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经文、注解、开示、读诵-资料汇集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首页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咒》难字 | 《楞严经咒》读诵 | 古大德注疏 | 近现代注解 | 单章精义 | 相关经论 | 持诵修习 |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楞严经》资料站首页古大德注疏明钱谦益.楞严经疏解蒙钞 → 文章内容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录(之五)2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07-07-22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录(之五)

海印弟子 蒙叟钱谦益集佛顶宗录第五

(参会公案.举拈偈颂)



  二参会公案


  富楼那问佛。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琅玡觉云。老僧即不然。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迷时三界有。悟后十方无)。

  ○荐福信云。先行不到。末后太过。

  ○五祖演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佛眼远云。既生山河大地。如何得复清净本然。既复清净本然。云何却见山河大地。大众如何即是。良久云。水自竹边流去冷。风从华里过来香。

  ○净因成禅师上堂。拈拄杖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看看。富楼那穿过释迦老子鼻孔。释迦老子钻破虚空肚皮。且道山河大地在甚么处。掷下拄杖云。虚空翻筋斗。向新罗国去也。是你诸人。切忌认叶止啼。刻舟求剑。

  ○僧问韶国师。一切山河大地。自何而起。师云。此问从何而起。

  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

  ○五祖演云。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筑著磕著。

  ○佛性泰云。若是德山即不然。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只是十方虚空。

  ○慧明道人问彦上坐。从上先德。有得悟者无。曰有。师曰。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举手指曰。只今天台山岿然。如何得消殒去。彦俊辨自负。瞪目遁去。

  ○佛眼远云。从前先圣。岂不发真归元。如何十方虚空。至今尚在。又云。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幻沤既灭。虚空殒无。三有众生。从兹殄瘁。四生九类。如何得无。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僧问云门。混沌未分时如何。师云。露柱怀胎。云分后如何。师云。如片云点太清。云太清还受点也无。师不对。(详见宗旨)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僧问破灶堕。物物无形时如何。堕曰。礼即惟汝非我。不礼即惟我非汝。僧礼谢。堕曰。本有之物物非我也。所以道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举雪峰云。尽大地是你。将谓别更有。云门云。不见楞严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先净照禅师。问楞严大师。经中道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被物转。即名凡夫。即如升元阁。作么生转。

  ○僧问韶国师。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师曰。汝唤甚么作物。曰恁么则同如来也。师曰。莫作野干鸣。

  ○僧问石门慈照。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未审山门佛殿如何转。师云。我向汝道。汝还信么。云。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师云者漆桶(僧问延庆傅殷师。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未审转甚么物。师曰。道甚么。僧拟议进语。师曰者漆桶)。

  ○僧问谷隐聪禅师。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万象是物。如何转得。聪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若有意智。即为物转也。

  ○僧问岑和尚。如何转得山河国土归自己去。师曰。如何转得自己成山河国土去。曰不会。师曰。湖南城下好养民。米贱柴多足四邻。僧无语。师示偈曰。谁问山河转。山河转向谁。圆通无两畔。法性本无归(赵州云。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沩山忠道者。阅楞严经次。问东明迁。如我按指。海印发光。佛意如何。迁云。用按指作么。云。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又作么道。迁云。亦是海印发光。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栯堂益上堂举此云。石脾入水即干。出水即湿。独活有风不动。无风独摇。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僧同归省禅师。未审在甚么处。师云。南斗六。北斗七。

  此大讲堂(至)又观清净。

  ○雪窦显云。惭愧释迦老子。说甚还与不还。文殊堂里万菩萨。到处觅不得。元来总在者里。灵利汉一见。便请拗折柱杖。

  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雪窦示众。举此经云。阿难意道。世界灯笼露柱。皆有名相。亦要世尊指出此见精明元。唤作甚么物。愿令我见佛意。我见香台时。你作么生。阿难云。我亦见香台。即是佛见处。佛言。我见香台。则可知。我若不见香台时。你作么生见。阿难云。我亦不见香台即是见佛不见处。佛言。汝云不见。自是汝知。他人不见处。汝如何得知。古人云。到者里只可自知。与人说不得(佛果云。若道认见为有物。未能拂迹。吾不见时。如羚羊挂角。声响踪迹气息都绝。你向什么处摸索。经意初纵破。后夺破。雪窦出教眼颂。亦不颂物。亦不颂见与不见。只颂见佛也)。

  (△天童云。有见有不见。日午点灯。无见无不见。夜半泼墨。若信见闻如幻翳。方知声色若空华。且道教中还有衲僧说话么)。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虎丘隆谒圜悟入室。悟问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曰。还见么。隆曰见。悟曰。头上安头。隆脱然契证。悟叱曰。见个甚么。隆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悟肯之。

  ○佛眼嗣竹庵和尚。与伯父持一居士。醉心楞严。庵曰。若离前尘有分别性。正是生死根本。士骇曰。佛妄说耶。庵曰。佛固不妄。约只今居士对面征诘。心果安在。庵后上堂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落华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送落华。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万松云。雪窦直颂见佛。佛果单提佛不见处。只可自知。天童颂沥干沧海。逼塞太虚。竹庵直明非物之见。亦生死根本。此衲僧鼻孔长。皆出教意外。别具一只眼。古佛舌头短)。

  ○德山涓禅师上堂。举见见之时四句。喝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众中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休寐语。却许伊具一只眼。

  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相国崔公群。见如会禅师。问曰。师以何得。会云。以见性得。会方病眼。崔云。既云见性。其奈眼何。会曰见性非眼。崔稽首谢之(法眼别云。是相公眼)。

  ○云岩作鞋次。洞山近前曰。乞师眼睛得么。师云。汝底与阿谁去也。曰良价无。师曰。设有。汝向甚么处著。山无语。师曰。乞眼睛底是眼不。山曰非眼。师便喝。

  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

  ○僧问延庆殷。见色便见心。灯笼是色。那个是心。师曰。汝不会古人意。曰。如何是古人意。师曰。灯笼是心。

  ○晦堂和尚云。碍处非墙壁。通处没虚空。若能如是会。心色本来同。拂子是色。那个是心。露利汉才闻举著。隔墙见角。早知是牛。更若拟议思量。何啻千里万里。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云峰悦云。祖师亦云。六根不恶。还同正觉。乃云会么。直饶你向者里参见祖师了。更买草鞋。行脚三千里外。也被翠岩换却眼睛了也。还有不甘的么。

  ○大沩问仰山。妙净明心。汝作么生会。仰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沩云。汝秪得其事。仰云。和尚适来问什么。沩云。妙净明心。仰云。唤作事得么。沩云。如是如是。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徐龙图阅楞严至此。告海昌遇禅师。佛意诚谓幽深。师云。你如何会。徐欲祗对。师以拂子便打。徐云。和尚也无些子人情。师云。我若不打。你又堪作生么。却问黄龙。释迦老子。到者里。还有出身处么。龙却打一拂子。师云。且听诸方断著。

  无相则无。非无即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

  ○张无尽曰。昔支慜度云。但无心于万境。万境未尝无。诘其所谈。稍似今计。肇师破云。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也。

  当知十方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皓月供奉问长沙岑曰。蚯蚓断为两段。两头俱动。未审佛性在阿那头。沙曰。动与不动是何境界。月曰。言不干典。非智者之所谈。秪如和尚言动与不动。是何境界。出自何经。沙曰。灼然言不干典。非智者之所谈。大德岂不见首楞严云。当知十方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乃示偈曰。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为众色。悟时刹境是真心。身界二尘无实相。分明达此号知音。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云际祖禅师问南泉。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泉云。王老师与汝往来者是。祖云。不往来者。泉云。亦是藏。祖云。如何是珠。泉召云师祖。祖应诺。泉云。去。汝不会我语。祖从此信入。

  ○圆通国师云。如今还有人信入么。若有。罔象到时光灿烂。若无。离娄行处浪滔天。

  ○佛果云。尽大地是如来藏。向甚么处著珠。尽大地是摩尼珠。唤甚么作藏(天童云。永嘉歌云。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如何是藏。如何是珠。往来者是。不往来者亦是。南泉指藏拾珠。如放在汝掌中。指似与汝。既往来不往来是藏。唤应不唤应俱是珠。又何疑)。

  无非不非。无是不是。

  ○稠禅师云。一切外缘。本无定相。是非生灭。一切由心。若自性不生。谁言是非。能所俱无。诸相恒寂。

  ○龙济修山主云。是柱不是柱。非柱不见柱。是非已去了。是非里荐取(雷庵受云。文殊问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欲请如来拣定是非是义。昭然示之。如来亦欲令大众亲证见与见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于中无有是非二相。即顾问文殊。如汝文殊等。文殊告云。我真文殊等。而如来复宣明曰。但一月真。乃至是月非月。譬如击涂毒鼓。远近闻者皆丧。昔修山主尝曰。是柱不是柱云云。此老垂慈之至。与先圣无少异。未知学者。若为契会)。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百丈怀海和上。因拨火示沩山灵祐。因兹顿悟。百丈谓曰。此乃暂时岐路耳。经云。欲见佛性。当观因缘时节。时节既至。如迷忽悟。似忘忽忆。方省旧道己物。不从他得。是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无法。汝今既尔。善自护持。沩山谓香严曰。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被一问。直得茫然。将平日看过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屡乞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以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师遂将所看文字烧却。辞归南阳。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沐浴焚香。遥礼沩山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

  ○石头迁曰。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

  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楚南禅师上堂。设使解得三世佛教。如瓶注水。及得百千三昧。不如一念修无漏道。免被天人因果系绊。问如何修。曰。未有阇黎时体取。曰。未有某甲时教谁体。南曰。体者亦无。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

  ○忠国师问紫璘供奉。佛是何义。云是觉义。师云。佛曾迷不。曰不曾迷。师曰。用觉作么。

  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秦王判涅槃论曰。若无圣人。知无者谁。

  ○妙喜云。今人参禅怕落空。只者怕落空的还空得么。经云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明暗色空。

  ○天圣道禅师上堂。日月绕须弥。人间分昼夜。南阎浮提人秪被明暗色空留碍。且道不落明暗色空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柳色黄金嫩。梨华白雪香。

  譬如琴瑟箜篌。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保宁勇上堂举此文。拈拄杖云。者个且非琴非瑟。有大妙音。众中莫有妙指者么。试请一发看。若无。保宁自家品弄去也。横按拄杖云。还闻么。良久云。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僧问保福。如何是入火不烧。入水不溺。福曰。若是水火。即被焚溺。

  从无始来。迷己为物。

  ○镜清怤问僧。门外甚么声。曰。雨滴声。师曰。众生颠倒。迷己逐物。曰。和尚作么生。师曰。洎不迷己。曰。洎不迷己。意旨如何。师曰。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雪窦颂云。虚堂雨滴声。作者难酬对。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会不会。南山北山转滂沛)。

  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

  ○天童略举云。若能推底是汝心。则认贼为子。修山主云。若能推底不是汝心。则认子为贼。天童拈云。如今推也。是子是贼。买帽相头。去鱼食骨。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佛语文殊。汝坐道场乎。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在诸法。坐实际故(释曰。若如是解者。未必是不坐道场。是坐道场。当坐道场。是不坐道场矣。何以故。道场等不出实际故)。

  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法眼问百法座主。百法是体用双陈。明门是能所兼举。座主是能。法座是所。作么生说兼举。

  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石巩问西堂。汝还解捉得虚空么。堂曰。捉得。巩曰。作么生捉。堂以手撮虚空。巩曰。汝不解捉。堂却问师兄作么生捉。巩把西堂鼻孔拽。堂作忍痛声曰。大煞拽人鼻孔。直欲脱去。巩曰。直须恁么捉虚空始得。

  松直棘曲。鹄白乌玄。

  ○洞山聪禅师上堂。教山僧道甚么即得。古即是今。今即是古。所以楞严经道。松直棘曲鹄白乌玄。还知得么。虽然如是。未必是松一向直棘一向曲。鹄便白。乌便玄。洞山道。者里也有曲底松。也有直底棘。也有玄底鹄。也有白底乌。久立。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

  ○云岩埽地次。道吾云。太区区生。岩云。须知有不区区者。吾云。恁么则有第二月也。岩提起扫帚云。者个是第几月(玄沙云。正是第二月。长庆棱问玄沙。云被他倒转扫帚拦面摵。又作么生。沙休去云门云。奴见婢殷勤。真如云。将勤补拙)。

  ○曹山僧问古人有言。尽大地惟有此人。未审是甚么人。师云。不可有第二月去也。云。如何是第二月。师云。也要老兄定当。云。作么生是第一月。师云险。

  ○安国球问玄沙。如何是第一月。沙曰。用汝个月作么。球言下大悟。

  ○僧问法眼和尚。如何是第二月。曰森罗万象。曰如何是第一月。曰森罗万象。

  ○宗鉴达云。见闻觉知。思量分别。一见便见。无第二月。又云。拈华示众。空自点胸。微笑破颜。落第二月。

  彼人因指。应当看月。

  ○玄沙和尚示众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犹如画月。曹溪竖拂。犹如指月。时鼓山出众云。月聻。师云。者个阿师。就我觅月。山不肯。却归众云。道我就他觅月(护国元云。玄沙鼓山。各说道理。要且未识月在。诸人要识月么。幸无偏照处。刚有未明人)。

  ○有僧问法眼。指即不问。如何是月。眼曰。那个是汝不问底指。又僧问。月即不问。如何是指。眼曰月。僧曰。学人问指。和尚为什么对月。眼曰。为汝问指。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圆照上堂举此。拈起柱杖曰。者个是尘。作么生说个转法轮底道理。山僧今日不惜眉毛。与诸人说破。拈起也。海水腾波。须弥岌峇。放下也。四海晏净。乾坤肃静。敢问诸人。拈起即是。放下即是。当断不断。两重公案。击禅床下座(尼妙总上堂。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山僧今日与此界他方佛祖。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现前四众。各转大法轮。交光相罗。如宝丝网。若一草一木。不转法轮。则不得名为转大法轮。所以道于一毛端。乃至大中现小等。不动步游弥勒楼阁。不返闻入观音法门。情与无情。性相平等。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于此倜傥分明。皇恩佛恩。一时报足)。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僧举问干峰和尚。未审路头在甚么处。峰以柱杖一画云。在者里。(万松云。天童曾道。十方无篱落。从本来元没遮栏。四面亦无门只者里便是入处。所以干峰一画云。在者里。唤作干峰与僧指路。又道与他画断。决不是者个道理)僧举似云门。门拈起扇子云。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会么(黄龙南云干峰一期指路。曲为初机。云门乃通其变。故使人不倦。者僧不会干峰。云门别与一条活路。竹庵早曾点破。颂云。干峰不用指陈。云门休打骨董。自然东海鲤鱼。筑著帝释鼻孔)。

  ○云门云。你若不识。大唐国里人。在你眼睫里卖香药。又云。者个是屋。上头是天。手里是柱杖。作么生是涅槃门。法云秀以手空中一画。喝云。九流于是乎交归。众圣于是乎冥会。乃知新罗高丽南番日本。西天此土。十方世界。一切人民。尽在诸人鼻孔里。叫叫闹闹。东头买贱。西头卖贵。诸人还闻么。若不闻。还我耳朵来。

  ○僧问云门。薄伽梵即不问。如何是一路涅槃门。师云。我道不得。云。和尚为甚么道不得。师云。你举话即得。

  ○道吾和尚示众。古今日月依旧山河。若明得去。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若明不得。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僧问应干禅师。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师曰。踏著石头硬似铁。僧云。还许学人进步也无。师曰。点滴依前落二三(出续灯录)。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云峰悦云。所以道不浪随功涉位。经有经师。论有论主。你道衲僧门下。还有者个消息么。良久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枯木成禅师上堂。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但了归元性。何愁方便门。诸人要会归元性么。露柱将来作木杓。旁人不肯任从伊。要会方便门么。木杓将来作露柱。撑天柱地也相宜。且道不落方便门一句。作么生道。三十年后。莫教错举。

  妙湛总持不动尊。顶楞严王世希有。

  ○五祖演云。大众。若作禅会则谤经。若作经会则谤禅。若作一团则儱侗。有人跳得。日销万两黄金。若跳不得。有处著你在。

  ○泐潭准云。同异成坏总别。三四五六七八。欲要随流入流。无过先解此法。拈柱杖卓一下云。此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若也分别。落在众生境界。且道不分别。不思量。是个甚么。掷下拄杖云。妙湛总持不动尊。顶楞严王世希有。

  不历僧祇获法身。

  ○僧问利山和尚。不历僧祇获法身。请师直指。山曰。子承父业。曰。如何领会。山曰。贬剥不施。曰。恁么则大众有赖去也。山曰。大众且置。作么生是法身。僧无对。山曰。汝问。我与汝道。僧问如何是法身。山曰。空华阳焰。

  ○古德云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天童拈云。且道舜若多神。唤什么作法身。良久云。还会么。不可续凫截鹤。夷岳盈壑去也。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沩山举临济辞黄檗。檗唤侍者。将先师禅版拂子来。济召侍者将火来。檗云。汝但将去。已后坐却天下舌头在。问仰山云。临济莫孤负他黄檗也无。仰云不然。沩云。子作么生。仰云。知恩方解报恩。沩云。从上莫有报恩事不。仰云有。只是年代久远不欲举似。沩云。子但举看。仰云。楞严会上。阿难赞佛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岂不是报恩上事。沩云。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广慧琏示众。佛法本来无事。从上诸圣。尽是捏怪。强生节目。压良为贱。埋没儿孙。更有云门赵州。德山临济。死不惺惺。一生受屈。老僧者里即不然。便是释迦老子出来。也贬向他方世界。举未了。琏云。你若恁么会。入地狱如箭。云。未审作么生会。琏便打。僧拟议。曰会么。僧云不会。曰。山僧今日不避诸方检责。为你说破。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天衣怀示众。玄黄不真。黑白何咎。六祖道。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此个说话。直入维摩丈室。住金色光中。见十方世界。四圣六凡。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又见一类众生。寝生死夜。惛惛睡眠。不觉不知。作金鸡报晓一声。令伊省寤。岂不快哉。若能如是。方可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文峰说上堂。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香积世界。以香饭为佛事。翠岩者里。秪于出入息内。供养承事过现未来尘沙诸佛。无一空过者。过现未来尘沙诸佛。是翠岩侍者。无一不到。诸上座还会么。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

  ○赵州有时屈指云。老僧唤作拳。诸人唤作什么。僧云。和尚何得将境示人。州云。我不将境示人。若将境示阇黎。即埋没阇黎去也。云。争奈者个何。师便珍重。

  ○雪峰一日。伸手向僧面前握拳云。尽乾坤若凡若圣。若男若女。若僧若俗。山河大地。都总在者一握里。

  ○钦山邃见僧来伸手云。开即为掌。五指参差。复握手云。握即为拳。必无高下。还有商量分也无。僧竖起拳。师云。汝只是个无开合汉。

  ○黄龙心在室中。竖拳示僧云。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未审唤作甚么。

  ○道场辨谒佛眼远。远问从上祖师方册因缘。许你会得。忽举拳云。者个因何唤作拳。师拟秪对。远筑其口云。不得作道理。师顿去知见。遂作礼。远云。者钝汉。师笑而趋出。

  ○别峰印因圆悟问。从上诸圣。以何接人。师竖起拳。悟云。此是老僧用底。作么生是从上诸圣用底。师以拳挥之。悟亦举拳相交。大笑而止。

  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

  ○世尊在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命匠雕栴檀像。世尊下忉利天。像亦出迎。世尊三唤三应。乃云。无为真佛。实在我身。

  ○无边身菩萨。将竹杖量世尊顶丈六了又丈六。量到梵天。不见世尊顶相。乃掷下竹杖。合掌说偈云。虚空无有边。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穷劫不可尽。

  ○僧问百丈如何。丈曰。为作有边见。无边见。所以不见如来顶相。秪如今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无无见。是名顶相见。

  ○赵州云。如隔罗縠(又答云。你是阇黎)。

  ○问黄檗。菩萨云何不见顶相。答。实无可见。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秪教你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外道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以云弥勒亦如也。如即无生。如即无灭。如即无见。如即无闻。如来顶即是圆见。亦无圆见。不落圆边。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佛在竹园精舍。与大比丘众结足安居。至自恣日。优波离尊者。观诸大众。如海清净。无有缺犯。惟有文殊师利菩萨不乐所止之处。好游聚落。违犯禁戒。优波离具以白佛。欲摈出文殊。佛曰。但摈得便摈。优波离遂集众。鸣犍椎。左右上下。皆是文殊。遍虚空界一切之处。悉是文殊。世尊谓优波离。你欲摈那个文殊。优波离放下楗椎。礼拜忏悔(一云。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尽其神力。椎不能举)。

  ○寒拾问丰干。去五台作恁么。干曰。礼文殊。山曰。汝不是我同流。干独游五台。逢一老人。问莫是文殊么。老人云。岂可有二文殊。干作礼。忽然不见(赵州代干云。文殊文殊)。

  ○佛陀波利尊者游五台。遇一老人。问什么处去。云台山礼文殊去。老人云。大德见文殊还识么。者无对。

  ○语溪文喜师游五台。礼金刚窟。感文殊示现。后参仰山。充典座。文殊常现于粥镬上。师以搅粥篦便打。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宗镜引文殊师利巡;行经云。文殊师利。遍巡;五百比丘房。皆见寂定。最后难舍利弗。广显性空无碍之理。五百比丘。从座而起。于世尊前唱言。从今已后。更不复见文殊身。不复闻其名字。如是方处。应速舍离。所有文殊一切在处。亦莫趣向。所以者何。文殊烦恼解脱等一相说故。舍利弗令文殊为决了。文殊言。实无文殊而可得故。若实无文殊可得者。彼亦不可见广为说法。四百比丘得漏尽果。一百比丘更谤陷入地狱。后还得道。所以无见是真见。无闻是真闻。不见不闻文殊。是真见真闻文殊矣)。

  我于尔时。乘白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

  ○世尊因普眼菩萨。欲见普贤。不能得见。乃至三度入定。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能得见。而来白佛。佛云。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普眼于是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如寤时人。说梦中事。

  ○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说六波罗蜜。与觉时同异。提曰。此义深远。吾不能说。会中有弥勒大士。汝往彼问。舍利弗问弥勒。弥勒云。谁是弥勒。谁名弥勒。

  命终之后。上升精微。

  ○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菩萨问曰。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秪说者个法。秪是梵音清雅。令人乐闻。

  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

  ○陆大夫与南泉行次。见天王。乃问天王居何地位。泉曰。若是天王。即非地位。陆云。闻说天王居初地。是不。泉云。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

  即时阿难。执持应器。

  ○世尊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问。如何是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去。

  跋陀婆罗。忽悟水因。

  ○石梯和尚。侍者请浴。梯曰。既不洗尘。亦不洗体。汝作么生。者曰。和尚先去。某甲将皂角来。梯呵呵大笑。

  ○佛果云。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且道洗个什么。忽悟水因。自然了当。且道悟个什么。洗亦无所得。触亦无所得。水因亦无所得。若向个里直下见得。便是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僧问天盖幽禅师。有人问。有禅院名无垢净光。为甚么却造浴室。僧无语。盖代云。三秋明月夜。不是骋团圆。天童颂云。欲会本来无垢的。莫须入水见长人。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应庵华云。思是闻之本。闻是思之用。且道作么生说个入的道理。青原白家三盏酒。吃;了犹道未沾唇。

  ○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钁头大笑便归。百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僧归院唤问。适来见什么道理。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丈乃笑。

  ○僧问归宗和尚。初心如何得个入处。宗以火箸敲鼎盖三下。云还闻不。僧云闻。宗云。我何不闻。又敲三下。问还闻不。僧云不闻。宗云。我何以闻。僧无语。宗云。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林间录云。观音悟圆通。与归宗闻不闻之义无别。何也。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相不生。则世间生灭之法灭。静相不生则不为寂灭所留系。此二中间。不住动相。亦不困静相。观音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也)。

  ○僧问历村和尚。如何是观其音声而得解脱。师将火柴敲柴曰。还闻不。曰闻。师曰。谁不解脱。

  ○赤干行者闻钟声。问仰山。有耳打钟。无耳打钟。师曰。汝但问。莫愁我答不得。曰。早个问了也。师喝曰去。

  ○僧问大阳汉禅师。如何是敲磕底句。师曰。槛外竹风摇。惊起幽人睡。曰。观音门大启也。师曰。师子咬人。乃曰。闻声悟道。失却观音眼睛。见色明心。昧了文殊巴鼻。一出一入。半开半合。泥牛昨夜游沧海。直至如今不见回。

  ○僧问玄沙。承和尚有言。闻性遍周于沙界。雪峰打鼓。者里为甚么不闻。沙曰。谁知不闻。

  ○曹山车一日闻钟声。乃云。阿[口*耶]阿[口*耶]。僧云。和尚作么。师云。打著我心。

  ○僧问云门。生法师云。敲空作响。击木无声。如何。师以抂杖敲空云。阿[口*耶]阿[口*耶]。又敲板头云。作声么僧云作声。师云者俗汉。又敲云。唤甚么作声(又僧举前问法眼。忽闻齐鱼声。谓侍者曰。还闻么。适来若闻。如今不闻。如今不闻。如今若闻。适来不闻。会么)。

  (△王肯堂曰。二老所标。一破根。一破尘。皆生公之义疏也)。

  ○法眼因四众士女入院。问永明潜。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见睹金银合杂。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潜曰。好个入路。

  ○僧问道场讷禅师。如何得闻性不随缘去。师曰。汝听看僧礼拜。师曰聋人也唱胡笳调。好恶高低自不闻。曰。恁么则闻性宛然也。师曰石从空里立。火向水中焚。

  ○高僧释法空。入台山幽居。每有清声。(每夜必闻有声)召曰空禅。如是非一。自后法空知是自心境界。(久而自悟。皆我自心之境。安有外声哉)以法遣之。遂乃安静(智证传云。楞伽言。彼所见非有。是故说惟心。以风幡相待。无有定属以无定属缘生。则名无生。六祖所示见境既尔。则空禅所悟闻尘亦然。首楞严云。见闻如幻翳。乃至犹如梦中事者。讵不信夫)。

  观世音菩萨。现八万四千手眼。

  ○陆亘大夫问南泉。大悲菩萨。甚处得许多手眼来。泉云。如国家用大夫作什么(雪窦显别云。不及大夫所问。保宁勇别云。也未为分外)。

  ○道吾问云岩晟。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晟曰。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吾曰。我会也。晟曰。作么生会。吾曰。遍身是手眼。晟曰。道也太煞道。秪道得八成。吾曰。师兄作么生。晟曰。通身是手眼(万松云。有无目山人卖卜。雨过泥涂著鲜白鞋入市。人问汝无目。如何泥不污鞋。山人举拄杖云。拄杖头上有眼。以山人为证夜间摸著枕子。手上有眼。吃饭时舌上有眼。听法识人耳中有眼。苏子瞻与聋人说话。画字而已。复笑云。我与彼皆异人也。我以手为口。彼以眼为耳。佛言六根互用信也)。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定慧信和尚问僧。忠国师无情说法。南方尊宿。如何商量。僧云。诸方皆云六根互用。信云教中道无眼耳鼻舌身意。将甚么互用。

  ○药山一日问云岩云。闻汝解弄师子是不。曰是。云。弄得几出。曰。弄得六出。云。我亦弄得。曰。和尚弄得几出云。弄得一出。曰。一即六。六即七(林泉道。古宿出辞吐气。与修多罗合。故经云。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四大五阴。

  ○赵州示众。未有世界。先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僧问承师有言。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如何是此性。州云。四大五阴。曰。此犹是坏底。如何是此性。州云。四大五阴(法眼云。是一个。是两个。是坏不坏。且作么生会。试断看)。

  ○玄沙与天龙入山见虎。龙云和尚虎。曰。是汝虎。归院。龙请益。沙曰。娑婆世界。有四种极重事。若人透得。不妨出得阴界。

  ○僧问黄龙新。如何是四大毒蛇。曰。地水火风。如何是地水火风。曰。四大毒蛇。僧乞师方便。曰。一大既尔。四大亦同。

  ○药山因施主施裈。提起示众曰。法身还具得四大也无。道得与他一腰裈。道吾曰。性地非空。空非性地。此是地大。三大亦然。山曰。与汝一腰裈。

  ○僧问太安。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如何是法身。师曰。一切施为。是法身用。曰离却五蕴。如何是本来身。师曰。地水火风。受想行识。曰。者个是五蕴。师曰。者个异五蕴。又问此阴已谢。彼阴未生时。如何。师曰。此阴未谢。那个是大德。曰不会。师曰。若会此阴。便明彼阴。

  ○竺尚书问岑和尚。蚯蚓斩为两段。两头俱动。未审佛性在阿那头。师曰。莫妄想。曰。争奈动何。师曰。会即风火未散。书无对。师唤尚书。书应诺。师曰。不是尚书本命。曰。不可离却。即今秪对。别有第二主人。师曰。唤尚书作至尊得么。曰。恁么总不秪对时。莫是弟子主人不。师曰。非但秪对与不秪对时。无始劫来。是个生死根本。示偈曰。学道之人不识真。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雷庵受曰。入三摩提者。要在不迷五阴主人。而亲识主人面目。知主人住处。若识主人面目。知其住处。魔将何所施力。世尊谓阿难。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降伏尘劳。是己古之宗师。皆自召曰主人翁。复自应之曰诺。又曰。惺惺著。他时后日莫被人瞒。呜呼。此可真为善知识者也)。

  (△紫柏曰。众生不知现前日用。能分别好恶之心。是前尘影子。认为本来人。此认一错。千错万错。沦坠长劫从此起也。长沙岑曰。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神若缘境而有。则此识本自无体。若不缘境而有。则此识神境未触时。本无窠臼。佛言。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楞严常住真心。即此本无窠臼者是。用诸妄想用字。即此认字是)。

  六根。六尘。六识。

  ○世尊因黑爪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两株来供养佛。召云仙人。梵志应喏。佛云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枝华于佛前。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枝华。佛又云。仙人放下著。梵志云。我今空身而住。更教放下个什么。佛云。吾非教汝放舍其华。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免生死处。有本作放生死处)梵志于言下得无生忍。

  ○神鼎諲问僧。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惟识惟心。眼声耳色。是甚么人语。僧曰。法眼语。师曰。其义如何。曰。惟心。故根境不相到。惟识。故声色枞然。师曰。舌味是根境不。曰是。师以箸夹菜置口中。含胡而语曰。何谓相入耶。僧不能答。

  ○僧问石门照。师子是兽中王。什么却被六尘吞。师云。须知六尘好手。

  ○洞山行脚次。逢一婆担水。师索水饮。婆云。水不妨饮。婆有一问。须先问过。且道水具几尘。师云。不具诸尘。婆云去。休污我水担。

  ○问曹山。沙门岂不是大慈悲人。师曰是。曰。忽遇六贼来时如何。师曰。一剑挥尽。曰。尽后如何。师曰始得和同(庞居士云。一群六个贼。生生欺杀人。我今识汝也。不与汝为邻。汝若不伏我。我即到处说。教人尽识汝。使汝行路绝。你若肯伏我。我即不分别。共汝一处住。同证无生灭)。

  ○中邑恩禅师。因仰山问如何得见性去。师曰。譬如一室有六牕。内有一猕猴。外有猕猴。从东边唤猩猩。猕猴即应。如是六牕。俱唤俱应。仰山礼谢起云。适蒙和尚譬喻。无不了知。更有一事。只如内猕猴瞌睡。外猕猴欲相见如何。师下绳床执仰山手作舞云。猩猩。与汝相见了譬如蟭螟虫。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头叫唤云。地广人稀。相逢者少。

  ○僧问赵州。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州云。急水上打毬子。僧复问投子。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子云。念念不停留(雪窦显颂云。六识无功伸一问。作家曾共辨来端。茫茫急水打毬子。落处不停谁解看)。

  (△经云。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湛入合湛。归识边际。华严云。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曹山问僧。菩萨定中。闻香象渡河。历历地。出什么经。僧云。涅槃经。山云。定前闻。定后闻。僧云和尚流也。山云。滩下接取)。

  无痛痛觉。

  ○保福见僧来。以杖打露柱。又打僧头。僧作忍痛声。福曰。那个为什么不痛。僧无对。

  即嗅与香。二处虚妄。

  ○僧问海宴师。如何是古寺一罏香。师曰。历代无人嗅。曰。嗅者如何。师曰。六根俱不到。

  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

  ○云门问陈尚书。看法华经是不。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

  ○雪窦显上堂。僧问如何是时节因缘。师云。瞌睡汉。僧便喝。师云。诈猩猩。复云。譬若世界坏时。大水竞作。其间无量众生。或没未没。互相悲号。仰望苍苍。皆云相救。四禅天人一见。高声便喝。咄哉众生。我曾预报汝。令频频上来。汝却不听。如今有什么救处。乃拍手云归堂。

  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万松云。第一义且置。你要圣谛作么。天皇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楞严道。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只者达磨道。廓然无圣。石火电光中。不妨手亲眼辨。

  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世尊因有异学问。诸法是常耶。世尊不对。又问诸法是无常耶。亦不对。异学云。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对我。世尊云。汝之所问。皆为戏论。



  首楞严经卷末五录(卷七)





  首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录(卷八)



    海印弟子 蒙叟钱谦益集佛顶宗录第五



  三举拈偈颂



  (此中又三○初总明宗本。以一代时教因缘为宗故○次别拈语句。如七征八还等文○后通明经义。不取逐文分配)。



  总明宗本



  涅槃经过去佛所说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言如是偈句。乃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说。开空法道)。

  (△章安云。半偈者。但说无常一边。不说常边。故言半偈。有为三相。何故但明生灭而不言住。四句偈迮。是故略之。住法不显。生灭迁谢。但明始终。中间宜略。文云。所说空义。此偈明无常。那得是空。只无常即是空之异名。大品云。无常即动相。动即空相。净名云。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今亦无常。是不生不灭义)。

  大智度论阿说示(五人之一)为舍利弗说偈。

  ○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说(舍弗利闻此偈已。即得初道。还报目连。亦得初道。今按本经。舍利弗目连。皆言是三迦叶说。阿难言。是老梵志说。缘起互异)。

  ○法华文句頞[((白-日+田)/廾)*頁](亦阿说示此云马胜)答偈。

  ○诸法从缘生。是故说因缘。是法缘及尽。我师如是说(有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又云。如是灭与生。我师如是说)。

  (△智证传云。法华经曰。无上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永明曰。缘起佛种者。报身佛。非法身佛也。经以一乘为言。则宁当分别法报身乎。所谓是法住法位者。马鸣所言随顺世间种种知故。世间之相。既曰种种。则非以本自性而皆从缘起。何哉。知其缘起而无生。即是佛种。枣柏云。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于是顿见迦叶波说偈之意)。

  中论破因缘品偈。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一作说)无生。

  ○释曰。不自生者。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因缘。复次。若从自体生。则一法有二体。一谓生。二谓生者。若离余因。从自体生者。则无因无缘。又生更有生。生则无穷。自无故。他亦无。何以故。有自故有他。若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共生则有二过。自生他生故。若无因而有万物者。则是为常。是义不然。无因则无果。若无因有果者。布施持戒等。应堕地狱。十恶五逆。应当生天。以无因故。

  ○智论云。如镜中像。非镜作。非面作。非执镜者作。亦非自然作。亦非无因缘。何以非镜作。若面未到。镜则无像。以是故非镜作。何以无面作。无镜则无像。何以非执镜者作。无镜无面则无像。何以非自然有。若未有镜。未有面。则无像。像待镜待面然后有。以是故非自然作。何以非无因缘。若无因缘。应常有。若常有。若除镜除面。亦应自出。以是故非无因缘。诸法亦如是。非自作。非彼作。非共作。非无因缘。云非自作。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生法不自在故。诸法属因缘故。亦非他作者。自无故。他亦无。若他作。则失罪福力。若共作有二过。自过他过。一切诸法。必有因缘。是苦乐和合因缘。生前世业因。以实求之。无人作。无人受。空五众作。空五众受。

  ○天台止观云。根尘相对。一念心生。能生所生。无不即空。妄谓心起。起无自性。无他性。无共性。无无因性。起时不从自他共离来。去明不向东西南北去。此心不在内外两中间。亦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之为心。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不可得故。生即无生。亦无无生。诸法不自生。那得自境智。无他生。那得相由境智。无共生。那得因缘境智。无无因生。那得自然境智。当知四取是生死本。故龙树伐之。有四取。则有依倚。依倚则是非。是非则爱恚。爱恚生一切烦恼。烦恼生故。戏论诤兢生。诤兢生故。起身口意业。业生故。轮回苦海。无解脱期。今以不生等破四性。性破。故无依倚。乃至无业苦等。清净心常一。则能见般若(当观此一念。为从心自生心。为对尘生心。为根尘共生心。为根尘离生心)。

  (△若心自生者。前念为根。后念为识。为从根生心。为从识生心。若根能生识。根为有识。故生识。根为无识。故生识根若有识。根识则兼。又无能生所生。根若无识而能生识。谓无识物。不能生识。根既无识。何能生识。根虽无识而有识性。故能生识者。此之识性。是有是无。有已是识。并在于根。何谓无性。根无识性。不能生识。又识性与识。为一为异。若一。性即是识。无能无所。若异。还是他生。非心自生。如此推求。举竟知心不从自生)。

  (△若他生者。若言心不自生。尘来发心。故有心生。引经云。有缘思生。无缘思不生。若尔。尘在意外。来发内识。则心由他生。今推此尘。为是心故生心。为非心故生心。尘若是心。则不名尘。亦非意外。则同自生。又二心并。则无能所。尘若非心。那能生心。如前破。若尘中有生性。是故生心。此性为有为无。性若是有。性与尘亦无能所。若无。无不能生。如是推求。知心毕竟不从尘生)。

  (△若共生者。若根尘合。故有心生。根尘各各有心。故合生心。各各无心。故合生心。若各各有合。则两心生。堕自他性中。若各各无。合时亦无。譬如镜面。各有像故合生像。各无像故合生像。若各有像。应有两像。若各无像。合不能生。若镜面合为一而生像者。今实不合。合则无像。若镜面离故生像者。各在一方。则应有像。今实不尔。根尘离合。亦复如是。如是推求。知心毕竟不从合生。又根尘各有心性。合则生心者。当检此性为有为无。如前自生中破)。

  (△若离生者。若根尘各离而有生心者。此是无因缘生。为有此离。为无此离。若有此离。还从缘生。何谓为离。若无此离。无何能生。若言此离有性。性为有为无。若性是有。还从缘生。不名为离。若性是无。无何能生。如是推求。知心毕竟不从离生)。

  (○智证传云。如来推检阴入处界。一一皆空。夫非因即是不自生。非缘即是不他生。非自非他。安有和合。即是不共生。非自然性。即是非无因生。四句无生。界从何有)。

  (○熏闻云。龙树尊者。为被末代人根转钝。广作观法。实以推检四性为本。正顺如来最后垂范)。

  (○释要云。因即自性计。缘即他性计。因缘合即共性计。自然即无因性计。即是四性观推检。令见无生。诸法若自性生。无缘从何生法。如水无风。岂自成浪。若云他缘生者。他又焉能自生法。如风无水。焉能起波若云共生。未合各无。共时安有。又共涉二边。体属谁耶。共生尚非。无因岂有。此四既空。名字亦绝。性相执除。三空自显)。

  ○清凉云。外道谓冥性为自。梵天为他。微尘和合为共。自然即无因。又此四计。亦是僧佉卫世若提子勒婆娑也。

  中论观四谛品偈。

  ○众因缘生法。(止观诸本作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亦名为)假名。亦是(亦名)中道义。

  ○释曰。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何以故。众缘具足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

  ○止观云。今将中观论。合此四番四谛。论云。因缘所生法者。即生灭四谛也。我说即是空。即无生四谛也。亦名为假名。即无量四谛也。亦名中道义。即无作四谛也(北齐慧文禅师读此偈。恍然大悟。顿了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得一心三智之文。依论立观。智者大师。禀承南岳。依三观立四教)。

  ○清凉云。因缘之言。通于四教。因缘故生灭。因缘故即空。因缘故假名。因缘故中道。因缘为主故。四教皆带之。又此四教。由三观起。从假入空。析体异故。有初二教。从空入假。从假入中。有别教起。三观一心中得。有圆教起。

  (△孤山云。此之三止。即天台三观。奢摩他即空观。三摩即假观。禅。那即中观。龙树四句偈。盖谓此矣。阿难始以三法为请既蒙开示。至乎领解。还以此三而叹乎佛。故曰。妙湛总持不动尊。妙湛即空智也。总持即假智也。不动即中智也。及佛为富楼那说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即心即空。离即离非。三谛炳然。如指诸掌。及为阿难说六解一亡而结叹云。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华开莲现。喻即中也。金刚坚利。喻即空也。如幻有形。喻即假也。洎文殊简示圆通。亦以此为喻。故曰。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但以佛母喻中道为异耳。其于诸文中。重重演说。一一破迷。或用于空。或谈于假。或显于中。言偏意圆。盖悉具三法也)。

  (△长水曰。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即因缘所生法也。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我说即是空也。此见及缘。亦名为假名也。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亦名中道义也)。

  掌珍论偈颂。

  ○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

  ○清凉云。掌珍颂者。清辨菩萨所造。一论惟释此偈。今按此是楞严第五。世尊重宣说偈之初颂。清凉言清辩造论。一论惟释此偈。乃正释如来所说之偈也。此中两重比量。具如蒙钞。



  别拈语句



  七处征心。

  ○端师子颂云。七处征心心不遂。懵懂阿难不瞥地。直饶征得见无心。也是泥中洗土块。

  ○东林颜云。七处征心款便成。推穷寻逐案分明。都缘家贼难防备。拨乱乾坤见太平。

  ○北涧简云。吹糠著米。翻成特地。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绝岸湘云。七处征他天外天。毫光直射阿难肩。瞿昙忒杀怜儿切。逼得鲇鱼上竹竿。

  ○佛眼远颂云。善逝明知直不邪。要穷妄识是空华。故令庆喜推心目。胜相初观始出家。在内何缘昧肝胃。相知在外又成差。琉璃比眼还同境。闭障开明未有涯。合处随生难定体。根尘兼带转蓬麻。世间一切都无著。水陆空行作翳瑕。七处无归全失措。从兹始得遍河沙。

  ○古德偈云。七处征心心不有。心不有处妄元无。妄元无处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八还辨见。

  ○端师子颂云。八还之教垂来久。自古宗师各分剖。直饶还得不还时。也是虾跳不出斗。

  ○东林颜云。明暗色空不可还不可还者绝跻攀。夹截虚空成畔岸。一重水隔一重山。

  ○北涧简云。色空明暗。各不相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绝岸湘云。还还还后更还还。一个闲人天地间。昨夜大虫遭虎咬。皮毛落尽体元斑。

  ○妙喜杲云。佛之一字尚不喜。有何生死可相关。当机觌面难回互。说甚楞严义八还。

  合颂。

  ○紫柏可读楞严七征八还。置卷而叹。本是泥里土块。何乃众生颠倒。支支离离鼓粥饭气。颂曰。七处征心心征心。八还辨见见辨见。从教猛风荡钓舟。一任吹去水清浅。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天童灭翁上堂举颂云。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在钓鱼矶。日斜风定无人埽。燕子衔将水际飞。(咄咄是无等等咒)。

  ○心闻贲云。日暖风和景更奇。华华草草露全机。荼[菧-氐+(林/糸)]一阵香风起。引得游蜂到处飞。

  ○北涧简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破庵祖先偈云。见犹离见非真见。还尽八还无可还。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谁识老瞿昙。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白云端颂云。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华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竹庵观云。若为物所转。则不同如来。何故一切众生。皆证圆觉。此如荆溪所谓一者示迷。元从性变。二者示性。令其解迷故也。南禅师颂云云。此老不唯能尽经意。抑且妙得理体)。

  ○真如喆云。若能转物即如来。处处门开见善财。华柳巷中呈舞戏。九衢承醉卧楼台。

  ○佛心才云。毛吞巨海。芥纳须弥。乾坤大地。直下同归。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径山杲李参政转物庵铭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咄哉瞿昙。诳谑痴呆。物无自性。我亦非有。转者为谁。徒劳心手。知无自性。复是何物。瞥起情尘。扪空摸骨。此庵无作。住者何人。具顶门眼。试辨疏亲。

  ○(此庵应云。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不是与人难共处。大都缁素要分明)。

  (△林泉云。是知头头上显。物物上明。唯怕常人。不具正眼)。

  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处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雪窦显颂云。全象全牛翳不殊。从来作者共名模。如今要见黄头老。刹刹尘尘在半途。

  ○佛心才云。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姮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佛鉴勤云。说离百非存轨则。言无一法尚筌罤。毗耶默默曾缄口。摩竭寥寥镇掩扉。

  ○湛堂准云。老胡彻底老婆心。为阿难陀意转深。韩干马嘶芳草渡。戴嵩牛卧绿溪阴。

  ○径山杲云。妙喜亦有一偈。不在湛堂之下。荒田无人种。种著有人争。无风荷叶动。决定有鱼行。

  ○紫柏可云。苍龙惯喜卧重泉。颔下骊珠愈灿然。借问有谁能抉得。化为日月照山川。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鼓山圭颂云。拄杖头边无孔窍。大千沙界犹嫌少。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遁庵演云。色空明暗本无因。见见犹来亦误人。见不及时犹未瞥。那知殃崇是家亲。

  ○海印信云。见不及处。江山满目。不睹纤毫。华红柳绿。白云出没本无心。江海滔滔岂盈缩。

  ○径山杲云。春至自开华。秋来还落叶。黄面老瞿昙。休摇三寸舌。

  ○杰峰和尚云。见见之时非是见。石火光中拏闪电。三冬旱地出莲华。六月炎天飞雪片。见犹离见见不及。胡饼之中休呷汁。天晴定是日头红。雨落必然地下湿。

  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举僧问琅玡觉和尚。觉云我则不然(云云)。

  ○白云端颂云。混混玲珑无背面。拈起有时成两片。且从依旧却相当。免被旁人来觑见。

  ○佛鉴勤云。因风吹火徒为妙。借手行拳未足多。清净本然随口道。忽生大地与山河(万松云。此唤骑贼马[匙-匕+干]贼。夺贼枪杀贼)。

  ○天童觉云。见有不有。翻手覆手。琅玡山里人。不落瞿昙后(万松云。龙树摩诃衍论曰。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此翻手覆手也。琅玡上堂云。见闻觉知。俱为生死之因。见闻觉知。俱为解脱之本。譬如师子返掷。南北东西。且无定止。若也不会。且莫辜负释迦老子。此所以不落瞿昙后也)。

  ○紫柏可云。婴儿失怙久飘零。蓦路相逢唤一声。识得阿娘肠断处。从教铁汉泪须倾。

  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卍庵颜颂云。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性觉必明认影明。眼耳便随声色转。

  ○北涧简云。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山河大地。万象森罗。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卍庵颜颂曰。一钱为本万钱利。富不足而贫有余。换骨夺胎些子药。输他潘阆倒骑驴。

  ○北涧简云。金盘不可动。辘辘转难住。停待良久间。圆明湛如露。

  阿难大众获本妙心。

  ○卍庵颜云。东西南北捉虚空。海角天涯信不通。力尽神疲无处觅。万年松在祝融峰。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长庆巘禅师。注楞严经。说文云。楼子和尚。因从街市过。经酒楼下。因整袜带少住。闻楼上人唱曲云。你既无心我便休。忽然大悟。从此号楼子。

  ○慈受深颂云。唱歌楼上语风流。你既无心我便休。打著奴奴心里事。平生恩爱冷啾啾。

  ○本觉一云。偶闻清唱发高楼。你若无心我也休。直下狂心能顿歇。从兹演若不迷头。

  ○宝峰明云。你既无心我也休。此身无喜亦无忧。饥来吃饭困来睡。华落从教逐水流。

  ○宝华鉴云。你若无心我也休。鸳鸯帐里懒抬头。家童为问深深意。笑指纱牕月正秋。

  ○[仁-二+幻]堂仁云。因过华街卖酒楼。忽闻语唱惹离愁。利刀剪断红丝线。你若无心我也休。

  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寒山子诗云。昔年曾入大海中。为探摩尼誓恳求。直到龙宫深密藏。金关锁断鬼神愁。龙王守护安身里。宝剑星寒勿处搜。贾客却归门内去。明珠元在我心头。

  ○腾腾和尚一钵歌云。万代金轮圣王子。只者真如灵觉是。菩提树下度众生。度尽众生出生死。不死不生真丈夫。无形无相大毗卢。尘劳灭尽真如在。一颗圆明无价珠。

  ○石巩和尚弄珠吟云。如意珠。大圆镜。亦有中人唤作性。分身百亿我珠分。无始本净如今净。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隐显即今无二相。对面看珠识得么。

  ○融大师颂云。法忍先将三毒共。佛性常与六情俱。但信研心出妙宝。何烦依外觅明珠。

  六解一亡。

  ○北涧简颂云。六用无功信不通。一时分付与春风。篆烟一缕闲清昼。百鸟不来华自红。

  ○卍庵颜云。根尘缚脱本同源。一处休时六用捐。手把一条红断贯。娘生鼻孔一时穿。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

  ○万回和尚偈曰。明暗两忘开佛眼。(一云黑白两忘)不系一法出莲丛。真空不坏灵智性。妙用恒常无作功。圣智本来成佛道。寂光非照自圆通(智证传云。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夫不因明尘而自发。不为暗尘之所昏。则佛眼开矣。又曰。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以纤尘未尽则未至等妙。所以贵不系一法也。佛眼既开则不受一法。然寂光非照。故首山临终偈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俱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午后泊然而化。黑白两忘之效也)。

  ○达观和尚举勘凝庵居士。士曰。见暗之见。即是见明之见。师命侍者灭灯。以掌障其面。大喝云。见么。士罔措。示偈曰。拄柱飞来一阵风。烛光触灭暗尘通。谁知别有通天路。一道神光照不穷。

  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虚堂愚颂城东老姥云。城东圣姥坐莲台。大地众生正眼开。与佛同生嫌见佛。一身难作二如来。

  今此会中阿那律陀等。

  ○汾阳昭六相颂云。见是阿那律。分明无一物。大地及山河。演出波罗蜜 闻是跋难陀。声通总莫过。远近一齐了。更不念摩诃 香是殑伽女。慈悲心遍普。净秽尽能知。即此我人母 味是憍梵钵。甜苦寻常说。入口辨辛酸。恰似当天月 触是舜若多。善恶总能知。屠割无嗔喜。秪个似弥陀 意是大迦叶。毗卢供一法。幽室显然分。枝派千光叶。

  如摩登伽宿为淫女。

  ○紫柏可摩登伽经颂云。怪底瞿昙老滑头。临机纵夺有谁俦。无端赚杀邻家女。嫁与祇园少比丘。

  观世音菩萨成三十二应身获十四无畏法。

  ○西域那烂陀寺戒贤论师祈观音文云。闻性空持妙无比。思修顿入三摩地。无缘慈力赴群机。明月影临千涧水。

  ○东坡居士观世音赞云。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呼者若自痛。则必不能呼。若其了不痛。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众生以二故。一身受诸苦。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赴救。

  ○洪觉范赞云。我闻菩萨昔因地。所供养佛名观音。从闻思修而悟心。心精遗闻而得道。见闻觉知不可易。譬如西北与东南。而此乃曰闻可遗。令人惘然堕疑网。龙本无耳听以神。蛇亦无耳听以眼。牛无闻故闻以鼻。蝼蚁无耳闻以身。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彼于异类昧劣中。而亦精妙不闻断。况我自在慈忍力。无碍解脱独不然。钟鼓俱击声不同。知其不同是生灭。而二种声不同参。即是同时寂灭法。稽首净智功德众。广大庄严悲愿海。闵我心明力不逮。时时种子发现行。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酒辄复逢佳酝。愿灭颠倒痴暗障。愿获辨才智慧藏。游戏十方微尘刹。亦施无畏利众生。凡曰有心能闻者。同入圆通三昧海。

  ○卍庵颜颂曰。三十二应不思议。十四无畏如流水。男子身中入定时。女人身中从定起。

  ○北涧简云。趁队选圆通。无端立下风。当时供死款。错说在闻中。

  ○芙蓉楷上堂。钟鼓喧喧报未闻。一声惊起梦中人。圆常静应无余事。谁道观音别有门(良久云还会么。休问补陀岩上客。莺声啼断海山云)。

  ○二十五圆通赞。迦叶赞云。然灯续明。奉佛舍利。饰像以金。报德如是。灭定中已证圆通。何故拈华重瞥地。

  ○弥勒赞云。修唯识定。证慈氏尊。如风吹水。自然成纹。一生授记作佛事。三会龙华分不分(咸辉比丘)。

  十地五位。

  ○天圣道禅师上堂拈云。不从一地至一地。寂灭性中宁有位。释迦稽首问然灯。仁者何名为授记。

  远离依他及遍计执。

  ○傅大士金刚经颂云。妄计因成执。迷绳为是蛇。心疑生暗鬼。眼病见空华。一境虽无异。三人乃见差。了兹名不实。长驭白牛车。

  跋陀婆罗入浴忽悟水因。

  ○雪窦显举古。跋陀十六开士。随例入浴。忽悟水因。诸人作么生会。他道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也须七穿八穴始得。颂曰。了事衲僧消一个。长连床上展脚卧。梦中曾说悟圆通。香水洗来蓦面唾。

  ○大沩智云。超诸现量。即悟水因。体明无垢。孰云洗尘。得无所有。了无相身。成佛子住。妙触常存。

  ○涂毒策云。洗尘触体两空寂。妙证密圆超见思。白璧无瑕空受玷。圆通会里受涂糊(空室道人成都范县君。设浴榜云。一物也无。洗个甚么。根尘若有。起自何来。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古灵只解揩背。开士何曾明心。欲证离垢地时。须是通身汗出。尽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

  香严鼻观。

  ○莫将尚书谒南堂静。使其好处提撕。适入厕。闻秽气。急以手掩鼻有省。呈偈曰。从来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在鼻尖头(梅华尼偈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捻华枝嗅。春到枝头已十分)。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殒。

  ○尼无著总颂云。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销殒。试问杨岐栗蓬。何似云门胡饼。

  (△朴翁铦云。瞌睡茫茫困思来。吃碗浓茶眼便开。四海五湖王化里。更无一物是尘埃)。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

  ○国清师静上座。睹教中幻义。述偈云。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诸过恶应无咎。云何所作业不亡。而藉佛慈兴接诱。小静上座答云。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

  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

  ○卍庵颜颂云。双剑峰前古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时难只得同香火。莫听闲人说是非。

  ○北涧简云。三蛇六鼠。一亩之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

  ○卍庵颜颂云。七处精研一妄心。更随三业杀偷淫。身心不是闲家具。前箭犹轻后箭深。

  ○北涧简云。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无令心魔自起深孽。

  ○卍庵颜颂云。瞿昙彻底老婆心。见明色发理难任。入乡随俗那伽定。佛魔到此尽平沉。

  ○北涧简云。挽弓须挽强。用枪须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贪嗔痴。

  ○洞山偈云。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槌。分付心王子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

  ○神鼎諲上堂举云。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住。坐即随。分付心王拟何为。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



  通明经义(但取经义相通不复逐文分配)



  宝志禅师大乘赞。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形。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直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貝]徒。动静两忘常寂。自然契合真如。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余。

  ○报你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是真如。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功夫。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一切不憎不爱。者个烦恼须除。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

  ○内见外见总恶。佛道魔道俱错。被此二大波旬。便见厌苦求乐。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安著。只由妄情分别。前身后身孤薄。轮回六道不停。结业不能除却。所以流浪生死。皆由横生经略。身本虚无不实。返本是谁斟酌。有无我自能为。不劳妄心卜度。众生身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著。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销落。

  ○十四科颂。

  ○声闻厌喧求静。犹如弃面求饼。饼即从来是面。造作随人百变。烦恼即是菩提。无心即是无境。生死即是涅槃。贪嗔如焰如影。智者无心求佛。愚人执邪执正。徒劳空过一生。不见如来妙顶。了达淫欲性空。镬汤罏炭自冷。

  ○我自身心快乐。翛然无善无恶。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六尘本来空寂。凡夫妄生执著。涅槃生死本平。四海阿谁厚薄。无为外道自然。不用将心画度。菩萨散诞灵通。所作常含妙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了知诸法平等。翛然清虚快乐。

  ○迷时以空为色。悟即以色为空。迷悟本无差别。色空究竟还同。愚人唤南作北。智者达无西东。欲觅如来妙理。常在一念之中。阳焰本非其水。渴鹿狂趁匆匆。自身虚假不实。将空更欲觅空。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叿叿。

  傅大士行路难。

  ○君不见。决定法中无决定。虚妄颠倒是菩提。若心分别菩提法。分别菩提还复迷。若了此迷无分别。迷与分别即菩提。分别菩提非一异。恒同一体不相携。安住性空真实性。空性无空亦不赍。同体太悲含一切。故知真性不乖迷。即此昏迷即无性。亦复不论齐不齐。若舍尘劳更无法。喻若净华生淤泥。如来法身无别处。普通三界苦泥犁。三界泥犁本非有。微妙谁复得知蹊。行路难。路难本自是泥洹。内外身心并空寂。颠倒贪嗔何处安。

  ○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淫。爱欲贪淫从心起。我亦惩心于不心。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淫。贪淫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妙难寻。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余事贪淫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若求出离还沉没。分别出没还复沉。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虚妄不能任。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

  ○君不见。文殊妙德非为远。三障三毒即三空。五分法身缠五阴。六入无知为六通。四倒四果何曾异。八邪八正体还同。七觉菩提性无别。七识流浪会真宗。一切烦恼皆空寂。诸佛法藏在心胸。恒将法忍相随逐。只自差舛不相逢。诸佛如来住何所。并在贪淫爱欲中。今劝断贪淫爱欲。但是方便化童蒙。贪欲本相真清净。假说空名名亦空。行路难。路难心中非是心。寄语真修无念士。慎勿分别毁贪淫。

  ○君不见。爱欲贪淫诸佛母。诸佛世尊贪欲儿。从来菩提为我匠。今使我为众匠师。昔日千端外求佛。佛在衣中今始知。无量痴心本是道。三毒四倒不思议。虚妄行慈慜众苦。不知诸苦是慈悲。嗔恚无明最微妙。世间智者不能思。昔日辛勤学知见。不知智见自无知。四趣三涂悉非有。三障三脱不分离。行路难。路难无有并俱忘。了知烦恼无生想。即是如来坐道场。

  ○君不见。无上菩提最为近。四大五阴皆深奥。(法性无知不可说。有漏无漏并虚通。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穷搜五阴丛)其实清净妙难知。不悟此心真卒暴。和合性中无有实。是故称为诸法要。于中无妄亦无真。只用无为作微妙。寻其体寂不应言。假为众生立名号。若知名号即非名。解了众生知佛教。觉知无因之正因。当得无因无果报。善达贪爱得无生。无明去来无动摇。不见圣果异凡情。分别圣凡还复倒。若人无愿亦无修。必定当为世间导。行路难。路难非秽亦非净。是非双泯复还存。

  寒山诗。男儿大丈夫。作事莫莽卤。径挺铁石心。直取菩提路。邪道不用行。行之转辛苦。不要求佛果。识取心王主。

  ○懒残歌。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裤。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莫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妙性及灵台。何曾受熏炼。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动移。个中无转变(经云歇即菩提)。

  ○庞居士偈曰。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有亦不管。无亦不拘。不是圣贤。了事凡夫。易复易。即此五蕴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若舍烦恼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

  ○灌溪和尚偈云。五阴山中古佛堂。毗卢昼夜放圆光。个中若了非同异。即是华严遍十方。

  法眼三界惟心颂曰。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惟识惟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匪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地藏问法眼。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眼曰。在心内。藏曰。行脚人著什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眼无对)。

  ○融大师颂云。瞎狗吠茅丛。盲人唱贼虎。循声故致迷。良由目无睹。

  ○三平和尚偈云。即此见闻非见闻。(云门举此偈。回视僧曰。唤什么作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谓僧曰。有甚么口头声色)个中若了全无事。(谓僧曰。有什么事)体用何妨分不分。(乃曰语是体。体是语。举拄杖曰。拄杖是体。灯笼是用。是分不分。不见道。一切智智清净)又颂云。见闻知觉本非因。当体虚玄绝妄真。见相不生痴爱业。洞然全是释迦身。

  ○洞山偈云。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法眼偈云。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

  复礼法师问天下学士真妄偈云。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密禅师释云。意云本净如空。即妄根本何当起也)许妄从真生。此妄安可止。(若真能生妄。即除真方得妄除。真既不可除。妄何可断)无初则无末。有终应有始。(约始终有四句分别。一有始无终。即是始觉。二有终无始。即是无明。三无终无始。谓实际。四有始有终。是一期生死。立此理者。拟将难法相宗。烦恼有终无始)无始而有终。长怀懵兹理。(清凉云。即法相事而例难之。今云有妄即真。则同无终始。若分别说。应有四句。真理则无终无始。妄念则无始有终。真智则无终有始。瞥起妄念。有终有始。若约圆融。同无终始)愿为开秘密。析之出生死。澄观和尚答云。迷真妄念生。悟真妄则止。能迷非所迷。安得全相似。(不一不异故。如论中海水风波之喻)从来未曾悟。故说妄无始。知妄本是真。方是恒常理。分别心未亡。何由出生死。(意以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不应以念而起于念念无穷也。观和尚所答。约真如不变不碍随缘。方为契当)宗密试答曰。本净本不觉。由斯妄念起。知真妄即空。知空妄即止。止处名有终。迷时号无始。因缘如幻梦。何终复何始。此是众生原。穷之出生死。又人多谓真能生妄。故疑妄不穷尽。为决此理。重答前偈。不是真生妄。妄迷真如起。知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迷悟性皆空。性空无终始。生死由此迷。达之出生死(圆觉疏云。妄托真起。说真为源。现且迷真。真本无妄。结指经文。以成真不生妄之义。此义是佛法中妨难大节。复礼此问。是法性宗中啮镞关节。不问二宗)。

  (○空即澄云。复体法师所疑真妄偈。于此经。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一章正可释明。与圭峰圆觉钞。引证普贤章。亦相符也)。

  长庆棱颂云。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法眼问昭首座。只如万象之中独露身。是拨万象。不拨万象。昭云。不拨。眼云两个。参随左右。皆云拨万象。眼云。万象之中独露身聻。又举问子方上座云。唤甚么作万象。方云。古人不拨万象。眼云。万象之中独露身。说甚么拨不拨)。

  (○万松云。此见法眼承言会宗。开发二师之妙。昭方究妙失宗。浊智流转之过也)。

  (○内江界澄曰。如来云。见在汝前。是义非实。于万象中不能剖出。应即物所显矣。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是则无一物不播如来之名。无情共说。义在兹矣。又云。此诸物中。何者非见。前以能所互夺。故除树无见。今以能所互分。故树能有见。长庆云。万象之中独露身。而法眼举问是拨万象。不拨万象。此辨验之意也。又曰。若有见者。应有所指。是不拨万象。若非见者。应无所指。是拨万象)。

  南泉偈云。虚空问万象。万象答虚空。谁人亲闻得。木叉丱角童。

  ○碍处非墙壁。通处勿虚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来同。

  已下一经通颂。

  云庵真净楞严偈寄许朝散云。十卷楞严万法林。法门开辟被机深。八还四就且除矿。三渐七征犹炼金。见见见时当见性。闻闻闻处要闻心。使君为物延僧请。付嘱无忘佛正音。

  ○琦楚石为招提德严法师讲首楞严经说偈一十八首。

  得道应须广度生。度生必使性心明。阎浮提有梵天咒。捺落迦无淫欲情。庆喜出遭魔网罥。文殊来护法舟倾。多闻未可为奇特。旷劫熏修在力行。

  外泊虚空内色身。都卢不出此心真。浮沤未足穷瀛渤。弃指须当认月轮。听法缘心非本性。掌亭实主岂游人。离声与色无分别。石上栽华井底尘。

  手开手合宝光飞。左右回观是阿谁。须信此头摇动处。不妨全体寂然时。明心见性无舒卷。认物随流妄觉知。无上法王真实语。岂同虚假末伽梨。

  波斯匿性未尝迁。老见恒河似幼年。莫景不须悲白发。浮云终是散青天。来从旷古人何在。去作荒丘骨已捐。劫火洞然无一物。分明父母未生前。

  七处征心心不有。八还辨见见元无。擘开秘密千重锁。迸出圆明一颗珠。从此圣凡知解绝。有何生死性情拘。话头拈起知音少。留与人间作楷模。

  地水火风空见识。遍周法界本来圆。当知实义非言说。妄计因缘与自然。起灭无从常住体。粗浮不悟此经诠。众生那个不成佛。与作当来得度缘。

  根尘识是如来藏。于一毫端洞十方。大地无时相助发。虚空有口自敷[改-己+易]。众生不守真如性。诸佛皆居常寂光。生灭去来何所碍。鸟飞不尽碧天长。

  觉明明觉异还同。毕竟山河大地空。演若多心狂自歇。摩登伽女咒难笼。直教根本无明断。便与如来妙理通。三世有为皆有灭。十虚无始定无终。

  一六义生圆湛中。一亡尽使六销镕。脱粘内伏心非有。劳发前尘性本空。自在浮沉鱼出网。无妨去住鹤离笼。根根互用如何说。正与华巾解结同。

  良哉二十五圆通。各各熏修不住空。证入法门虽有异。悟明心地本来同。思惟妙德言尤审。选择观音耳最聪。堤畔绿杨新过雨。数声黄鸟啭春风。

  断淫除杀又离偷。成佛难将妄语求。此四律仪持不染。彼诸魔事及无由。道场既立心身净。神咒弘宣刹海周。无量金刚来护法。愿将杵碎恶魔头。

  八万四千颠倒想。想为十二类生因。妙明觉性如开悟。虚妄浮心即本真。龙鬼天仙红肉髻。羽毛鳞甲紫金身。谁能静坐思量看。内外中间绝点尘。

  三界众生依食住。永除酒肉断淫心。相生相杀既无业。外境外魔终不侵。刻骨铭肌除净戒。随方亲佛奉玄音。琉璃中更悬明月。一片光华耀古今。

  智慧初明欲习干。位从四十四心安。信初中道纯真性。灌顶如王付国看。利行度生心愈旷。回真向俗道何宽。欲登十地须加行。行觉重重复又单。

  吾闻地狱元非有。十习才成六报来。恶念转教为佛福。刀山喝使作金台。不贪天上欢娱事。肯受人间爱欲胎。本性弥陀常显现。莲华一朵待时开。

  十类元从十鬼分。命终报尽复为人。十仙徒此短长寿。三界不离生死身。色究竟天居有顶。大阿罗汉出凡尘。穷空大道无还处。未免从头再入轮。

  旋消五阴十禅那。十五重重破恶魔。明自不愁幽暗隔。坚冰争奈沸汤何。自心了悟非登圣。如水平流岂异波。直至菩提无少乏。大家称赞阿难陀。

  五阴由来体是虚。五重妄想待销除。不离本觉妙明性。要识根元生起初。多劫受熏嗟莫算。六根互用灭无余。盈空宝施微尘佛若比弘经福不如。

  ○紫柏可示等观读楞严偈云。十卷楞严一柄刀。金牛不见眼中毛。试将智刃游心马。积劫无明当下销。



  首楞严经卷末五录(卷八终)



  天和癸亥腊朔以降洎贞享甲子十月二十五日翻刻时改鲁鲁毕乞上报佛祖恩下豁众生眼而已。

  雒下大谷后学寓光隆沙弥知空


上一篇: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录(之五)1   下一篇:依《楞严经》悟证者.精彩略录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
  热点文章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一(之一)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首)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一(之二)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录(之一至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一(之三)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录(之五)1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二(之一)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十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六(之一)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四(之一)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五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七
  相关文章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录(之五)1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录(之一至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十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九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八(之三四)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八(之二)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八(之一)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七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六(之二三)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六(之一)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五
·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四(之二)
SLYJ.org专题资料站 | 蜀ICP备08004340号 | 站长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