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德-常随佛学

普贤德-常随佛学




普贤德-常随佛学  

(共一集)  

2006/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75b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普贤菩萨十愿真正讲到愿只有七条,从礼敬诸佛到请佛住世,这是真实的愿。七愿当中前面五条是自利,六、七是利他。后面这三条是属于迴向,也就是迴向三处,「常随佛学」就是迴向菩提,「恆顺众生」是迴向众生,「普皆迴向」是迴向实际,所以这后面三个都是属于迴向。由此可知,大乘教对于迴向非常重视。

迴是迴转,迴转之后有一个方向,也就是我们自己所学的、所修的、所行的,无论是功德还是福德,不要自己享受,自己享受就错了,为什麽?妄想分别执着又起来。你看自己所学的、所修的、所行的统统迴向,不要了,迴向给谁?迴向到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菩提,不为自己。是为自己唯一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讲的回归自性,自性是实际,所以要懂这个。决不求人天福报,也不求四圣法界,连一真法界裡面,像《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淨土裡面四土九品往生,我们不迴向这个,迴向最终极的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诸佛如来果地上所证的,究竟圆满的,我们的目标在此地,不在十地,不在等觉,这个道理要懂。你有这样的志趣,你才会甘心情愿过一种清苦的生活,好!

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榜样!出生在贵族,不出家,继承他父亲的王位,捨弃掉了。宫廷裡面荣华富贵的生活,一般人在追求,求之不得;他老人家既然得到,不要了,放弃了,去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真苦!日中一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过这样的生活。他修行的时候我们不谈,他开悟的时候三十岁,七十九岁圆寂,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四十九年没有后悔,没有一丝毫觉得不如意,天天跟学生、大众在一起讲经说法,快乐无比。我们要认识清楚,所以我们常说,佛门裡头人家看了很苦,苦中有乐,真乐!我们回过头来看世间,世间这些大富大贵,乐中有苦,真苦。释迦牟尼佛示现佛法这种生活方式,苦中有乐,有真乐,你能够看出来,你能够体会到,能够享受到,那你就乐此不疲,你才能真放下。放下之后是什麽态度?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说多快乐!

试问问我们今天跟人还有没有争?争名、争利、争权,那都错了。所以六和敬做不到是什麽原因?就是那个争没放下,求没放下,自己还有贪求,求名求利,你还有求。什麽时候真正做到无争无求,身体在这世间一切随缘,你说多自在!决定不要攀缘。于自己修行、于自己弘法有没有障碍?一丝毫障碍都没有,随缘哪有障碍?

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科技发达,对我们自行化他带来太大的方便。缘不具足的时候,讲经用录音可以,不必录相。录音机现在太方便,无论在什麽地方,录音机很小,装在口袋裡。现在的带子,好像一个带子可以录一个半小时,录一个小时的这品质最好。一堂课一个小时,三个人、五个人无论在什麽地方,坐下来就可以讲。录下来之后再去做光碟,就可以大量流通利益众生。

录相的技术也很进步,我曾经看到新闻记者来採访我的时候,好像是凤凰,凤凰电视有一次来採访我,在我住的地方。他那个小录相机很小,就像一个小照相机一样,非常轻便,只用两盏灯光就可以录相,好像那个录了,他在电视裡面播出去,非常简单。现在东西愈来愈精巧,愈来愈方便,随时随地,一点障碍都没有。何守信访问我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不需要用灯光,自然的光线,这个光碟诸位都可以看到。愈来愈方便,什麽障碍都没有。纵然住在深山裡面,没有这些设备,没有网路,没有摄影棚,可不可以做得到?可以做得到,一个小小的机器,我们录下成母带,拿给别人去製作就行了。所以《华严》裡面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我们今天得到科技的帮助,虽然不能像菩萨那麽大自在,我们也有点小自在。理要懂,事更要清楚。

我们自行化他,在这个大时代当中可以真正能够做到不间断。我们一天两个小时在摄影棚裡面录相,另外可以用两个小时录音,把它做成CD,一天可以保持四个小时,你说多方便!问题是事在人为,我们有没有这个心去做。古谚语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何况这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是好事情。现代的社会,无论是国内、国外,迫切需要。我们就是志同道合朋友不在一起,没关係,每个人各人可以录自己的,不能录相就录音,把母带寄到我们这边来,我们就可以给你做光碟,真正做到自利利他。

第八「常随佛学」,学佛的人不可以忘记这一句,佛才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佛,佛是我们的典型,佛是我们的模范。学佛的人如果对于佛不认识,你怎麽学法?你怎麽能学得像?首先要明确的理解什麽是「佛」?这个名词是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音译过来的。中国古时候文字并不多,这个字是随着译经造的一个新字。中国古时候有「弗」这个字,没有人字边,这个字中国古时候有。印度这个佛跟这个音相近,但是他是人,所以就加一个人字边,这是佛法到中国来才创造这麽一个字,当然造的也不少,为了翻经造不少新字。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佛法没有到中国来的时候没有这个字,中国没有这个字。有没人字边的弗,弗当作否定讲。这个字是专门翻译佛经上一个专有名词。

印度人称佛跟中国人称圣、称神,神圣,意思很接近,只是讲接近,并不完全相等,所以没有办法用神、用圣来翻译。中国的神圣两个字的意思相同,都是讲通达宇宙万物,这种人称之为神,称之为圣。佛这个字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要通达宇宙万物的真相,要加上这两个字。中国人没有说真相,通达宇宙万物。但是佛是通达宇宙万物的真相,在佛经的名词是「诸法实相」。我们中国神圣是通达诸法,而佛跟法身菩萨是通达诸法实相,实相是真相。

真相是什麽?这真的是大学问,真相是万法皆空。《般若经》上给我们讲的事实真相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明明看到现在这个相好像是真的,这相不是真的,在佛法裡面讲这种现象叫相似相续,是相续,但是相续绝对不是这个相跟前面的相相续来的,不是的。相怎麽来的?这是大问题,这不是小问题,大学问,大乘经教裡面讲得很透彻,绝不输给现代的这些科学家、哲学家,决不在他之下。甚至今天科、哲不能解决的问题,佛法裡都有,都给你讲清楚、讲明白。

最新科学发现的报告,其实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已经都说出来,说得比现在人讲的还要圆满、还要透彻。这麽好的东西,可惜就是什麽?没有人能够讲得透彻,没有人常常讲,所以使世间人产生很大的误会,认为佛教是迷信,认为佛教是宗教,这都是搞错了。佛教真的不是宗教,佛教是学术,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于教学,没有建立宗教,他也不是教主,我们称他为老师,现在后人尊称他为本师,根本的老师。就是这种教育,佛陀的教育,他是第一个开始的,我们称他为根本的老师,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他的名号,佛就像我们中国讲圣人,一个真正通达宇宙真相的人,是这麽个意思。

而释迦牟尼,实在讲这个称号就是他老人家一生治学教人的宗旨,名号表现出来了。佛教的是什麽?佛教的是释迦。释迦是梵语,什麽意思?仁慈。仁者爱人,慈者予乐。所以佛家过去祖师大德常讲,用一句话说明佛教是什麽,真的一句话,「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佛教。佛教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以说这八个字就是释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的教学。他怎麽修行的?牟尼是他个人修行的成就。牟尼是印度话,意思是清淨寂灭;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妄想是起心动念。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他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做牟尼。所以他的教学宗旨就在名号上,我们念这个名号就是念佛陀教育的宗旨,就是念这个东西。

上面再加一个「南无」,南无是什麽意思?南无是皈依的意思。我一心一意要学习,这个学习是两方面,我自己要学习的,就是要真正学到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定,这叫根本智;帮助别人叫后得智,叫权智。帮助别人就是释迦,仁爱慈悲,用这个帮助别人,所以佛教在世间是慈悲为本。那个方便,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念这段文字,「无方大用」就是方便。这一段文总共有二0三首偈,讲作用。用什麽方式、用什麽方法帮助众生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帮助众生得乐,这是佛住世一生给我们示现的,所以佛弟子要向佛看齐。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在理论上讲,肯定可以做到。为什麽?因为你本来是佛。换句话说,你本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现在有没有?现在虽然有,妄想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是认识清楚了,它不碍事;你不认识它了,它障碍你。认识它怎麽样?真妄不二。

就好像我们戴有色的眼镜,在太阳底下我们戴个太阳眼镜,我们戴是绿色的镜片,看到外面境界有一层绿色;戴上灰色的镜片,看到外面统统是灰色。我们知道自己戴上的是眼镜,绿色也好,灰色也好,有没有妨害我眼睛?没有。有没有妨害外面境界?也没有。你知道它就不碍事,你要不知道它,怎麽外面东西都变灰、都变绿?那是你不知道,你就产生妨碍,你心裡就不安了。是不是我的眼睛也变绿?眼睛也变灰?佛给我们讲,所以我们做的「凡圣迷悟示意图」,就把这三个东西用三种颜色来表,三原色,红的、黄的、蓝的,把黄 se的代表妄想,蓝色的代表分别,红色的代表执着。如果这三副眼镜一起戴上,你看到那个外面境界就很难看,就严重的染污。有位居士(哪个我忘掉了),他看了我这个东西,他想去配三副眼镜给我做道具,我说很好,你去找,很有意思。

所以你要晓得它并没有妨碍自性,就是你的真心上丝毫没有染着。外面山河大地有没有染着?没有,统统都没有。只要你认识清楚,你就不碍事。所以彻悟之人,古德说一句好,悟了之后才晓得妄是真,不碍事,哪一样不真?样样都是真的。没有悟的时候,样样都是虚妄的。为什麽?你着了相,就好像你戴上这三副眼镜,你认为外面的境界相就是这个样子。你不知道它本来清淨不染,是你自己误会,外面有没有染?没有染。自己有没有被染污?也没有染,内外都没有。问题就在你的眼睛上面这几个镜片上,只是你不知道自己戴了镜片。这个说法妙极了!真的懂得之后,不再执着了。不再执着之后,慢慢这个东西变没有,消除了,为什麽?妄想执着分别就是你有执着、有分别才起来的。

如果分别执着你都放下了,统统没有了,没有之后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真相是什麽?知道真相整个宇宙是一体,都是心性变现的,唯心所现。心性在哪裡?心性所现的一切相全是心性。古大德用金跟器来做比喻,把金比作心性,能现,器是所现,器就是金,金就是器,然后才晓得能现跟所现是一不是二。能现的是性,所现的是相,在佛学的名词:法性、法相。我们这个身,身从相上讲是法身,从性上讲是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我们自己的身跟宇宙之间一切的现象是一体,是一个不是两个。所以大乘教裡面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宇宙确实是一不是二,你就入不二法门。

入不二法门就是见性成佛,佛法教学你就毕业了,这才完全通达明瞭,所以这个时候称你为佛。迷惑的时候一切都不明瞭,叫你做凡夫。三大类的烦恼你去掉第一类执着,称你为罗汉;再去分别,称你作菩萨;最后妄想你也放下了,称你为佛。到统统放下了,生佛的念头都没有,哪裡还有称呼?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这个意思。

见到真相之后,没有言语,不会起心动念,那个时候就叫一真法界,那个时候就叫圆满大觉。十法界依正庄严,过去现在未来都像幻影一样显现在面前,有缘的众生有感,感就是有求,自然就有应。应身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自然就应,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这是我们要晓得,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究竟是什麽性质?诸佛菩萨从哪来的?唯心所现,还是唯识所变,绝对不超过这个原则。连华藏、连极乐,你看古大德说的「唯心淨土,自性弥陀」,在《华严》也是一样,「唯心华藏,自性遮那」,毘卢遮那佛,这才真正明瞭「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最高的境界,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你自然跟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完全相同,仁慈清淨。

事实真相通达叫看破,帮助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叫放下。放下不是放别的,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不是说事上都放下了,不做了。事上放下了,那释迦牟尼佛就不要四十九年天天教学,我们看到教学也很辛苦,他可以不要做了,不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教你放下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不是叫你把帮助众生、教化众生的事放下,那你就搞错。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不生烦恼。就像《坛经》裡面惠能大师所说的只生智慧不生烦恼,那什麽境界?放下。他说这两句,五祖听懂,别人听不懂,别人听了觉得奇怪,甚至于说他很傲慢,真的。所以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行谊,我们是凡夫,我们知道一点是在大乘经裡面得到佛菩萨的境界,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做放下。

放下从哪裡做起?首先就是人事环境裡面着手。人与人的相处,放下自己的成见,能够随顺别人,先学这一点。这好难!佛做起来为什麽不难?丝毫没有困难,从来没有听说佛讲有困难过。你看看,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佛统统随顺。只要没有分别执着你就没有烦恼,你跟环境接触、跟人事接触全是智慧,智慧就把複杂的问题处理得四平八稳。我们常常说这种现象,这是智慧用在日常生活上,用在你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用得那麽好、那麽恰当,而不知道他是自然的,我们为什麽不知道自然?因为我们起心动念,我们没有把分别执着放下,所以不知道是自然的。

我们天天要学,怎麽学都学不像,怎麽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生烦恼,根本的原因不知道。烦恼太重,习气太深,怎麽办?我劝大家从《弟子规》下手。凡是我做不到的就晓得那是我的烦恼习气,不是我做不到,而是什麽?而是你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弟子规》是你本来的,《感应篇》是你本来的,《十善业道经》,许多戒律都是你本来就是那个样子。你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本来就是那样子,现在是迷失了自性,你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扭曲了,跟你本来的样子不一样了,那就叫烦恼习气。你就晓得本来的是什麽?性德,自性本来这样,性德。弟子规是性德,谁的性德?我自己的性德。我今天用这个方法来对治我自己,就是让我自己从烦恼习气裡回归到我的性德,我要把我的本来面目找回来,就是这个意思。不是别人定的,不是别人想出来的。

你要晓得释迦牟尼佛没有思想,思想是烦恼。释迦牟尼佛心清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那个心是什麽?心像镜子一样,所以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用这个来做比喻,镜子照外面形相照得清清楚楚。我们早晨起来洗脸照镜子,晚上睡觉洗脸也照镜子,你们想到镜子,心要跟镜子一样,镜子照的时候它有没有分别?它有没有执着?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统统没有;照得清清楚楚,一点都没有漏掉,所以古人常常教导我们「用心如镜」就对了。用心如镜是佛,是法身大士,是我们本来,我本来的心就是镜子。现在的心就像照相机裡面底片一样,照一个印一下,照一个印一下,染污到极处,所以六根对六尘境界什麽都不知道,迷惑颠倒,这心被染污了。染污无量无边,佛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执着,第二大类是分别,第三大类是起心动念,三大类的染污。

心性就在当下,诸法实相也在当下,就是搞不清楚,就是不能明瞭,天天在那裡猜,天天在那裡疑,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迴、变成三途地狱,这些境界,梦境,《证道歌》上讲得很好,「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诸位要晓得,学佛就是回归自性,佛是谁?佛是自己不是别人,自己本来是佛。我迷了,释迦没有迷,阿弥陀佛没有迷,毘卢遮那没有迷,那我照他那个样子就能把我自己的佛找出来,可不能找别人,因为别人跟我一样迷,迷不能破迷,觉才能破迷。难得现在我们知道有几个觉悟的人,释迦觉悟了,弥陀觉悟了,毘卢遮那觉悟了,好!我们以他做榜样,认真向他学习就是向自己自性学习。他所显示的一切,教我们的一切,全是我们自性。我是众生,他是佛,众生跟佛不二,所以你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是我自性现的释迦。

今天这个世界是唯心世界,自性弥陀,唯心淨土,我们那个地球是唯心所现,是好是坏、是福是祸都在一念之间。一念善,这个世界美好到极处;一念不善,这世界就变成饿鬼、地狱,假的不是真的。怎麽样改造这个社会?怎样化解问题?都在自己内心,不在外面,这是佛学。希望同修要向这裡面细心去体会,那你得的受用无穷,你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条我们就学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