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经文、注解、开示、读诵-资料汇集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首页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咒》难字 | 《楞严经咒》读诵 | 古大德注疏 | 近现代注解 | 单章精义 | 相关经论 | 持诵修习 |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楞严经》资料站首页《楞严经咒》难字《楞严经》难字注音释义 → 文章内容
《楞严经》卷一(难字注音释义)
来源: 作者:客尘注音释义 发布日期:2007-07-08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难字注音释义版本前言体例说明,请点击这里
(阅读提示:点击正文旁边的注解号码,直接跳转到注解;再点击注解前面的编号,又可直接返回正文)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shì luó fá)城,祇桓(qí huán)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1],严净毗尼[2],弘范[3]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hē)目犍(jiān)连、摩诃拘絺(chī)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pì)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4],十方菩萨咨[5]决心疑,钦[6]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fū)座宴[7]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yán)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时波斯匿(nì)王,为其父王讳(huì)日营斋,请佛宫掖[8],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请)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fàn)僧,伫[9]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10]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11],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施者),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12],及旃陀罗[13],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14]须菩提,及大迦叶(shè),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chǎn)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huáng),徐步郭(guō)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15]。尔时阿难,因乞食次[16],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qié)女,以娑毗迦(suō pí jiā)罗先梵天咒,摄(shè)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jiā fū)坐,宣说神咒,敕[17]文殊师利将[18]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19]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20],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21],情均(等/同)天伦[22]。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23],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cū zhuó),腥臊(sāo)交遘[24],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jù)。是以渴仰,从佛剃(tì)落。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rǔ)今欲研[25]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26]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qīn),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过失)。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27],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qí)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28]林园。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29],故我在堂,得远瞻[30]见。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léng)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31]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32]了知内身,颇(pō)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zhǎo指甲)生发长,筋转(zhuàn)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阿难稽首[33]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燃)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34]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tuán)食,归祇陀林。我已宿(sù)斋(食)。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dōu)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35],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fǔ zàng=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36]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37],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38],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39]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40]。惟愿世尊,大慈哀愍(mǐn=悯),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41],隳弥戾车[42]。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43],钦闻示诲。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44]。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45],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46]涅槃[47]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用)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征[48]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49],即能推者,我将[50]为心。佛言:咄[51]!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52],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53]结,诘[54]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55],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56]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即时如来,从胸卍[57]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58],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chuáng),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59]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同)不?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jì希望)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60]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时憍(jiāo)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61]前途,不遑[62]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63]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64],清旸[65]升天,光入隙(xì)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66]然。如是思惟,澄[67]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jì至)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1] 堪kān:能够、可以;承受、承当、经受。遗yí:交付、留下。嘱zhǔ:叮嘱、告诫。

[2] 毗尼:新云毗奈耶。旧云毗尼。律(藏)之梵名也。译曰灭、律、调伏、善治。戒律灭诸过非,故云灭。如世间之律法,断决轻重之罪者,故云律。又能调和身语意之作业,制伏诸要行,故云调伏。又言善治,谓能治贪嗔痴等恶也。

[3] 弘:大、广大、扩充、光大。范:典范、榜样、法则。

[4] 自恣:僧众于结夏安居毕,在大会中,任由众人恣举自己所犯之罪,并对着其它比丘作忏悔,叫做自恣,又名随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随意检举自己的罪过。恣zì:任凭、随意。

[5] 咨zī:商议、询问;请教。

[6] 钦qīn:敬、恭敬、敬重;有关帝王的。钦奉:敬奉。

[7] 宴yàn:安,安适、安闲、安定、安逸;乐、喜乐、欢乐;酒饭待客。

[8] 宫掖yè:(王宫之)内庭。(惟则会解之释)

[9] 伫zhù:久立、长时间站着;伫盼、盼望、等待;停、止:伫足,伫思(凝思)。

[10] 遑huáng:暇,空闲、闲暇。

[11] 阿阇shé黎lí:教授师、亲教师、轨范师。四分律五种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

[12] 刹利尊姓:刹帝利,略作刹利,此云田主,即王种也,为古印四种姓之尊姓。

[13] 旃zhān陀罗:此云杀者,即魁脍淫酒家等,彼等专事狱卒、贩卖、屠宰、渔猎等职,于种姓制度中,居于最下卑贱级。

[14] 诃hē:诃责。

[15] 肃sù恭:恭敬、严正。斋zhāi法:沿门乞食的修行法门。

斋:戒洁、庄重、恭敬;素食。

[16] 次cì:处所;第二;差的;顺序、等次。

[17] 敕chì:(本义:自上命下之词)诫、告诫、嘱咐;皇帝的诏书。

[18] 将jiāng:持、拿、用。

[19] 提奖tí jiǎng:长水疏解释为:提携奖劝。文句解释为:提者,提拔其正因之在缠;奖者,奖助其缘了(缘因了因)之欲发。

[20] 泣qì:小声哭。

[21] 同气:兄弟姊妹等有血统关系的亲属;气质相同、气类相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佛性本同义);志趣相同者(同志之义)。

[22] 天伦:兄弟;可指父子、兄弟、夫妻等家属关系。

[23] 彻chè:“通、达、透”之义;明白、通达。

[24] 遘gòu:遇、相遇、遭遇。

[25] 研yán:详尽、精细、深入的探求。

[26] 詶chóu:同酬,答,对答。

[27] 异生:凡夫之异名。六道轮回之凡夫,起异类之见,有异类之烦恼,造异类之业,受异类之果。  异生性:使人为凡夫之本性,指所谓见惑之烦恼种子而言。

[28] 瞩zhǔ:见、看见;看,注视。

[29] 户牖yǒu:门窗。开豁huò:开通,敞亮。

[30] 瞻zhān:往前或往上看;仰慕。

[31] 谛dì:详细、仔细(谛听、谛观、谛视);弄清楚、明白、了解;真实无谬的道理。

[32] 合hé:应该。

[33] 稽qǐ首:跪下叩头。

[34] 适来:刚才。

[35] 忖cǔn:思量、揣度(duó)、推测。

[36] 挃zhì:捣、撞。

[37] 著:(1)同“着zhuó”:接触、挨上;附...于上;穿。

   (2)zhù:明显、显明等。

[38] 恃shì:依赖、仗着。憍jiāo:同“骄”:骄傲、矜夸。  怜lián:哀怜、怜悯;怜爱、爱惜。

[39] 溺nì:没入、淹没;沉迷、沉湎。

[40] 诣yì:至、到。所诣:所在。

[41] 阐chǎn提:又作一颠迦、一阐提。意为断善根、信不具足、极欲、大贪。即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者。

[42] 隳huī:毁、坏。弥戾车(mí lì chē):邪见。

[43] 翘qiáo伫zhù:形容盼望之切。

[44] 恶叉,树名,亦为果实名。其果实皆三粒同一枝蒂,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用以譬喻惑、业、苦三者间之互相关连、生必同时。此外,经论中多引之譬喻多数或众多之意。

[45] 嘉馔zhuàn:美食。

[46] 菩提pú tí:意译觉、智、知、道。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知、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

[47] 涅槃niè pán:旧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为圆寂。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灭者,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圆寂者,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48] 征zhēng:追问、追究;求取、寻求;远行。

[49] 推:进一步的想(推测、推究)。  穷:追究、推究到极点。 寻:找、搜求。 逐zhú:追逐、跟随。

[50] 将jiāng:用(如:将功赎罪);拿,持(如:将心比心)。

[51] 咄duō:叹词,表呵叱。

[52] 矍jué然:惊惧貌、惊视貌。

[53] 缕lǚ:麻线。

[54] 诘jié:追问。

[55] 执zhí:固执、坚执。吝lìn:吝惜、舍不得。

执吝:坚执不从、悭(qiān)吝不化。

[56] 惠huì:惠施,给人好处。

[57] 卍:音wàn,吉祥万德之所集,表吉祥、清净、圆满、功德圆满。

[58] 晃昱(huǎng yù):明亮、辉煌。

[59] 赩xì:大红色。

[60] 诲huì:教导、指教;明示、晓示;劝说。

[61] 俶chù装:整装、整理行装。

[62] 遑huáng:(没有事的时间)暇、闲暇、空闲。

[63] 攸yōu:所;疾走、疾速。

[64] 霁jì:雨雪停,天放晴,云雾散。

[65] 旸yáng:日出;明亮。

[66] 寂jì:本义为“静、无声”,此处为“不动”义。长水疏解释曰:“虚空寂然”,喻真性不动之义。

[67] 澄chéng:水静而清澈;心静而明。 澄寂:本义为“清静,静寂”。


上一篇:《楞严经通议》卷十   下一篇:《楞严经》卷二(难字注音释义)
[收藏] [推荐] [评论(5条)] [返回顶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
  热点文章
·难字注音释义-缘起
·体例说明及Word版下载
·《楞严经》卷二(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三(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十(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四(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八(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七(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六(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九(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五(难字注音释义)
  相关文章
·《楞严经》卷二(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三(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四(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五(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六(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七(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八(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九(难字注音释义)
·《楞严经》卷十(难字注音释义)
·体例说明及Word版下载
·难字注音释义-缘起
SLYJ.org专题资料站 | 蜀ICP备08004340号 | 站长联系方式