本身的例子就很清楚,我对于每个宗教都尊敬,对任何宗教我没有排斥,我都一视同仁,我想非常可能过去这些宗教我都信仰过。所以细心去观察,资讯传来之后,细心观察、细心思惟,对自己就会有很多的启示,真的长智慧。

上品的善心如何落实?我们最近所提倡的,儒家的《弟子规》,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教的《十善业道经》,你把这几样东西认真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上品善心。这个地方讲的原则很重要,那就是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如果烦恼能克服,习气不能克服,那是中品善心。也就是说我刚才讲的这几门功课,我们自己的成绩一定要到八十分以上,不是六十分及格。六十分及格是在人道,中品善心;八十分以上是上品善心,果报在欲界天,提升了,来生不再到人道来,天上去了。天人的福报比我们人间大,这是肯定的,为什麽?《易经》上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级别不相同,现在人讲的,你的道德的级别不一样。

欲界天是要高度的道德,高水平,有六层天,高水平也分六等。人可不可以这六层天我一下就到第六天,到最高的一层,行不行?行。我们在前面读过,扇提罗故事裡面,提韦诚心诚意供养五比丘,用的是上品善心来修供养。他如不如法没关係,对她没妨碍,你看她生化乐天,第五天,从人道一下就到第五天去,这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不但我们可以超越诸天,我们还可以超越声闻、缘觉、菩萨。前面跟诸位讲了,我们能够把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于一切法不再有分别执着,你就超过十法界,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生实报庄严土,就超过十法界,生方便有馀土是超过六道轮迴,真的是无比的殊胜,你说这麽好的机会。

所以这首偈前面两句,「不求五欲及王位」。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绝不贪求,一切随缘,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有也不必拒绝,没有绝不希求,这个态度就好。王位,我们今天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泛指领导人,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不求。各个阶层领导人都是大家要争的,争就有嫉妒,就有瞋恚。富饶不求,就是财富不求,生活能过得去就很好了,一定要认真修行。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太清楚了,财富从哪裡来?财富从财布施。这三种布施是我刚刚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他看我的命很薄、很苦,年轻的时候。命很薄就是寿命短,不是福相,所以看样子就很单薄。命裡头没有财富,你的物质生活是非常艰难困苦,所以教我修福。财布施,你将来财用不会缺乏;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这在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开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一条也很重要。如果真的我四十五岁就死了,即使能往生,我也知道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的,只能到这个程度。我到今年,延寿(延长寿命)延了三十五年,这三十五年修行的功夫,我往生淨土就不是凡圣同居土,这样说起来就是寿命很重要。

在这个地方修行,将来往生大幅度的提升品位,这就是佛在经上讲,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因为这个地方就是你会不会修,会修,进步很快;不会修,退转很快,大起大落。西方极乐世界是平平稳稳的,有进无退,但是进得很慢,这个地方是大起大落。我们如果学善财那就大起,就不会大落;如果随顺我们的习气烦恼,真的是大落。就是不能够忍辱,顺境不能忍,生贪爱;逆境不能忍,生瞋恚,统统是堕落。生贪爱堕饿鬼,生瞋恚堕地狱。如何保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退,有进无退?那就要学善财,善财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也就是要学《华严》。好,今天时间到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不求五欲及王位  

(第六集)  

2006/8/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08a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发心行相偈颂第二首,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前面我们学习到清凉大师在《钞》文裡面,跟我们讲发心错误的十种相。我们今天接着看第七小段,「若其心念念欲大威势,身口意业,才有所作,一切弭从,此发欲界主心,行魔罗道」,这个「七」就是第七段。这在我们世间也是常见,我们看到这些现象,回过头来想想看自己有没有?念念都想求,威势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权力地位,现在人讲权位,不仅是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今天的社会,工商业裡面也不例外。人民团体,有些大的团体走向国际组织,联合国有政治的组织,也有其他不同学术方面的组织,譬如教科文组织,教育、科学、文化,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都可以结盟,都可以参与,走上国际化。是不是都争这些权位、都要向高峰去攀缘?

底下这一句,身口意业,才有所作,一切弭从。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全心全力争名逐利。这个问题归根结柢总是一个教育问题。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有没有教人去争名位?没有。中国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教人要做一个好人,好人的教育,爱人的教育,服务社会大众的教育。无论是什麽样的身分,是什麽样的行业,无非是为社会大众造福,不争名利。在因果教育裡面讲得就更好。中国自古以来,因果教育可以说相当发达,相信人有命运,所谓命裡有的肯定是有,丢也丢不掉,命裡无时莫强求。有没有竞争的心?没有,真的像佛法所说的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位高权重,古时候做到宰相、做到总督,可以为国家人民服务。如果是个布衣百姓,没有这种权位,像孔夫子、孟夫子没做官,能不能为国家服务?能,不但为国家,为整个民族;不但为当时,为万代。圣贤事业,这是大事,比做宰相、做总督的还有意义,还有价值,为国家作育人才,你说这种事业多伟大!从事于教学的工作。所以无论哪个行业,不分贵贱,都要懂得捨己为人,处处与人方便,这就对了。

所受的教育,伦理教育是和睦人群。今天我们处在乱世,我们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人与人为什麽不能相处?本来是和睦的,为什麽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教。能不能怪人?不可以。你怪人,你有罪过,你只有怜悯他,只有同情他,他没有受过教育。从小没人教他,所以从小就随顺烦恼习气养成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年以后要想改可不是那麽容易。中国教育是从小,从婴孩教起。

我常常说,我们的传统教育至少断了三代,有人断了四代。我这种年龄,如果是生长在都市那就完全断了,断四代。我们生长在农村,农村还朴实,还有私塾,传统旧的观念还没有完全丢掉,所以小时候还受了十年这个教育。十年这个根扎得很深,影响到一生。处处要体谅人,好心对人,人家未必好心回报,我们是不是要求回报?不是,如果要求回报,事情就不能做。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把传统的,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让现在人能够认识、能够觉悟,我们目标在此地。

所以做好事不可以希求别人表扬,没有人表扬你。今天做不善的事情,有人表扬,有人讚歎;做好事人家不骂你就算是好了,就难得了。所以今天我们做的工作比过去古人,也像我们这个身分,或者是像民间教私塾的先生们,一般讲穷秀才,我们今天做这个工作比他们难上十倍,乃至于几十倍,这是我们心裡清楚明白。为什麽?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好,你做这个工作确实有人表扬、有人支持,今天不是这样,所以今天做得很辛苦,非常辛苦。要不要做?要做,为什麽?不做就不得了,再过个十年、二十年想做,神仙都无可奈何。

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伦理、道德、因果、智慧,如果要是一旦丧失,这个世界的动乱要想恢复到安定和平,永远没有希望。你说这个事情是不是大事?疏忽了将近一个世纪,你要再做怎麽会不困难?没有人了解你,没有人体谅你。我们从小读圣贤书,对这桩事情认识得很深,不知道那情有可原,知道而不做,我们对不起祖宗,对不起民族,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后代。今天也只有像古人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求名闻利养,不求人了解。那我们做的,要问是不是有人知道?有人,太少了。所以事情只要带头,响应的人有,我们肯定祖宗的大德不会把传统文化在这个世间消失掉。这是从我们汤池种子老师裡面得到莫大的安慰,我们三十个老师裡面至少有一半觉悟过来,我们真正志同道合走这条路,捨己为人,就跟这首偈裡面所说的意思完全一样,『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

我们求的是道,我们的任务是传道,是把中国传统的道统介绍给大家。口头上介绍还不算,一定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要知道天天都在磨鍊,天天都在考验,是不是关关都通过?在裡面最难的是人的磨鍊,一定要把自己磨得很圆、很光滑,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讲水晶琉璃球,一个稜角都没有,这就成就了。所以对于天天找麻烦来磨鍊的这些人,感恩,没有这样的磨鍊,你怎麽晓得自己烦恼习气(我们不讲断)控制住?真正的降伏,并没有灭断,降伏了,能禁得起考验。

所以人知道有命运,命运从哪裡来的?前世所造的业。你命裡面有财,有大财富,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命中有大威势,高官厚爵,你在过去生中修积大功德。佛讲得好,人生酬业,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麽?酬偿业报的。过去生中修积善因,你到这个世间来享福;过去生中造不善因,你到这个世间来受罪。享福是学习,受罪也是学习。所以真正会学的人,无论什麽样的环境,他都会把这一生的功课做得圆圆满满。你看释迦牟尼佛做到了,孔子做到了,孟子做到了,颜回做到了,这是几个很好的例子。这一生当中的功课修好了,他就提升了。有人告诉我,孔子在忉利天,我相信。细心的观察,这些人都是菩萨再来,不是凡人,无论在哪一界都是大慈大悲,都是帮助众生觉悟。

这个工作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果报自然就是离苦得乐。苦从哪来?迷来的。乐从哪来的?觉来的。觉悟就乐了,与财色名食睡不相干,与这些财富贵贱地位也不相干,最重要是要觉悟。颜回在孔子学生当中,是最被孔子常常讚歎的好学生。他没有地位,他没有财富,我们讲是既贫又贱,没有地位叫贱,没有财富叫贫,圣人。以他的能力去追求五欲及王位行不行?行,他确实有能力去追求,为什麽不求?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生存的目的。

生存的目的是要求道、要求觉悟。一般人迷惑,不知道这一生生存的目的,以为目的就是追求财富、追求权位,把这个当作目的。所以清凉大师在《疏》裡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念念追求五欲享受,增长贪欲,贪欲是饿鬼道的业因。你一生追求,求得再大的富贵,你来生到鬼道去。我在前面说过,那不是留级,降级了,你说你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你就很清楚、很明白,降级了。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要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现身说法,不求这些,什麽都不求,求觉悟。人人都觉悟了,天下太平,这个世间没有竞争的,没有对立的,没有怨恨的,你说这个世间多麽美好!人与人都知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你知道因果,你会更欢喜,知道这一生所作所为的是向上升,不是向下坠落。遇到淨土法门的人,我相信尤其是法喜充满,为什麽?他知道他决定得生淨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道相应,与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具备的条件相应,他怎麽会不往生!

所以很多同学问我,我们今天要从哪裡做起?没有别的,从《弟子规》老老实实的做起。那是圣人的胚胎,那是佛菩萨的基础,你从这裡去扎根,你决定正确。我们现前这真正修行的人,有修得不错的,怎麽看出来?他知道他自己的过失,虽然知道,还没有办法改过来,习气很深。这叫始觉,他开始觉悟,能够发现自己过失,也能够真正在改自己的过失。我们老祖宗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要说无过,夫子说过,连尧舜都做不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贤,他们有个什麽好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天天改过,到老死还是在改过。

到什麽人才没有过失?在佛法裡面讲,没有过失只有一个人,究竟圆满的佛果。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过失。佛讲得清楚,儒跟道都没有讲得这麽明白。我们把标准放低,没有明心见性统统都有过失。这个自己要承认,我没有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什麽样子自己晓不晓得?晓得。明心见性就像六祖惠能那样,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学过,接触就通。你看惠能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无论什麽样的经书、什麽深奥的道理,你念给他听,他一听就明白,他就可以跟你讲得头头是道,这叫见性。佛法如此,世间法也不例外。换句话说,那个境界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真见性了。烦恼永远不会生起,对人永远谦虚,你看看《坛经》上所记载的惠能大师。

所以我们末世的后学从什麽地方去觉悟?从经教。觉悟之后,明白之后,你就晓得你这一生应该往哪裡去,应该用什麽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你是真菩萨。我们现在很清楚的知道,菩萨断一切分别执着,世出世间一切法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了。惠能大师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提起他最为亲切。他放下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彻底放下了。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他不但是分别执着没有了,妄想没有了,这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

佛菩萨应化,众生有福。众生有福报的时候,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做国王、做大臣,做各个行业裡面的领导人,众生有福。众生要没有福,该受罪,这各个行业的领导人就变成修罗、罗刹。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昙鸾法师说的,在什麽地方说的?《往生传》的注解,《往生传》他有个注解,他在注解裡面说,众生没有福报的时候。
所以你不能够怪外面境界,没有一桩不是自己的业力感召的,你怎麽能怪人?怪人就错了。尧舜,这在中国文字记载裡头最早提倡教育的,这文字上有记载的。教什麽?教伦理道德,教人断恶修善,最后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他们自己本身做到了。事情遇到障碍,过失不在外面,一定是自己,这是我们要学的。如果说过失都在外面,你就成不了佛,过失在自己才成得了佛,自己永远改过自新,佛法裡面成就是从这方面讲的。

自行化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成佛。自觉是阿罗汉,觉他是菩萨,觉行圆满就成佛。我们这个觉他,觉他怎麽会圆满?现在世界上还有这麽多人都没觉悟,释迦牟尼佛为什麽成佛?这个话,我有一次在马来西亚弘法,一位泰国的小乘法师特别来看我,就提出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发愿要度尽众生,他才能成佛,他说为什麽我现在还是凡夫,没有得度,他为什麽成佛?问得很好,很多人有这个疑惑。你要晓得菩萨度他就是度自己,是要在度化众生裡面成就自己。阿罗汉说得好,众生不好度,所以很多阿罗汉行菩萨道不久就退心了。菩萨不退,这三不退裡面叫行不退,坚持,在这个境界裡面修自己,成就自己,所以他才能圆成佛道,他才能觉行圆满,是自己圆满不是对方圆满。

佛度众生,对方,这大乘教裡常讲,佛不度无缘众生。哪个众生跟佛没缘!这句话怎麽讲法?无缘怎麽说?无缘是不接受,那就没办法。只要他肯接受,佛统统帮忙,没有一个不帮忙。这个我们在讲席裡常常跟诸位报告,我们要学,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助他善根增长,帮助他提升;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就。说佛不度无缘众生,单单讲那个善根已经成熟的,讲这一类的人。这是如来出世主要的目的,让这些众生在一生当中作佛。世尊的教化,那我们就不提了,太多了。在中国,我们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一生当中帮助学生真正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跟他的地位一样的四十三个人,在中国禅宗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很多自己觉悟了,一生当中可能遇到一个、二个,哪裡一生当中能遇到四十三个?惠能大师以前没有,惠能大师以后到今天也没有,这叫有缘人。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这四十三个是有缘人,其他的怎麽样?其他帮助他提升,帮助他种善根,但是不能在一生当中帮助他作佛。

可是淨宗是个例外,这个诸位要知道,淨土宗是例外。你看看在称呼上来说,这是常识,我们必须要懂得,佛门裡面称大师,这个称呼不能随便称的,大师是对佛称呼的,成了佛才能称大师,菩萨称大士,不能称大师。你有没有看到称观音大师?没有。观音大士,大士是菩萨称呼,开士都是菩萨的称呼,唯独大师是对佛的称呼。你看看各个宗派的祖师,没有一个称大师的,只有淨土宗的祖师称大师。我们称印光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慧远大师,淨土宗称大师。换句话说,淨土宗的这些善知识,他们所接引的众生跟禅宗裡面明心见性没两样,就是带业往生,只要能往生,他就成佛了。所以这个法门叫一生成佛的法门,叫易行道。

但是易行道,我在前面屡次跟诸位同学提起,自己一定要在功夫上成就上品十善才能往生,如果自己不是上品十善,佛对你没办法,所以上品十善的人在淨土宗来讲就是有缘人。我们看到许多念佛真正往生,瑞相希有的老太婆、老阿公,细细观察,大多数是老实人。老实人的心地善良,别人欺负他、侮辱他,阿弥陀佛;他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他什麽都没有,心行善良。为什麽会往生?就凭这个。

淨宗法门裡面,祖师大德常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能往生的是哪些人?上智,绝顶聪明智慧的人,他一听都明瞭,他没有疑惑,学了之后,他真能够做到,他能往生。下愚就是老太婆、老阿公,不认识字,也没有听过经,也没有学过教,什麽都不懂,叫他念这句阿弥陀佛,他就老老实实认定,决定不会更改。人家对他好,阿弥陀佛,你要骂他,阿弥陀佛,人家欺负他、侮辱他,阿弥陀佛;除这句之外,什麽都没有,心地清凉自在,这种人决定往生。你不能轻视他,他有的时候往生品位还很高,往往都是什麽?预知时至,无疾而终,走的时候不生病,没病苦。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觉,他自己并不知道,他不懂这些道理,可是他做到了。你跟他讲,他也不懂,但他真正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做到,这是我们一般称之为下愚。这两种人不变,很好得度,这就是淨土宗的有缘人。但是这个下愚在其他八万四千法门裡头不行,其他八万四千法门真的要上智,可是唯独淨宗,下愚能得度。坚定的信仰,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相信我自己一心念佛,阿弥陀佛肯定来接引我,这决定得生。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常常讲,我们学佛的人要从自己内心深处,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要把它化解掉,永远不会跟人对立,我们的身心和平、和谐,这样就能相应。如果这个对立不能够消除,你会看这个人喜欢、看那个人讨厌,这能不能往生?不能。你看不顺眼的人,人家念佛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再碰到的时候,难道还要吵一架、打一架吗?那你不是把极乐世界闹翻了吗?所以,为什麽不能去?原因在此地。什麽时候你有把握?我心目当中一个对立的都没有,你就有把握往生。为什麽?你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你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言行当然是一致。

淨宗学佛就是学阿弥陀佛,不是学别人。世间这些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七情五欲统统放下了,大威势也放下了。追求这个没有好处,这是什麽?都是欲界,没有离开欲界,在欲界裡面总是想做领导人。在今天,领导人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想当领导人,有这个心,想尽方法来争取,这个道是魔道不是善道,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要明白。所以在一个机构裡头,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推举别人,决不是自己,自己总是学谦让,为什麽?自己是教学为第一,教学要身教,处处都是退一步,这就是教化众生。处处谦让,不敢为天下先,这教什麽?教那些喜欢争的人。每个人都争,社会就乱了;每个人都让,天下就太平。让,带头让,那就是真正有德行的人他带头,带头让。选贤与能,让他们去做,自己全心全力协助,在一旁协助,不是不管事,协助。总而言之一句话,要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觉,《无量寿经》在经题上就教导我们,这个可决定不能失掉,清淨平等觉。好,现在时间到了,这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