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经文、注解、开示、读诵-资料汇集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首页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咒》难字 | 《楞严经咒》读诵 | 古大德注疏 | 近现代注解 | 单章精义 | 相关经论 | 持诵修习 |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楞严经》资料站首页《楞严经咒》难字《楞严经》难字注音释义 → 文章内容
《楞严经》卷十(难字注音释义)
来源: 作者:客尘注音释义 发布日期:2007-07-08  

(说明:点击正文旁边的注解号码,直接跳转到注解;再点击注解前面的编号,又可直接返回正文)


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wù)寐(mèi)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jiàn)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wǎng无)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dān尽)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shū)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1]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hú)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由此计度,矫(jiǎo)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zhuì)。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jiào)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é变化)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安立)。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2],现前销灭,灭已无复。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niè),保持覆护,销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qí),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shū)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mài),感应悬绝[3]。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4],瞻(zhān)顾(gù)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5],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氵曶(mǐn/hū),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6]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7],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8],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9],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五,计著崇[10]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11],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诸阿斯陀[12]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七,执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13],多增宝媛[14],纵恣(zòng zì)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15]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chì)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16]决真伪,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17]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18]。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氵曶(mǐn/hū)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19]。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汝等存心秉(bǐng持)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niè恶),保绥(suí令安/安抚)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识[20],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21]逃逝,魑魅(chī mèi)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fá)。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qīn)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明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xián)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yá)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fù重/再)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22]十波罗夷[23],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1] 熠熠yì:光耀闪烁貌。

[2] 七际:或计身灭即欲界人及天,欲尽即初禅,苦尽即二禅,极乐即三禅,极舍即四禅及无色。以上共七处,名为七际。(长水疏)

[3] 悬xuán:远隔,遥远;孤立,无所依傍;空,虚。绝jué:断绝。

[4] 鸡后鸣:鸡第二鸣天将晓,以喻于涅槃第一义天,将得无生忍。

[5] 吠fèi琉璃:“七宝”之一,或云毗琉璃,或但云琉璃。青色宝石,坚固而莹澈。此非是人间炼石焰火所成之琉璃也。

[6] 览lǎn为:视以为;执取为。览:看;通“揽”,把,持,执。

[7](mó)(xī)首罗:即大自在天,是色界顶天。

[8] 自在天:按长水疏,即是摩醯首罗,前计他从我生,今执我从他起,故云计自在也。另亦有法师认为是指欲界天之波旬魔王。

[9] 婆吒(zhā)(xiàn)尼:婆吒、霰尼,是二外道名。

[10] 崇chóng:推重,尊崇。

[11] 倾qīng = 逝shì :死。

[12] 阿斯陀:此云无比,即长寿仙。(惟则会解)

[13] 七珍:七种可珍重之宝也,与所谓七宝同。

[14] 媛yuàn:美女。

[15] 吒(zhā)枳(zhǐ)迦罗:能化欲境自娱,即欲顶自在天类。(惟则会解)

[16] 疏shū:条分以明。

[17] 定性:在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各具唯一种子(无漏种子)之众生曰定性,具二种或三种之众生曰不定性。总不具三乘之无漏种子,但有人天之有漏种子者,曰无种性。定性之中有三性,加以不定性、无种性,则为五性,即法相宗所立之五性各别是也。

[18] 辟支:辟支迦佛陀之略,意译作缘觉、独觉。出有佛世,名为缘觉;出无佛世,名为独觉。

[19] 所归宁地:归宿之处,安心立命处。宁níng:安,平安,安定。

[20] 谙(ān)识:认识清楚。(谙本义为“熟知”)

[21] 褫(chǐ)魄:丧魂落魄。褫:剥去、夺去。

[22] 四重:又名四重禁、四重罪,指淫、盗、杀、妄。

[23] 十波罗夷:指杀、盗、淫、妄、沽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瞋不受悔、毁谤三宝等十罪。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


上一篇:《楞严经》卷九(难字注音释义)   下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
  热点文章
·《楞严经》卷一(难字注音释义)
·难字注音释义-缘起
·体例说明及Word版下载
·《楞严经》卷二(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三(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四(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八(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七(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六(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九(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五(难字注音释义)
  相关文章
·《楞严经》卷九(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八(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七(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六(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五(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四(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三(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二(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一(难字注音释义)
·体例说明及Word版下载
·难字注音释义-缘起
SLYJ.org专题资料站 | 蜀ICP备08004340号 | 站长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